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CT肝脏体积测量技术在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Child-Pugh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5至2015/5来我院进行检查并确诊的85例肝硬化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患者肝脏功能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组30例、B级组29例和C级组26例。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4组入选者均进行CT肝脏扫描,比较肝硬化组患者与对照组肝脏各区域体积、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以及健康人不同年龄肝脏体积差异。结果肝硬化组患者左外叶和尾叶体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內叶、右前叶、右后叶及总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硬化患者随着Child-Pugh分级升高肝脏体积呈明显递减趋势,三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随年龄增长肝脏体积呈明显递减趋势,三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缩小程度与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CT肝脏体积测量对患者肝脏功能Child-Pugh分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双能CT的碘定量功能,探讨肝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功能储备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相关性。方法选择55例临床确诊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26例健康者(对照组),对肝硬化组进行肝功能CTP评分及分级(Child-Pugh A/B/C=30/15/10),所有对象均行双能CT三期增强扫描,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得到肝实质动脉期碘浓度Ia及门静脉期碘浓度Ip,并计算出肝动脉碘分数(AIF=Ia/Ip),静脉期与动脉期碘浓度之差即门静脉碘浓度(PVIC=IpIa),对照组及不同CTP分级肝硬化组的灌注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灌注参数与CTP评分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肝硬化组Child-Pugh C级Ia高于对照组及Child-Pugh A、B;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Ip、PVIC均分别低于对照组;肝硬化组ChildPugh B、C级肝动脉碘分数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CTP评分与Ia(r=0.649,P0.01)、AIF(r=0.848,P0.01)呈正相关,与Ip(r=-0.291,P=0.033)、PVIC(r=-0.548,P0.01)呈负相关。结论肝硬化组与正常肝脏组间动脉期、门静脉期碘浓度及比例存在差异,且与肝功能储备CTP评分存在不同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测量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5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Child-Pugh分级结果为:A级23例,B级18例,C级13例。对照组20例为无肝脏疾病且肝功能正常者,应用16层螺旋CT测量肝脏体积并与研究组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肝硬化组Child-Pugh分级B级、C级,肝硬化组Child-Pugh分级A级与B级、C级以及B级与C级之间肝脏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肝硬化组Child-Pugh分级A级之间肝脏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对人体肝脏体积测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及可重复性;肝硬化患者肝脏的体积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随着硬化严重程度的增加,肝脏各叶及肝脏总体积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的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101例,Child-PughA级31例,Child-Pugh B级42例,Child-Pugh C级28例,平均年龄52.72岁,对照组为同期98例无肝脏基础疾病,因其他原因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受检者,平均年龄51.73岁.采用Syngo Acquisition工作站的Volume软件分别测量肝脏各叶体积.结果 肝硬化Child-Pugh各分级患者的肝脏左外叶体积均大于对照组,Child-Pugh A级大于B级(P<0.05);肝硬化Child-Pugh各分级患者左内叶、右前叶体积较对照组缩小(P<0.05);Child-PughA、B级肝硬化右后叶体积较对照组缩小(P<0.05);尾状叶体积Child-Pugh A、C级较对照组增大(P<0.05);总肝体积Child-Pugh B、C级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脏左外叶及尾状叶增大,左内叶、右前叶、右后叶及肝脏总体积缩小,但肝脏各叶体积变化与肝功能异常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影响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改善其预后的策略。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186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接受内镜治疗病人的相关资料,根据内镜治疗后1年内是否发生出血或再出血分为未出血组124例和出血组62例,分析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术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组病人入院时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曲张静脉直径、是否有红色征、手术方式、治疗次数、是否规律随访、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曲张静脉直径、是否有红色征、PT、是否规律随访及治疗次数均是影响内镜治疗术后出血的相关独立因素(P < 0.05~P < 0.01)。结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曲张静脉直径、红色征、PT是内镜治疗术后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的规律随访和适当增加治疗次数可降低再出血风险,有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解剖性肝脏体积(ALV)和功能性肝脏体积(FLV)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同时行增强CT和Gd-EOB-DTPA增强MRI扫描的肝硬化患者2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检测所有入组患者每个肝段的Gd-EOB-DTPA增强MRI平扫期和肝胆特异期的信号对比增强率(CER),以CT扫描的数据为基础利用MI-3DVS计算每个肝段的ALV和全肝的FLV。分析ALV和FLV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ALV呈负相关(r=-0.792,P<0.001),曲线拟合的决定系数(R2)=0.63;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FLV亦呈负相关(r=-0.911,P<0.001),曲线拟合的R2=0.80。FLV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有更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结合Gd-EOB-DTPA增强MRI平扫期和肝胆特异期的信号CER和ALV计算所得的FLV较ALV能更好地反映肝脏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脏流入道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62例,依据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不同分为A、B、C 3组,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对2组肝动脉血流量(QHA)、搏动指数(PI),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平均血流速度(Vmea)、阻力指数(RI)、血流量(QPV)进行测定,并对肝脏流入道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不同肝病肝功能的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A、B、C 3组的RI、PI相比较,B组肝硬化患者明显较A组高。肝脏流入道血流动力学改变在A、B 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病变患者与健康参照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固有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与肝病变程度呈正相关,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加重而降低,门静脉内径、血流量随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加重逐渐增高。结论肝硬化肝脏整体流入道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有较好的相关性,肝动脉血流的异常改变可为肝硬化诊断提供依据,对肝硬化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肝体积测量联合灌注成像评价肝硬化肝功能储备的应用价值。方法:肝硬化组30例及正常肝脏组30例均行CT肝体积测量和灌注成像,比较肝硬化组与正常肝脏组之间、肝硬化组肝功能A、B、C 级之间的肝体积值、血流灌注参数值及肝体积血流灌注乘积参数值的差异,并将肝功能分级分数与肝体积值、血流灌注参数值及肝体积-血流灌注综合参数值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硬化组A、B、C级肝体积( liver volume,LV )呈逐级递减,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肝硬化组血流灌注参数的肝血流量(BF)、肝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分数(HAF)与正常肝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血流量(BF)和肝血容量(BV)呈逐级递减,C级与A、B 级间有统计学差异(0.01);肝体积-血流灌注指数(volume blood perfusion index, VBPI)呈逐级递减,各级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其他指标相比,肝体积-血流灌注指数(VBPI)与肝功能分级具有更高的相关性(=-0.835,0.01)。结论:肝体积及肝血流灌注参数的改变与肝硬化的临床分级相关,64层螺旋CT肝体积测量联合灌注成像能准确地评价肝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大分割模式下,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FIF-IMRT)和逆向调强放疗(IMRT)技术治疗左侧乳腺癌保乳术患者的剂量学参数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7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62例,分别制定FIF-IMRT、IMRT两种治疗计划。在满足计划靶体积(PTV)达到95%乳腺处方剂量的前提下,两种计划的PTV、危及器官(OAR)受量分布及机器跳数等剂量学参数差异。结果:FIF-IMRT计划的最大剂量(Dmax)及均匀性指数(HI)均高于IMRT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计划的靶区平均剂量(Dmean)、V95、V100、V105及适形度指数(C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IF-IMRT计划心脏及左肺V5、V10均低于IMRT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FIF-IMRT计划右乳及脊髓Dmean、...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脾体积变化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及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近期经病理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证实的因乙肝导致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共41例,肝纤维化病理分期S1期7例、S2期10例、S3期4例、S4期5例、肝硬化15例,其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6例,B级11例,C级14例,以及对照组15例,行上腹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运用CT机自身携带的软件,分别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肝脾体积进行测量;并计算肝脏各叶体积占总肝体积百分比、肝脾体积之比,将上述指标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进行对照。结果肝右叶、左内叶、总肝体积从正常肝脏到轻度肝纤维化(S1-2期)逐渐增大,从重度肝纤维化(S3-4期)到晚期肝硬化减小;肝左外叶、尾状叶体积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大;脾脏体积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大。从肝功能A级到C级,肝右叶、肝左内叶及总肝体积逐渐缩小,而左外叶和尾状叶体积及脾脏体积逐渐增大。结论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脾体积的变化有一定规律,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恩替卡韦0.5 mg/d,疗程1年。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HBV DNA、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P、Ⅳ-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P、Ⅳ-C)、肝功能及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12周后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及HBV DNA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是一种有效、安全且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Li L  Liu HR  Shu JL  Xi XP  W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8):2717-271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心电图Q-T间期(Q-Tc)延长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26例肝硬化患者及126例健康对照的心电图Q-Tc进行比较;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后,观察各级间心电图Q—Tc、凝血酶原时间(胛)、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钾、血清钙等指标;观察20例肝硬化晚期行肝移植手术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电图Q.Tc及上述生化指标。结果肝硬化患者的Q—Tc较健康对照明显延长(P〈0.01);肝硬化患者各级间Q—Tc随Child分级呈现逐渐增高趋势,A级与B、C级Q-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C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线相关分析Q-Tc与Child积分呈正相关(r=0.56,P〈0.05);20例术前Q-T延长的肝移植患者术后17例患者Q—Tc恢复正常,3例患者明显较术前缩短。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Q-Tc延长,且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增加,Q-Tc异常率增高。肝移植后往往恢复正常。Q—Tc延长在判定肝硬化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上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孔明  徐曼曼  陈煜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2):1455-1459
背景 肝硬化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等终末期肝病患者常存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摄入或吸收异常,但相关检测在临床尚未普及,终末期肝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确切水平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临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干预缺乏针对性。 目的 检测分析肝硬化、ACLF患者外周血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水平及其与病因(酒精性或非酒精性肝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为终末期肝病患者的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采用连续定点抽样方法选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四科住院的ACLF(含前期)患者共21例为ACLF组。选择同期住院进行择期内镜下治疗或复查的肝硬化患者9例为肝硬化组,患者均为代偿期。选择5例健康对照者为健康对照组。根据病因将ACLF患者和肝硬化患者分为酒精性肝病亚组和非酒精性肝病亚组。应用质谱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维生素B1、维生素B6、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及微量元素血锌、血锰、血硒水平,分析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水平与病因和疾病严重程度〔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Child-Pugh评分和分级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关系。 结果 ACLF组TBiL、INR、Child-Pugh评分和分级、MELD评分均高于肝硬化组,ALB低于ACLF组(P<0.05)。ACLF组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血硒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肝硬化组(P<0.05),肝硬化组上述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LF组和肝硬化组血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酒精性肝病亚组和非酒精性肝病亚组维生素B1、维生素B6、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血锰、血锌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病亚组血硒水平低于非酒精性肝病亚组(P<0.05)。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与TBiL、INR、Child-Pugh评分和分级与MELD评分呈相关,与ALB水平呈正相关(P<0.05)。Child-Pugh C级患者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Child-Pugh A级患者(P<0.05)。 结论 肝硬化和ACLF患者25-羟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3降低,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肝硬化和ACLF患者,尤其是酒精性肝病患者,血硒明显降低,临床治疗中可酌情予以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肾脏损害的CT表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对60例经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肝硬化的患者和同期20例无肝肾疾患及其它相关疾病的患者行肾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测量双肾皮质厚度,实质厚度,皮质厚度与实质厚度比,动脉期皮质、髓质强化程度.对肝硬化组肝功能不同Child-Pugh分级、不同腹水量、不同肝硬化类型、有无侧枝循环开放及脾静脉与左肾静脉有无交通间各测量指标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皮质厚度与实质厚度比、动脉期皮质强化程度均较对照组低(P<0.05),髓质强化程度较对照组高(P<0.05).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高、侧枝循环开放及脾静脉与左肾静脉交通,皮质强化程度逐渐减低(P<0.05),而髓质强化程度、肾皮质实质厚度比无明显变化(P>0.05);不同腹水量及不同肝硬化类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肾脏损害的CT表现包括肾皮质厚度与实质厚度比减小、肾皮质强化程度减低、髓质强化程度增加等;其中肾皮质强化程度减低尤为重要,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肝功能损害的程度、有无侧枝循环开放及脾静脉与左肾静脉的是否交通.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状态与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了 65例肝硬化患者 (A组 1 3例 ,B组 2 2例 ,C级 30例 )和 2 4例正常人的门静脉内经(Dpv)、门静脉血流速度 (Vpv)、门静脉血流量 (Qpv)、脾静脉内经 (Dsv)、脾静脉血流速度 (Vsv)及脾静脉血流量 (Qsv)。结果 :A ,B ,C级肝硬化患者Dpv,Dsv按A ,B和C顺序逐渐增宽 (P <0 .0 5) ,Vpv ,Vsv逐渐减慢 (P<0 .0 5) ,Qsv及Qsv/Qpv值明显加大 (P <0 .0 1 ) ,Qpv无明显变化 (P >0 .0 5)。结论 :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有助于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储备功能、门静脉高压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动脉增强分数(arterial enhancement fraction,AEF)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招募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52例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B,C级肝硬化患者组分别为13,20及19例)和17例无肝脏疾病者作为对照。受试者均行肝3期增强CT扫描,利用CT Kinetics软件进行后处理获得AEF彩图及其定量参数肝AEF(hepatic AEF,HAEF)、肝与脾AEF比值(H/S)。比较不同Child-Pugh级别间HAEF,H/S的差异,并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对肝硬化患者的HAEF,H/S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HAEF,H/S的观察者间一致性高,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分别为0.918(95% CI:0.871~0.949),0.946(95% CI:0.915~0.966)。对照组与Child-Pugh A,B,C级肝硬化患者组间的HAEF,H/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01);肝硬化患者HAEF,H/S随Child-Pugh分级增加呈升高趋势,且除Child-Pugh A级组与B级组H/S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所有肝硬化患者中,HAEF,H/S用于诊断Child-Pugh A级的AUROC分别为0.933,0.821;用于诊断Child-Pugh C级的AUROC分别为0.925,0.915。肝硬化患者HAEF,H/S与MEL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HAEF:r=0.752,P<0.001;H/S:r=0.676,P<0.001)。结论:CT AEF相关参数HAEF,H/S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能简单、有效地评估肝功能损伤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EV)程度与门静脉主干内径及肝功能Child-Pus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行胃镜检查了解EV情况,腹部B型超声测量门静脉主干内径,采用Child-Pugh分级标准进行肝功能分级,分析EV程度与门静脉主干内径、肝功能Child-Push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68例患者中EV程度轻度37例,中度17例,重度14例;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级17例,B级28例,C级23例。门静脉主干内径越宽,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越重(r=0.498,P=0.000)。肝功能分级越高,门静脉内径越宽,且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越重(r=0.360,P<0.01),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V程度、门静脉主干内径、Child-Pugh分级三者间呈正相关(r=0.498,P=0.000;r=0.360,P=0.003;r=0.230,P=0.049)。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主干内径、肝功能分级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综合分析可较准确地预测肝硬化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