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邸恩昌  窦剑 《河北医药》1996,18(4):199-200
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我们采用胰空肠端侧套入式吻合并在空肠袢内放置直径0.8-1.0cm的引流管引出体外进行低负压吸引的方法,防止术后胰空肠吻合口瘘并发症的发生。经11例病人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我们认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空肠吻合瘘的发生原因是由于胰腺空肠吻合口受张力、血运、肠腔内压力以及胰液腐蚀的影响,吻合口可以发生溢漏、渗漏或破裂。采用低负压吸收的方法,将空肠袢内的胆汁、胰液以及肠液均引了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方法。方法对2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重建作如下改进:妥善的胰管内支撑及胰液内引流,严密的胰断面缝合,“伞兵式”胰肠端端套入吻合,胰肠吻合口周置双套管引流,术后持续低负压吸引,胃管经胃肠吻合口引入空肠输入袢,到达胆肠吻合口下方并行负压吸引等。结果23例患者均未出现胰瘘,无围手术期死亡,恢复顺利。结论妥善而精确的胰肠吻合可有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空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的安全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8月至2008年12月本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彭氏捆绑式胰空肠吻合术4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胰肠吻合口漏、胆漏、胃肠吻合口漏。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8例3-10个月,B超、CT检查胰腺残端附近无积液。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捆绑式胰空肠吻合能起到避免吻合口胰漏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08~2007-08施行的20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胰肠吻合全部采用荷包套入式胰空肠双重吻合。结果20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手术成功,无胰漏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胆漏4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肠系膜上动脉切断1例,腹部切口裂开2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技术的提高和胰肠吻合技术的改进是防止术后胰漏发生的关键。荷包套入式胰空肠双重吻合方法,可以有效的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应用羊肠线捆扎胰残端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的29例患者,在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及淋巴廓清后,将患者按2∶1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9例用0号羊肠线距胰残端2.5~3cm处捆扎胰残端,再行空肠单层套入式吻合,对照组10例行常规的胰空肠端端双层套入式吻合,2组术后进行临床效果对照。结果研究组19例术后无发生胰肠吻合口漏、胆漏及胰腺炎病例;对照组10例发生胰漏1例,胰周积液并感染1例。胰肠吻合时间研究组比对照组缩短近一半时间(P<0.01),胰腺残端失血量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减少(P<0.01)。结论应用羊肠线捆扎胰残端法可减少术中、术后胰腺残端出血,术野清晰,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并可有效预防术后胰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线捆扎胰残端之胰肠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肠线捆扎组在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及淋巴结廓清后,用0号羊肠线距胰残端2.5~3cm处捆扎胰残端,再行空肠单层套入式吻合,同时与常规的胰空肠端端双层套入式吻合作对照。结果肠线捆扎组31例患者术后未发生胰肠吻合口漏、胆漏及胰腺炎病例;常规套入组12例患者发生胰漏1例,胰周积液并感染1例。胰肠吻合时间肠线捆扎组比常规套入组缩短近一半时间。胰腺残端失血量肠线捆扎组明显比常规套入组减少。结论应用肠线捆扎胰残端之胰肠吻合法可减少术中、术后胰腺残端的出血,术野清晰,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可有效预防胰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发生率与临床意义。方法切除胰头后,将胰腺残端游离2.5~3.0 cm,将准备与胰腺吻合的空肠袢断端2.0~2.5 cm浆肌层剥除,施行套迭式胰空肠端端吻合,最后,在距浆肌层游离缘1.0~1.5 cm处空肠上下壁各缝一针,固定套入的胰腺残端。结果 70例患者中4例发生胰漏,分别用善得定和施他宁治愈,无1例死于胰肠吻合口漏。结论该法操作较简便,适用于胰腺残端各种情况的处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共发生胰瘘7例,发生率为6.8%(7/103)。其中3例为控制的胰瘘,均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为未控制的胰妆,其中2例经再手术探查发现胰肠吻合口破裂,该2例均为胰端对空肠浆膜面术式。该4例均死亡,3例死于持续的脓毒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腹腔内大出血。结论:为有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宜针对胰瘘发生的多方面因素,采用诸如:正确选择胰肠吻合方法与术式及残胰切端位置,以及术后在胰肠吻合部附近常规行吸引引流等多种方法组成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管内不置引流管胰肠套入式吻合的临床经验。方法:17例按原方案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横结肠癌浸润转移十二指肠患者行横结肠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严格无菌、无瘤操作,将病变整块切除,消化道Child重建。结果:本组术后无胰瘘发生,手术时间平均5.5小时,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胰管内不置引流管胰肠套入式吻合疗效满意,该术式无需向主胰管内插硅塑管,也不必将胰管引流导管经肠袢引至体外,不必做精细的胰管与肠粘膜吻合,操作容易,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改良胰管空肠端侧吻合术的价值。方法将本院4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根据吻合术式不同分为20例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术组(对照组)和20例改良胰管空肠端侧吻合术组(观察组),观察两组胰肠吻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20例胰肠吻合时间(10.4±1.6)min明显短于观察组(20.5±1.8)min,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2/20)明显低于对照组50%(10/20),P〈0.05。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改良胰管空肠端侧吻合术是一种可靠、安全的吻合术式,胰肠吻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19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临床治疗效果,以期减少术后胰漏(postoperativepancreaticfistula,POPF)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13年3月完成的198例PD的临床资料。全组病例均采用Child方式重建消化道,胰肠吻合采用胰腺残端空肠两层对端吻合,胰管内置支撑引流管外引流。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中有3例通过手术放大镜寻见胰管,1例胰管未找见而采用胰腺残端结扎;全组无胰漏发生,有4例胃排空障碍;胰腺残端结扎病例出现胰腺炎、胃排空障碍,经生长抑素、胃肠减压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后痊愈。结论术中尽量寻找胰管断端,内置引流管并引出体外,避免了胰酶激活对吻合口的腐蚀,是避免术后胰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李波  梁振  朱百鹏  高标 《安徽医药》2012,16(8):1116-1117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 Duodenectiomy,PD)后胰液外引流方式在降低PD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非选择性的施行的1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式为在Child术式的基础上,胰管和T管外引流,引流的胰管经T管穿出。结果 13例患者术后均无胰瘘发生,无死亡病例。拔除胰管引流管的时间为术后3周左右。结论经T管胰液外引流在避免胰瘘及其他相关并发症方面可能确有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加减大柴胡汤治疗二、三期胆道残余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将75例二、三期胆道结石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Ⅰ组予以常规开腹手术治疗,Ⅱ组予以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Ⅲ组予以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加减大柴胡汤治疗。观察3组治疗后患者术中手术时间、术中胃肠或胆管损伤例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残余或继发胆管结石例数、术后胆漏发生率、术后肠黏连肠梗阻例数、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3组患者75例均治愈出院,Ⅰ组病例,术中平均手术时间(120.43±19.05)min,平均出血(93.66±27.6)ml,无胃肠、胆管损伤及胆漏发生,术后切口感染2例,平均肛门排气时间(56.5±5.95)h,体温恢复正常时间(76.6±10.68)h,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7.5±1.17)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8±0.74)d,术后进食后出现腹胀3例、便秘2例、腹泻1例;术后残余肝胆管结石7例,继发胆管结石5例,术后肠黏连肠梗阻2例;Ⅱ组病例,术中平均手术时间(94.63±19.21)min,平均出血(73.57±27.38)ml,无胃肠、胆管损伤及胆漏发生,中转开腹1例,平均肛门排气时间(37.03±3.9)h,体温恢复正常时间(70±6.10)h,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5.43±1.08)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4±0.55)d,术后进食后出现腹胀2例、便秘1例、腹泻1例;继发胆管结石3例;Ⅲ组病例术中平均手术时间(94.33±19.11)min,平均出血(73.75±27.83)ml,无胃肠、胆管损伤及胆漏发生,中转开腹1例,平均肛门排气时间(35.03±3.39)h,体温恢复正常时间(61±6.10)h,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5.14±1.28)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1±0.45)d,术后进食后出现腹胀1例、便秘0例、腹泻1例;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加减大柴胡汤治疗二、三期胆道残余结石,在临床上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胰腺外伤处理原则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胰腺外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总结胰腺外伤的外科治疗原则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胰腺外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CT检查对胰腺损伤确诊率可高达100%,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0例患者治愈,术后早期死亡3例,为多器官合并伤;后期死亡4例,死于严重的胰腺坏死、胰瘘及感染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14.9%。25例~度胰腺损伤均行清创加封闭式负压吸引引流。14例度胰腺损伤行远端胰腺切除、近端缝扎、胰床置闭式负压吸引,6例度、2例度胰腺损伤行幽门旷置术、胆管引流、空肠造瘘及完全引流手术。并发症有胰瘘7例、腹腔脓肿3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瘘者经保守治疗痊愈。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经囊肿空肠内引流术而愈。腹腔脓肿经再次手术引流后痊愈。结论胰腺闭合性损伤临床表现隐匿,CT可明显提高术前确诊率,腹部外伤患者的剖腹探查术中仍必须重视胰腺检查,充分闭式负压吸引引流及适当的手术方式是提高胰腺外伤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陈新  宣之东  祝志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652-1653
目的 探讨经中心静脉导管介入治疗腹部外科疾病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腹部外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并发腹水23例、胆漏19例、胰瘘8例、胰腺组织坏死7例、腹腔脓肿15例,均行超声或CT引导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果 72例患者均一次性置人中心静脉导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2~37 d,5例患者带管出院,定期至门诊复查.3例腹水患者导管滑脱行重新置管;发生导管堵塞17例,经冲洗和导丝疏通后解除;胰腺组织坏死2例和胰周脓肿1例行多次穿刺并更换大口径导管后治愈.胰腺组织坏死2例、外伤性胰漏1例、阑尾炎1例患者均行开腹手术;胆囊切除术后胆漏1例行胆道内支架治疗;重症胰腺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转入ICU治疗.结论 超声或CT引导下在腹腔置人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腹部外科疾病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与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为临床PD吻合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将接受PD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化为胰腺-空肠组与胰管-黏膜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手术均由同一医生操作,胰腺-空肠组于术中行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胰管-黏膜组于术中行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考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胰腺-空肠组死亡2例,病死率为6.67%,胰管-黏膜组死亡1例,病死率为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胰瘘(POPF)外,胰腺-空肠组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33%,胰管-黏膜组为4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胰腺-空肠组的并发症严重程度高于胰管-黏膜组,III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空肠组的的术后POPF的发生率为30.00%,胰管-黏膜组为26.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胰管-黏膜组POPF的严重程度低于胰腺-空肠组(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POPF与性别、胰管直径以及病理类型具相关性(P<0.05)。结论 除胰管较细患者建议行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外,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在PD手术中可最大程度降低PD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三种不同方式胰肠吻合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套入式端侧胰肠吻合及胰管对黏膜端侧胰肠吻合等三种不同方式的胰肠吻合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52例胰头、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三种不同方式胰肠吻合的胰漏发生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 套入式端端胰肠吻合25例,套入式端侧胰肠吻合16例,胰管对黏膜端侧胰肠吻合11例;手术时间4~7.15 h,胰管对粘膜端侧胰肠吻合手术时间短,各类围手术期并发症共18例,各种术后远期并发症10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9.32±5.45)d,围手术期死亡共2例. 结论 套入式端端胰肠吻合、套入式端侧胰肠吻合以及胰管对粘膜端侧胰肠吻合均为手术切除后常用的吻合方式,吻合口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根据术中情况决定吻合方式是最佳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何宗全  叶显道 《安徽医药》2013,17(3):443-445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7年收治27例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27例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中,实施手术34例次。胆肠Roux-en-Y吻合术19例次,腹腔引流术2例次,胆管修补术2例次,胆管对端吻合、T管支撑引流术3例次,胆管修补、T管支撑引流术3例次,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和肝总管自体脐静脉瓣修复各1例等。结果全组末次近期效果:优20例(74.1%),良6例(22.2%),死亡1例(3.7%)。随访2~7年(平均3年)20例,优15例(75.0%),良4例(20.0%),差1例(5.0%),无死亡病例,其中胆肠Roux-en-Y吻合术15例,优11例(73.3%),良3例(20.0%),差1例(6.7%)。结论胆囊切除术容易发生胆管损伤,损伤的原因是在病理、解剖和人为因素的基础上,主要与其术式选择不当有关。胆管损伤时要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关键是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大多数胆管损伤或损伤性胆管狭窄修复重建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9.
胰十二指肠切除是治疗胰头及壶腹周围良、恶性疾病的一种复杂的手术方式。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和术后管理的提高,已经使胰腺切除术后死亡率减少到5%以下,然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却改变很小,仍然在30%-40%范围。术后胰瘘依然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捆绑式胰肠吻合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吻合方式,能改变术后胰瘘的发生。胰管支撑引流可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的应用也可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任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243-24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漏的处理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6月人本院治疗的1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行正确的治疗和处理后,对临床表现、处理结果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所选患者16例经有效治疗后均获痊愈,其中,有9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即单纯行腹腔引流术,引流时间为18~45d,平均(30.5±2.5)d;有4例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引流时间为25~29d,平均28.5d;有3例患者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引流时间为28d,未发生切口感染。并对患者进行了平均10个月的随访,患者均未发生胆道狭窄、胆道结石及反流性胃炎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应早期预防胆漏的发生,如怀疑发生胆漏症状.应行胰胆管造影检查确诊并及时做充分引流处理等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