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颅骨脑膜瘤及其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颅骨脑膜瘤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颅骨脑膜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骨脑膜瘤与颅内常见脑膜瘤不同,发病年龄较轻且无明显性别差异,好发于颅骨凸面,影像学上以颅骨膨胀、溶骨性破坏及骨质增生、硬化的颅骨改变为主,术前易误诊为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结论了解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能减少术前误诊率。  相似文献   

2.
12例恶性脑膜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恶性脑膜瘤的CT特征,以提高临床影像学诊断正确率,回顾分析12例恶性脑膜瘤的CT表现。结果恶性脑膜瘤的结构非均质9例,分叶及结节特征5例,瘤周水肿9例,肿瘤侵犯颅骨及颅外软组织4例。表明通过CT检查注意观察恶性脑膜瘤的CT特征可减少术前误诊。  相似文献   

3.
颅骨板障型脑膜瘤20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颅骨板障型脑膜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病理证实的20例板障型脑膜瘤,从影像学表现、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2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9例发生于颅盖骨,1例发生于前颅窝底;颅盖骨中额骨10例(50%),顶骨4例(20%),颧骨3例(15%),枕骨2例(10%)。术前确诊6例;误诊9例(误诊为骨瘤6例;骨纤雏异常增殖症2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5例以颅骨肿瘤性质待定为术前诊断。结论 板障型脑膜瘤发病率低,在临床诊断中容易误诊。分析该病的发病年龄、性剐、发病部位、影像学和临床表现,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石海平  吕明学  蒋永明  张施远  段佳 《西部医学》2012,24(12):2331-2333
目的提高对颅骨脑膜瘤侵袭性生长特点的认识,形成一旦确诊,需彻底超范围切除的手术理念,减少复发。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颅骨脑膜瘤,就其生长特点、诊断、病理特点及手术切除范围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例患者1例术前诊断为颅骨骨瘤,1例术前诊断为颅骨脑膜瘤,术中对受累颅骨、硬膜均行超范围切除,术后病理均证实为颅骨脑膜瘤。结论颅骨脑膜瘤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没有技术难点,然而该型肿瘤却具有局部易复发,对骨质、硬膜甚至脑组织侵蚀破坏以及耐受放疗等恶性生长特点,所以彻底超范围切除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重建技术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2例术前诊断脑膜瘤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患者,术前常规行头颅3D—CTA检查,了解脑膜瘤的血供,肿瘤与周围大血管、静脉窦的关系,以及肿瘤对颅骨的侵犯情况。结果:术前3D—CTA检查能清楚的显示肿瘤的血供,肿瘤与周围大血管、静脉窦的关系和肿瘤对颅骨的侵蚀情况;术前模拟手术入路与术中所见吻合。结论:3D—CTA为脑膜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提供更科学更直观的影像资料,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是脑膜瘤术前评估中非常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指导脑膜瘤手术中的临床价值,为今后脑膜瘤的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9月~2010年5月15例术前行头颅CTA检盘诊断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15例脑膜瘤患者均获得肿瘤、血管以及颅骨的优质二位一体立体图像,CTA检查清楚地显示肿瘤血供,肿瘤与周围大血管和静脉窦的关系以及肿瘤对颅骨的侵蚀情况;15例脑膜瘤中,9例三维图像重建肿瘤轮廓清楚且血管重建图像肿瘤染色明显,血运较丰富,6例三维图像显示血运不丰富,均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CTA诊断脑膜瘤具有较好的三维显示能力,为脑膜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提供更科学更直观的影像资料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同时具有快速、经济、微创、信息量大、受检人员接受辐射小等优点,对指导脑膜瘤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脑膜瘤的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大多数脑膜瘤呈缓慢生长的良性过程,但也有一些病理学上存在非典型改变,临床上具有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貌似正常的肿瘤特征,称为不典型性脑膜瘤,我们对病理诊断为不典型性脑膜瘤30例的影像学表现作一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及影像学的认识,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颅骨脑膜瘤的诊断治疗——附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骨脑膜瘤属异位脑膜瘤,并非转移,易误诊。其生长因胚胎期残留在板障内的异位蛛网膜组织发展而成,其颅骨破坏与脑膜瘤引起颅骨的改变不同。现对我院收治的2例颅骨脑膜瘤的诊断治疗进行报告。  相似文献   

9.
杨光雯  杜金梁 《医学综述》2005,11(9):855-856
脑膜瘤的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脑膜瘤中瘤细胞明显分化不良均称为恶性脑膜瘤,又称分化不良性脑膜瘤。恶性脑膜瘤包括脑膜肉瘤发生率占脑膜瘤的2%~10%,男性多见,患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是侵袭性肿瘤。易复发和远处转移。笔者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诊断经验并复习相关的文献,对恶性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旨在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的MR特征,提出了脑膜瘤的MR诊断要点:(1)性别和年龄;(2)肿瘤好发部位;(3)肿瘤信号强度及信号均匀性;(4)肿瘤包膜及血管;(5)相应区域的颅骨变化;(6)瘤周水肿。讨论了与脑膜瘤有关的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颅骨穿透型脑膜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比较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1例颅骨穿透型脑膜瘤患者,所有患者都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对7例患者采取CT检查,对7例患者采取CT和MRI检查,对7例患者采取MRI检查,比较分析其CT和MRI表现,并和病理分型进行对照。结果:CT和MRI的诊断价值均比较显著。结论:颅骨穿透型脑膜瘤影像学表现都很典型,CT和MRI都有较高诊断价值,MRI的观察效果好于CT检查,CT较MRI有利于观察骨质改变和钙化,MRI能够清晰显示软组织,并对病变范围进行准确判断,在此病的治疗、诊断中可将二者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2.
脑膜瘤是颅内的常见肿瘤,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因肿瘤的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别,但一般表现基本相似且其病理类型较多。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比较典型,特别是在MRI诊断上,且随着MRI新序列的开发,使脑膜瘤的诊断更容易,但不排除其他疑难病例。脑膜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临床上发现的脑膜瘤大多数已是晚期。虽然目前脑膜瘤的治疗方法很多(比如术前动脉栓塞加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等),但是治愈率较低。本文就脑膜瘤的影像诊断及治疗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像学检查对脑膜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2010年4月间经影像学检查发现脑膜瘤46例,结合术后病理结果及临床诊断治疗资料,对照术前拟诊分析影像学检查在对脑膜瘤的价值。结果:46例患者其中:良性脑膜瘤43例,占93.5%;恶性脑膜瘤3例,占6.5%。术前误诊2例,诊断正确率95.7%。结论:磁共振检查对脑膜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不可或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儿童原发性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其与病理分级、误诊情况和术中出血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8年7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经病理确诊且术前行磁共振检查的29例儿童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影像学特征,并对其与病理分级、误诊情况、术中出血量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定位脑实质内的肿瘤误诊7例,定位脑实质外的肿瘤误诊5例,定位脑室内的肿瘤误诊4例,定位颅内外沟通的肿瘤误诊1例,不同位置的肿瘤诊断正确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定位脑实质内的肿瘤极易误诊。12例患者有硬膜尾征,8例诊断正确,4例误诊;16例无硬膜尾征,4例诊断正确,12例误诊;Fisher精确概率法得到单侧P=0.034,硬膜尾征阳性可明显降低误诊率。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包绕动脉或有静脉受累(P=0.020)及肿瘤最大径(P=0.001)与术中出血量正线性相关,两者联合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时模型拟合程度更优($R_{ad}^2$=0.468)。结论 儿童脑膜瘤影像学缺乏特征,诊断难度大,位于脑实质内的肿瘤极易被误诊,应引起警惕。影像学指标中,肿瘤包绕动脉或有静脉受累和肿瘤最大径与术中出血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脑膜瘤CT表现,并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膜瘤临床及影像资料,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总结、归纳脑膜瘤CT影像特点。结果肿瘤呈高密度者46例,呈等密度5例,呈混合密度有4例,邻近颅骨出现骨质增生硬化29例,瘤周水肿7例,45例肿瘤边缘清楚,10例肿瘤组织与周围脑组织边缘不清。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均匀强化者47例,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轻度强化3例,强化不明显2例,肿瘤周边薄层环状强化影1例。结论脑膜瘤典型CT表现为位于脑外,呈宽基底与硬脑膜或颅骨相连,呈等或稍高密度、较均匀,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抓住以上特点有助于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富于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为一种罕见的脑膜瘤亚型,其特征是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明显浸润,属于WHOⅠ级脑膜瘤。本文报道1例颅内外交通的富于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的病例资料。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与硬脑膜病变高度相关,术中证实瘤变呈扁平状沿硬脑膜匍匐式生长,并穿破颅骨进入额窦,构成颅内外交通。病理检查结果符合富于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诊断。富于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诊断应结合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手术治疗是富于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对鞍结节脑膜瘤及其周围组织的显示能力,评价其在鞍结节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1例鞍结节脑膜瘤病人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图像送至AW4.2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表面遮蔽法后处理,对三维图像进行旋转、切割及相关测量,模拟最佳手术入路,将其影像学特点与手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重建图像显示瘤体充分强化.颅骨、血管、肿瘤三者立体关系显示清楚,血管受压或被肿瘤包绕、肿瘤周围组织移位等征象均显示清晰.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可以充分显示鞍结节脑膜瘤的影像特征,使血管充分强化,重建后可清楚显示肿瘤、血管及肿瘤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可以从多角度模拟手术路径,选择最佳手术入路,有助于鞍结节脑膜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脑膜瘤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成人颅脑肿瘤,该病的患病率约占所有颅脑肿瘤的30%,多数为良性的WHOⅠ级肿瘤,少数为WHOⅡ~Ⅲ级肿瘤。部分脑膜瘤可观察到肿瘤向邻近硬脑膜、蛛网膜及蛛网膜下腔侵犯,或镜下在邻近骨骼、肌肉、脑组织标本中找到肿瘤细胞,称为侵袭性脑膜瘤。侵袭性脑膜瘤的生物学特性、诊断及治疗与非侵袭性脑膜瘤略有不同,术后复发率、病死率也较非侵袭性脑膜瘤明显升高。2016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分类中,首次将脑膜瘤脑浸润列为脑膜瘤WHO分类标准之一。本文就侵袭性脑膜瘤的诊断、影像学评估、治疗及相关研究进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苏保军  林博  代向斌  柴善义 《当代医学》2011,17(18):102-103
目的分析侧脑室内脑膜瘤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肿瘤的处理方法和注事意项。方法对16例脑室内脑膜瘤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肿瘤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结论临床表现结合CT、MRI影像可做初步诊断,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室内脑膜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鞍区肿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在我院实施相关诊治的鞍区肿瘤患者39例,分别给予患者CT诊断处理及MRI诊断处理,观察并比较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结果患者中鞍区肿瘤类型主要为垂体瘤、脑膜瘤、颅内动脉瘤及颅咽管瘤,对应病例数分别为21例、12例、1例、5例,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对鞍区肿瘤患者运用CT诊断处理与MRI诊断处理联合方式,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