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背景: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可膨胀髓内钉和交锁髓内钉在修复四肢骨折方面均有确切疗效。但是对于胫骨骨折的治疗,两种内固定方式的优劣尚无定论。目的:系统评价可膨胀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胫骨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5年第1期)、CBM、CNKI、VIP、WanFang Data,检索词包括:tibia,fracture,tibia fracture,tibia fractures,expandable intramedullary nail,expandable nail,intramedullary nail,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膨胀,髓内钉,胫骨骨折等。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01-01。查找比较可膨胀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修复胫骨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10个研究,共5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交锁髓内钉相比,可膨胀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更短[MD= -23.42,95%CI (-26.94,-19.90),P < 0.000 01]、术中出血更少[MD=-47.64,95%CI (-52.21,-43.09),P < 0.000 01]、透视次数更少[MD=-1.40,95%CI (-1.49,-1.30),P < 0.000 01]、骨折愈合时间更短[MD=-30.84,95%CI (-35.27,-26.41),P < 0.000 01]、并发症发生率更少[OR=0.20,95%CI (0.10,0.40),P < 0.000 01]。但两组患者治疗后Johner-Wruh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可膨胀髓内钉应用于胫骨骨折的修复效果较交锁髓内钉更具优势,可以说可膨胀髓内钉是对交锁髓内钉的一种改进,但仍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该结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股骨近端髓内钉具有较强的抗剪切力作用,可较好维持股骨近端旋转稳定性,手术操作简便,创伤较小,但存在应力过于集中于锁钉,置入固定螺钉前钻孔较大等缺点。 目的:比较可膨胀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置入可膨胀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结果与结论:置入可膨胀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影像曝光时间均显著低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 < 0.01),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表明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比较,可膨胀髓内钉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文题释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专门针对亚洲患者设计的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是对标准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了一些改进,主钉近端直径由17 mm减小为16.5 mm,螺旋刀片直径由10.55 mm减小为10.3 mm,主钉外翻角由6°减小为5°,短钉为170,200,240 mm。 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联合交锁钉由拉力螺钉和加压螺钉构成,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骨折,拉力螺钉的直径11 mm,加压螺钉直径为7 mm,交锁后直径为15.25 mm,短钉为180,200 mm。 背景:股骨近端髓内钉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方法之一,目前有关髓内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Gamma 3和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宣城市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2例,其中男15例,女27例,年龄65-90岁,22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内固定治疗,20例采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和末次随访髋关节评分。试验获得宣城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5)伦审研第(17)号]。 结果与结论: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手术时间短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组[(69.4±11.5),(90.0±9.7) min,P < 0.05],术中出血量少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组[(70.6±10.0),(86.5±11.1) mL,P < 0.05];②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3±0.5),(4.1±0.4) 个月,P > 0.05];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术后有3例发生患肢大腿疼痛,1例发生髋内翻畸形;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组术后有1例发生患肢大腿疼痛,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8.2%,5.0%,P > 0.05);④两组末次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90.3±2.8,91.5±2.4,P > 0.05);⑤两组均未发生与内固定材料相关的断裂不良反应;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都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内固定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ORCID: 0000-0001-8554-5349(黄照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 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因闭合复位髓内钉术手术创伤小,能间接复位保护骨折端血运,术后伤口并发症较少,生物力学性能优越,已成为长骨干骨折的首选方法。 侧卧位与仰卧位牵引架牵引:术中通过充分对抗肌肉对抗力后,仰卧位对骨折端前后移位不好控制或纠正;侧卧位更方便纠正断端移位,且减少髋部软组织对手术操作的干扰。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于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的闭合复位方式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探讨侧卧位应用牵引架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 方法: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通过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54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仰卧位牵引架组17例,侧卧位人工牵引组17例,侧卧位牵引架组20例。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比较3组患者的闭合复位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 6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 结果与结论:①3组患者获得6-15个月随访;②骨折闭合复位成功率:侧卧位牵引架组100%,侧卧位人工牵引组82%,仰卧位牵引架组59%,仰卧位牵引架组同侧卧位人工牵引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侧卧位牵引架组显著高于仰卧位牵引架组(P=0.002),侧卧位牵引架组同侧卧位人工牵引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手术时间:仰卧位牵引架组同侧卧位人工牵引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侧卧位牵引架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仰卧位牵引架组及侧卧位人工牵引组(P < 0.05);④术中出血量:仰卧位牵引架组的术中失血量显著高于侧卧位人工牵引组(P=0.02)及侧卧位牵引架组(P=0.001),侧卧位人工牵引组同侧卧位牵引架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骨折愈合时间:仰卧位牵引架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长于侧卧位人工牵引组(P=0.030)及侧卧位牵引架组(P < 0.001),侧卧位人工牵引组同侧卧位牵引架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⑥3组患者术后6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⑦结果表明,应用侧卧位牵引架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复位成功率高、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更少、骨折愈合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ORCID: 0000-0002-4621-2653(袁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与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进行临床生物力学分析。方法:1998年5月至2002年5月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65例,分别采用静力型股骨交锁钉内固定29例,动力钉内固定29例,重建钉固定18例,逆行钉固定9例;胫骨骨折47例,采用静力胫骨交锁髓内钉固定;肱骨干骨折15例,采用肱骨分叉式交锁髓内钉固定。扩髓:股骨47例,胫骨36例,肱骨10例。结果:本组127例中,骨折愈合125例;膝、踝、肩、肘关节完全恢复正常121例。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效果良好。最好选择与骨骼弯曲半径相匹配直径较大的钛髓内钉。术中扩髓与不扩髓各有优缺点。静力型交锁钉可在6~8周内改为动力固定来刺激骨折愈合。交锁髓内钉固定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数字散斑法测试在不同拉力条件下的髓内钉锁钉的形变,为临床上分析锁钉断裂之原因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取4根股骨,制作股骨中1/2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模型。交锁髓内钉置于股骨干骨髓腔。每具标本分A-D组测试顺序进行测试:A:安装交锁髓内钉模拟骨折愈合;B:在A组基础上股骨中段横形锯断2次,即中点锯断一次,中点下5 cm处行第2次锯断,模拟较复杂型骨折;C:在B组的基础上上端去除一枚锁钉;D:在C组基础上下端去除一枚锁钉。分别测量锁钉形变。在200、300N(牛顿)拉力下,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拉力测量,通过相关软件计算得出应变。结果在300N拉力下b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折内固定远端锁钉易发生断裂,选择髓内钉大小要合适,过大易造成进钉困难。  相似文献   

7.
三维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胫骨中下段骨折及三维交锁髓内钉结构特点,探讨三维交锁髓内钉在胫骨中下段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09年2月应用三维交锁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16例。结果16例随访4-16月,平均10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24周,平均15周 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10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3.8%。结论三维交锁钉能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提高骨折固定稳定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骨折愈合率,是一种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有限切口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有限切口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54 例股骨干骨折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12~18 个月,平均14 个月,全部骨性愈合,肢体、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6%(50/54).结论 有限切口复位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股骨干骨折中具有固定坚强、骨折愈合率高、能早期活动、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背景:骨折后植入物内固定主要有髓内钉和钢板两种,如何合理选择适宜的内固定器械,对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问题至关重要。 目的: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钢板治疗股骨复杂性骨折的随访疗效比较。 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转子下骨折,股骨干多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固定植入物有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钢板两种。 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随访3个月以上。重建型交锁髓内钉组的早期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相对优于动力髋螺钉组。在并发症方面动力髋螺钉易出现髋内翻和内固定失败,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易出现锁钉松动。在切口感染和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率方面,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故可认为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具有同时静力加动力固定两处骨折的功能,符合生物力学重建原则和骨折愈合快等优点,是一种优于动力髋螺钉的有效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交近锁髓内钉技术在长管状骨骨折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近远端锁钉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骨折重叠、旋转移位,从而扩大了髓内钉的使用范围。我院白2004年3月~2007年4月采用自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取得了相同的效果,而且方法简便,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弹力内锁髓内钉与交锁钉固定股骨中下段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用8根新鲜成人股骨标本,制成股骨中下2/5骨折模型,分别用弹力内锁髓内钉、国产交锁髓内钉、梅花钉和钢板内固定,对内固定后的标本进抗扭转测试,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弹力内锁钉在5 Nm扭矩下抗旋转刚度接近交锁髓内钉.结论:弹力内锁钉在冶疗股骨中下段骨折中固定可靠,符合生物力学要求.该器械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造成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治疗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髋部骨折的31例患者,男23例,女8例,年龄(46.4±15.7) 岁(21~73岁)。观察并记录股骨干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阻挡钉数量、手术时间、失血量、愈合时间、肢体短缩、髋关节HHS功能评分。对可能造成骨折不愈合的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1个月。对所有造成骨折不愈合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阻挡钉数量和骨折类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素如损伤机制、手术时间等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两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阻挡钉数量(OR=2.845, 95% CI 2.164~3.741)和骨折类型(OR=3.388,95% CI 1.966~5.840)为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阻挡钉数量少、股骨干粉碎型骨折是引起骨折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可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用于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加锁梅花针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基础。方法用6例新鲜成人股骨标本,制作股骨中上段骨折模型两种,梅花针固定;然后制作股骨下段骨折模型两种,加锁梅花针固定;最后利用股骨下段骨折模型交锁钉固定,每次作下一骨折模型前,用钢片张力带固定前一次的骨折线。依次对正常股骨标本、梅花针固定后的标本、加锁梅花针固定的标本、交锁钉固定的标本进行扭转测试、垂直压缩试验、4点弯曲试验,分析4组试验的实验数据。结果梅花针固定股骨中上段骨折、加锁梅花针固定股骨下段骨折和交锁钉固定的股骨下段骨折抗扭转测试中,均可以达到4Nm抗旋转刚度;轴向压缩试验中最大应变正常组和梅花针组、加锁梅花针组无明显差异,4点弯曲试验中梅花针与加锁梅花针和正常标本的弯曲刚度相近,交锁钉的抗弯曲刚度明显高于其他3者。结论加锁梅花针冶疗股骨中下段骨折,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固定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治疗上选择髓内固定还是髓外固定仍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各种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的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常用中英文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查找国内外比较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国内外比较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修改后Jadad质量评分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统计学软件Stata 12.0和RevMan 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采用Mantel-Haenszel法。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1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5 217例患者。根据修改后Jadad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价,纳入的所有研究中19 篇方法学质量为高质量,12篇为低质量。Gamma钉组术中股骨骨折(RR= 4.00,95%CI:1.80-8.86,P < 0.01)、术后股骨骨折(RR =3.57,95%CI:1.68-7.60,P < 0.01)、内固定切出(RR =1.61,95%CI:1.02-2.52,P =0.04)、再骨折风险(RR =1.58,95%CI:1.09-2.30,P =0.02)和随访期内髋部或大腿部残留疼痛(RR =1.31,95%CI:1.09-1.57,P < 0.01)明显高于滑动髋螺钉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术中失血明显较滑动髋螺钉组少,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亦更高,但术中暴露于射线中的时间更长(MD=2.11,95%CI:1.78-2.43,P < 0.01);髓内髋螺钉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滑动髋螺钉组,但术中暴露于射线中的时间更长(MD=1.20,95%CI:0.88-1.52,P < 0.01)。结果证实,对于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钉板系统和髓内固定均可取得良好疗效,首选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的髓外固定。对于不稳定转子间骨折,髓内系统优于髓外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骨不连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9~2010年34例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6例骨延迟愈合及3例骨不连者采取骨折端动力化,对1例骨不连者行取钉、更换内固定并植骨。结果骨延迟愈合6例骨延迟愈合及4例骨不连者,经过上述治疗,随访10个月以上,骨折愈合良好。结论静力交锁髓内钉固定的股骨骨折愈合主要通过膜内骨化,术中应避免损伤骨膜,适时采取骨折端动力化,促进软骨内骨化,减少术后骨不连。  相似文献   

16.
背景:弹性髓内钉与外固定架修复儿童股骨干骨折是临床常用的两种固定形式,至于选择哪种固定方式更好目前仍存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弹性髓内钉与外固定架修复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图书馆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刊至2014年11月25日,检索文献语种无限制。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弹性髓内钉与外固定架修复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患儿年龄3-15岁,应用改良Jadad方法学评分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纳入6篇研究文献,共23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 与外固定架相比,弹性髓内钉固定后总体并发症[RR=0.30,95%CI:0.19-0.46,P < 0.001]与针道感染[RR=0.286,95%CI:0.13-0.61,P=0.001]的发生率较低,针尾激惹[RR=1.86,95%CI:1.35-2.56,P < 0.001]的发生率较高,而两组其他指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与外固定架相比,弹性髓内钉固定具有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等优点,对于单纯性儿童股骨干骨折,推荐选择弹性髓内钉固定;而对于下肢高能量损伤、多发伤或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外固定架是更好的选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Purpose

Rigid interlocking nailing for femoral shaft fracture is ideal for use in adolescents in terms of stability of the fracture and convenience for the patient. However, numerous authors have reported that rigid interlocking nailing has some limitations in this age group due to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We evaluated the results of intramedullary nailing for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with an interlocking humeral nail in olde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records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an interlocking humeral nail. Radiographs were examined for proximal femoral change and evidence of osteonecrosis. Outcomes were assessed by major or minor complications that occurred after operative treatment.

Results

Twenty-four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in 23 patients were enrolled. The mean age at the time of operation was 12 years and 8 months and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 21 months. Bony union was achieved in all patients without any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the procedure such as infection, nonunion, malalignment and limb length discrepancy. All fractures were clinically and radiographically united within an average eight weeks. No patients develop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nd coxa valga.

Conclusion

Intramedullary nailing through the greater trochanter using a rigid interlocking humeral nail is effective and safe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in olde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相似文献   

18.
带锁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翻修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股骨干骨折治疗失败的原因,探讨带锁髓内钉在翻修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29例股骨干骨折翻修手术,使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19例行自体髂骨植骨。结果全部病例经8~25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5~12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或断钉等并发症。结论带锁髓内钉中轴弹性固定,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满足早期功能锻炼,是股骨干骨折特别是翻修术中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9.
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入选符合要求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31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64例采用传统动力髋螺钉系统治疗,而观察组67例采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治疗完成后随访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64例随访7~11个月,平均(8±2.3)个月,观察组67例随访8~10个月,平均(8±2.7)个月。统计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在Harri评分优良率、复位满意率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手术伤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坚强、符合力学原理、骨折愈合快等微创手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钢板、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利用逆行髓内钉和加压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探求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对18例股骨髁上骨折行逆行髓内钉治疗,余20例采用加压钢板治疗,对它们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逆行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全部临床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个月。髋、膝关节伸屈功能及行走基本正常,无髓内钉断裂及再发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后,出现骨折延迟愈合1例,内固定松动拔钉2例。两种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髓内钉具有轴向加压、抗分离和抗旋转的功能,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骨外膜,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