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分布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71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定量CT(quantitative CT, QCT)测定腰椎L1~L3体积骨密度(volume bone mineral density, vBMD)及相应层面的腹部内脏脂肪(visceral adipose tissue, VAT)和皮下脂肪(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SAT)含量。根据平均骨密度,将患者分为成骨量正常组(N组)、骨量减少组(T组)及骨质疏松组(O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VAT/SAT及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内脏脂肪、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RI)与L1~L3 vBMD的相关性。结果 O组的年龄、VAT、HOMA-RI、VAT/SAT与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的年龄、HOMA-RI、VAT/SAT与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在L1~L3 vBMD与年龄、FBG、VAT、VAT/SAT(r值分别为-0.446,-0.514,-0.469)、HOMA-RI呈负相关(P<0.05),与体质量指数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1~L3 vBMD与年龄(β值分别为-0.502、-0.501、-0.438),均P<0.05及VAT/SAT(β值分别为-29.52、-29.56、-21.89,均P<0.05)呈负相关。结论 绝经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VAT/SAT和年龄是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骨髓脂肪与腹部脂肪的相关性。方法共68人(男32人,女36人,年龄21~74岁,中位年龄49.5岁)纳入前
瞻性研究。1.5T MR采用单体素点分辨波谱法(PRESS)对L3椎体进行波谱采集,计算脂肪比(FF%);同时行腰椎64排CT检
查,用定量CT(QCT)分析软件测量L3相应层面腹部皮下脂肪(SAT)与内脏脂肪(VAT)。男、女按年龄各分为两组(≥50岁和<
50 岁),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BMI、FF%、VAT及SAT≥50 岁组和<50 岁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FF%与BMI、VAT及SAT均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109、0.034、-0.066,P>0.05)。女性BMI、FF%、VAT及SAT≥50岁组
和<50岁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50岁组,FF%与VAT呈明显正相关(r为0.499,P<0.05),FF%与SAT无明显相
关性(r为0.221,P>0.05);女性<50岁组,FF%与VAT或SAT均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076、-0.067,P>0.05)。结论中老年女
性(≥50岁)腰椎骨髓脂肪含量与VAT关系密切,男性与年轻女性(<50岁女性)腰椎骨髓脂肪含量与腹部脂肪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定量CT(QCT)探讨血糖、血脂及腹部脂肪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选取行低剂量胸部CT联合QCT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161名, 其中男752名, 女409名, 根据年龄分为20~、30~、40~、50~、60~、70~岁6个年龄段。空腹采集受检者静脉血, 检测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采用QCT测量L2中心水平层面腹部总脂肪(TAT)、腹内脂肪(VAT)、皮下脂肪(SAT)及腰椎BMD。结果男性不同年龄段组血糖、TC、TG、VAT、SAT、BMD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 女性不同年龄段组血糖、TC、TG、TAT、VAT、SAT、BMD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男性血糖、TC、TG、VAT、SAT与BMD均呈负相关关系(P < 0.05~P < 0.01), 女性血糖、TC、TG、TAT、VAT、SAT与BMD均呈负相关关系(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血糖、VAT均为男性BMD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和P < 0.01);TC、VAT均为女性BMD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1)。结论血糖可能是男性BMD的负性影响因素, TC可能是女性BMD的负性影响因素, 而VAT对不同性别BMD均有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不同人体测量参数研究成都地区50岁以上绝经期女性居民肥胖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岁以上绝经期女性受检者的临床资料,测量和计算不同人体测量指标。使用MetriScan手掌骨密度测量仪进行骨密度测定,并根据骨密度T值将受试者分为3组(正常骨密度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纳入4 938例成都地区50岁以上绝经期女性,肥胖症(BMI>28 kg/m2)检出率为8.55%。骨质疏松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身体形态指数(ABSI)、体质量、腰围、臀围、身高等均与骨量减少与正常骨密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经过对年龄调整后,T值与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腰臀比(WHR)、腰高比(WHtR)、体圆柱指数(BRI)呈正相关( P<0.05)。腰围和BMI与骨质疏松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分别为0.540和0.568。结论 对于绝经期女性,肥胖与骨质疏松可能存在一定的负相关。但这种负相关的临床意义需要更多基于人群的大样本纵向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人体测量学方法与定量CT (QCT )方法,探讨人体测量方法与QCT测量腹内脂肪的相关性及预测误差。方法测量568名中国成人(男234人,女334人)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并进行腰椎CT 扫描。采用Mindways QCT软件的体质成分测量功能定量测量腹部脂肪分布,测得T12、L1、L2、L3、L4、L5椎体下缘水平及脐层面的腹内脂肪面积(VFA)和总脂肪面积(TFA),计算出皮下脂肪面积(SFA)、总腹内脂肪体积(TVFV)、总皮下脂肪体积(TSFV)、总脂肪体积。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和腰臀比同VFA的相关性,用标准估计误差(SEE)预测VFA同实际脂肪面积的误差值。结果腰围与不同解剖位置的 VFA相关性均优于臀围、BMI和腰臀比,其相关系数 R2分别为0.48~0.64(男)、0.53~0.66(女),P<0.01。腰围预测VFA同实际脂肪面积的 SEE分别为25.36~31.57 cm2(男),23.64~25.31 cm2(女)。达均值为23.13%~27.78%(男),25.44%~36.03%(女)。结论人体测量学参数预测VFA的 SEE较显著,而QCT可以更精确地测量VFA ,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定量CT(QCT)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腹部脂肪含量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2019年7月~2022年11月临床确诊的T2DM患者268例,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等资料。参考美国糖尿病协会(ADA)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建议,根据UAC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无蛋白尿,123例)、B组(微量蛋白尿,84例)、C组(大量蛋白尿,61例),运用QCT分别测量3组患者L3椎体层面的内脏脂肪(VAT)、皮下脂肪(SAT)以及L1~2椎体平均骨密度(avBMD)。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或秩和检验比较各组间各参数差异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BMD与VA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T2DM患者的VAT含量均依次增高,BMD含量均依次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患者的SAT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BMD与VAT含量呈负相关(r=-0.49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组织与克罗恩病(CD)行为和活动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期间确诊为CD并行CT小肠造影(CTE)检查的104例患者。采用CD患者第三腰椎(L3)层面CT图像定量测量内脏脂肪组织(VAT)和皮下脂肪组织(SAT)。肠系膜脂肪指数(MFI)定义为内脏与皮下脂肪组织面积的比值。皮下脂肪指数(SAI)和内脏脂肪指数(VAI)通过用各自脂肪组织面积除以身高的平方计算得出。同时对疾病行为和活动度进行分析。结果:将CD患者分为非复杂组(非狭窄非穿透型)和复杂组(狭窄型/穿透型)。比较两组MFI、SAT、VAT、SAI、VA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表型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较低,病程较长(P<0.05)。与缓解期患者相比,活动期患者的MFI显著升高(P=0.001)。MFI与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血沉(ESR)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31、0.242、0.225(P<0.05)。缓解期CD患者BMI、SAT、SAI明显高于活动期(P<0.01)。BMI与SAI(r=0.65...  相似文献   

8.
背景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急腹症,重症AP病死率较高。早期准确识别对其防治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肥胖影响AP发病及临床结局,但目前缺乏诊断和评估AP的相关定量体脂指标。目的 探讨腹部脂肪含量和分布与AP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为预防、诊治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普外科住院并行腹部CT检查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AP组(n=100)与非AP组(n=100),同时按照AP的严重程度将AP组分为非重症AP亚组(n=75)和重症AP亚组(n=25)。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胆管疾病史、BMI等临床资料,并测量患者皮下脂肪组织(SAT)及内脏脂肪组织(VAT)面积,计算腹部总脂肪组织(TAT)面积、VAT与SAT面积之比(VAT/SAT)、VAT与TAT面积之比(VAT/TAT)。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AP患病和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BMI、腹部脂肪含量与分布指标对AP患病和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AP组患者BMI、高脂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检测中青年女性肝前脂肪厚度与腹腔内脂肪厚度及肥胖人体测量值的相关关系。方法对330例18—47岁中青年女性采用超声检测肝前脂肪厚度和腹腔内脂肪厚度,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肥胖人体指标,分析肝前脂肪厚度与腹腔内脂肪厚度及人体有关测量值的相关关系。结果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肝前脂肪厚度与腹腔内脂肪厚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体重、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等肥胖人体测量值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身高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18~47岁女性肝前脂肪厚度与腹腔内脂肪厚度及肥胖有关人体测量值呈正相关关系,超声检测肝前脂肪厚度在临床应用中有简单、精确、实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MI)和体脂肪率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CVRFs)的差异,分析BMI和体脂肪率衡量肥胖程度发生矛盾时,哪个指标更能准确反映CVRFs风险。方法 选择2013年2-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行全面健康体检的人群共3 859例,进行横断面研究,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BMI,利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脂肪率,常规方法测定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根据BMI和体脂肪率分为4组,第1组:BMI<25.0 kg/m2,且体脂肪率<25.0%(男性)或体脂肪率<30.0%(女性);第2组:BMI<25.0 kg/m2,且体脂肪率≥25.0%(男性)或体脂肪率≥30.0%(女性);第3组:BMI≥25.0 kg/m2,且体脂肪率<25.0%(男性)或体脂肪率<30.0%(女性);第4组:BMI≥25.0 kg/m2,且体脂肪率≥25.0%(男性)或体脂肪率≥30.0%(女性)。比较各组CVRFs情况的差异,采用偏相关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VRFs的影响因素。结果 男性较女性身高、体质量、BMI、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体脂肪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P<0.05)。4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BMI、体脂肪率、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FPG、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和腰臀比后,BMI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r=0.071、0.054,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063,P<0.05),与FPG、TC、TG、LDL-C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r=0.020、-0.019、-0.021、0.016,P>0.05);体脂肪率与FPG、TC、TG、LDL-C水平均呈正相关(r=0.038、0.078、0.051、0.079,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050,P<0.05),与收缩压、舒张压无直线相关关系(r=-0.006、0.008,P>0.05)。男性较女性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两项及以上CVRFs发生率升高(P<0.05)。4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两项及以上CVRF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腰臀比、体脂肪率与CVRFs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无论BMI如何,高体脂肪率与CVRFs风险相关;而无论体脂肪率水平如何,高BMI与CVRFs风险无关。在评估CVRFs风险时,体脂肪率优于BMI。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影响维持性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营养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1例,男106例,女95例,平均年龄(62. 5±11. 8)岁,平均透析龄(25. 4±12. 3)个月.测量干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body...  相似文献   

12.
肥胖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网膜素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肥胖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网膜素水平,探讨网膜素与体脂参数、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69例2型糖尿病(T2DM)和74例正常糖调节(NGR)者按BMI≥25 ks/m2分为正常体重与超重/肥胖亚组,采用ELISA法检测空腹血清网膜素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OGTY-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各项指标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值(WHR),并以稳态模型(HOMA-model)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校正年龄及性别后,血清网膜素水平在T2DM组低于NGR组[(17.5±5.8)μg/L vs(20.0±7.6) μg/L,P<0.05];T2DM组和NGT组中的超重/肥胖者均低于非肥胖者[分别为(15.2±5.6)μg/L vs(19.0±5.8)μg/L和(17.4±6.4)μg/L vs(22.8±7.9)μg/L,均P<0.05)];且T2DM超重/肥胖组明显低于NGR超重/肥胖组.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网膜素水平与腰围、WHR、In(HOMA-IR)、甘油三酯、BMI、FINS、2 hPG均呈负相关(r=-0.166~-0.313,P<0.01或P<0.05);与HDL-C呈正相关(r=0.400,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HDL-C、腰围和In(HOMA-IR)是血清网膜素独立相关因素(分别为r2=0.155,r2=0.181,r2=0.201,均P<0.01).结论 血清网膜素水平与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相关,可能参与构成胰岛素抵抗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50岁以上中老年人体脂分布、握力及步速特点。方法 以乌鲁木齐市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为调查对象,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随机选取6个社区,共调查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中老年人737例(男性106例,女性631例),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仪等仪器测定相关指标。结果 同一性别不同年龄段中老年人四肢肌肉质量、躯干肌肉质量、体成分各指标(除阻抗外)、握力、步速分布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岁以上年龄段肌肉质量、体成分各指标(除体脂肪率、腰臀比、蛋白质、阻抗外)、握力及步速数值最低;同一年龄段不同性别四肢肌肉质量、躯干肌肉质量、握力、步速分布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男性四肢肌肉质量、躯干肌肉质量、握力、步速数值均大于女性;肌肉质量、身高、体重、腰臀比、身体水分、蛋白质、无机盐、基础代谢量、总能量消耗与握力值呈正相关(P=0.000),体脂肪量、体脂肪率、阻抗与握力呈负相关(P=0.000);身高、基础代谢量、总能量消耗与步速呈正相关(P<0.01),腰臀比、体脂肪率与步速呈弱负相关(P<0.01)。结论 乌鲁木齐中老年人体脂分布、握力及步速存在年龄、性别差异,握力、步速与体成分及肌肉质量存在相关性。关健词中老年人体脂分布握力步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父母有无糖尿病将1619名13~15岁青少年分为糖尿病家族史阳性(FHD^+)组和糖尿病家族史阴性(FHD^-)组。FHD^+组的腰围(WC)、腰臀比(WHR)和腰围身高比(WhtR),均高于FHD^-组(P〈0.01)。以WC定义的腹型肥胖检出率FHD^+组高于FHD^-组(P〈0.01),以体重指数(BMI)定义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和年龄,FHD^+组单纯WC升高及BMI和WC均高者分别是FHD组的2.029(1.211—3.400)和1.364(1.043—1.784)倍(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13~15岁青少年已存在以腹型肥胖为特点的肥胖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鄂尔多斯市机关职员脂肪肝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鄂尔多斯市参加健康体检的机关职员,收集一般情况、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等)、生化指标(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等)以及肝脏超声诊断结果。结果:在2650例体检者中共检出脂肪肝586例,患病率为22.11%(男22.84%。女21.56%),标化后患病率为25.32%(男20.12%,女16.08%),男性以40岁以上组最高,女性以50岁以上组最高。但标化后均以30岁以上组最高。脂肪肝组BMI、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腰围、腰臀比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随着BMI的增高。男女脂肪肝的患病率均不断上升。脂肪肝组在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病、ALT方面患病率与非脂肪肝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鄂尔多斯市机关职员脂肪肝患病率高,并有低龄化趋势,以中青年为主。脂肪肝的发生与BMI、肥胖、腰围、腰臀比和甘油三酯等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血浆神经肽Y(NPY)与肥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观察OSAHS疾病的影响及夜间NPY的变化,为临床治疗OSAHS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40~65岁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OSAHS病人(OSAHS组)140例,非OSAHS人群(非OSAHS组)35例.按体质量进一步分为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和正常体质量4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一夜至少7 h的多导睡眠图测评,记录呼吸紊乱指数和最低血氧饱和度,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颈围、腰臀比,并将所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各肥胖组OSAHS病人的血浆NPY水平均高于非OSAHS组以及轻度OSAHS组(P<0.01).同时,重度OSAHS组又均高于中、轻度组(P<0.01).OSAHS组病人其NPY水平与其呼吸紊乱指数及体质量指数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关系(P<0.01).OSAHS组病人体内NPY水平与颈围呈负相关关系(P<0.01),而与腰臀比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OSAHS病人的血浆NPY水平与OSAHS严重程度有关,且随着OSAHS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加,并与病人的肥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日常饮食摄入前后血脂变化特点,探讨血脂负荷与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检测88例患者空腹、餐后4 h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氧化型-LDL(ox-LDL)及卒腹脂蛋白酯酶(LPL)水平;榆测患者胰岛素水平,评价患者胰岛素抵抗情况;测量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评价肥胖情况.结果 空腹与餐后血脂水平呈正相关(r=0.69~0.93,P<0.01).与空腹血脂水平相比,患者早、午餐后TG水平分别高49.5%、58.8%[(1.94±0.13)mmol/L比(2.79±0.19)mmol/L、(1.94±0.13)mmol/L比(3.08±0.26)mmol/L,P<0.05),早、午餐后ox-LDL水平分别高32.6%、38.1%[(324±14)μg/L比(430±21)μg/L、(324±14)μg/L比(448±17)μg/L,P<0.05];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空腹及餐后TG呈正相关(均P<0.01),与空腹HDL-C呈负相关(均P<0.05).LPL与空腹及餐后HDL-C呈正相关(r=0.31~0.37,均P<0.05).BMI、腰臀比与空腹及餐后HDL-C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 饮食对TG、ox-LDL有直接影响,餐后血脂水平与空腹血脂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