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王晓纲 《天津中医药》2017,34(7):482-485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维生素D3(VD3)的方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造模过程分别同步灌胃给予TGP[50、100、200 mg/(kg·d)]和辛伐他汀(SV),1.8 mg/(kg·d),共12周,并设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主动脉形态结构改变并进行病变分级;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中血脂指标。[结果]较模型组,TGP干预组大鼠主动脉病理性形态结构改变呈不同程度改善,其中TGP[100、200 mg/(kg·d)]组病变分级显著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均显著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lv+dp/dtmax)显著升高、心室内压达峰时间(t-dp/dtmax)显著缩短]、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显著降低,TGP 200 mg/(kg·d)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TGP可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而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6,(6)
目的探讨红花多糖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红花多糖低[25 mg/(kg·d)]、中[50 mg/(kg·d)]、高[100 mg/(kg·d)]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15 mg/(kg·d)],术前15 d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替代;末次给药1 h后,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红花多糖对神经功能学评分、脑组织梗死体积及含水量、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表达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红花多糖预处理能够使大鼠神经功能缺陷症状明显改善(P0.05),梗塞区体积比及含水量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红花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均能降低脑组织TNF-α和IL-1β的量,增加IL-10的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红花多糖组大鼠脑组织Caspase-3与PARP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红花多糖具有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该作用与其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及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七芍降压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作用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以12只8周龄Wistar-kyoto(WKY)大鼠为正常组,48只8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6.75mg/(kg.d)]及复方七芍降压片低[0.9mg/(kg.d)]、高[3.6mg/(kg.d)剂量组,连续灌胃4周,观察其血压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SHR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含量及红细胞压积均明显升高(P0.01);复方七芍降压片治疗后,血压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复方七芍降压片对SHR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4.
余婷  韩亚非 《天津中医药》2018,35(11):863-867
[目的]研究苦参素对大鼠慢性脑缺血后大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复制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设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苦参素低[25 mg/(kg·d)]、中[50 mg/(kg·d)]、高[100 mg/(kg·d)]剂量组,各20只,术后第2天开始腹腔注射给药,疗程7 d。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末端标记(TUNEL)法分别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及凋亡状况;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海马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生化分析海马区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海马组织炎症细胞因子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苦参素中、高剂量组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结构变化和凋亡状况均明显改善,凋亡指数(AI)显著降低(P0.01),海马区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且Bcl-2/Bax比值显著提高(P0.05或P0.01),Caspase-3、NF-κB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或P0.01),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苦参素具有抑制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药理学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苦参素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以及提高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苦参素(OMT)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设假手术组、模型组和OMT低[25 mg/(kg·d)]、中[50 mg/(kg·d)]、高[100 mg/(kg·d)]剂量组,每组20只,术后第2天开始腹腔注射给药,疗程7 d。通过盲法神经功能评分评测神经功能损伤,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梗死体积。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生化分析脑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红细胞膜流动性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OMT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1)、神经功能状况明显改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梗死体积显著减小(P<0.05或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性形态结构改变明显改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沉)显著降低(P<0.05或P<0.01),红细胞膜流动性指标(荧光偏振度、平均微黏度、各向异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OMT可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6,(2)
目的探讨西洋参茎叶皂苷(PQS)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200 mg/(kg·d)和100 mg/(kg·d)PQS,15 d后,采用Longa改良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计算PQS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面积比的影响,检测PQS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评价PQS对脑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有量的影响。结果 PQS可以降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脑组织梗塞面积比(P0.05或P0.01);PQS也可以降低血清中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P0.01);同时,PQS能够升高脑组织中GSH-Px和SOD活性,降低MDA含有量(P0.01)。结论 PQS预处理能够有效的减弱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损伤,该作用与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炎症反应及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调脂通脉解毒方对脑缺血损伤大鼠hs-CRP、Lp-PLA2炎症因子表达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调脂通脉解毒方低剂量组[20 mg/(kg·d)]、调脂通脉解毒方中剂量组[40 mg/(kg·d)]、调脂通脉解毒方高剂量组[60 mg/(kg·d)]及尼莫地平组[15mg/(kg·d)];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大鼠模型,在缺血2 h后,拔出线栓实施24 h再灌注,再灌注术后14 d造模成功大鼠灌胃给药,每天1次,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溶液。观察各组hs-CRP、Lp-PLA2的含量变化及脑梗死体积的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尼莫地平组、调脂通脉解毒方各组大鼠脑组织hs-CRP、Lp-PLA2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调脂通脉解毒方各组、尼莫地平组hs-CRP、Lp-PLA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出现脑梗死情况,与模型组比较,调脂通脉方高、中、低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均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情况,其中以高剂量组最优。结论:调脂通脉解毒方能显著降低hs-CRP、Lp-PLA2表达,减轻炎症损伤反应,减少脑梗死体积,从而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7,(11)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血液流变学、醛糖还原酶(AR)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建立DN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50 mg/(kg·d)],川芎嗪低、中、高剂量[200、100、50 mg/(kg·d)]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所有大鼠每天灌胃,连续8周。实验结束后,观察血液流变学、血糖、红细胞和肾组织中醛糖还原酶、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肾功能。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中血液流变学、血糖、肾功能均得到有效改善,醛糖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HE、PAS染色显示,肾脏病理改变显著减轻。结论川芎嗪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糖、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来保护DN大鼠肾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慢性肾衰(CRF)大鼠贫血和血脂、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 100只实验用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大蒜素[5、10、20 mg/(kg·d)]组,采用腺嘌呤溶液[250 mg/(kg·d)]灌胃21 d的方法建立CRF大鼠模型,大蒜素[5、10、20 mg/(kg·d)]组腹腔注射给药治疗,疗程28 d。测定血清肾功能指标(BUN、SCr、UA含量),计算肾脏指数;测定全血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球压积(HCT)、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铁蛋白(FER);测定血浆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测定血清中钾(K~+)、钠(Na~+)、钙(Ca~(2+))、磷(P~(3+))含量;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大蒜素10、20 mg/(kg·d)组CRF大鼠血清BUN、SCr、U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1),HGB、HCT及SI、TIBC、FER均显著升高且20 mg/(kg·d)组RBC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浆中TG、TC、LDL-C含量水平显著降低且20 mg/(kg·d)组HDL-C含量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清中Ca~(2+)含量显著升高(P0.05),P~(3+)含量显著降低且20 mg/(kg·d)组血清K~+、Na~+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大蒜素可能通过改善贫血、电解质紊乱及调节血脂而对CRF大鼠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建立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探讨回药扎里奴思方对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宏观表征、血液流变学及神经细胞凋亡等相关机制的影响。方法:将1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扎里奴思方高、中、低剂量组(29.2,14.6,7.3 g·kg-1);正常组、假手术组各10只,其余各组根据时间点分为3,7 d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饥饿、疲劳、寒湿、惊恐及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制备气虚血瘀型大鼠模型,于4周证候模型完成,给予大鼠ig给药4 d(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复制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神经精神状况、体重、进食、舌质变化及排便情况;心脏取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法检测脑组织皮质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通过宏观表征的观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出现明显的气虚血瘀证候,说明证候模型复制成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在气虚血瘀的基础上出现明显的偏瘫样症状,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1),全血黏度明显升高(P0.05,P0.01),红细胞变形性指数明显降低(P0.05)及红细胞聚集性指数和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P0.01),大鼠神经细胞凋亡较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扎里奴思方可显著改善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宏观表征,降低模型大鼠全血黏度、血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提高红细胞变形性,并抑制脑组织细胞凋亡,尤以扎里奴思方高剂量7 d组作用显著(P0.05,P0.01)。结论:扎里奴思方对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抑制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慢性肾衰(CRF)大鼠肾脏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探其机制。方法100只实验用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大蒜素[5、10、20 mg/(kg·d)]组,采用腺嘌呤溶液[250 mg/(kg·d)]灌胃21 d的方法建立CRF大鼠模型,大蒜素[5、10、20 mg/(kg·d)]组腹腔注射给药治疗,疗程28 d。测定24 h尿量、24 h尿蛋白量及血清肾功能指标(BUN、SCr、UA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细胞凋亡状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cl-2、Bax、NF-кB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化学比色法检测肾脏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大蒜素10、20 mg/(kg·d)组24 h尿量显著减少,24 h尿蛋白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BUN、SCr、U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经大蒜素治疗28 d能够明显改善CRF大鼠肾脏组织病变及细胞凋亡状况,大蒜素10、20 mg/(kg·d)组凋亡指数(AI)显著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Bax显著下调且Bcl-2/Bax表达比值显著升高(P0.05或P0.01),NF-κB表达显著下调(P0.05或P0.01),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其中大蒜素20 mg/(kg·d)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大蒜素可能通过抑制肾脏组织细胞凋亡而对CRF大鼠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及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桃仁、红花、川芎)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清溶酶体颗粒糖蛋白63(CD63)和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CD62P)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SPF级SD雄性大鼠10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生理盐水),氯吡格雷组[6.75 mg/(kg·d)],补阳还五汤高[26 g/(kg·d)]、低剂量组[6.5 g/(kg·d)]。连续给药14 d后观察和比较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面积和血清CD63和CD62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氯吡格雷组、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动物的神经功能评分(P0.01)、增加体质量(P0.05,P0.01)和减少脑梗死面积(P0.01和P0.05)。酶联免疫法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清CD63、CD62P均较假手术组升高,补阳还五汤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降低CD63和CD62P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5),尤以高剂量组较为明显。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下调CD63、CD62P因子表达,减轻急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和减少脑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夹闭双侧肾蒂血管45分钟的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大鼠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10、20、40 mg/(kg·d)]和银杏叶提取物[100 mg/(kg·d)]进行干预治疗(疗程14天),并另设模型组和假手术组。计算肾脏指数,生化分析法测定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SCr)、尿酸(uric acid,UA)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形态结构改变;比色法检测肾脏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状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发现白藜芦醇中剂量[20 mg/(kg·d)]组、白藜芦醇高剂量[40 mg/(kg·d)]组大鼠肾脏指数显著降低,血清BUN、SCr、UA含量均显著降低;肾脏组织病变明显改善,以白藜芦醇高剂量组最为显著;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其中白藜芦醇高剂量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显著升高;肾脏组织细胞凋亡状况明显改善、白藜芦醇中、高剂量组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显著降低;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白藜芦醇能够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而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SIL)对Langendorff灌流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SIL低[100 mg/(kg·d)]、中[200 mg/(kg·d)]、高[400 mg/(kg·d)]剂量组,各20只;手术前2h灌胃给药,采用Langendorff灌流系统制备大鼠离体心脏灌注模型,模型组与SIL各组灌注K-H液20 min后停灌30 min、然后再灌注60 min后行各指标检测,而正常对照组持续灌注K-H液。测定冠脉流出液心肌酶活性;通过四氮唑(TTC)染色计算心脏组织梗死面积,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对心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心肌组织Na~+-ATPase、Ca~(2+)-ATPase酶活力。[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SIL中、高剂量组心肌酶: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活性显著降低,梗死面积显著降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经SIL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心脏组织病变;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收缩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舒张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in)显著升高,左室舒张压(LVEDP)显著降低];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Na~+-ATPase、Ca~(2+)-ATPase酶活力显著升高,上述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SIL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IL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抑制氧化应激、提高ATP酶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蒜素(Allicin)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大鼠肾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研究大蒜素对CRF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腺嘌呤溶液[250 mg/(kg·d)]灌胃21天的方法建立CRF动物模型,设模型组(生理盐水),大蒜素低[5 mg/(kg·d)]、中[10 mg/(kg·d)]、高[20 mg/(kg·d)]剂量组,每组20只;另设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20只;疗程28天。测定血清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24小时尿蛋白量(Pro)],测定肾脏质量并计算肾脏指数,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病变评分。测量尾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肾静脉压(RVPO2),检测肾血流量(RBF);测定血浆血脂监测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大蒜素中、高剂量组能够显著降低CRF大鼠血清BUN、SCr、UA含量和Pro(P0.05或P0.01),显著降低肾脏质量及肾脏指数(P0.01),明显改善肾脏组织病变、降低肾脏组织病变评分(P0.05或P0.01);降低CRF大鼠SBP和DBP(P0.05),提高RVP和RBF(P0.05或P0.01);降低CRF大鼠血浆TG和TC含量(P0.05或P0.01),其中大蒜素高剂量组显著降低LDL-C含量并提高HDL-C含量(P0.05或P0.01)。结论大蒜素能够通过改善肾功能和肾脏血流而对CRF大鼠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甲苷小(10 mg/kg)、中(20 mg/kg)、大剂量组(40 mg/kg)和银杏叶提取物组(200 mg/kg),各20只,另取20只同龄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各治疗组于再灌注30 min前腹腔注射给药。再灌注24 h后,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梗死体积;检测脑组织中抗氧化酶[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苏木精-尹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中、大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含水量和脑梗死体积显著降低;脑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血清中CK、LDH含量显著降低;黄芪甲苷各治疗组大鼠脑组织病变和神经细胞凋亡状况明显好转,均以大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黄芪甲苷中、大剂量组AI显著降低,脑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黄芪甲苷具有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芪甲苷能够有效改善抗氧化酶活性、下调NF-κB蛋白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浓缩牛肉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脾脏IL-4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入组I(假手术组I)、组II(假手术组II)、组III(模型组)、组IV[低剂量浓缩牛肉汤组200 mg/(kg·d)]、组V[中剂量浓缩牛肉汤组400 mg/(kg·d)]和组VI[高剂量浓缩牛肉汤组600 mg/(kg·d)],每组各10只。组IV~组VI大鼠在造模后分别以200、400、600 mg/(kg·d)浓缩牛肉汤灌胃,组II予600mg/(kg·d)浓缩牛肉汤灌胃,组I和组III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术后2 h和7 d分别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于术后7 d测量脾质量指数和脑梗死体积,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脾脏TNF-α和IL-4水平。结果:术后2 h和7 d,与组III相比,组V和组VI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组I和组II大鼠脾指数、脾脏IL-4和TNF-α表达无差异;与组III相比,组V和组VI大鼠脾指数上升,脑梗死体积减少,TNF-α表达水平降低,组VI大鼠脾脏IL-4表达显著上升(P0.05)。结论:浓缩牛肉汤可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减少脑梗死体积,升高脑缺血大鼠脾指数,降低脾脏TNF-α水平,升高脾脏IL-4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通心络超微粉对脑缺血大鼠微血管及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 将48只健康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心络大剂量组[1.6g/(kg·d)]、通心络中剂量组[0.8g/(kg·d)]、通心络小剂量组[0.4g/(kg·d)]、尼莫地平组[10mg/(kg·d)],每组8只.采用开颅结扎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挑开脑膜,不结扎血管.各用药组均在动物苏醒后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14天后,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微血管形态、直径及血流灌注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大脑皮层微血管均呈现迂曲不规则形状,其中通心络大剂量组血管明显呈迂曲、不规则,微血管分支数目增多,血管之间靠拢形成连接.模型组缺血侧40%微血管直径在5~6μm之间;通心络大剂量组缺血侧41%微血管直径在2~3μm之间;通心络中剂量组缺血侧40%微血管直径在3~4μm之间;通心络小剂量组缺血侧40%微血管直径在4~5μm之间.与模型组比较,通心络大、中剂量组、尼莫地平组显著促进缺血侧脑组织皮层区微血管血流灌注量增加(P<0.01).结论 通心络超微粉可促进脑缺血大鼠脑缺血区微血管新生,增加缺血脑组织血流灌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月季花总黄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月季花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 mg·kg~(-1))及阳性组[尼莫地平组(20 mg·kg~(-1)),脑络通组(500 mg·kg~(-1))]。预先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1 h后,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栓塞(MCAO)模型。造模2 h后再灌注22 h,对死亡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检测血清中S-100β;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三磷酸腺苷(ATP)酶;并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复制成功。与模型组比较,月季花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的评分(P0.01),显著降低血清中的S-100β含量(P0.01),显著降低脑组织中MDA,NO,NOS活性(P0.01),显著升高脑组织中SOD活性(P0.01),显著升高脑组织中Na~+K~+-ATP酶,Mg~(2+)-ATP酶,Ca~(2+)-ATP酶活性(P0.01),显著降低脑组织中的TNF-α,IL-1β,ICAM-1含量(P0.01);显著改善脑组织的损伤(P0.01)。结论:月季花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自由基,减轻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及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维拉帕米组2.5 mg/(kg·d)(阳性药物)及银杏内酯B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mg/(kg·d)]组,每组各20只。术前7d连续腹腔注射给药,每日1次,最后1次给药2h后,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大鼠模型,行Ⅱ导联心电图监测并记录,计算心律失常发生率、行心律失常评分;测定心肌组织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测定心肌组织Ca~(2+)浓度;测定心肌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内酯B 30、60 mg/(kg·d)组和维拉帕米2.5 mg/(kg·d)组心电图PR间期、QRS间期显著延长且ST段抬高程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心律失常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心肌组织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Ca~(2+)浓度显著降低;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银杏内酯B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银杏内酯B提高ATPase活性、降低心肌组织Ca~(2+)浓度、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