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通过调查贵州某高校大一新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构建大一新生精准防艾教育干预模式,提升大学生防艾教育干预效果。方法 对贵州某高校2 406 名大一新生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表”进行自愿不记名问卷调查。 该高校大一新生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和不同专业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5.24%,高于女生的81.35%;城镇学生知晓率为86.06%,高于农村学生的77.41%;理科学生知晓率最高,为83.25%,文科生为82.51%,体育与艺术学生知晓率最低,为80.69%。 加强大一新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尤其是侧重加强女性、农村地区、体育与艺术类大一新生的艾滋病知识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南京市某国际高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高中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京市某国际高中所有学生开展纸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 共纳入171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艾滋病和梅毒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6.1%和46.8%;有过性行为的占14.6%,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高为32.0%,(χ2=10.799,P=0.005);有吸毒史的学生占9.3%,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高为31.2%,(χ2=21.062,P<0.001);梅毒知识知晓者与不知晓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716,P<0.001)。 该国际高中学生性病和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对高中生开展毒品危害教育和性病艾滋病防治应作为健康教育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大一新生睡眠质量及其维度与抑郁情绪的关系,为改善医学类大一新生抑郁情绪和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对珠海市某医学院校669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睡眠质量各维度与抑郁情绪的关系。结果 调查对象PSQI平均总分为(4.9±2.2)分,PHQ-9平均总分为(6.0±3.4)分。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调查对象抑郁情绪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女性(OR=1.496,P=0.028)、农村生源地(OR=1.640,P=0.013)、主观睡眠质量差(OR=1.620,P=0.025)、入睡时间长(OR=1.588,P=0.020)、有睡眠障碍(OR=2.260,P=0.001)、存在日间功能障碍(OR=3.292,P<0.001)以及PSQI总分≥6.5(OR=2.157,P=0.008)。结论 医学院校大一新生抑郁情绪发生率偏高,睡眠质量与抑郁情绪的存在相关性,对来自农村的女性学生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4.
了解江苏籍大一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对性态度和性行为的影响,为针对性开展青少年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多阶段分层随机抽取江苏省20所高校的8 633名江苏籍大一新生,通过艾滋病知识“国八条”问卷在线调查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性态度、性行为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校正知识对性态度和性行为的影响.结果 江苏籍大一新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7.6%,8个条目的知晓率为59.8%~98.3%.学校类型、民族、母亲文化程度和是否独生子女是影响大一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独立因素(P值均<0.05).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对学生的性态度及性行为具有影响,知识知晓者比不知晓者更倾向于赞成婚前性行为(OR=1.31,95%CI=1.11~1.63),更愿意坚持使用安全套(OR=1.67,95%CI=1.43~1.92)和接受艾滋病毒抗体检测(OR=4.54,95%CI=3.13~6.52);知识不知晓者已发生性行为比例更高(OR=1.89,95%CI=1.42~2.49);发生过性行为的新生中知识知晓者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更高(OR=2.13,95%CI=1.22~3.78).结论 江苏籍大一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的比例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青年学生达90%的标准.艾滋病知识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性观念,养成健康的性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艾滋病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效果,为制订安顺市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安顺市2所初中,11所高中,5所职中,1所大学在校学生共计1 795名为研究对象,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前后发放调查问卷,了解青年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讲座后知晓率90.4%明显高于讲座前62.2%(χ2=395.567,P<0.001),男生知晓率63.8%和女生6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1,P=0.326),城市地区学生知晓率67.5%高于农村地区60.1%(χ2=8.613,P<0.001),高文化水平学生知晓率高于低文水平学生(χ2=163.659,P<0.001),分别是初中42.1%、高中65.7%、中专47.7%、大学98.8%,讲座后所有题目的知晓率均高于80%,较讲座前知晓率有均有明显提高(P值均<0.001)。结论 安顺市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可以有效提高青年学生的艾滋病防治认知水平,应持续加大对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西某高校入学新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5条核心信息知晓情况,为高校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0月以广西某高校的全部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根据《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2016版))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肺结核防治知识5 条核心信息、获取结核病知识的途径等。结果 2017年3 295名入学新生对肺结核防治知识5条核心信息的总知晓率为77.1%(12 703/16 475)。不同性别总知晓率比较,男性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30,P<0.05)。不同居住地新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5条核心信息知晓率分析,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4,P>0.05)。结论 大学新生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各种形式的结核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奎屯市某高校2016年秋季入校新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行为现状,探索适合本地大学生的干预方法。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16年秋季入校的2 851名新生进行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 收回问卷2 798份,问卷回收率98.14%。 2016年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 76.01%;年龄、民族间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4,P<0.05;χ2=56.68,P<0.05),18岁以下的学生知晓率最低,哈萨克族知晓率最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4,P>0.05)。10.04%的大学新生有过性行为,第一次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为28.11 % 。2.97%的学生最近1年有同居伴侣,最近一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1.33%。结论 奎屯市2016年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没有达到国家要求。有性行为的学生安全套的使用率较低, 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有必要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8.
张兰  杨燕  张瑞华 《中国校医》2022,36(10):721
目的 了解成都市某区高中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修订完善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对成都市某区1 347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等。结果 被调查的1 347名学生对国艾办制定的“新国八条”知晓率为75.7%,远低于国家95.0%的目标;不同年级和不同关注程度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对艾滋病流行趋势知晓率较低(60.2%);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率有待提升,仅有53.0%的学生知晓唾液不会传播艾滋病;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成都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82.0%),通过同伴、家庭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比例较低(29.1%、35.6%)。结论 成都市该区高中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于国家要求,应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来加强艾滋病宣传。成都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在艾滋病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我国艾滋病疫情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本研究对广州市番禺区成年常住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开展横断面调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针对性的制定常住居民艾滋病知识宣教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2019-01-2019-06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广州市番禺区选取20个社区(行政村),每个社区抽取在当地连续居住>6个月、年龄≥16岁及未诊断艾滋病的5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居民艾滋病知识现状,分析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影响因素。结果共计调查1 000名,回收有效问卷995份。调查的常住居民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7.49%,其中"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68.74%)最低,"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注射器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知晓率(90.45%)最高。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年龄(χ~2=34.847,P<0.001)、不同文化程度(χ~2=81.649,P<0.001)、不同民族(χ~2=5.286,P=0.021)、不同职业(χ~2=23.769,P<0.001)及不同户籍(χ~2=259.778,P<0.001)是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OR=2.656,95%CI为1.906~3.701)、年龄(OR=1.703,95%CI为1.133~2.558)和户籍(OR=1.509,95%CI为1.089~2.092)。结论广州市番禺区成年常住居民艾滋病认知水平较低,应加强相关宣教工作,重点开展针对文化程度低、年龄长及外地户籍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推广。  相似文献   

10.
赵国臣  郑蓉 《中国校医》2021,35(10):731
目的 对菏泽某高校入校新生艾滋病(HIV)知识的认知、对患艾滋病或病毒感染者的态度及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制定更高效的教育模式。方法 选取菏泽市某综合性高校2019级各专业新生为调查对象,以问卷星为平台设计问卷,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无记名答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对象对艾滋病防控知识认知水平偏差,平均知晓率总体为76.07%。女生为73.22%,男生为81.80% ,男生知晓率高于女生(χ2=32.182,P=0.000) ,传播途径中母婴传播及血液传播的认知分别达89.07%和98.83%、性传播知晓率97.29%, 相对知晓良好;“公共泳池共泳”,“蚊虫叮咬”知晓率分别仅为71.89%,37.92%,非传播的途径知晓较差。60.13%新生接触艾滋病患者表示会紧张。98.25%新生认为大学生有必要进行艾滋病防控知识普及教育。结论 高校新生艾滋病防控知识知晓率较低、艾滋病健康教育亟需加强以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高校更科学地防控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取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房山区在校大学生于2019-03/06利用微信扫码功能进行线上自主填写问卷。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50名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80.56%,高年级大学生和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艾滋病知晓率高于低年级大学生和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23、12.504,P<0.05)。艾滋病知识“来自学校教育”、“来自网络”和“来自报纸、杂志、书籍”的大学生知晓率高于非来源于以上3条途径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65、17.654、14.71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OR=1.807,95%CI:1.353~2.413)、专业(OR=2.063,95%CI:1.398~3.043)、艾滋病知识“来自网络”(OR=1.953,95%CI:1.359~2.806)、艾滋病知识“来自报纸、杂志、书籍”(OR=1.543,95%CI:1.144~2.080)对大学生艾滋病知晓率有影响。结论北京市房山区大学生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高年级、医学专业、艾滋病知识“来自网络”和艾滋病知识“来自报纸、杂志、书籍”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问题导向式学习(PBL)教学法在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为拓展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性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本地区某中学初一年级2个班102名中学生,分别设置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干预组采用PBL教学法。干预前后采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仅在“艾滋病全称”等6项知识(χ2=6.029~9.434,P=0.004~0.028)的知晓率与“应将艾滋病病人进行隔离(χ2=17.275,P<0.001)”、“应对艾滋病病人关心同情(χ2=5.696,P=0.017)”2个条目的态度正向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干预组在各项知识知晓率与态度正向率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χ2=3.840~23.520,P均<0.001~0.05)。干预前,两组在知识知晓率及态度正向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在“艾滋病的全称”等9项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χ2=4.943~10.183,P=0.026~0.001),仅在“对艾滋病病人具有恐惧感”的态度正向率高于对照组(χ2=11.330,P=0.001)。结论 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PBL教学法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在传统课堂教授法的基础上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济宁市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性观念现状及因素,为面向广大青年学生做好艾滋病防控和性知识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济宁市某高校50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493份,有效率为98.6%。结果 该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5.1%;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得分女生高于男生[(8.87±1.39)vs(8.13±1.28),t=6.070,P<0.01)],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8.84±1.32)vs(8.32±1.25),t=4.439,P<0.01)],农村、城镇、城市学生分别为(8.40±1.20)分、(8.63±1.35)分、(8.78±1.31)分(F=3.421,P<0.05);性开放程度得分则男性高于女性[(6.44±1.23)vs(4.92±1.25),t=13.490,P<0.01)],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 [(6.31±1.29)vs(5.71±1.31),t=5.033,P<0.01)],农村、城镇、城市学生分别为(5.32±1.03)分、(5.47±1.19)分、(5.96±1.12)分(F=16.403,P<0.01);大学生获取性知识主要通过网络(60.7%)和同伴交流(46.3%)等方式,希望途径为专业的性知识讲座(49.7%)和开设专门课程(43.8%)等。结论 该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待于提高,性观念较为活跃,高校和家庭应注重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安全性行为知识的传授和宣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四川省某医学院校低年级大学生HIV检测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在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控教育措施,提高HIV检测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3月,在四川省泸州市某医学院校对4门选修课共11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艾滋病自评感染风险、性态度、HIV检测情况、恋爱及性行为经历等。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纳入大一、大二学生862例。6.4%(55/853)的调查对象有过HIV检测史。89.8%(767/854)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在每次高危行为后都主动进行HIV检测。年龄>18岁(OR=1.990,95%CI:1.021~3.878)、自评有HIV感染风险(OR=1.940,95%CI:1.073~3.509)、知道HIV检测可快速实现(OR=2.401,95%CI:1.329~4.337)、发生过性行为(OR=2.591,95%CI:1.208~5.560)是HIV检测的促进因素。结论 应在大学生群体中加强HIV检测知识和可及性的宣传,同时加强艾滋病防控教育,提高大学生的HIV感染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安阳市高校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和性行为特征,为高校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高校入学新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603名高校新生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达77.1%,男生总知晓率79.3%高于女生总知晓率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P=0.000);高校新生性行为发生率为5.6%。男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0.6%,高于女生性行为发生率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8,P=0.000)。安全套使用率不超过50.0%。结论高校新生艾滋病知识得分偏低,发生性行为时自我保护意识差,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了解中国15个省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制定适合学生的健康教育策略与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60所高校,对方便抽取的7 555名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调查.结果 全国15省市大学生对于国家明确规定的8条大众需要掌握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简称“国八条”)知晓率为77.4%.不同专业、上大学之前生活的地域、婚恋状态学生的艾滋病“国八条”知晓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理科(OR=1.324,95%CI=1.145~1.531)和医科(OR=1.421,95%CI=1.204~1.678)是“国八条”知晓的促进因素,未婚有恋人或已婚(OR=0.847,95% CI=0.750~0.957)是“国八条”知晓的阻碍因素,来自媒体网络的知识(OR=1.654,95%CI=1.556~1.757)和来自学校的知识(OR=0.702,95%CI=0.661~0.745)是促进因素,来自家庭的知识(OR=1.242,95%CI=1.166~1.323)是阻碍因素(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应通过网络媒体、学校健康教育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