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替代剪切形成多种形式的RhD mR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RHD基因转录后是否存在因替代拼接形成不同形式的mRNA。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RT PCR)技术检测 4名不同Rh表型 (CcDDEe、CCDDee、CcDDee和ccDdee)个体的RhDmRNA ,然后进行cDNA测序分析。结果 不同Rh表型的个体有相同的和复杂的RhDmRNA形式 ,均存在正常形式的RhDmRNA ,以及缺失第 7、第 9、第7和 9、第 7~ 9外显子共 5种形式的RHD转录子 ,这些缺失外显子的转录子的其余序列与正常RhDmRNA完全一致 ,显示 RHD 基因转录后存在替代剪切机制 ,且发生在第 7 8 9外显子或内含子区域。结论  RHD 基因因为替代剪切第 7、8、9外显子形成复杂的、不同外显子组合的基因转录子 ,因此可能翻译成氨基酸C 端互不相同的多种形式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RH相关的命名和规范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细胞血型系统的基因命名以国际输血协会 (ISBT)和国际基因命名系统 (ISGN)为准 ,命名时前者着重于考虑相应血型系统发现时的名称 ,以利于血清学工作人员对抗原的记忆 ;后者则着重于相应基因的产物的功能 ,以利于分子生物学工作者联系基因及其相应产物的功能 ,因此有些血型系统两种命名方式不同 ,但Rh血型是一致的 ,均为斜体RHD和RHCE。等位基因的命名ISBT和ISGN并不一致 ,ISBT采用数字书写方式 ,ISGN采用星号 (也可以用空格 )加抗原名称 (字母或数字 )的书写方式 ,如Rh2 9抗原的等位基因 ,ISBT命名为RH2 9,ISGN则为RH …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亚洲型"DEL基因第7内含子全长序列测序分析,探讨其Mrna含有来自第7内含子170 bp片段的分子机制.方法 根据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GenBank BN000065的RHD基因序列,设计4对特异性寡核苷酸引物,分四段分别扩增RHD基因第7内含子.测序分析1名正常Rh阳性个体和2名RhDel表型个体(携带RHD1227A等位基因)的RHD第7内含子全长序列,然后通过NCBI Basic BLAST与参考序列(GenBank BN000065)进行比对,并作相互比对.结果 发现3名个体第7内含子共观察到33处碱基变异(GenBank EU372940~2),其中8处变异相同;另有2处碱基变异仅在DEL样本中检出,在正常Rh阳性个体中未发现.结论 这些变异不足以解释以往发现的DEL Mrna存在170 bp来自第7内含子序列而正常D阳性个体却不存在的现象,但测序结果 提示该片段二侧的AG-GT可能参与这一分子事件的形成,因其正好与第7内含子二侧的GT-AG拼接位点协同将内含子一分为二,但具体机制可能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RHD等位基因的基因结构。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技术以及DNA序列分析技术,分析1例RhD阴性个体的RHD基因。结果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检测个例RHD基因的第3~7、9~10外显子,结果显示所检测的外显子均为阴性;检测RHD基因第2内含子(Din2)和Rh下游盒子区Box3,结果显示,Din2为阴性,Box3为阳性;检测RHCE基因,结果显示基因型为Ccee。应用3个PCR反应检测个例RHD基因的第10内含子(Din10),结果显示为阴性。个例的RHD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第1、2外显子序列与正常RHD基因一致,其余外显子缺失。结论综合分析实验结果,个例为RHD抗原阴性,RHD基因阳性的个体,携带新的RHD-CE(2-10)融合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固定献血者铁营养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深圳市每年约有5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其中约60%的人为多次献血者,年献血频率为2次的约有3000人,400ml全血采集率连续3年保持在65%以上.  相似文献   
6.
1名RhD弱表现型个体携带D~(el)等位基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 1名RhD弱表现型个体的RH基因型及RHD基因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检测RhD、C、c、E和e抗原表型 ,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确认D抗原 ,用序列特异性引物 聚合酶链反应 (PCR SSP)测定RHD/RHCE基因 ,然后分析RHD编码区全长序列 ,并用PCR检测RhD杂合型。结果 血清学结果显示该个例为D抗原弱表现型 ,Rh因子为D +C +c +E e +,PCR SSP检测RHD/RHCE基因与之相符 ;RHD编码区序列析发现第 9外显子存在 1 2 2 7G→A碱基突变 ,其余外显子序列则与正常RHD基因一致 ,表明该个体携带RHD1 2 2 7A等位基因。RhD合子型鉴定结果为RHD +/RHD -杂合型 ,拟定RHCE和RHD为cis遗传 ,提示该个体基因型为CDe/cde。结论 该RhD弱表现型个体携带RHD 1 2 2 7A等位基因 ,而这一等位基因是Del表型的主要等位基因 ,提示该等位基因在不同个体RhD分子的表达效率不同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1例RHD845A/1227A基因型个体进行家系调查分析,并分析他们的遗传特性。通过盐水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检测RH(D)抗原,PCR—SSP法检测RHD1227A和RHD845A等位基因以及RHD合子型,基因测序方式分析RIHD基因编码区序列。研究结果表明:血清学检测发现1例RH(D)抗原盐水法检测阴性、IAT法检测阳性样本,经RHD基因编码序列分析发现,RHD第845位与第1227位均出现G/A碱基杂合现象,推测该个体基因型可能为RHD845A/1227A。家系调查显示,先证者父亲为RHD阴性,母亲为RHD阳性。PCR-SSP检测结果显示,父亲携带RHDl227A等位基因,基因型为RHD845A/RHD-;母亲携带RHD845A等位基因,基因型为RHD845A/RHD+,证明先证者分别从父亲和母亲遗传RHD1227A和RHD845A等位基因,基因型为RHD845A/1227A。结论:经过家系调查分析发现了1例罕见的RHD845A/1227A基因型个体。根据家系调查证明,RHD845A和RHD1227A等位基因分别由遗传获得,而非由个体基因变异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贮存红细胞的代谢变化与临床输注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关系,为临床安全有效输血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 119袋红细胞悬液中保存期3 d的20袋,8 d的25袋,15 d的30袋,28 d的28袋,32 d的16袋;分别输注给119位外科手术患者,并分析它们输注的有效率;采用NO荧光探针技术检测不同保存期贮存红细胞中一氧化氮浓度,分别于输血前后,用硫代巴比妥法检测血清中MDA含量,氧化酶法检测SOD的活性。结果随着红细胞制剂贮存期延长NO水平有持续下降的趋势(P<0.05);红细胞制剂输注有效率也随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贮存期28、32 d的红细胞悬液,输血后3 h,患者血浆MDA水平上升,SOD水平下降,与输血前相比2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后24 h,MDA水平与输血前相比虽有增加,但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贮存期为3、8、15 d的红细胞悬液,输血3 h、24 h后,血浆内SOD与MDA与输血前水平相当,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保存期的延长,贮存红细胞悬液中一氧化氮浓度明显下降,并与临床输注的有效性相关,同时红细胞贮存代谢物可能对患者输血会造成暂时性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9.
RhD表型阴性分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我们对76名中国汉族RhD阴性个体的RHD基因全长编码区进行序列分析,初步探讨中国人D阴性的分子背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例新的Rh血型弱D型个体的RHD等位基因及其红细胞D抗原表位。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检测Rh血型D、C、c、E和e抗原表型,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确认D抗原,并分析D抗原表位;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测定RHD基因,然后分析RHD编码区全长序列,并检测RHD杂合型。结果血清学显示该个例为D抗原弱表现型,Rh因子为D+C+c+E-e+,PCR-SSP检测RHD基因显示与正常Rh(D)阳性对照相同。RHD编码区序列分析发现第9外显子存在1 212C>A碱基突变,其余外显子序列则与正常RHD基因一致(GenBank EF103573),RHD合子型鉴定为RHD+/RHD-杂合型,提示该个体基因型为CDe/cde。红细胞D抗原表位分析显示其具有基本完整D抗原表位。结论该个例为RHD1 212C>A碱基突变形成弱D72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