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分析早期康复结合针刺治疗对急性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商丘市中心医院接受临床治疗的200例急性动脉血栓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治疗组、Bobath技术治疗组和对照组共4组,治疗组采取电针治疗结合Bobath技术治疗,电针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Bobath技术治疗组采用Bobath技术治疗,均接受1个月治疗,对照组未接受康复治疗。对比4组治疗1个月后及3个月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电针治疗组、Bobath技术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3个月后的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分级、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FIM评分与治疗之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4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1个月后的各项指标,而且,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3组。结论:对急性动脉血栓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结合针刺治疗的效果要优于单纯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或针刺治疗,且患者的远期疗效优于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Bobath技术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Bobath技术和药物加电针等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仅采用药物加电针等常规治疗。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测定2组治疗前和治疗第10天、第20天TNF-α水平。用简化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第10天、第20天后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组第10天、第20天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Bobath技术能促进ACI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并对细胞因子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飞针”疗法联合化痰通络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8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64例给予“飞针”疗法结合化痰通络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偏瘫肢体运动功能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分级、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FIM评分、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FIM评分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飞针”疗法联合化痰通络汤加减能够增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偏瘫程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拮抗肌结合Bobath疗法对中风后足内翻的治疗作用及效果。方法:把120例中风后足内翻的病人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电针拮抗肌结合Bobath疗法)60例和对照组(Bobath疗法)60例。对比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下肢痉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用修改的Ashworth法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病人的下肢痉挛程度的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结论:电针拮抗肌结合Bobath疗法可以改善中风后足内翻患者的下肢痉挛程度,纠正足内翻,进而提高病人下肢运动功能,治疗效果优于单纯Bobath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Bobath技术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新Bobath技术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Bobath技术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电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电针拮抗肌结合Bobath康复技术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对38例中风痉挛性偏瘫肌张力增高的患者进行为期1月的电针针刺拮抗肌结合Bobath康复技术治疗,治疗前后应用改良Ashworth(M IS)痉挛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肌张力进行评分,以观察肌张力、肌痉挛的改善程度。结果:电针针刺拮抗肌结合Bobath康复技术降低患者肌张力、改善肌痉挛的总有效率高于90%。结论:电针针刺拮抗肌结合Bobath康复技术对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增高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疗法,对照组采用芒针透刺拮抗肌疗法。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标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进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有所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疗法在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方面均优于芒针透刺拮抗肌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采用拮抗肌腧穴电针治疗配合Bobath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主动肌腧穴电针结合Bobath技术治疗,4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下肢运动功能积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下肢痉挛程度均有所缓解,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所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下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拮抗肌相应腧穴结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效果优于主动肌腧穴电针结合Bobath疗法,且患者下肢痉挛程度的改善有助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改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在该社区2016年2月—2018年6月接收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中纳入60例为对象,以掷硬币法将60例患者分成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法干预,联合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法+针灸+康复,比较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判断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FIM评分均见提升,但联合组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FIM评分比常规组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接受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的效果明显,能够充分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促使其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功能独立性随即得到更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针灸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中患肢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康复治疗中是否应用针灸疗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5.74%(43/94),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占54.26%(51/94),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针灸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运动评分、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两组Fugl-Meyer运动评分、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治疗前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或大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针灸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肢功能,原因与重建神经功能密切相关,对于日常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干预辅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方法:收集脑卒中偏瘫患者共78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接受康复干预,观察组则辅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干预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能够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显著恢复,其生活质量也大幅度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循环治疗仪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进行脑循环功能仪治疗,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脑循环治疗仪对减轻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平衡阴阳"电针法联合活血通络解痉汤对脑梗死所致踝关节跖屈肌痉挛患者下肢肌电图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梗死所致踝关节跖屈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34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平衡阴阳"电针法及活血通络解痉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踝跖屈肌群肌张力、跖屈肌肌力、下肢肌电图、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踝跖屈肌群肌张力的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分级、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跖屈肌肌力评分分级、评分均明显增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以上分级与评分改善更明显(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胫前肌积分肌电值(iEMG)及10 m步行测试(10MWT)相关指标步长、步频、步速明显升高(P均0.05),腓肠肌iEMG及10MWT相关指标能量消耗指数明显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明显更改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功能性步态评价量表(FGA)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增加(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更明显(P均0.05)。结论 "平衡阴阳"电针法联合活血通络解痉汤可显著降低脑梗死所致踝关节跖屈肌痉挛患者跖屈肌肌张力,改善患者步行功能及步态,有助于改善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俞募穴电针对脑中风患者躯干控制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躯干部俞募穴电针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躯干部俞募穴合常规电针治疗组(俞募组)、常规电针对照组(电针组)、躯干俞募穴电针对照组(躯干组)和常规对照组(常规组)。采用Sheikh评分、Fugl-Meyer、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后对4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4组病人治疗后的Sheikh评分、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评分逐渐上升(P0.01)。在治疗30天和60天后,俞募组、电针组的Sheikh评分、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评分上升电针组=躯干组常规组,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俞募组神经功能康复显著高于电针组(P0.01),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躯干部俞募穴合常规电针可以明显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探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西医联合卒中单元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经过有效治疗,治疗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疗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作用显著,且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电针组和综合组,每组30例。康复组采用脑梗死的常规护理、药物治疗以及常规康复治疗;电针组在康复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取穴以百会、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肩髃、外关、风市、三阴交为主穴,得气后连接电针治疗仪,留针30 min;综合组在电针组基础上加用运动想象治疗,每次约20 min。3组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观察3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和Brunnstrom评分的变化。结果:研究中共有3例未能完成试验,最终87例纳入统计,康复组30例,电针组29例,综合组28例。治疗后3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Brunnstrom评分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治疗后电针组、综合组Barthel指数较康复组明显升高(均P0.01),综合组患者下肢Brunnstrom评分分级情况较电针组、康复组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电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与康复可以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偏瘫侧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总体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或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金钩钓鱼"针法结合Bobath技术与单纯运用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Bobath易化技术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选取中府、天府、尺泽、曲池、间使、大陵行"金钩钓鱼"针法。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4周。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张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Fugl-Meyer评分和BI评分均有改善(均P0.01),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28/30),优于对照组的80.0%(24/30,P0.05)。结论:"金钩钓鱼"针法结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疗效优于单纯Bobath技术,可以有效缓解痉挛状态,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脑功能治疗仪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 93例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7例,对照组46例,2组患者均采用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血糖、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康复治疗、预防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和常规护理等,治疗组加用脑功能治疗仪治疗.于治疗前后进行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2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脑功能治疗仪对脑梗死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交互抑制"电针拮抗肌法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拮抗肌电针法。治疗前、治疗28天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MAS)、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Barthel指数(B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果:治疗后,两组MAS、FMA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交互抑制"电针拮抗肌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状态,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Bobath技术结合镜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Bobath技术及镜像训练技术,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对患者偏瘫上肢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的FMA、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Bobath技术结合镜像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偏瘫上肢的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