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为提高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准确性 ,取晨尿做红细胞位相检查的同时 ,测定其蛋白含量 ,并对阳性标本进行尿蛋白圆盘电泳。尿红细胞位相检查采用正、畸形百分率联合芽孢百分率计算法。结果显示 :尿渗透压与芽孢百分率呈正相关。诊断肾小球性血尿 ,以芽孢百分率≥ 5 %为标准 ,敏感性为 5 7% ,特异性为 10 0 % ;以芽孢百分率 >1%为标准 ,敏感性为71% ,特异性为 89%。以畸形红细胞≥ 30 %为标准敏感性为 71% ,特异性为 89%。以畸形红细胞≥ 30 %或 (和 )芽孢形细胞 >1%为标准 ,敏感性为 84% ,特异性 88%。 10 3例蛋白血尿根据电泳结果 ,以大、中分子蛋白为主的判断为肾小球血尿 ,其符合率为 94%。尿红细胞芽孢及畸形百分率联合尿蛋白测定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为 98% ,特异性为 98% ,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TTP15例并讨论了诊断、鉴别诊断、发病机理和治疗。结果表明大部份症状的阳性百分率高于国外,且五联症多于三联症。尸检资料表明血栓形成在心、脑、胃肠粘膜、肾和肾上腺最常见,而在常用的活检部份牙龈、皮肤、淋巴结和脾脏等阳性率不高。  相似文献   

3.
观察与比较难治性贫血(MDS-RA)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和铁粒幼细胞的反应程度,探讨骨髓铁染色在两种疾病实验诊断中的意义。用铁染色法对20例正常人、31例RA患者,32例CAA的骨髓涂片进行细胞外铁阳性等级,铁粒幼细胞阳性百分率,铁粒幼细胞比率,环铁粒幼细胞的阳性百分率的检测。结果:正常人、RA和CAA患者三组之间细胞外铁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铁粒幼细胞百分  相似文献   

4.
应用酶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了烫伤后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率和淋巴细胞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反应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烫伤后6h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及点样颗粒型ANAE阳性淋巴细胞百分率迅速下降(P<0.01);弥散颗粒型ANAE阳性淋巴细胞百分率则相对升高(P<0.01)。这种变化一直持续到烫伤后12d仍未恢复,说明烫伤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具有明显和较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耿峻  钟伟  吴兴勇  范贤东 《四川医学》2009,30(6):958-959
目的总结分析血清TGAb、TPOAb阳性对甲状腺功能损害的意义。方法对我院1021例血清TGAb、TPOAb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GAh、TPOAb中度升高,甲状腺功能异常(增高或降低)百分率逐渐增加,TGAb、TPOAb异常升高,甲状腺功能降低百分率最高。结论血清TGAb和TPOAb检测阳性是发生甲状腺功能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TC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及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于Medline(检索平台PubMed)、Embase(检索平台Ovild)、Central(检索平台Ovild)、维普、万方、知网等数据库所有关于CHB患者外周血TC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中英文文献。由2位评价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CHB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和CD4+/CD8+比值均低于健康人群(P<0.01),而CHB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率高于健康人群(P<0.01)。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比较,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组与HBV-DNA阴性组比较,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均显著降低(P<0.01),而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HBV-DNA定量高拷贝组与HBV-DNA定量低拷贝组比较,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显著降低(P<0.01),而CD8+T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2组CD3+T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可导致人体外周血TC细胞亚群的改变,其变化与HBV-DNA含量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6,(5):613-614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PA IgG)筛查技术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与再生性障碍贫血(A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ITP、AA患者及健康人群1000例,对其进行血小板抗体(PA IgG)筛查,并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与两种疾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相比健康人群,ITP与AA患者的PA IgG阳性血小板百分率明显更高(P<0.05),且ITP组患者比AA组患者PA IgG阳性血小板百分率更高(P<0.05)。另外,PA IgG阳性患者以及未配型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比较高(P<0.05)。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能为临床上血小板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一定参考,同时血小板配型有利于临床输注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尿芽孢形红细胞的检查,为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用位相显微镜检查血尿中芽孢形红细胞的比例,并做统计分析。结果诊断肾小球性血尿,以芽孢形红细胞百分率≥5%为诊断标准,其敏感性为48.9%,特异性为100%;以芽孢形红细胞百分率≥4%为诊断标准,敏感性为63.8%,特异性为100%;以芽孢形红细胞百分率≥3%为诊断标准,敏感性为74.5%,特异性为99%;以芽孢形红细胞百分率≥2%为诊断标准,敏感性为85.1%,特异性为96.1%,以芽孢形红细胞百分率≥1%为诊断标准,敏感性为89.4%,特异性为88.3%。结论以芽孢形红细胞百分率≥2%诊断肾小球性血尿,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可以做为鉴别血尿来源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尿芽孢形红细胞的检查,为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用位相显微镜检查血尿中芽孢形红细胞的比例,并做统计分析。结果诊断肾小球性血尿,以芽孢形红细胞百分率≥5%为诊断标准,其敏感性为48.9%,特异性为100%;以芽孢形红细胞百分率≥4%为诊断标准,敏感性为63.8%,特异性为100%;以芽孢形红细胞百分率≥3%为诊断标准,敏感性为74.5%,特异性为99%;以芽孢形红细胞百分率≥2%为诊断标准,敏感性为85.1%,特异性为96.1%,以芽孢形红细胞百分率≥1%为诊断标准,敏感性为89.4%,特异性为88.3%。结论以芽孢形红细胞百分率≥2%诊断肾小球性血尿,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可以做为鉴别血尿来源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门诊处方进行评价,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方法:按照卫生部规定的处方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部分科室抗菌药使用百分率、注射剂使用百分率、基本药物占处方药的百分率、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不合理,部分科室平均每张处方金额过高。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大对处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超声(ultrasound,US)联合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胎儿胸腹部异常的价值.提出并探讨以染色体检查结果为基础的结构畸形评分(structural malformation score,SMS)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经US和MRI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77例胎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US和MRI联合应用指征,计算US、MRI及US联合MRI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US、MRI联合诊断胎儿胸腹部异常的价值.通过计算染色体阳性病例百分率对胎儿胸腹部结构畸形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结果:①鉴别诊断和US应用的局限性是增加MRI联合检查的主要原因.②77例受检孕妇经随访证实正常胎儿(阴性)27例(35.1%)、异常胎儿(阳性)50例(64.9%).US检出阴性25例(32.5%)、阳性52例(67.5%);MRI检出阴性28例(36.4%)、阳性49例(63.6%).US联合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分别为96.0%、92.6%、96.0%、92.6%,明显高于单一US或单一MRI检查.US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0.792,MRI诊断的AUC为0.819,US联合MRI诊断的AUC为0.943.联合方案与单一US和单一MRI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P=-0.026;Z=1.97,P=-0.049).③根据染色体阳性病例百分率将SMS分为5个评分等级,即0≤1分<25%,25%≤2分<50%,50%≤3分<75%,75%≤4分< 100%,100%评为5分.当4分≤SMS< 10分时,建议临床进行染色体或基因检测,当SMS≥10分时,建议临床必要时终止妊娠.结论:US、MRI联合诊断胎儿胸腹部异常的效能最优.准确的诊断和精确的评分对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健华  龚均 《陕西医学杂志》1998,27(12):719-721
采用单电极携式24hpH自动监测记录仪对18例症状组,22例正常组病儿进行了食管下段pH变化的监测研究。认为食管反流与体质、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种类无必然联系;DeMeester的6个参数中以总反流百分率的阳性检出率高达94.4%,以立位反流百分率的检出率最低达77.8%;单一指标异常不能诊断为胃食管反流,必须3项以上异常方能确诊;小儿正常组各指标与DeMeester的正常成人指标基本相同;早诊断,早治疗绝大多数病儿可保守治愈,须手术治疗者仅占5%~1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肝硬化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者65例及肝硬化未感染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血清PCT水平、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评价血清PCT诊断细菌感染的效能。结果:与肝硬化非感染组比较,肝硬化感染组PCT(2.16 ng/mL)、白细胞计数(WBC)8.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67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识别肝硬化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识别细菌感染的临界值为0.495时,敏感性为80.0%,特异度为93.3%,诊断效能优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肝硬化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铁染色、幼稚红细胞百分率和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对贫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88例贫血病例,分别作骨髓铁染色、幼稚红细胞百分率和网织红细胞百分率检查。结果: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铁染色内外铁降低,幼稚红细胞百分率30%~40%,网织红细胞百分率0.5%~5.0%;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幼稚红细胞百分率40%~50%;缺铁伴轻度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骨髓铁染色内外铁降低,幼稚红细胞百分率40%~50%,网织红细胞百分率0.5%~5.0%;溶血性贫血患者幼稚红细胞百分率〉50%,网织红细胞〉10%;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百分率〈0.5%;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骨髓铁染色外铁正常或增加,内铁降低,幼稚红细胞百分率〈30%。结论:骨髓铁染色、幼稚红细胞百分率和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对贫血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变化. 方法 57例SLE患者,其中稳定期患者18例,活动期患者39例(中度活动组28例,重度活动组11例);另选正常对照组23例.应用双色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阳性百分率及荧光强度. 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稳定期和活动期SLE组外周血淋巴细胞HLA-DR表达的阳性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P<0.001),而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阳性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P<0.001);②活动期SLE组与稳定期SLE组比较,淋巴细胞HLA-DR阳性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P<0.001),而单核细胞HLA-DR的阳性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P<0.001);③活动期SLE重度组与中度组比较,淋巴细胞HLA-DR阳性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P<0.001),单核细胞HLA-DR的阳性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P<0.001). 结论 淋巴细胞HLA-DR表达的增高和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降低与SLE的发病和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变化。方法57例SLE患者,其中稳定期患者18例,活动期患者39例(中度活动组28例,重度活动组11例);另选正常对照组23例。应用双色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阳性百分率及荧光强度。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稳定期和活动期SLE组外周血淋巴细胞HLA-DR表达的阳性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P<0.001),而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阳性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P<0.001);②活动期SLE组与稳定期SLE组比较,淋巴细胞HLA-DR阳性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P<0.001),而单核细胞HLA-DR的阳性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P<0.001);③活动期SLE重度组与中度组比较,淋巴细胞HLA-DR阳性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P<0.001),单核细胞HLA-DR的阳性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淋巴细胞HLA-DR表达的增高和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降低与SLE的发病和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黄维真  李颖丰  黄鹂  欧珊 《中国热带医学》2005,5(5):1047-1047,1071
目的为了解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时肠道菌群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98例轮状病毒感染儿童粪便进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对肠道菌群进行分析,并与非轮状病毒感染及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轮状病毒组、非轮状病毒组与正常组比较,革兰阳性杆菌百分率、细菌数明显减少,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百分率相对增高,差别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轮状病毒组细菌数、革兰阳性球菌百分率明显高于非轮状病毒组(P<0.05)。结论轮状病毒腹泻导致菌群失调,阳性球菌增多,可能是轮状病毒腹泻菌群失调特征,腹泻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菌群失调又诱发或加重腹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3、4、5级在乳腺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乳腺肿物超声诊断为BI-RADS 3、4、5级的患者170例,173个病灶,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研究超声BI-RADS 3-5级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BI-RADS3~5级对乳腺肿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38%、67.83%、58.89%、93.98%;超声3、4、5级病灶中恶性肿瘤的百分率分别为6.02%(5/83)、51.35%(38/74)、93.75%(15/16),各级之间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中,年龄<40岁组患恶性肿瘤百分率为2.94%,年龄≥40岁组患恶性肿瘤百分率为53.33%。结论超声BI-RADS分级能够对乳腺肿块进行比较准确的评估,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有效检查方式,为乳腺肿物选择手术时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细胞CD44V6的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原发灶CD44V6的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及CD44V6,CEA和CK19在检测淋巴结微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 10 5例乳腺癌原发灶CD44V6的表达及腋下淋巴结 (转移阳性 5 4例 ,阴性 5 1例 )CD44V6,CEA和CK19阳性表达检出率。结果 淋巴结转移阳性 5 4例 ,CD44V6,CEA和CK19阳性表达百分率分别为 85 2 % ,90 7%和 10 0 %。淋巴结阴性 5 1例 ,有CD44V6,CEA和CK19阳性表达百分率分别为 15 7% ,9 8%和15 7% ,三者共在淋巴结转移阴性 5 1例中检出有微转移病灶存在 13例。原发灶CD44V6阳性表达百分率为 74 3 % ,与腋下淋巴结转移有关 (χ2 =8 3 8,P <0 0 0 5 ) ,淋巴结转移灶CD44V6阳性表达百分率为 89 6%。结论 乳腺癌腋下淋巴结常规检查阴性病例 ,若原发灶表达CD44V6阳性 ,则行淋巴结CD44V6和CK19免疫组化检测 ,有助于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20.
研制适于临床肿瘤阳性显像的标记产品^99Tc-PYM。方法:在原工作基础上,提高^99mTc-PYM的放射性强度,并通过注射前往产品中加入维生素C,提高肿瘤对^99mTc-PYM的摄取百分率。结果:定量判断肺部恶性病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100%和93%。^99mTc-PYM显像可用于肺癌诊断及分期,具有对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的能力,该方法简便,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