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24805名壮族无偿献血者ABO及Rh血型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壮族地区献血者ABO及Rh血型分布情况,建立无偿献血者Rh稀有血型档案。方法:ABO血型正反定型,用玻片法进行筛查,并对献血者进行RhD血型鉴定,对初筛RhD阴性标本进一步用抗-C、抗-c、抗-E、抗-e进行Rh血型分型。结果:2001~2007年共筛查献血者124 805例,共检出RhD阴性献血者102例(0.0817%),其中O型53例,A型24例,B型20例,AB型5例。在RhD阴性献血者中ccdee和Ccdee两种表现型约占83%。结论:对本地区壮族无偿献血者ABO及Rh血型分布调查,并建立稀有血型档案,可以满足临床患者对RhD阴性血液的需求,对于临床紧急用血时能快速寻找合适血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Rh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抗D抗体对ABO、RhD血型定性的干扰。方法选取12例Rh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采用常规血型血清学技术测定ABO、RhD血型。对RhD阴性者进行热放散后再进行RhD血型鉴定。抗体筛选阳性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12例中RhD定型中5例阴性误定为阳性,采用热放散试验后血型皆正确判定,12例患儿血清中均含有抗D抗体。结论Rh阴性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抗-D抗体干扰RhD血型鉴定,对ABO血型鉴定没有干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检测(微柱凝胶法)对RhD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溶血病(以下简称HDN)的防治与监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接受检测夫妇RhD血型不合的表观RhD阴性孕妇的产前/孕前血型抗体检测结果,采用微柱凝胶血型卡检测受检者ABO血型及Rh血型的D、C、E抗原,RhD初筛阴性者进一步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管法检测D抗原以排除或确认弱D型或部分D表型;用微柱凝胶Coombs卡对受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初筛阳性者进一步用抗体鉴定细胞做抗体鉴定和抗体效价测定.结果:95例RhD初筛阴性标本经传统试管法的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复检,均排除弱D或部分D表型,其中5例受检者产生了IgG抗-D,本组抗-D产生比例为5.5%.结论:不规则抗体检测应用于表观RhD阴性孕妇的产前检查,可为RhD血型不合的HDN的预测、评估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304例Rh阴性孕产妇的RhD同种免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304例RhD阴性孕产妇RhD同种免疫发生情况,探讨RhD阴性孕产妇抗D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建立正确的围产期孕妇RhD新生儿溶血病监测方案。方法 采用标准血清学方法对孕产妇及其丈夫进行ABO及RhD抗原鉴定。对RhD抗原鉴定为阴性的样本,进一步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法检测RhD抗原,以排除或确认弱D型或部分D表型。对所有RhD阴性孕产妇及其丈夫进行RhCcEe表型的血清学分型。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对所有RhD阴性孕产妇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初筛,对初筛阳性者进一步用鉴定细胞做抗体鉴定及抗体效价测定并采用PCR SSP方法确定是否为Del型。结果 3975例孕产妇标本中,304例为RhD阴性,其中29例产生抗D抗体,夫妇ABO血型相合24例(82.76%),不合5例(17.24%)。本组调查中Rh阴性孕产妇抗D抗体产生的比例为9.54%(29/304)。经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29例产生抗D的Rh阴性孕产妇均排除Del表型。 结论 RhD阴性孕产妇RhD同种免疫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Del型孕产妇产生抗D概率较低。应及时、定期监测RhD阴性围产期孕妇的抗D水平。对已产生抗D抗体的孕妇,密切监测其抗D水平,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任玉 《甘肃医药》2012,(3):224-225
目的:调查武威地区无偿献血人群RhD阴性血型。方法:采用IgM型抗D试剂做盐水法初筛试验及IgG+IgM型抗D试剂做间接抗球蛋白试验RhD确认。结果:在44242名无偿献血者中共检出RhD阴性171人,其中A型12915人,A型RhD阴性51人,阴性率为0.39%;B型12587人,B型RhD阴性49人,阴性率为0.39%;O型14476人,O型RhD阴性58人,阴性率为0.40%;AB型4264人,AB型RhD阴性13人,阴性率为0.30%。结论:武威地区无偿献血人群RhD阴性率为0.39%,与我国汉族人群RhD阴性率0.3%-0.4%基本一致,RhD阴性在ABO血型系统的构成比与ABO血型构成比基本符合。武威地区的RhD阴性血液,只要加强管理,合理使用,可基本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6.
9例溶血性输血反应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机制,提高对输血反应的识别能力.方法 对9例患者的标本采用免疫血清学方法进行AB0、Rh血型定型,抗体筛选、鉴定,确定了引起配血不合的原因.结果 1例RhD阴性,8例RhD阳性;8例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分别检测出Rh血型抗-D、抗-E、抗-C、抗-e、抗-Ce;1例血清免疫学各项检测阴性.结论 Rh血型抗体可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它不仅发生在RhD阴性的受血者,同样也发生在RhD阳性的受血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统计山东省济南市RhD阴性无偿献血者的Rh表型分布及不规则抗体筛查情况,为促进合理采集、供应RhD阴性稀有血液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收集山东省血液中心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期间初筛为RhD阴性的血液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Rh表型确认。 结果 877例初筛为RhD阴性的无偿献血者中,确认D变异型55例,RhD阴性822例;RhD阴性献血者检出抗筛阳性6例,占比0.73%;检出的抗体包括4例抗D抗体,1例抗M抗体,1例抗Lea抗体;RhD阴性献血者中女性抗筛阳性率远高于男性。 结论 本地区RhD阴性献血者中女性抗筛阳性率远高于男性,抗体产生的原因多为妊娠和天然因素;RhD阴性稀有血型献血者进行Rh抗原表型检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临床安全输血工作意义重大,有助于RhD阴性血液的科学合理采集。  相似文献   

8.
周红霞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110-110,119
目的血型检测与输血反应检查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健康,通过对患者输血前ABO血型、RhD血型的鉴定来提高其输血的安全性。方法对2007年5月~2009年11月我院的门诊患者、住院患者新鲜采集的血液标本3816例,进行ABO血型、RhD血型鉴定。结果 3816例受检者中RhD阴性数共16例,占0.42%,其中男7例,女9例,O型6例,A型5例,B型4例,AB型1例。10例为手术备血患者,6例为输血治疗者。所有RhD阴性输血者均给予ABO同型RhD阴性血液,未发生输血反应。结论输血前给予ABO血型、RhD血型的鉴定能降低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确保受血者的用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关茵  刘利敏  郭美英 《中外医疗》2010,29(29):76-76
目的探讨全自动梯形微板法检测RhD血型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提高RhD血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每位献血者留取1份抗凝试管样本,应用全自动血型仪梯形微板法进行RhD血型自动检测。结果可疑者使用试管法进一步鉴定;RhD阴性者应用抗人球蛋白法进行确证实验。结果 27436例样本,RhD血型1次判读后结果相符27394例,结果不符42例,检出RhD阴性130例。结论全自动梯形微板法检测RhD血型技术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适合血站工作特点,但多种因素可能造成全自动血型仪错判或漏判,工作人员要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ABO血型次侧不相合肝移植后发生过客淋巴综合征(passenger lymphocyte syndrome,PLS)的机制及过客淋巴综合征血型血清学诊断标准和输血策略.方法 对2例ABO血型次侧不相合肝移植患者,进行ABO、RhD血型鉴定,直抗分型、抗体筛选和抗体鉴定试验,同时患者红细胞进行放散试验.结果 患者1:血型为AB型、RhD阳性,肝供者为O型、RhD阳性,患者血浆中存在抗-A、抗B,红细胞放散液中存在抗A、抗B;患者2:血型为A型、RhD阳性,肝供者为O型、RhD阳性,患者血浆中存在抗A,红细胞放散液中存在抗A.两位患者直抗均强阳性,抗体筛选阴性.结论 2例患者肝移植术后,均发生PLS.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由于移植肝中的淋巴细胞产生了相应的ABO血型抗体,破坏受者的红细胞.患者与O型洗涤红细胞配血相合,输注后无不良输血反应,Hb上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了解本地人群民族血型表型分布特点,为医疗卫生事业提供基本信息;掌握本地人群血型表型分布特征,储备各种血型血源,供临床救治需要。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包头地区50 542人随机取样,进行蒙、满、汉、回等民族ABO、RhD血型表型分布调查。经基因频率计算和x2检验得出结果。结果:包头地区各民族ABO血型表型分布特征是B>O>A>AB,与北方各民族相吻合;RhD阴性比例占0.26%,蒙古族人RhD阴性占1%。结论:包头地区各民族融合较好,ABO血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RhD阴性血型占0.26%,且在ABO血型中均匀分布,与其他地区汉族分布相仿。包头地区蒙古族人RhD阴性占百分之一。在汉族人群中寻找AB型RhD阴性同型人的机会不到万分之三。因此,平日及时储备RhD阴性稀有血型血源,以供临床救治急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Rh阴性及Rh阴性抗体效价产生情况,预防新生儿溶血病。方法:Rh血型鉴定采用盐水法和间接抗人球法;血清中IgG血型抗体采用间接抗人球方法测定及其效价测定。结果:5170例孕妇中RhD阴性20例,阴性率3.87‰;20例RhD阴性孕妇抗-RhD阳性14例,阳性率2.7‰。结论:RhD阴性孕妇血清中抗-RhD阳性者,其新生儿患有不同程度免疫溶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RhD阴性孕妇产前免疫性抗D抗体的检出率与产后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137例RhD阴性孕妇产前血样及40例产后血样,分析产前抗D抗体的检出率、产后HDN发病率及其与母儿ABO血型配合性的关系。结果 16例(12.60%)RhD阴性孕妇多次妊娠者检测到抗D抗体,10例首次妊娠者均未检出;产前血清抗D抗体的检出率低于产后(P<0.05);RhD阴性孕妇妊娠RhD阳性胎儿且母儿ABO血型不配合时HDN的发病率高于母儿ABO血型配合者(P<0.05),属ABO血型系统者HDN的发病率高于属Rh血型系统者(P<0.05);抗D抗体的检出率与母儿ABO血型配合性无相关性(P>0.05)。结论产前RhD阴性孕妇抗D抗体的检出率与产后发生HDN的相关性尚不明确;ABO血型不配合对RhD阴性孕妇发生RhD-HDN有保护作用,但对产生抗D抗体的检出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自动梯形微板法检测RhD血型试剂配制的最佳比例,提高RhD血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分别使用RhD血型定型试剂和生理盐水以1:5、1:12、1:20配制比例的血型试剂对每位献血者留取的1份抗凝试管样本,应用全自动血型仪梯形微板法进行RhD血型自动检测.RhD阴性者应用抗人球蛋白法进行确证实验.结果:350例样本中,使用1:5配制比例的血型试剂1次判读后结果相符率为97%,1:12配制比例的血型试剂1次判读后结果相符率为100%,1:20配制比例的血型试剂1次判读后结果相符率为98%.对RhD阴性血1:5配制比例的血型试剂1次判读后结果相符率为83%,1:12配制比例的血型试剂1次判读后结果相符率为100%,1:20配制比例的血型试剂1次判读后结果相符率为93%.结论:全自动梯形微板法检测RhD血型技术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适合血站工作特点,但试剂配制的比例可影响血型仪的检测结果,造成全自动血型仪错判或漏判,工作人员应根据各实验室的不同情况使用恰当的血型试剂配制比例,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孕妇产前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结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ABO和Rh血型不合孕妇100例,利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孕妇实施ABO和Rh血型鉴定,同时开展抗体(筛选、鉴定和效价)测定。新生儿80例开展3项试验(ABO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和溶血)。结果产前孕妇IgG抗A(B)效价低于64的有35例(35.00%),超过64的有65例(65.00%)。Rh血型不合14例孕妇抗筛结果为阴性,9例孕妇产生抗-D,与ABO合并的孕妇有1例。临床主张孕妇IgG抗A(B)效价超过64或IgG-D超过2配合中药治疗,同时对抗体效价进行监测。新生儿中,未确诊为溶血病的有6例,60例证实为ABO溶血,8例证实为RhD溶血,1例证实为ABO合并RhD溶血4例证实为RhE、c溶血,1例证实为抗M溶血。结论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与母体IgG效价存在相关性,结果越高会提升溶血病的几率。临床主张若孕妇血型不合需在产前尽早实施血清学检测,从而获取针对性治疗,与此同时患儿也需开展溶血病检测,避免引发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Rh阴性孕妇血清中抗-RhD,为新生儿RhD免疫溶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用单克隆抗体检测孕妇Rh血型D抗原;Biovue测定其抗-RhD及效价。结果:4010例孕妇中RhD阴性16例,阴性率3.9‰;16例RhD阴性孕妇抗—RhD阳性9例,阳性率2.2‰。结论:RhD阴性孕妇血清中抗-RhD阳性者,其新生儿患有不同程度免疫溶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无偿献血人群ABO血型及RhD(-)血型的分布情况,为制定献血招募对象及血液血型储备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ABO血型同时做正定型、反定型,应用全自动微板法;RhD血型,初筛用全自动微板法,确认实验用抗人球蛋白试验,以排除Du型.结果 ABO血型的分布情况为A 27.74%、B 31.68%、O 29.65%、AB 10.93%,RhD(-)占献血人群比例为0.449%,在ABO系统的比例为A 30.27%、B 29.50%、O 29.89%、AB 10.34%,大致为3∶3∶3∶1.结论 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ABO血型分布特征为B>O>A>AB,RhD (-)血型占无偿献血人群的比率符合我国汉族人群RhD(-)占0.2%~0.5%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刘纯  刘伟 《广东医学》2012,33(20):3088-3089
目的 研究天津地区正常RhD阴性人群的基因型.方法 应用PCR-SSP方法检测RhD阴性DNA,来判断RhD的基因分型结果,对于血清学和基因学检测结果不相符的标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出的RhD阴性血液样本100例,通过PCR-SSP方法对其进行基因学检测,结果检出16例1227DEL型,9例RhD-CE(2-9)-D型,3例弱D15型,2例RhD阳性,其余70例基因学检测结果均为RhD阴性.结论 中国人群Rh血型基因具有多态性,PCR-SSP方法在鉴定Rh血型基因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电子交叉配血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患者二次血型鉴定结果一致,抗筛试验结果阴性,献血者血型鉴定无误,抗筛试验结果阴性,直接由计算机系统为患者选择ABO/RhD血型相容的血液。同时进行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符合电子交叉配血条件患者血样13353份,两种方法配血未见受献血者血液不相容。8751份献血者血液发出输注,未发生ABO/RhD血型不合的输血不良反应。结论电子交叉配血技术不但可提高输血安全性还可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牛天林 《吉林医学》2012,33(14):2992-2993
目的:探讨抗M导致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ABO、RhD血型鉴定,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进一步采用试管法做血型复检、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鉴定、红细胞吸收释放试验及抗体效价的测定。结果:3例ABO正反定型不符标本中,标本2血清中存在IgM型抗M;标本1和标本3血清中存在IgM并IgG性质的抗M。结论:进行血型鉴定时一定要进行正反定型,一旦出现正反定型不一致,必须查明原因,结合临床及进一步用试管法做血清学试验进行综合判断,方可确定血型,以确保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