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产后测试盆底肌肉肌力低于Ⅲ级的产妇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治疗组产妇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并配合日常自主盆底肌锻炼(Kegel锻炼);对照组产妇采用健康宣教配合Kegel锻炼。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产妇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肌电位及肌纤维疲劳度均优于对照组,盆腔脏器脱垂分度优于对照组,尿失禁程度轻于对照组,性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锻炼可提高产后盆底肌功能,治疗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效果确切且比较安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老年室性早搏、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QTd及ST段的治疗疗效。方法:收集近1年心内科198例诊断为无症状心肌缺血伴室性早搏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胺碘酮组99例和对照组99例。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片加硝酸甘油片;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两组住院期间其他治疗药物均相同。分析两组患者住院及出院时心电图 QTd与ST段压低持续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院时胺碘酮组与对照组 QTd与 ST段压低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出院时胺碘酮组与对照组QTd与ST段压低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胺碘酮服用后能改善老年室性早搏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QTd,减少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和研究荧光染料标记的葡聚糖纳米胶,用于活体荧光成像小鼠腋窝淋巴结。方法  使用脱氧胆酸和荧光染料Cy7化学标记葡聚糖,通过透析法制备纳米胶Dextran-Cy7;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仪分别表征纳米胶的形貌及大小;分光光度法标定Cy7的含量;用C57小鼠和DC2.4细胞分别评价Dextran-Cy7的体内、体外毒性;对10只正常昆明小白鼠经前掌注射Dextran-Cy7生理盐溶液,使用活体荧光扫描成像系统观察小鼠腋窝淋巴结的成像效果;淋巴结免疫荧光组化法观察Dextran-Cy7在淋巴结内的分布。结果  Dextran-Cy7纳米胶是直径30~50 nm的球形纳米颗粒,其在体内和体外都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可作为近红外发光探针活体荧光成像小鼠腋窝淋巴结;纳米胶主要分布在淋巴结的巨噬细胞细胞内。结论  Dextran-Cy7纳米胶细胞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可作为纳米荧光探针成像活体小鼠淋巴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以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根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条件。【方法】选择白木香2种来源的根,考察不同灭菌条件、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实生苗根以0.01 mg/mL的HgCl2溶液灭菌3 min最佳,适合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MS+0.1 mg/L 2,4-二氯苯氧乙酸(2,4-D)+0.1 mg/L 6-苄氨基嘌呤(6-BA);无菌苗根在添加1.0 mg/L萘乙酸(NAA)和0.8 mg/L 6-BA的MS培养基上可达到最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结论】获得了2种来源白木香根的愈伤组织;单独使用生长素2,4-D时诱导率较低,添加6-BA后可显著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生长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HPLC-ELSD法测定肺痨灵合剂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Agilent XDB C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3:67),流速为1.0 m L/min,进样量为10μL。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为101℃,氮气流速为2.7 L/min。结果:黄芪甲苷线性范围是1.326~9.282μg,r为0.998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0%,RSD为0.88%。结论:HPLC-ELSD法灵敏、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肺痨灵合剂的定量分析与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处理方法及预后情况,提高临床预后及疗效。方法总结520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总结TBI合并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及不同时间段的主要死亡原因。运用χ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探讨性别、年龄、入院GCS评分、血压、脉搏、受伤至到达医院时间等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520例颅脑创伤患者中有44例(8.46%,44/520)合并失血性休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8.26±9.25)岁。交通事故是最常见的致伤原因(68.18%,30/4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16例,6~8分17例,8~12分11例。随访1个月25例(56.82%)患者死亡,其中24h内死亡10例,24h后15例。结论颅脑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较为少见,但死亡率高。早期和后期主要死亡原因存在差异。早期(24h内)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后期(72h后)主要为颅脑损伤,临床上应予以足够重视,早发现、早治疗,以争取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WT-2009方案治疗儿童肾母细胞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12月确诊的34例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确诊后死亡,6例放弃治疗,余26例按照儿童肾母细胞瘤化疗方案(WT-2009)进行治疗。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患儿预期2年累积总生存率及2年无事件生存率。结果病理分型以预后良好型(包括上皮细胞型、胚芽型和混合型)为主(88%,30/34);首发症状以腹部包块为主(56%,19/34)。26例经WT-2009方案进行治疗的患儿中,CR 24例(92%),PR 1例(4%),PD 1例(4%);治疗过程中仅1例发生严重肺部感染。预期2年累积生存率为100%,2年无事件生存率为89.7%。结论肾母细胞瘤病理类型以预后良好型多见,化疗反应敏感;患儿对WT-2009方案化疗耐受性好,无化疗相关死亡,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自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9%高于对照组的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由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患儿病情危重、复杂多变,随时需要抢救治疗,部分患儿如极早早产儿、早产儿、低血糖患儿、消化系统畸形患儿等需要长期静脉营养支持,因此有效的静脉通道必不可少.尽管目前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科已广泛应用,但是PICC操作要求高,穿刺时间较长,管腔小而无法输注血液制品等,使其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2015年版INSWST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明确指出,外周静脉穿刺时应注意小儿避免首选头皮静脉[1].因此,快速开放一条有效而理想的静脉通路,对于配合医生抢救、及时输血以及保障患儿的治疗极为重要.为了探讨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留置部位,我科对184例足月新生儿使用外周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芜湖市主城区大气 PM2.5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特征及其人群健康风险。方法 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每月10至16日采集芜湖市主城区大气PM2.5样品,检测和分析其中16种优先控制PAHs浓度及组成特征,并利用特征比值法和物质结构判断PM2.5中PAHs来源,采用US EPA健康风险模型评估其人群健康风险。结果 大气PM2.5浓度均值为49.2μg/m3,范围为7~151μg/m3;16种PAHs均有不同程度检出,总浓度均值为6.85ng/m3,范围为0.13~31.62ng/m3;PM2.5与16种PAHs各月份日均浓度变化存在相关性(R=0.867,P<0.001);16种PAHs季节变化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构成均以4~6 环为主;大气PM2.5中PAHs主要来源为机动车排放和燃煤。PM2.5中16种PAHs的总致癌风险值(Risk)为2.20×10-7,低于1×10-6,致癌风险可忽略;非致癌风险危害商值(HQ)为0.49,小于1,非致癌健康风险低。结论 芜湖市主城区大气PM2.5中PAHs污染较轻,无明显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