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mpligen是一种免疫调节剂或干扰素诱导剂。单独和联合Ganciclovir和/或CoumermycinAl治疗了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阳性鸭模型。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治疗方。案对鸭血清中DHBV均有抑制作用,但治疗结束DHBV回升到治疗前水平。任何一种方案对血清循环DHBV表面抗原(DHBsAg)均未产生明显抑制效果。本研究结果为人乙型肝炎治疗时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诱导剂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三种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为进一步验证猪苓多糖合用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LAK细胞回输治疗和潘生丁合用卡介苗三种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探讨其疗效机制,将1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3组,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治疗,另选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干扰素治疗和10%葡萄糖液静脉点滴分别作为对照组。并用垂直传播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麻鸭,分别注射猪苓多糖合用乙肝疫苗、猪苓多糖,以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鸭血清DHBV及鸭肝脏病变。结果发现,猪苓多糖合用乙肝疫苗、LAK细胞治疗和潘生丁合用卡介苗使ALT复常率分别为64%、35%和57%。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阴转率,近期疗效分别为43%和44%、34%和30%、57%和61%。远期疗效分别为59%和58%、61%和55%及70%和60%。猪苓多糖合用乙肝疫苗和单用猪苓多糖均可使鸭血清DHBV阴转及肝脏病变改善,尤以前者为优。提示三种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可使ALT复常,抑制HBV复制。与干扰素的疗效相似。猪苓多糖合用乙肝疫苗及单用猪苓多糖均可使垂直传播DHBV的麻鸭血清DHBV阴转及改善肝脏病变,以前者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HDV感染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患者,同时进行HDV感染的检测.供血员做正常对照.HDV感染和HBV血清标志物皆用相应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结果289例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患者中,有40例HDV感染阳性,阳性率为138%.在HBSAb(+)组,无HDV感染阳性者检出;在HBSAg(+)或HBCAb(+)或HBeAb(+)组患者中,HDV感染阳性率分别达176%,188%、252%,明显高于HBeAg(+)组(109%);并且HDV感染阳性率在HBSAg·HBCAb·HBeAb(+)患者中,高达262%,明显高于HBSAg·HBCAb·HBeAg(+)者(109%).结论①HDV感染性率在HBSAg·HBCAb·HBeAb(+)患者中高于HBSAg·HBCAb·HBeAg(+)患者.②HDV感染阳性率与HBV复制的速度和数量不全相关.  相似文献   

4.
海藻硫酸多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材料与方法:海藻硫酸多糖(SPS)是自制的一种天然硫酸酯多糖。在HBV基因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 2.2.15细胞中,观察SPS在对HBeAg和HBsAg的抑制作用,以齐多夫定和灵芝多糖作为对照药物。选用鸭肝炎动物模型,以阿昔洛韦为阳性对照,观察SPS对DHBV感染鸭血清DHBV DNA水平的抑制作用。 2.结果:SPS在 2.2.15细胞培养中对HBsAg和HBeAg的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随着SPS浓度的增高,对HBeAg和HBsAg表达的抑制作用增强,最高抑制率分别为70.1%±4.2%(IC5…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ELISA法对2737例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和乙肝病毒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各组HBV-DNA的检出率:①HBsAg(+)、HBeAg(+)和抗HBc(+)组为99.27%;②HBsAg(+)、抗HBe(+)和抗HBc(+)组为44.77%;③HBsAg(+)和抗HBc(+)组为42.86%;④HBV标志物均阴性为15.92%。结果表明HBV-DNAPCR检出先于其它乙肝病毒标志物,可早期发现乙肝。PCR法直接检测HBV-DNA更有利于临床对乙肝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王磊  刘典勇 《山东医药》1999,39(24):39-40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病理学的发展,人们对HBV血清标志物有了新的认识。由于检测技术的提高,HBV血清标志物由定性检测发展到定量检测。1 HBV结构、血清学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1.1 HBV结构 完整的HBV颗粒又称为Dane颗粒,它是由包膜(HBsAg等)和核心(HBV核壳体)组成。核壳体又由核壳(HBcAg)和核酸(HBV-DNA等)组成。HBV可分为4个以上的开放读码框架(ORF),称为S、C、P和X等基因区,分别编码相应的抗原,如HBsAg、HBcAg、HBeAg等。另外,血液中还存…  相似文献   

7.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原学及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9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病毒标志的研究,并分析了几种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结果发现:单纯HBv感染42例(44.7%);混合感染共50例(53.2%),其中HBV与HCVl9例(20.2%).HBV与NDV13例(13.8%),HBV与HCV、HDVI0例(10.6%)HAV与KBV3例(3.2%),HAV与HBU、HCV3例(3.2%)HAV与HBv、HDVI例(1.1%).NAV与HBV、HCV、HDV1例(1.1%);病毒标志均阴性者2例(2.1%)。HBV、HCV和HDV混合感染者病情重,病死率高。血清总胆红素越高,凝血酶原活性越低,其病死率越高;有并发症者的预后差,而AMP升高者的预后较好;重肝的预后可能与年龄、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及方法 为探讨HBV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HBV-CTL),根据HBcAg的HLA分子结合关键序列合成抗原多肽2段,分别与转铁蛋白(Tf),抗CD单克隆抗体(CD3mAb)和IL-2联合体外诱导HBV-CTL,应用^3H-TdR释放法分别测定HBV-CTL对HBVDNA转染的HepG2.2.15细胞特异性活性及无HBVDNA转染的HePG2细胞的非特异性杀伤率。结果 HBV-CTL对HBVD  相似文献   

9.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动态检测了中老年乙型肝炎病人不同时期的血清标志。结果表明,HBeAg阳性的血清其PCR检测HBVDNA均阳性,两者呈平行关系,1~4w后有20%病人血清HBVDNA转阴,同时伴有部分病人HBeAg消失或HBeAb出现,其他HBV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的病人血清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HBeAg阳性血清,且HBVDNA暂转阴率高于HBeAg阳性血清,HBVDNA转阴的时间也短(1~4w)。动态检测HBVDNA可以动态观察HBVDAN的复制,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cAg与HBV复制指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11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HBcAg检测,并同时进行酶联法乙肝五项、地高辛法HBVDNA检测,其中237例进行乙肝DNA聚合酶(DNAP)检测.结果HBcAg阳性组的HBVDNA检出率(776%),明显高于HBcAg阴性组(355%,P<001);在HBcAg阴性组中,抗HBe阳性者仍能检出299%(44/147)HBVDNA者阳性;HBeAg,HBcAg均阳性者其HBVDNA和DNAP的检出率高达859%;其他依次为HBeAg、抗HBe和HBcAg均阳性者714%,抗HBe,HBcAg阳性者692%,HBeAg阳性,HBcAg阴性者684%,抗HBe阳性,HBcAg阴性者276%.结论血清HBVDNA,DNAP,HBeAg和HBcAg均是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敏感指标,抗HBe的出现并不表示病毒复制停止,应参考其他病毒复制指标情况.各种指标的不同组合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患者体内病毒复制状况.  相似文献   

11.
乳糖化清蛋白单磷酸阿糖腺苷的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了解乳糖化清蛋白单磷酸阿糖腺苷(LHSAAraAMP)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为临床治疗乙肝患者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麻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用LHSAAraAMP25mg/(kg·d),1次/d,治疗10d,观察用药前后(0,5,10及13d)血清中DHBVDNA,DHBsAg,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药物的毒副反应.结果LHSAAraAMP用药后能使血清DHBVDNA水平显著降低,对血清DHBsAg作用相对较缓,治疗过程中未见LHSAAraAMP的毒副反应.结论该药既降低了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的使用剂量,避免了AraAMP的副反应,又能抑制DHBV的复制,在体内达到抗DHBV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肝病患者丁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波  张岩 《山东医药》1997,37(8):10-11
从117例肝病患者因清中检出24例丁肝病毒(HDV)感染者,总感染率为20.5%。发现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者的HDV感染率明显高于生肝炎(AH);HDV感染乾的HBsAg均为阳性;乙肝病毒(HBV)复制指标阳性者的HDV感染指标阳性率显著高于HBV复制有性者。提示:(1)HDV感染可加重病情,使病情慢性化。(2)HBsAg与HDV密切相关。(3)HDV感染似有促进HBV复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地高辛素为标志物,PCR法制备探针,原位杂交检测石蜡包埋肝组织内丁型肝炎病毒(HDV)RNA,58例标本分为:丁肝组23例,乙肝组26例,对照组9例,组织切片用蛋白酶消化,多聚甲醛固定,杂交,抗体孵育,显色,连续切片作HDAg,HBsAg,HBcAg的免疫组化,HBVDNA原位杂交及PCR法检测肝组织HDVRNA等项相关研究,HDVRNA阳性细胞呈弥漫,散在或小叶周边等三种形成分布于肝组织内,受  相似文献   

14.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23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各期血吸虫病患者及50例HBsAg阳性的非血吸虫病对照人群血清丁型肝炎病毒(HDV)标志物,用斑点杂交检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AS)患者HBV-DNA。结果表明,HBsAg阳性的晚血患者HDV标志物(HDV-M)检出率14.5%,显著高于急性血吸虫病(急血)、慢性血吸虫病(慢血)患者(2.5%)及对照人群(2.0%)(P<0.05)。随访观察发现,HBV/HDV双重感染的晚血患者病死率40%,显著高于单纯HBV感染的晚血患者(8.5%,P<0.05),提示晚血患者是HDV感染的易感人群,HDV感染是HBsAg阳性晚血患者病情加重或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HBV/HDV双重感染与晚血患者死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我们应用Nested-PCR法检测了45例甲到戊型标志物均阴性的肝炎患者和44例献血员血清中的TTVDNA。资料与方法:45例肝炎患者均为我院传染科或门诊病人,血清经ELISA法检测抗-HAV,HBsAg,HBcAb,抗-HCV,抗-HEV均阴性,PCR检测HBVDNA,HCVRNA均阴性。44例某院献血员检测抗-HAV,HBsAg,HBcAg,HBcAb,抗-HCV,抗-HEV为阴性,肝功能正常。抽提标本血清DNA进行Nested-PCR:以RD037和RD038为引物进行第一次PCR,再以R…  相似文献   

16.
观察和评价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的近期疗效。HBeAg阴性/HBV DNA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26例(包括11例乙肝肝硬化),HBeAg阳性/HBV DNA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30例(包括10例乙肝肝硬化),均以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并继续观察5-16个月。两组的ALT/AST复常率分别为84.7%/88.5%和86.7%/86.7%(P>0.05),肝硬化患者Child-Pugh积分均明显下降,HBV DNA全部阴转。HBeAg阳性组3例发生YMDD变异,HBeAg阴性组无1例变异。拉米夫定对于HBeAg阴性/HBV DNA阳性者,同样是十分安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HBeAg阴性者的耐药发生率可能低于HBeAg阳性者。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癌患者乙、丙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探讨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HBV,HCV和HDV)感染对肝细胞癌(肝癌)发生的意义,本文作者采用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法对72例广东籍肝癌患者HBV、HCV和HDV血清标志以及血浆HBVDNA和HCVRNA进行了检测。HBsAg和抗-HCV阳性率分别为84.7%和18.1%,显著高于128名健康对照者。HBsAg和/或HBVDNA总阳性率为93.1%,抗-HCV和/或HCVRNA阳性率为27.8%,HBV和HCV重叠感染率为22.2%。其中61例HBsAg阳性肝癌的HDV血清标志检出率为14.8%,明显高于61例HBsAg阳性的肝炎对照者。结果表明,广州地区肝癌的发生,主要与HBV和HCV感染密切相关外,且可能与HD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疗法的适应证选择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前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干扰素主要是IFN α,其适应证基本只有一个,即HBV复制活跃的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有经典型(classical)和异型(atypical)之分。经典型的血清病毒学标志特征是血清H BsA g +、HBeAg+和抗-HBc+、血清HBVDNA十,由野生株HBV感染所致,也称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异型的血清病毒学标志特征是血清HBSAg+、抗HBe+和抗HBc+,血清HBV DNA+,主要由前C基因变异株或X区C基因启动子变异株HBV感染所致,也称抗-…  相似文献   

19.
LAK细胞治疗慢性乙,丙型肝炎疗效及免疫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应用自体LAK细胞回输治疗110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和20例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的结果。疗程结束时慢性乙肝治疗组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6,4%、35.5%和48.2%,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均〈0.005);2o例慢性丙肝经治疗后抗-HCV阴转2例(10%),HCVRNA阴转4例(20%),而对照组维持不变。进而对LAK治疗的免疫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发现LAK治疗后CAH患者CD+4阳性率、CD+4/cD+8比值均增高(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和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水平也明显升高(P<0.01)。  相似文献   

20.
改良VAD联合马法兰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更有效的方案。方法:随机把40例病人分成A、B两组,A组病人彩和VDA方案治疗,B组病人采用MVDA方案,观察两种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A、B两组均有13例MM患者完成MVDA和VDA两种方案治疗。MVDA方案治疗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CR)2例(15.4%),部分缓解(PR)7例(47.8% 效率为69.2%,VDA方案13例治疗1个疗程后,CR0例,PR3例,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