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中医药对治疗本病有较大优势。本文重在剖析中医之“毒损肾络”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说明基本病机在肾虚毒损肾络,益肾解毒通络为基本治则,为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叶天士“辛润通络法”探析糖尿病肾病(DKD)的临床治疗。中医认为,DKD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肾虚为本,以瘀血为主要病理因素,病位在肾,而以“肾络”为要,“肾虚络瘀”为核心病机,贯穿疾病始末。在治疗上,辛润通络法旨在借助辛味药物的温行、走窜、濡润等特性以发挥辛畅气机、辛温助阳、蒸化津液、活血通络、辛润以补等作用,切合DKD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西医对于DKD的蛋白尿治疗除了RASi、SGLT2i、GLP-1RA、MRA等外,尚没有能有效控制DKD的进展的最佳方法。因此探索中医药治疗DKD的有效方法,延缓DKD的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对于我国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举足轻重。基于此,本文从当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概况分析,论述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方药治疗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以多饮、多食、多尿、口干、肾功能异常、水肿、蛋白尿等为临床特征,预后不佳,是导致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死亡以及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且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流观点认为,多与遗传因素、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紊乱、血液高凝状态、血液流变学等高危因素相关。现代医学主要针对DKD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症状进行治疗,通过降糖、调脂、降蛋白尿等对症治疗,以谋求达到延缓DKD进展以及减轻肾脏损伤的目的,但其疗效并不显著。中医及中西医在病情的延缓以及症状的治疗上都确有成效。现代医家认为DKD为本虚标实,以气血阴阳虚衰为本;痰湿、血瘀、气滞为标。随着络病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DKD中医的病因、病机、辨证思路等均有了更加清楚地认知。久病虚衰、久病血瘀阻络成为DKD的核心病机。络瘀阻滞气机,脉气难以流经归肺,肺朝百脉异常,精微物质输布困难,虚证加重,而气虚难以运血又加重络瘀的发展,虚实夹杂,病情不断加重,使得活血通络成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辨证论治的内治法,以及针刺、艾灸、足浴等外治法达到活血通络的目的。该文将研究近年来络病理论治疗DKD的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的进展,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举例探讨虫类药在糖尿病肾脏病(DKD)中的应用,推动虫类药的进一步研究和优化DKD的诊疗,为今后中医治疗DKD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查阅中医古籍和现代医学文献,论述络病理论的生理及病理及虫类药物及其作用特点,并基于络病理论,分析DKD的络病病机,糖毒损络为其发病基础,肾络痹阻为其病机关键;进而探讨虫类药在DKD中的应用,以及虫类药在DKD中的应用原则。结果: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具有通络除痹作用的“血肉有情”之品虫类药,是治疗DKD的重要药物,具有搜风剔邪通络、泻热利水通络、化痰散结通络、活血化瘀通络、软坚消癥通络及补益肾阳涩络等功效。结论:虫类药在DKD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DKD的治疗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从络病病机方面分析,认为是由于本虚标实,正气虚损,各种病理产物形成,并阻滞肾络所致。根据糖尿病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临床表现特征及肾脏基本病理变化,结合络病理论,提出了益气养阴通络法、化痰活血通络法、清热解毒通络法、益肾消积通络法等4种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同时结合临床应用和现代药理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依据,其法对于该病的疗效提高,将是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目前发现的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也随之在逐年增加,有30%~40%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发展为DKD。DKD患者一旦发展为显性肾病,就会不断发生进展,最终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脏病。在我国的肾脏病疾病中,DKD是继肾小球疾病之后第二位构成终末期肾脏病的常见病因。因此,早发现、早诊断,及早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来控制或逆转病情尤为重要。截至目前,西医还没有明确的可以治疗DKD的方法。但是在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扶持中医药政策的实施,中医药治疗DKD的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日渐广泛,很多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得以继承。从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来讲,DKD可以分为不同的证型,不同的老中医对于不同的证型也有不同的治疗思路,对应就有不同的经验方剂,随着名老中医的经验学术继承者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很多名老中医专家总结出来的经验方剂也被应用得更加广泛,这就让越来越多的患者使用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条件越来越便利,使得中医药治疗在改善DKD患者临床症状、调节糖尿病脂代谢、减少蛋白尿、延缓疾病的进展方面展现...  相似文献   

8.
探索解毒通络保肾法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免疫机制,查阅近十年相关文献,对糖尿病肾病、解毒通络保肾疗法以及其机制进行归纳整理,解毒通络保肾法在糖尿病肾病的干预和治疗过程中有非凡的意义。糖尿病肾病除了具有传统的阴虚燥热以及瘀血致病等病理因素外,毒损肾络也是其致病因素之一,解毒通络保肾疗法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一种新的疗法。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烨  王旭 《吉林中医药》2011,31(1):17-18
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中医药治疗本病从病因病机、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展,重视整体调节,注重辨证论治与个体化治疗,显示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DKD的发病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医学虽主要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及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为主,但仍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手段。线粒体自噬是一种广泛存在且高度保守的自我更新和能量代谢过程,通过选择性地降解受损或功能失调的线粒体,在减少炎症反应、抑制活性氧积累、维持细胞能量代谢、调节线粒体动力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自噬参与DKD的发生发展,通过上调线粒体自噬活性而延缓DKD进展。中医药可多效应、多靶点、多途径调控线粒体自噬紊乱。文章围绕线粒体自噬在DKD发生发展的调控机制,探讨中医药干预线粒体自噬与DKD的关系,以期为中医药治疗DKD的药物研发、基础科研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已经成为世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相比西方医学,中医学在DKD的治疗方面极具优势。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特征,“辨机论治”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哲学思想。古代医家对DKD病机的认识较为单一,近代医家则认为该病病机纷繁复杂。在结合学术传承和自身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近代医家提出了许多新的病机理论及对应的治疗方法,涉及多角度、多层次,侧重点亦有不同。本文将其归纳为从脏腑理论、络病理论、癥瘕理论、伏邪理论、毒邪理论,风邪理论六个角度来论治,其中从脏腑理论论治又可具体为从脾、肝、三焦来论治。各个理论角度不是孤立的,常常是相互借鉴与结合的,以期待能够更好地治疗DKD。  相似文献   

12.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发病率高,易迁延反复,中医称为“咳嗽”。王成祥教授认为本病多为表里相因,虚实夹杂,注重辨分期、辨寒热、辨咳音、辨痰液性质,治疗上采用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以祛邪利肺为主,缓解期以补益肺肾为法。治则中分清邪正虚实,标本缓急,贯穿饮宜温化、气机宜疏调、善用虫药、重视肺肾多方面,使邪去正安,体现了传统中医药辨证论证和病证结合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中医"股肿"范畴,蔡炳勤教授认为脉道受瘀血所阻是股肿最主要的病因,本虚标实是其病机要点,本虚主要与气虚有关,标实则与瘀、湿两邪密不可分.治疗上,蔡炳勤教授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时间和患肢症状分急性期、缓解期、后遗症期,从患者全身情况出发,结合各时期的临床表现分期辨证论治.急性期以祛邪为先,缓解期...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临床和病理研究的进展,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概念及其理念的推广,对DKD领域的临床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给中医药治疗DKD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采用良好的研究设计,合理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能够反映DKD病理生理的恰当的生物学标记物以及有说服力的反映疾病转归的硬终点,进行足够疗程的观察,是未来进行DKD临床试验,科学地评价中医药治疗DKD效果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衰(ESRD)的主要原因。目前现代医学缺乏专门针对DKD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治疗DKD有其独特优势。本文以病证结合的研究思路为指导,从发病的病因、病机、证候变化规律、双重诊断方法、病证结合干预方案及疗效评价等多个方面对DKD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以期形成更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方法,弥补现阶段中西医在诊疗方面的不足,并推动病证结合诊疗的不断完善。在病证结合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将成为中西医结合临床的重要诊疗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以现代医学指南对糖尿病肾脏病(DKD)患者最佳血压靶标的共识为降压目标,探究中医相关指南关于糖尿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分型,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提出糖尿病肾脏病高血压早中晚期证候分型思路:早期肝火上炎证,阴虚阳亢证;中期瘀血内阻证,痰湿内阻证;晚期肾络风动证,脾肾阳虚证。并对相关中药的升压作用进行总结以期对糖尿病肾脏病高血压进行准确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评价保肾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脏病(DKD)患者(G3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取规律口服双倍剂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RASI)符合纳入标准的115例DKD(G3期)患者,其中对照组57例予基础治疗,试验组58例加服保肾通络方;观察12个月,主要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12个月后两组24h尿蛋白定量(24-h UP)、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24-h UP、SCr各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C、TG各时间点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 0.01)。试验组经治疗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P < 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 > 0.05)。结论 保肾通络方能够延缓DKD(G3期)患者肾脏病进展,降低蛋白尿,降低血脂水平,减轻临床症状,且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8.
Chinese medicine enema is an effective guiding method to treat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a common chronic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 by regulating the function of the intestines to increase clearing and lower turbidity. We reviewed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emas and found that commonly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cluded Rhei Radix Et Rhizoma (Rheum palmatum L.), Ostrea concha (Ostrea gigas Thunberg), Taraxaci Herba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 Astmgali Radix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 var.mongholicus(Bge.) Hsiao),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and 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 The mechanism of the adjuvant therapeutic effect on DKD may relate to regulating intestinal flora, inhibiting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and protecting against kidney injury.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验证初步探讨复方贞术调脂胶囊(Fufang Zhenzhu Tiaozhi Capsule, FTZ)干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采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STRING 11.0和DAVID 6.8数据库,综合分析FTZ在DKD中的潜在作用靶点;其次采用链脲佐菌素合并高脂饮食诱导的DKD模型小鼠为载体,通过检测空腹血糖、尿蛋白、肌酐、肾脏病理及潜在靶点的蛋白表达,初步验证FTZ改善DKD的作用机制。结果 生物信息学初步筛选出FTZ干预DKD的潜在靶点为STAT3、PI3K及AKT等。动物实验进一步发现FTZ能有效降低DKD小鼠空腹血糖(P<0.05)、尿蛋白(P<0.01)、肌酐(P<0.01),缓解肾脏病理损伤,下调肾脏组织中PI3K、p-AKT和STAT3的表达(P<0.05)。结论 FTZ改善DKD的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及STAT3信号通路相关。本研究初步探讨了FTZ干预DKD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防治DKD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从微炎症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筛选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根据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编号,对应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治疗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方案(饮食控制、降糖、降压、降脂等)配合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予以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120方,治疗组予以益气活血汤,疗程为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血清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12周,治疗组患者的血肌酐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升高(P0.01),肾小球滤过率升高(P0.01),尿微量白蛋白/肌酐降低(P0.01),血清CRP和IL-8水平亦降低(P0.05);同时,治疗组在降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升高血清白蛋白,下调血CRP,IL-8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能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DKD)患者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具有早期干预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CRP,IL-8等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改善DKD机体的微炎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