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良好的护理配合对CT增强检查的重要性.方法:对60例作螺旋CT增强扫描的患者做好扫描前的造影剂皮试及护理准备工作,密切观察扫描中患者的反应,对症处理扫描后出现的各种情况.增强造影剂用欧乃派克、优微显等非离子型对比剂.结果: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轻度过敏反应,无渗漏致空气栓塞、局部皮肤坏死等护理并发症发生,无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结论:为保证增强CT的扫描效果,认真细致地做好护理配合工作,可减少甚至杜绝过敏反应的发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工作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重要性,以保证扫描效果,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2 860例作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做好扫描前的护理准备工作;扫描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扫描后对症处理所出现的各种情况.结果:2 860例患者中2 660例(93%)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增强扫描时全身一过性热感;120例(4.2%)全身有热感、口味泛苦、会阴部搔痒;35例(1.2%)全身有热感、皮肤搔痒、恶心、荨麻疹等轻度过敏症状;9例(0.3%)全身有热感、荨麻疹、恶心、呕吐、心慌、呼吸困难等中度过敏症状;5例(0.1%)发生穿刺局部渗漏;无1例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无渗漏致局部皮肤坏死、空气栓塞等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认真细致地做好增强扫描的护理准备工作,就能保证增强扫描效果,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也能减少甚至不出现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过程中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碘造影剂的配套技术.方法 规范操作,严密观察,细心护理.结果 2560例应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做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中,仅13例出现皮下局部造影剂渗漏,10例轻度过敏反应,无空气栓塞,无心血管疾病发生.结论 做好患者增强扫描前的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静脉,提高穿刺技巧,严格规范探作,防止空气栓塞.预防造影荆渗漏,可以确保高压注射器推注造影剂配合CT增强扫描的顺利完成,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减少或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顺利进行CT增强扫描,提高诊断准确度.方法 根据检查部位、病情、体质、年龄,调节注射造影剂的剂量及速度,选择适宜的注射部位,并及时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结果 3500例CT增强扫描的病人中,仅20例出现皮下局部造影剂渗漏,13例轻度碘过敏反应,通过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均完全恢复.结论 做好CT增强扫描的观察及护理工作,是保证增强扫描顺利进行并获得满意结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王金华  蔡淑芳 《海南医学》2013,24(13):2018-2019
目的探讨减少CT扫描过程中高压注射造影剂对老年患者造成损害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6例高压注射造影剂的老年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适当加热造影剂,使用套管针及根据情况调整造影剂注射速度和用量等措施。结果 206例老年患者均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出现轻度过敏反应3例,造影剂渗漏6例,肢体肿胀2例。结论 CT增强扫描时增加有效的护理措施,高压注射造影剂产生的血管渗漏及造影剂不良反应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碘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600例需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对照组),566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精细护理(观察组),包括心理护理、静脉注药护理、过敏反应的预防和处理、造影剂渗漏的预防和处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周身发热189例(33.39%),感喉部烧灼紧束10例(1.77%),12例(2.12%)出现轻度恶心、呕吐,12例(2.12%)扫描结束后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荨麻疹样皮疹,10例(1.77%)患者发生渗漏,其中2例渗漏严重,导致扫描失败;其余注射顺利,全部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周身发热15例(44.12%),感喉部灼烧紧束3例(8.82%),3例(8.82%)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呕吐,4例(11.76%)扫描结束后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荨麻疹样皮疹,2例(5.88%)患者扫描结束后出现全身皮肤瘙痒、荨麻疹,4例(11.76%)患者发生渗漏,均较严重致扫描失败;2例(5.88%)患者出现轻度耳、喉头水肿。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增强扫描时采取精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利于CT增强扫描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中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珐分析348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进行冠状动脉CT增强扫描患者的过敏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348例患者过敏率为3.45%,受性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的影响.结论 对非离子型造影剂进行冠状动脉CT增强扫描中易发生过敏反应的人群应做好检查各阶段的预防和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增强CT造影剂外渗及过敏反应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影像科接受增强CT扫描的22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100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120例接受造影剂外渗及过敏反应的预防护理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0.83%以及过敏反应发生率0.8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增强CT扫描中预防护理的应用可减少造影剂外渗及过敏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求小儿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使用GE公司SYNERGYPLUS型螺旋CT进行检查.增强扫描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在检查的整个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保障患儿的安全及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结果 所有病例均能顺利完成增强扫描,增强后影象质量优486例占99.3%,差的3例占0.07%,注射造影剂后出现恶心欲吐等轻度过敏反应的有3例,且经过对症处理后均顺利完成扫描,扫描结柬后症状很快消失.本组无一例出现中度以上的反应.结论 在小儿螺旋C丁增强扫描中,正确使用造影剂,合理应用静催眠药物,采取相应护理对策,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樊小芳 《微创医学》2014,(5):653-654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渗漏后的处理办法及护理。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多排螺旋CT,注射器选用西门子公司高压注射器增强,碘海醇给药量按1.5~2.0 ml/kg计,注射速率2.5~4.0 ml/s,时间为25~40 s,重点观察碘过敏反应的症状、体征等。结果 816例患者中发生外渗11例(1.3%),其中中等程度渗出8例,重度渗出3例,经过积极对症处理,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增强扫描中预防碘海醇外渗要在注射前做好预防措施,一旦渗漏要积极快速地进行有效处理,减少造影剂外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运用高压注射器时的护理,以提高造影检查的成功率,减少造影剂的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21例运用高压注射器造影检查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①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②选择粗、直、富有弹性的血管穿刺,常为肘静脉;③做好碘过敏试验;④造影前静脉推注10mg地塞米松预防性抗过敏;⑤剂量和流速的选择:成人100ml,注射速度2 ̄3ml/秒;⑥做好各种不良情况的应急准备工作,出现毒副作用时,按常规及时处理。结果第一次穿刺成功率98.5%(513/521);增强效果达到诊断要求99%(516/521);轻度不良反应11例,中度不良反应3例,重度不良反应1例,出现不良反应病例经处理后,均能及时恢复到正常状态;死亡0例。结论充分的预防和准备工作、高度的责任心、正确的床前护理,能够提高CT增强扫描时高压注射器使用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过敏患者的急救方法与临床护理分析。方法: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1 206例患者中有36例(2.99%)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对于患者采用适当的急救措施和严密的护理。结果:34例轻度过敏反应患者,有14例患者在减慢注射后消失,未进行特殊处理,患者均正常完成检查;20例患者在减慢注射后症状无明显变化,停止注射,12例患者休息后症状消失,8例患者给予抗过敏药治疗后症状消失,在症状好转后,再次缓慢注射造影剂完成检查。2例严重过敏反应患者立即停止造影剂的注入,给予患者吸氧、强心剂、糖皮质激素以及硫代硫酸钠注射的治疗,均脱离生命危险,症状消失,更换不含碘离子的造影剂后完成检查。结论:在静脉肾盂造影检查过程中,对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过敏症状。同时必须严密的注意患者的过敏反应,采取严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CT增强患者在扫描中的护理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CT平扫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明确诊断疾病 ,需要从患者的静脉内注射造影剂进行增强 CT扫描 ,达到对各种良恶性疾病的诊断目的 ,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前做好必要的护理准备工作。能达到较好的增强效果。1 一般护理准备进行 CT增强扫描的患者应在检查当日空腹 ,空腹 4 h以上 ,以免因应用造影剂发生呕吐 ,胃内容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的危险。胃肠透视后的患者应将钡剂排净后方可做增强检查 ,以免扫描中产生伪影 ,影响图像诊断。检查前 30 min口服自配6 0 %~ 75 %泛影萄胺溶液加 10 %葡萄糖溶液 80 0 m l~ 10 0 0ml,同时 ,做碘剂过敏试验 ,阴性…  相似文献   

14.
我院CT室 1997~ 2 0 0 0年注射泛影葡胺增强扫描 986例 ,其中 2 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其进行了认真观察与处理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1)对象 :本组 2 1例 ,其中男性 16例 ,女性 5例 ,年龄 9~ 69岁 ,平均年龄 4 3岁。 3例碘过敏试验中呈阳性反应 ,18例为增强扫描检查结束后出现过敏反应。( 2 )方法 :使用 60 %泛影葡胺 ,采用快速静脉注射法。注射速度 2 0~ 60秒内一次性注射 60~ 12 0ml造影剂。儿童及年老体弱患者按 1.5~ 2 .0ml/kg体重计算造影剂用量。检查完后保留静脉通道 ,以便及时准确用药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准确完成静脉注射,观察患者的过敏反应,提高腹部CT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方法 对700例腹部CT增强患者做好检查前的胃肠道准备工作,正确合理使用造影剂及严密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扫描过程中呼吸的配合和心里护理.结果 图像质量清晰,扫描效果满意.结论 强化扫描时耐心细致的观察与护理,避免了观察不到位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显著提高了腹部C T强化扫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灌注检查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检查时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9位患者行灌注检查,男56例,女23例。其中头部灌注40例,前列腺灌注10例,软组织肿瘤15例,乳房灌注14例。扫描前询问病史、过敏史;注射造影剂时关注患者血管条件,并进行预判;检查结束后对症处理出现的各种情况。结果:79例患者中71例成功完成检查,其中68例出现一过性热感,其中5例合并皮肤瘙痒,7例单独出现皮肤瘙痒;11例无任何不良反应。无一例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结论:灌注扫描前认真做好准备工作,排除血管条件不利于行灌注检查的病例,就能在检查过程中减少甚至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CT检查己被广泛用于临床 ,而 CT增强扫描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由于在增强扫描过程中 ,造影剂的快速注射过程中可引起碘过敏反应。它是 CT检查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 ,轻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而可靠的静脉穿刺方法 ,保持足量造影剂的顺利注入 ,也是提高增强效果的关键 ,因此不良反应的防治和保证增强扫描是否顺利进行是 CT室护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将护理体会讲述如下。1 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的预防1.1 做碘过敏试验 离子型造影剂 6 0 %泛影葡胺 ,在注射前用 30 %泛影葡胺注射液 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造影剂过敏反应患者状态焦虑度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行CT增强扫描后发生造影剂过敏反应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实验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及行为干预,比较2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实验组的状态焦虑量表、疾病知识知晓度及满意度分别为(42.7±4.8)分:91%和9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9.7±5.6)分:68%和7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造影剂过敏反应患者状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及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及减少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CT增强时对静脉选择及对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并制定出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2001年10月~2006年4月对245例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根据检查部位、病情、体质、年龄,注射量及速度,选择不同的注射部位及不同造影剂,并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做好心理护理。结果:静脉穿刺成功率达95%,对1例中度碘过敏患者的抢救及时,处置恰当。结论:做好CT增强扫描的观察及护理工作,是保证增强扫描顺利进行并获得满意结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开展CT增强扫描工作过程中施以护理干预后,观察对造影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01月至2017年01月收治的90例CT增强扫描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对CT增强扫描患者分组;对照组:CT增强扫描过程中不施以护理干预;观察组:CT增强扫描过程中施以护理干预;对造影剂不良反应出现概率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5.67%)低于对照组CT增强扫描患者(18.22%)尤为显著(P<0.05).结论:临床针对患者在开展疾病检查工作期间,CT增强扫描属于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在开展此项工作期间,配合施以护理干预,对于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出现可以加以预防,从而提高CT增强扫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