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丰平  魏春恵 《现代医学》2009,37(4):304-305
目的 探讨儿童高度散光患者眼散光与角膜散光的相关关系.方法 分析在我院门诊验光的48例高度散光儿童患者眼散光(EAs)与角膜散光(KAs)数据,眼散光采用睫状肌麻痹下检影验光检查,角膜散光采用角膜地形图检测.结果 48例患者的眼散光和角膜散光分别为(4.22±1.32) Dc和(4.0±1.16) Dc.二者的相关系数r=0.848,直线回归方程:EAs=0.9619KAs+0.3717.结论 儿童高度散光眼散光与角膜散光呈直线关系,并且两者轴向有很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散光是平行光经过眼球折射后所成像并非一个焦点,未矫正的散光患者由于不能清晰的将外界事物成像于视网膜上,必然会影响视觉质量。散光眼配戴散光软镜的矫正视力均好于或等于配戴框架眼镜的,对比敏感度也好于框架眼镜的。散光眼配戴散光隐形眼镜后能够获得满意的配适和较好的视觉质量,是散光患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近视眼角膜散光与全眼散光的相关性以及散光与近视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13例(422眼)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角膜地形图仪检查并记录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屈光度和轴向;以手工检影验光记录近视屈光度、全眼散光屈光度及轴向。分析角膜散光和全眼散光的相关性以及近视程度与散光的关系。结果角膜散光与全眼散光的散光度符合率分别为35·5%(两者相差的绝对值≤0·25D)和66·4%(两者相差的绝对值≤0·50D),散光轴向符合率为34·4%(两者相差的绝对值≤5°)和54·0%(两者相差的绝对值≤10°)。角膜散光与全眼散光呈高度相关性(P=0·000)。高度近视眼组角膜散光和全眼散光程度与轻、中度近视眼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检查可以作为全眼散光的粗略评估和参考,但近视散光眼的矫治须以检影验光结合插片为标准。  相似文献   

4.
张宁  陶晗  张春丽  陈奇妙  唐业卫  庞瑛 《中外医疗》2008,34(34):187-187
目的 探讨学龄前散光性弱视儿童眼散光轴向分布特点,为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从库存的门诊病历中随机收集2002年1月~2008年8月学龄前散光性弱视儿童525例(男301,女224)939眼(男541,女393)眼,按散光轴向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 男性学龄前弱视儿童301例541散光眼,顺规散光482眼,占89.09%,逆规散光14眼,占2.59%,斜向散光45眼,占8.32%;女性学龄前弱儿童224例393散光眼,顺规散光337眼,占85.75%,逆规散光11眼,占3.26%,斜向散光45眼,占13.35%;综合,学龄前弱儿童525例934散光眼,顺规散光819眼,占87.68%,逆规散光25眼,占2.68%,斜向散光90眼,占9.64%.结论 学龄前散光性弱视儿童眼散光轴向以顺规散光为主,其次是斜向散光、逆规散光.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探讨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47例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状况进行观察.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的总散光、BCVA、UCVA指标均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实施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吴杰  王小芳 《河北医学》2016,(8):1290-1292
目的:评价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将白内障患者100例(143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 =50,72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球面 IOL植入术,观察组(n =50,71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Toric IOL 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和散光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传递函数截止频率值(MTF cut off)、100%对比度下视力、20%对比度下视力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9%对比度下视力改善幅度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 IOL 柱镜轴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ric IOL 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地矫正散光,视觉质量改善幅度较大,且具有良好稳定性,推广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9.
"我们家孩子有点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我们家孩子看东西发散是不是有散光了?"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能听到很多家长有类似的疑问,散光和近视有什么不同?很多家长不会区别近视与散光的不同,对近视与散光存在着许多误区,今天就来和大家简单科普一下近视与散光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丰硕 《大家健康》2012,(8):61-61
眼睛不舒服时用手揉是很多人的习惯,有人说经常揉眼睛可能会引起散光。揉眼睛时通常会闭上双眼,这时眼球会向上移,揉时的压力便会聚在眼球下方,造成角膜下方的弧度发生变化,角膜弧度不均,便会出现散光。  相似文献   

11.
12.
刘蕾  王萍 《新疆医学》2011,41(5):40-42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散光度及散光轴向的分布情况。方法:1%阿托品眼液或托吡卡胺眼液散瞳验光检查10000眼。结果:各年龄段散光度主要在1.00DC及其以内,占83.28%。散光轴以顺规散光为主。结论:在儿童及青少年,散光度及散光轴的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对小儿眼科医师诊治疾病及验竞医师验光配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影响视力的恢复。本对角膜散光的分析方法、不同白内障术式术后屈光变化、影响术后角膜散光的因素、术中运用角膜计、Placido盘调整缝线及角巩膜松解切口、术后选择性拆除缝线、散光性角膜切开术控制术后角膜散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后房型有晶体眼散光性人工晶体(toric Visian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TICL)植入治疗中高度近视散光术后散光和人工晶体轴的稳定性及术后视觉功能调查分析。方法 33眼(21例)行后房型有晶体眼散光性人工晶体植入治疗中高度近视散光。手术前后检查患者屈光、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在随访1周和6个月散瞳检查TICL轴向;并由同一医师在术后6个月完成对患者的视觉功能调查表填写。结果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术眼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达到0.5或以上;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达0.6或以上,27眼(81.8%)较术前提高1行或以上,没有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术前;有效性指数和安全性指数分别是1.09±0.20和1.25±0.23。散光从术前-2.48±0.91D降到术后1周-0.54±0.25D和术后6个月-0.50±0.19D,从术后1周到术后6个月散光平均变化0.03±0.17D。从术后1周到术后半年轴位平均偏离2.48±1.25°,范围在0°~6°,其中0°~3°有27眼(81.8%)。术后视觉功能调查显示除14.3%的患者诉中距离视力电脑屏幕阅读困难外,其他视觉功能满意度均达满意或很满意。结论术后6个月,散光及TICL轴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而且术后患者视觉功能满意度高。TICL治疗中高度近视散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4~69岁927例(1751只散光眼)进行了统计分析。证实了循规、逆规以及斜轴散光仅是不同的屈光异态,各平均矫正视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逆规性散光比重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循规性散光比重则随年龄递增而递减,符合生理变化规律;散光度数愈高,矫正视力愈差,两者呈负相关(近视散光r=-0.9567,p<0.0025;远视散光r=-0.9810,p<0.001)。本文还讨论了循规、逆规散光转变的发生机理以及高度散光导致矫正视力不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12岁以下年幼低常儿童眼散光的分布规律。主要类型及与弱视的关系。方法对门诊4~12岁视力低常儿童829例1349只眼散光进行统训分析。结果复性远视散光最多占57.60%,其他依次为复性近视散光30.62%,混合散光8.15%,单纯远视散光2.22%,单纯近视散光1.41%。散光程度以0.5DC~1.00DC为主,占56.12%,其次为1.25DC~2.00DC占25.72%,2.25DC~3.00D占10.16%,〉3.00DC者占8.01%。顺规散光占94.81%,逆规散光占3.93%,斜向散光占1.26%。矫正视力≥0.9者占52.34%,矫正视力〈0.9者占47.66%。结论复性远视散光是学龄前儿童散光的主要类型,散光与弱视的形成有关。应合理矫正儿童眼散光。  相似文献   

17.
宋之都  邹鹏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7):151-151,154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72例(72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颞侧切口组及散光轴切口组,每组36例,颞侧切口组采用颞侧透明角膜斜行切口,散光轴切口组采用角膜上部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1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矫正视力、角膜曲度、角膜散光度的影响。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改善,两组患者角膜曲度无显著差异,散光轴切口组散光度小于颞侧切口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光轴向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能够减小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散光度,改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评价结合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眼科收治的合并角膜散光白内障的患者30例(32只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及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及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均有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视力和散光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MTF cut off、20%对比度下视力和100%对比度下视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9%对比度下视力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眼内炎、虹膜睫状体炎、继发性青光眼和黄斑水肿等并发症,术眼眼压也在正常值范围。结论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白内障的患者疗效确切,有良好的稳定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位置的白内障手术切口对角膜原有散光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术前散光≤2.0 D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86例(186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均行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按手术切口位置将患者分为 A 组(88只眼)和 B组(98只眼),A 组在10~12点透明角膜做切口,B组则根据术前角膜曲率检查,选择角膜陡峭轴做切口;又根据术前散光程度是否≤0.75 D比较两组术后角膜散光程度变化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散光程度≤0.75 D患者中,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散光程度明显降低,P<0.05,但术后1、3月散光程度变化不明显。散光程度≤0.75 D患者中,与A组比较,B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散光程度明显降低,P<0.05。B组中,随着术后时间延长,散光程度逐渐降低,P<0.05。结论 对术前散光度≤0.75 D者,不同切口术后早期散光程度降低,晚期差别不大;但对于术前散光度为>0.75 D者,术后散光程度降低,在角膜陡峭轴行手术切口可获得更好的裸眼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