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共振成像在脉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管性疾病是口腔颌面部比较常见的病变,在磁共振成像中有特征性的表现。由于磁共振成像具有优越的软组织对比率,特别是高场强的磁共振对显示脉管畸形和血性产物具有高敏感性,因此可以对该疾病进行更好的分类诊断和治疗。本文就磁共振成像在脉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疆南疆三地州1~12 岁维吾尔族儿童颌面颈部脉管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颌面颈部脉管性疾病在南疆地区的患病率、病种分布以及在性别间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脉管性疾病发生机制和临床诊治等方面提供流行病学资料,对颌面颈部脉管性疾病临床诊疗流程的建立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的综合序列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脉管性疾病(vascular anomalies)包括血管瘤和脉管畸形2大类,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或发育畸形,文献报道,血管瘤在新生儿的发病率为1.1%~2.6%,1岁时的发病率高达10%。其中,35%~60%发生在头颈部。虽然脉管性疾病属于良性病损,但发生在颌面部的病变,不仅导致严重的容貌毁损,还可能因为阻塞呼吸、消化道而有碍发音、进食,甚至导致出血、窒息并危及生命。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外对于脉管性疾病的分类、诊断比较混乱,以至于在治疗上因“治疗过度”而带来许多后遗症或“治疗不足”而贻误时机。上述现象目前已经得到改善:首先国际上于1992…  相似文献   

4.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341例颌面颈部脉管性疾病病例进行分析。病例包括新疆南疆三地州8 325名维吾尔族少年儿童颌面颈部脉管性疾病的横断面调查。所有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中:患者母亲在怀孕早期病毒感染、接触有害物、营养不良等与患有颌面部脉管性疾病关系显著,OR值分别是11.03、18.98、22.30。避免孕早期病毒感染,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水平,可减少青少年颌面颈部脉管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超声检查以其无创、便捷的独特优势,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头颈部脉管畸形的辅助诊断、术前评估和随访病情变化。本文根据国际脉管疾病研究学会(ISSVA)提出的脉管疾病新分类,总结头颈部脉管畸形的超声检查方法,包括灰度成像、彩色多普勒成像、频谱多普勒成像,并回顾相关的临床和超声特征包括葡萄酒色斑、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和淋巴管畸形,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皮肤脉管畸形是脉管发育障碍所导致的一类疾病.此类疾病虽然不常见,但易与婴幼儿血管瘤相混淆。由于脉管畸形和血管瘤的发病率、预后和治疗方法不同。因此对此病的诊断至关重要。脉管畸形可与隐匿性疾病或系统性疾病相关。该文列举与脉管畸形相关的系列综合征.并根据血流特点加以区别。该文使读者能够更好地认识与理解与脉管疾病相关的综合征,并熟悉对此类疾病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脉管组织系指血管和淋巴管组织,脉管性疾病(vascular anomalies)包括血管瘤(hemangioma)和脉管畸形(vascular malfoxmations)两大类。过去文献上对其命名和分类一直比较混乱,治疗方法也不统一。2002年和2004年,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主持,分别在山东省临沂市和广东省深圳市召开过全国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就脉管性疾病的分类、命名、诊断和治疗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并成立了脉管性疾病学组。经过与会专家和学组成员充分协商并征求国内专家意见,初步形成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脉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予以公布。欢迎读者对此草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使之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9,19(2):139-139
<正>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脉管性疾病学组起草制定的《口腔颌面部血管和脉管畸形治疗指南》在2008年12月出版的最新一期中国权威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上全文发表。脉管性疾病包括血管瘤和脉管畸形两大类病损,系来源于血管或淋巴管的肿瘤或畸形。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脉管性疾病的研究未予足够重视,其分类和命名一直比较混乱。由此,给予我国警示和提示:必须制定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的治疗指南,用科学的理论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不断提高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水平,为广大患者造福。  相似文献   

9.
TheroleofMRIindiagnosticalgorithmofcervicofacialvascularanomaliesinchildren.WilmanskaD,Antosik—BiernackaA,PrzewratilP,eta1.PolJRadiol,2013,78(2):7—14.脉管性病变常常通过其临床图像和病史进行诊断。该文旨在评估MRI在诊断儿童面颈部脉管性病变中的作用。对20例面颈部脉管疾病患者进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唇部脉管性疾病治疗的美容效果。方法:对99例唇部脉管性疾病进行了手术、介入、激光、硬化等治疗。结果:各种方法治疗总有效率达99%,其中手术有效率为100%,介入有效率为100%,激光有效率为100%,硬化有效率为95%。结论:唇部脉管性疾病的治疗应选择好适当的方式即可达到再造美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是婴幼儿比较常见的血管疾病,过去由于对两者的分类和诊断比较混乱,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不便,也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1982年,Mulliken和Glowacki提出了脉管性疾病的生物学新分类,将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归类为2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病变。血管瘤是多发于婴幼儿的良性肿瘤,大多数可以自行消退;而脉管畸形是血管结构的发育异常,不会自行消退,随患者的生长发育持续增长。因此,对于确诊的脉管畸形,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这就要求临床医师能及时、准确、有效地鉴别诊断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本文就目前关于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鉴别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领域的进展,从引人注目的ISSVA 2018阿姆斯特丹会议上提出的分类修改,到各类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每个主要分类的点滴进展,分别涉及病因、标志物、基础研究到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遗传学、精准治疗等最近的新观点和创新实践。列举这些我们亦参与其中的进展,旨在分析和预测本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更快造福于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患者。  相似文献   

13.
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脉管性疾病学组主办、杭州市口腔医院承办的全国第四届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7月20—22日在风景秀丽的杭州西子湖畔召开。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脉管性疾病学组组长张志愿教授代表学组在开幕式上致辞,回顾和总结了脉管性疾病学组的工作,肯定了过去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1980年以前,我国及许多国家对先天性脉管性疾病的分类和治疗还是非常混乱的,Mulliken和Glowacki 1982年首先进行了生物学分类,经过多年临床实践,1995年Wancr和Suen又修改了此分类,这一新分类已被国际脉管病研究地推荐为国际统一分类, 2004年7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而外科专业委员会率先在国内成立脉管性疾病学组,  相似文献   

15.
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过去、现在和将来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脉管性疾病(vascular anomalies)包括血管瘤和脉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s)两大类病损,系来源于血管或淋巴管的肿瘤或畸形。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为脉管畸形,真性血管瘤比例较小。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脉管性疾病的研究未予足够重视,其分类和命名一直比较混乱。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①本病属于跨学科、跨专业疾病,患者往往就诊于不同科室,  相似文献   

16.
平阳霉素治疗脉管性疾病不良反应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PYM)治疗口面部等脉管性疾病的不良反应,为临床预防或减少其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1年6月至2004年6月,用PYM治疗各种脉管性疾病1 142例,其中有不良反应的105例,男49例,女56例,年龄3个月至30岁的病人,作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用PYM治疗脉管性疾病的病例中,有不良反应105例,不良反应率为9.19%(105/1 142),其中食欲不振45例占3.94%,发热42例占3.68%,皮疹17例占1.49%,休克1例占0.08%。结论:食欲不振与用PYM相对剂量较大有关,预防的方法是适当减少PYM的剂量。注射PYM前先肌注DXM不仅可预防或减少PYM的发热反应,还可防治PYM的过敏反应。用PYM治疗脉管性疾病时,一旦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就不能再用此药冶疗。  相似文献   

17.
《上海口腔医学》2007,16(4):445-445
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脉管性疾病学组主办、杭州市口腔医院承办的第四届全国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7月20-22日在在风景秀丽的杭州西子湖畔的三台山庄召开。浙江省卫生厅领导、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领导和浙江省口腔医学会领导到会祝贺,并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张志愿教授代表学组在开幕式上致辞,对脉管性疾病学组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肯定了过去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第16届国际脉管性疾病学术研讨会(16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Vascular Anomalies)于2006年6月14-17日在意大利米兰市Palazzo Mezzanotte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200余篇,来自世界各地(以欧美为主)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际著名脉管性疾病专家Mulliken教授(美国)、Waner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颌面部巨大型脉管畸形诊断中的重要性. 方法:口腔颌面部巨大型脉管畸形临床病例12 例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分析图像,结合临床表现,制定治疗方案.结果:12 例口腔颌面部巨大型脉管畸形均达到满意的疗效.结论:分析颌面部巨大型脉管畸形多层螺旋CT扫描提供的图像信息,对临床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脉管疾病新分类与非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管疾病的传统分类,在2002年以前国内尚不一致,治疗方法虽较多,但以手术为主,疗效不够理想。本文复习1995-2002年以来,国内外对脉管疾病的分类,并比较了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综述了脉管疾病的非手术治疗,目前多数学者主张,对体表脉管疾病以非手术治疗为佳,尤其应以平阳霉素或/和其他药物合用的联合治疗为主,手术整形治疗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