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痛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臻  邱联群 《新中医》2007,39(10):101-102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造成的血尿酸水平过高,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而导致尿酸盐沉积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和肾脏损害等。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西医治疗本病的常规药物是秋水仙碱、别嘌呤醇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为显著,消化系统及肝肾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采用中医药治疗痛风由于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血尿酸水平增高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尿酸盐在组织沉积的疾病。其急性发作典型特征为起病急促,关节周围组织出现明显红、肿、热、痛,局部不能忍受棉被覆盖或周围震动等症状,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在药物尽快控制痛风性关节炎急  相似文献   

3.
正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引起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体内而致组织损伤的一组常见、多发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或痛风结节肿,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中医药治疗本病方法多样,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具有独特优势[1-2]。导师苏友新教授从事痛风相关的临床与科研工作10余年,疗效颇佳。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苏老师  相似文献   

4.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导致的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中而引起的炎症反应。以急性关节炎发作、痛风石沉积、高尿酸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以从关节滑液或痛风石中证实有尿酸盐结晶,是确诊的金标准。现代医学多从降尿酸、抗炎止痛等方面治疗,本文就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痛风急性发作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消炎药和糖皮质激素、解热镇痛药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主要用药,但临床不良反应甚多,不宜长期服用。笔者自2010年以来,自拟清热泻浊祛瘀汤治疗痛风急性发作,获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而致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关节红肿热痛及痛风石形成,严重者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者出现肾功能不全,其急性发作时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中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高尿酸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笔者自1997年10月~2002年8月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共治疗本病7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痛风Ⅰ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4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Ⅰ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4例临床体会黑龙江中医学院附院徐炜明黑龙江省第二肿瘤医院骨科蔡庆江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杨晓华痛风是一种尿酸代谢障碍性疾病,系国血尿酸增高,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周围组织所引起的关节炎反复发作,多发于手、足等部位。本病属...  相似文献   

9.
<正>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导致的血尿酸升高,尿酸盐从超饱和细胞外液沉积于组织或器官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包括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性肾病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为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软骨、滑膜及关节周围组织而导致的急性炎性反应,临床表现为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红、肿、热、剧烈疼痛。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西医常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和激素等药物,但该类药物对肝肾、胃肠道及血液系  相似文献   

10.
痛风是人体内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升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尿酸增高和反复发作性关节疼痛。血尿酸含量增高、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关节周围组织和皮下组织,引起关节炎的反复发作,表现为急性红肿、剧痛,逐渐产生骨与关节破坏、畸形、关节强直和功能障碍,晚期可发生肾炎、泌尿道结石、高血压和心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1.
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作为难治愈的代谢性风湿病,因嘌呤代谢紊乱和血尿酸的排泄障碍,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现剧烈疼痛、关节红肿,给患者带来痛苦及健康危害。西药因其毒副作用及较多的不良反应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中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优势逐渐显现,并得到更多关注,本文通过对近五年的文献检索,主要通过病因病机分析、针灸、中药外治、内服及中医综合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浅要分析中医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安全性较高、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围绕"中医药防治痛风病"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该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8月收录的中医药防治痛风病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发表年份、期刊、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中医药防治痛风病相关文献12324篇.发文量分析显示,该领域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痛风的发病率也在升高,部分尿酸升高并且无症状的百姓,由于饮食及生活方式不当,发展为痛风,表现为关节剧烈疼痛,总结刘清泉教授运用中医内治法祛湿通络、健脾温阳法,配合中医外治法治疗痛风急性期疼痛验案1则,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关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障碍、尿酸生成过多或/和尿酸排泄减少,致血中尿酸浓度增高所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形成为特点,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急性梗阻性肾病或痛风性肾病。西药有促进尿酸排泄、抑制尿酸生成及抗炎镇痛等不同作用,但多数药物的副作用较大,不宜长期服用,较难控制复发。中医药治疗痛风有着一定的优势,尤其在慢性缓解期稳定降尿酸和防止关节为复发方面具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膳食结构的改变,蛋白质、糖、脂肪等摄入量明显增多,痛风的患病率逐渐升高,与年龄的增长呈现正相关,发病年龄逐渐降低。尿酸钠晶体诱导的炎症是痛风的病理基础,激活固有免疫,释放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多种炎症介质,进而引起炎症级联反应,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等急性发作表现。痛风存在自发缓解机制,一方面巨噬细胞通过吞噬作为异物的单钠尿酸盐(MSU)晶体,减少MSU对机体的刺激,另一方面分化成熟的巨噬细胞通过分泌抗炎性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等,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而促进痛风急性发作的自发缓解。除了炎症反应相关的细胞内信号分子被激活机制外,痛风的炎症机制还涉及补体激活、细胞激活等途径,其造成的心血管系统损害、关节破坏等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目前治疗药物多用西药,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发挥疗效,苯溴马隆是通过抑制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减少肾脏对尿酸重吸收,促进尿酸排泄而发挥作用,即使目前研发中的来辛奴拉、曲尼司特等,也是基于抑制尿酸盐重吸收起效,上述药物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而限制了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痛风具有多靶点的特点,在降尿酸、抗炎和改善关节功能方面更具有优势,且安全性高,在临床治疗痛风中逐渐得到推广应用。因此,基于痛风的病理机制结合中西医治疗痛风是具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降浊活血益肾汤治疗痛风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自拟降浊活血益肾汤与西药联合治疗痛风的作用。方法 90例病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急性期先口服芬必得,缓解期服别嘌呤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口服降浊活血益肾汤,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急性期患者主要关节症状疗效、不同证型疗效、血尿酸变化、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降低血尿酸、改善急性期患者主要关节症状及疗效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对痛风不同证型的疗效基本一致,不艮反应少。结论 降浊活血益肾汤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有良好的协同效应,能够降低血尿酸和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7.
痛风是一种关节红肿、剧痛难忍的常见风湿病,其与嘌呤代谢障碍密切相关,临床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可导致痛风性肾损害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多采取分期治疗,急性期应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缓解期则以药物控制血尿酸为主.朱跃兰教授临证擅治痛风性关节炎,在反复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5年7月~2008年3月我们院经治62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人,对照组30人。对照组患者口服西药秋水仙碱;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口服中药,然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临床治愈率、改善血尿酸、缓解急性期症状等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结论:采用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痛风的办法能够改善痛风症状,并且减少患者血尿酸水平和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9.
痛风是仅次于糖尿病的第2大代谢类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痛风作为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疾病,如果不及时得到治疗,将会损伤关节,严重时还会发生肾结石甚至是肾衰竭,危及生命。虽然西药在治疗痛风领域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西药在治疗痛风时常常伴随胃肠道反应、肝脏损伤等不良反应,且在停药后易复发,使得根治痛风成为一个难题。我国传统中药应用于痛风已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不仅能通过抑制尿酸产生相关酶的活性而降低尿酸(UA)生成,亦能通过促进尿酸排泄而降低尿酸,除降尿酸作用外大部分应用于痛风邻域的中药还能有效缓解关节炎症;中药药性温和,在发挥痛风治疗作用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部分中药甚至能够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所以中药有望解决根治痛风这一难题。近年来,国内外对应用于痛风邻域的中药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对近10年中药在痛风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并对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进行归纳分析,以期能够为中药防治痛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方法]将75例痛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应用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别嘌醇口服,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汤剂口服及患处中药外用熏洗。观察治疗1w、2w后血尿酸下降水平、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肝肾损害、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随访3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w、2w后,治疗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尿酸、血沉变化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复发率治疗组疗效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好于单纯西药,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