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比青少年正畸患者和正常青少年在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不同,探明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08年9月于深圳龙岗区人民医院及深圳龙岗中心医院口腔科就诊,将要进行正畸治疗的12~15岁青少年错耠畸形患者155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分别来自深圳龙岗中学和深圳龙岗实验学校的600名12~15岁正常青少年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儿童青少年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COHIP)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OHIP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病例组在COHIP总分及口腔健康、功能健康、社会-情感健康和自我形象各领域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学校环境领域得分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错袷畸形对青少年生活质量主要在口腔健康、功能健康、社会一情感健康和自我形象这些领域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少年唇腭裂患者焦虑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20例青少年唇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焦虑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各因素对焦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19份。青少年唇腭裂患者焦虑症的发生率为49.6%(59/119),其中轻度、中度、重度焦虑症发生率分别为41.2%(49/119)、7.6%(9/119)、0.8%(1/119)。不同的性别、居住地区、疾病类别、是否独生子女,其焦虑症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焦虑症患者SSRS得分低于无焦虑症患者(P<0.05)。社会支持与性别对患者焦虑症的发生有预测作用(R=0.318)。结论 青少年唇腭裂患者焦虑症发病率较高,性别与社会支持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应针对好发人群早期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上海市3岁儿童患龋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评价基于风险评估的龋病分级管理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8年上海市4个区28家幼儿园3岁儿童1989名,随机分成试验组(986名)和对照组(1003名)。参照美国儿童牙医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diatric Dentistry,AAPD)提出的龋病风险评估工具(caries-risk assessment tool,CAT),通过问卷调查结合临床检查,将受检儿童分为高、中、低风险等级,试验组参照CAT进行干预管理,对照组按照上海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干预管理1年后,对两组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风险等级的再评估。结果    (1)2018年共1848名儿童完成调查,其中试验组929名,对照组919名。总患龋率为28.0%,试验组和对照组患龋率分别为26.8%、29.1%。试验组高风险儿童比例为56.3%,对照组为59.3%。干预管理1年后(2019年),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剔除不完整数据后,共纳入1320名儿童的有效数据,其中试验组659名,对照组661名。总患龋率为35.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龋率分别为32.0%、39.1%;龋病发生率分别为11.9%、15.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2,P < 0.05)。(2)干预管理1年后,试验组和对照组高风险等级儿童分别降低了14.0%、12.4%,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41,P  >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中风险等级儿童分别降低了3.7%、2.2%,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3.21,P  >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低风险等级儿童分别增加了17.7%、14.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29,P < 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食甜食< 3次/ d、母亲未患龋、睡前刷牙后未进食甜食是试验组龋病高风险儿童的保护因素(P < 0.05),未定期进行专业口腔检查是危险因素(P < 0.05)。帮助孩子刷牙、使用含氟牙膏、6个月内去看过口腔医生是对照组龋病高风险儿童的保护因素(P < 0.05),出生6个月内人工喂养、进食甜饮料1次/ d是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儿童乳牙患龋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涂氟、口腔检查、母亲未患龋是龋病高风险儿童的保护因素。应用基于风险评估的儿童龋病分级管理可降低乳牙龋病发生率,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学生牙科焦虑症(DA)与不同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2013年7—10月,采用改良牙科焦虑测量量表(MDA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福州市1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内向稳定型、内向不稳定型、外向稳定型和外向不稳定型人格DA患病率为54.3%、65.91%、46.99%和52.96%,内向不稳定型人格明显高于其他3型(P<0.05),其他3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MDAS得分分别为(10.86 ± 3.23)、(12.07 ± 3.45)、(10.30 ± 3.37)和(10.91 ± 3.25)分,内向不稳定型人格得分明显高于其他3型 (P<0.05),外向不稳定型人格得分高于外向稳定型(P<0.05),余各型人格间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向不稳定型人格比其他类型人格更容易患DA,且焦虑程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上中切牙正畸治疗后根吸收状况,探讨影响根吸收的相关因素。方法    从大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2名资深医生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所完成的正畸病例中,随机选择233例(男85例,女148例)。分为成人组90例,平均年龄(21.73 ± 3.68)岁;青少年组143例,平均年龄(13.37 ± 1.81)岁。通过分析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观察上中切牙牙根形态与长度变化,评价上中切牙根吸收状况。结果    233例患者中的13例上中切牙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根吸收,根吸收发生率为5.58%。成人女性拔牙矫治组的上中切牙根吸收程度高于青少年女性拔牙矫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青少年组中,女性拔牙矫治患者的根吸收程度较男性拔牙矫治患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是否拔牙,其上中切牙根吸收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女性拔牙矫治患者治疗后的上中切牙根吸收发生率较高。正畸根吸收原因复杂,治疗前应详细分析各种根吸收易发因素,以减小正畸根吸收的发生和程度,维持正畸牙齿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成人正畸治疗后满意度,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分别用口腔状况对日常生活影响(dental impact on daily living,DIDL)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来评估正畸后满意度和患者的心理特点。结果 27.0%的受试者完全满意,不满意的为11.5%。外倾性得分与总体满意度正相关。神经质得分与总体满意度、舒适度满意度、整体性能满意度呈负相关。结论 年龄、性别、矫正时间、拔牙与否对正畸治疗后满意度无影响。人格与满意度有相关性,互相之间相互影响。神经质得分高的正畸治疗患者常常对矫治结果满意度低。外倾性得分高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问卷调查分析儿童口腔医生对乳牙有瘘型根尖周炎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原因。方法    选择2020年9—10月参加上海、西安等地及其周边地区有关儿童口腔诊疗专业培训及国内儿童口腔专业学术会议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儿童口腔医生448名,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儿童口腔医生性别、工作单位、工作时间、学历等对乳牙有瘘型根尖周炎治疗方法选择的影响。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48份,回收有效问卷374份,问卷有效率为83.48%。其中,有276名(73.8%)儿童口腔医生选择根管治疗术,98名(26.2%)儿童口腔医生选择牙拔除术。不同性别儿童口腔医生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001,P = 0.987);而不同工作单位、工作时间及学历的儿童口腔医生选择治疗方法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009、10.538、11.194,均P < 0.05)。选择根管治疗术的276名儿童口腔医生中,79.71%的医生认为通过根管治疗可消除感染,延长患牙保存时间;81.16%的医生会选择多次法根管治疗;选择Vitapex糊剂的医生(53.99%)明显多于选择抗生素糊剂(25.36%)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20.65%)的医生;36.23%的儿童口腔医生对于乳牙有瘘型根尖周炎对继承恒牙的影响认识不足。结论    国内儿童口腔医生受到工作单位、工作时间及学历的影响,对于乳牙有瘘型根尖周炎的治疗方法的选择有所差异。部分医生对于乳牙根尖周炎对继承恒牙的影响认识不足,需要加强学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正畸拔除第二前磨牙对第三磨牙萌出角度和萌出间隙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行直丝弓正畸治疗的41例安氏Ⅰ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所有患者第二前磨牙及第二磨牙完全萌出,第三磨牙牙冠已形成但均未萌出。按治疗方法分为拔牙组(21例,均拔除4个第二前磨牙)和非拔牙组(20例)。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测量第三磨牙的倾斜角度和萌出间隙。结果    治疗前后上、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的增加值拔牙组大于非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上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的增加值拔牙组大于非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下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的增加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正畸拔除第二前磨牙可以增加上、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并使上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更加直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TMJOA)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为术后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21年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颞下颌关节盘松解复位固定手术的191例TMJO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行牙合垫治疗+常规功能训练的63例患者记为牙合垫组,行几丁糖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常规功能训练的57例患者记为注射组,仅行常规功能训练的71例患者记为对照组。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最大张口度、下颌运动分、肌肉压诊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3组各项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3个月,3组各项评价指标总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关于VAS评分、下颌运动分、肌肉压诊分方面,分值由低至高依次为注射组、牙合垫组、对照组,而最大张口度由大至小依次为注射组、牙合垫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3组各项评价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均P < 0.05)。结论    TMJOA患者行颞下颌关节盘松解复位固定手术后采取适当辅助治疗和功能训练均能显著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其中几丁糖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结合常规功能训练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潍坊市8~9岁学龄儿童牙科畏惧症(CDF)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为CDF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1年6-10月抽取潍坊市4区10所小学1 995名8~9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儿童畏惧调查-牙科分量表及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发现潍坊市8~9岁儿童CDF检出率为31.78%(634例),其中男生检出率为28.41%(296例),女生检出率为35.47%(338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性别为女性[比值比(OR)=1.329,95%置信区间(CI)=1.062~1.665]、有龋齿(OR=1.961,95%CI=1.330~2.891)、有牙痛经历(OR=2.133,95%CI=1.700~2.676)及有牙科治疗经历(OR=3.621,95%CI=2.888~4.540)是CDF发生的危险因素;父母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OR=2.123, 95%CI=1.546~2.916; OR=3.304, 95%CI=2.368~4.612),心理弹性个人力维度中积极认知因子得分高(OR=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RPD)修复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人格特征,分析人格特征与修复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及可摘局部义齿满意度调查表对盘锦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108例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患者进行调查,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对语言和咀嚼能力满意的患者所占比例较高,与其他分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量表得分与固位稳定、舒适度及满意度问卷总分之间呈负相关(r = -0.31 ~ -0.24),且以N得分 = 60为界,N得分> 60 和≤ 60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情绪稳定、性格乐观、自控性强的缺牙患者较神经敏感、情绪不稳、自控性差者容易接受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各项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正畸患者就诊原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泸州地区正畸患者就诊的原因。方法  将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进行正畸治疗的452名患者纳为就诊人群组,泸州市第二中学的600名在校学生纳为非就诊人群组,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将两组问卷结果进行?掊2检验。结果  就诊人群组收回有效问卷452份,非就诊人群组收回有效问卷529份。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正畸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排齐牙列;②37.39%的正畸患者是应父母的要求来接受正畸治疗;③就诊人群组中期望排齐牙齿的患者占调查总人数的76.1%,其显著高于非就诊人群组(43.29%);④就诊人群组多数人能够接受正畸所需时间及费用,其接受率高于非就诊人群组;⑤大部分正畸患者认为人的相貌很重要。结论  美观是正畸患者前来就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理辅导对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溧阳市中医院正畸门诊就诊的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辅导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均采用标准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其中对辅导组在矫治计划制定之后,施以正畸认知宣教、心理辅导、鼓励疗法、暗示疗法和与家长交流等方法。观察记录各组患者复诊情况、口腔卫生情况、配合积极人数、矫治器损坏情况、疗程≤18个月的人数和复发病例等。结果    在正畸治疗的整个过程中,辅导组基本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无中途放弃治疗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积极配合、矫治器损坏、治疗时间、复发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心理辅导可明显提高青少年正畸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戴非  蔡中 《口腔正畸学》2009,16(2):79-82
目的研究口腔正畸患者躯体变形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编的《口腔颌面部躯体变形障碍自评量表》随机对191例口腔正畸初诊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结果正畸临床患者中40.32%存在一般体像心理问题,15.18%存在躯体变形障碍倾向,3.14%有心理障碍。较高学历(本科及以上)及自评分低(≤6分)患者的阳性检出率高于较低学历(大专及以下)及自评分高(≥7分)患者,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性别、社会经历、婚姻对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正畸临床中应重视患者的体像心理问题;有必要在治疗前对患者作出有效的心理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青少年错畸形患者正畸后前伸及侧方接触特征。方法选择16例经正畸治疗获得正常牙列形态的青少年错畸形患者作为病例组,17名性别、年龄与病例组匹配的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使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记录2组受试者前伸及侧方运动,并比较2组的分离时间。结果病例组前伸及侧方干扰发生率较高, 干扰点多位于第二恒磨牙。病例组左侧方分离时间、右侧方分离时间及前伸分离时间分别为(1.504±0.681)、(1.532±0.913)、(1.358±0.791)s,对照组左侧方分离时间、右侧方分离时间及前伸分离时间分别为(0.470±0.059)、(0.483±0.045)、(0.482±0.047)s。病例组左侧方分离时间、右侧方分离时间及前伸分离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与正常健康人相比,青少年错畸形患者正畸后前伸及侧方运动分离时间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少年正畸治疗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80例青少年患者,使用配合性评价表获得依从性表现,调查问卷追踪调查,对患者配合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按时复诊57例,占71.25%;较好保持口腔卫生有44例,占55%;较好保护矫治装置有50例,占62.5%。是否主动要求矫正、是否相信能排齐牙齿以及是否有同伴矫正对患者按时复诊配合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自觉牙齿美观情况、牙颌畸形程度及托槽类型对患者保持口腔卫生的配合性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主动要求矫正及是否害怕牙齿发生疼痛对该项配合情况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患者不配合治疗有因可循,医生可根据不同患者特点,分析可能因素,争取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影响青少年错畸形患者正畸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53例青少年正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正畸治疗的原因、矫治器种类选择、是否认可正畸拔牙、治疗前是否了解过正畸治疗的相关知识等。结果本次调查中,男孩66例,占43.14%,女孩87例,占56.86%;美观是患者寻求正畸治疗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家长的要求。大部分的青少年对矫治器的选择无特殊要求,选择陶瓷矫治器的患者中,女孩多于男孩,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69,P<0.05)。在正畸拔牙方面,女孩的接受程度高于男孩(χ2=7.048,P<0.05),而且,24.2%的男孩和44.8%的女孩在就诊前了解过正畸相关知识,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7,P<0.05)。结论青少年就诊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应该加强青少年对正畸治疗的认识,促进正畸治疗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18.
李雪琦 《口腔医学》2018,38(5):445-448
[摘要] 目的 研究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下颌第三磨牙状态改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治疗的298例患者分为2组:直立萌出组205例,状态改变组93例。统计分析影响口腔正畸治疗后下颌第三磨牙状态改变的相关因素。结果 直立萌出组患者下颌第三磨牙牙龄、下颌平面角、治疗前前倾角度、治疗前间隙/宽度比值显著低于状态改变组(P<0.05),而两组患者年龄、治疗时间、开始正畸年龄、颈椎发育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下颌平面角≥37.5°、治疗前前倾角度≥30°、治疗前间隙/宽度比值≥0.3以及未拔牙治疗是口腔正畸治疗后下颌第三磨牙状态改变的危险因素(P<0.05),而入组年龄、性别、开始正畸年龄、下颌第三磨牙牙龄、治疗时间以及颈椎发育阶段不是口腔正畸治疗后下颌第三磨牙状态改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下颌平面角、下颌第三磨牙前倾角度及间隙/宽度、是否拔牙等均会造成下颌第三磨牙状态无法正常萌出或者倾斜,临床应加强其影响因素监测评估,以便于及时有效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提高青少年患者正畸治疗保持阶段依从性的有效方法。方法将80例正畸固定矫治结束后配戴活动保持器的青少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进行椅旁健康教育和电话回访,比较两组患者在保持阶段的依从性。结果保持初期(1~6个月),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均较高,除复诊率外,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持中后期(7~18个月),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均逐步降低,对照组明显低于干预组;保持器的损坏/丢失率以及畸形复发率却呈上升趋势,对照组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持阶段是青少年正畸矫治的重要环节,电话回访有助于提高正畸青少年患者保持阶段的依从性,是青少年患者正畸治疗保持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正畸患者治疗前的焦虑、抑郁水平和完美主义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修改版Corah牙科焦虑量表(MD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中文版《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心理量表》(CFMPS)对170例口腔正畸初诊患者进行测试,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明显患有牙科焦虑症(MDAS得分≥11)的患者42例,占24.71%,在SAS、SDS得分上均显著高于无明显牙科焦虑症组(MDAS得分<11)(P<0.01);在CFMPS的担心错误(CM)、个人标准(PS)、行动的疑虑(DA)和条理性(OR)4个维度上与无明显牙科焦虑症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牙科焦虑症患者在CM、PS、DA与SAS和SDS得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OR与SDS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CFMPS的CM、OR维度得分以及年龄对SAS和SDS得分均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结论 正畸治疗前牙科焦虑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较高,且与其完美主义倾向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针对牙科焦虑症的早期干预,应结合患者的年龄和不同完美主义个性特征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