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正>正常腰椎的稳定性由椎间盘、椎间小关节、韧带和肌肉共同维持,并受周围神经、肌肉、腹压和体位等因素影响。腰椎运动节段失稳是指一个或者多个腰椎运动节段的运动动能异常。任何一种原因导致这些稳定成分的改变都可能导致腰椎失稳,同时出现临床症状者称为退行性腰椎失稳症[1]。腰椎失稳是慢性腰痛、腰椎术后综合征和坐骨神经痛的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腰椎椎间融合器——自体骨成型腰椎椎间融合器,并对其进行即刻生物力学稳定性测验。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仪器制备自体骨成型腰椎椎间融合器。利用腰椎后路附件逐级破坏和椎间盘切除制作腰椎不稳模型。12具猪腰椎标本随机分为2组:自体骨成型腰椎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实验组),Cage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对照组)。使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模拟人体对2组标本在正常、不稳、融合3个状态下进行各种方向活动的生物力学测试,三维激光扫描仪测定不同载荷下不稳节段的运动范围。结果正常状态下,2组间L2—3节段各方向运动范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状态相比,2组不稳状态各方向运动范围亦明显增加(P均<0.05);融合后对照组L2—3节段椎间各方向运动范围均较实验组小,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体骨成型腰椎椎间融合器内固定与Cage内固定均能明显提高脊柱的即刻生物力学稳定性,而且2组对于改善脊柱稳定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骨成型腰椎椎间融合器能够满足腰椎即刻生物力学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节段性腰椎不稳是临床上造成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1],临床上主要采用减压后植骨融合术、手术复位内固定后路植骨融合术及前路融合内固定等治疗。后路融合术常采用2枚椎间融合器,我院采用自体骨粒(自体椎板、棘突骨粒)结合单枚椎间融合器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35~67岁,平均45.2岁。失稳节段:L4/532例,L5/S113例。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15例,退变性腰椎不稳23例,椎间盘突出5例,腰椎手术后不稳2例。所有患者均有长期严重的下腰痛,伴一侧或两侧的下肢放射痛。影像学资料腰椎动力位片均提示腰椎节段性不稳。2方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a,优良率达97%,植骨椎体间骨性融合率100%。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可使不稳节段即刻稳定,骨性融合率高,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DH)指突出或脱出的椎间盘组织位于椎间孔内或孔外,从而导致同节段的脊神经根在腰椎间孔内或孔外受到脱出或突出椎间盘组织的直接机械性压迫或炎性刺激,造成同节段神经根支配区剧烈的下肢放射样疼痛或伴腰骶部疼痛,同时伴受损神经根支配区不同程度的皮肤感觉或运动功能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时3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a。优良率达97%,植骨椎体间骨性融合率100%。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可使不稳节段即刻稳定,骨性融合率高,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腰椎不稳症是指腰椎节段活动范围超过正常,活动性质改变,而引起相应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和潜在脊柱进行性畸形及神经损害的危险,是多种疾病所并存的一种现象。在临床上,最早提出腰椎节段不稳的是Harris。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有学者将机械不稳与临床症状相结合,提出了临床腰椎不稳的概念,这是为了区分那种单纯的机械不稳。因为单纯机械不稳不一定产生临床症状;而临床不稳是那种有产生症状的机械不稳。前人在这一方面作了一定的研究,现就腰椎不稳症临床表现及治疗研究概况作一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证候规范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指腰椎椎体间及腰椎与骶骨间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和纤维环内髓核组织膨出、突出、脱出  相似文献   

9.
腰椎动力性不稳是指腰椎节段活动时超过正常范围,活动的性质改变而引起相应一系列临床表现和存在潜在神经进行性损害危险的一种病理现象.多发生在以椎间盘退变、突出同时伴有腰椎滑移的患者.作者对2000年7月至2004年1月手术治疗的35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现就其诊治方法、近期疗效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腰椎节段性不稳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节段性不稳既是脊柱疾患中的一个病理现象 ,也是一个症候群 ,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疾患。近年来 ,随着脊柱外科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临床经验也证实了伤残性的腰腿痛与腰椎不稳密切相关。kulisch和其同事在 1 991年表明 ,活动节段的关节紊乱在没有神经压迫或者过度活动的失稳情况下能够引起使人衰弱的腰背痛 [1]。cotrel和Dubousset[2 ]最早提出节段性固定的概念 ,它能重建失稳节段的即刻稳定、恢复腰椎节段功能 ,逐渐成为脊柱外科经典术式 ,本文就其治疗方面进行综述。1 腰椎节段性不稳的定义及诊断腰椎节段性不稳是指构成腰椎的一个生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量化X线测量技术评估脊柱推拿手法对腰椎不稳症腰椎稳定性的影响,为脊柱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脊柱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腰部核心肌力锻炼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腰痛程度、神经损伤及生活障碍评估,以量化X线测量技术评估脊柱推拿手法对不稳定节段(L_(4~5))椎体在矢状位上的位移、腰椎松弛度的变化。结果:两组间疗效差异显著,而通过评估矢状位上的位移、腰椎松弛度这些指标的变化,对照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推拿手法疗效优于腰背肌锻炼方法,脊柱推拿手法可调整腰椎不稳症患者的椎体间异常运动,增加了脊柱稳定性,初步明确了脊柱推拿手法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在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单枚cage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5例,Ⅰ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症5例,Ⅱ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症4例。结果术后经6~24个月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92.6%,植骨融合率100%,短时神经功能障碍1例。结论单枚cage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下腰椎不稳或滑脱的简单、安全、经济、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包括侧隐窝狭窄)已受到广泛重视,而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节段性不稳常被忽视.1993~1998年,我们共收治术前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节段性不稳患者17例,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5.4%.在切除椎间盘的同时行椎体间植骨融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一种退形性变,病在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等外因作用下,致使两个椎体间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外膨出或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血管等周围组织而出现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对腰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腰椎行矢状位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及T1脂肪抑制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包括急性椎体炎、椎间盘炎、滑膜关节炎、附着点炎)。结果 MRI扫描结果显示椎体炎53例,椎间盘炎16例,滑膜关节炎46例,附着点炎45例。腰椎侵犯总阳性率87%(62/71)。椎体炎与附着点炎、滑膜关节炎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炎阳性率与其他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炎后缘明显少于前缘(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所致腰椎MRI表现包括椎体炎、椎间盘炎、滑膜关节炎及附着点炎。椎体炎最常见,其所在节段分布无统计学意义,且腰椎前缘是最易受累部位,椎间盘炎最少见。  相似文献   

16.
正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 tive lumbar spondy lolisthesis,DLS),又称假性腰椎滑脱症,是指因腰椎退行性变,局部关节紊乱,腰椎失稳而引起病变节段的上位椎体向前或向后滑动,继而出现神经受压迫症状如腰痛、下肢神经根痛、间歇性跛行等临床表现的一种临床常见病。此病好发于50岁以上人  相似文献   

17.
对于腰椎退行性变引起的腰椎不稳和下腰痛,常规的治疗方法是进行植骨融合内固定,该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一度成为治疗该类疾病的金标准.但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会发生腰部活动受限、邻近节段退变加速等并发症[1].动态中和固定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Dynesys)是一种脊柱非融合系统[2].该系统能够维持或恢复腰椎节段间矢状面对线运动和正常运动,对邻近节段的生物力学影响较小.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笔者应用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2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腰椎内镜单纯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35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并行腰椎内镜单纯减压手术治疗的患者,比较患者不同时间段临床评分及影像学指标。结果:35例患者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椎体前后滑移距离、椎体旋转角度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椎间盘高度指数(DHI)、腰椎前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腰椎内镜单纯减压。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中老年腰椎不稳症多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手术疗效.选用中华长城内固定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加关节突间、横突间及椎板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术前、术后6个月~1年随访时进行疼痛强度的视觉类比评分,配对比较t检验,P<0.001;活动能力评分,配对比较秩和检验,P<0.01.说明中华长城内固定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加关节突间、横突间及椎板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中老年腰椎不稳症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节段钢板固定并椎体间融合器融合在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失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的病人,施行椎管扩大减压的同时,应用单节段钢板固定并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治疗,通过临床评价,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经10个月~5年的随访,术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所有植骨均达骨性融合,近期和远期疗效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单节段钢板固定并椎体间融合器融合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脊柱运动节段的丢失,进而减少相邻节段椎体退变及椎体不稳发生率.具有直视下置钉、单节段固定、操作简洁、方便、术中复位、固定可靠,融合率高、内固定无需取出,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有利于腰椎稳定性重建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等优点,在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