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当用非水溶性的叔胺N235为萃取剂时,稀释剂会通过疏溶作用对叔胺N235萃取甲酸产生显著的影响。实验发现,稀释剂的极性越大,疏溶程度越小,以及形成有利于铵盐离子对溶剂化的各种专属化作用力,则N235萃取甲酸的能力越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离子缔合反应,建立溶剂去乳化分散液相微萃取联合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水中铊的方法。方法 采用溴水为氧化剂,样品中的铊被氧化为铊(Ⅲ),与Cl-反应生成配阴离子TlCl4-,加入三辛胺作为萃取剂, TlCl4-与三辛胺形成离子缔合物的同时被萃取,在乙醇分散剂的作用下,实现铊的分散液相微萃取,萃取完成后,加入去乳化剂进行相分离,取有机萃取相进行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采用胶体钯作为基体改进剂,两步干燥和两步灰化的升温程序,提高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的精密度和灵敏度。结果 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在铊0.05~2.0 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11 μg/L,精密度为9.9%,加标回收率在94.0%~103.0%之间。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简单灵敏,适合水样中铊的批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文题体系的萃取机理。结果表明,初浓度为1.130×10 ̄(-2)mol/L的β-萘磺酸与初浓度范围为(1.451~4.135)×10 ̄(-2)mol/L的三辛胺在达到萃取平衡后,以1:1摩尔比缔合成胺盐萃合物;反应平衡常数K=5.00kL/mol;反应焓变。对β-萘磺酸之类的有机芳族磺酸来说,三辛胺是一种高效萃取剂。  相似文献   

4.
发现三辛胺(TOA)萃取氟时,在氯仿(CLF)、二氯乙烷稀释剂中有很强的溶剂效应,可使分配比D_F增大约8.8倍,分离系数β_(F/P_2O_5)增大约66倍。研究了该体系的萃取行为和性质,考察了各种因素对萃取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298K;平衡时间约120s;溶剂配比为TOA∶CLF∶煤油=1∶2∶2(v/v);相比为1;三级逆流萃取。反萃取条件为:313K;碱液浓度1~2kmol/m~3;单级反萃取。脱氟磷酸与Ca(OH)_2中和反应4小时,产品磷酸氢钙(CaHPO_4·2H_2O)中F<0.15%。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4种大分子量胺从氯化钠或盐酸溶液中萃取镉氯络合物的行为。考察了溶液的酸度、氯离子浓度、稀释剂以及胺浓度对镉萃取率的影响。通过分析饱和有机相(饱和法)和斜率分析法得到镉在N_(1923)和TOA中的革合物形式分别为:(RNH_3)_3[CdCl_5]和(R_3NH)_2[CdCl_4]。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石油亚矾(PSO)萃取钨与硅的分配行为,采用等摩尔系列法测定了萃合物中钨与硅的比列;考察有机相萃合物的红外光谱,发现PSO在pH=2~5的弱酸性条件下,能萃取12-钨硅杂多酸;又12-钨硅酸在萃合物中仍保持了α-Keggin结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萃取剂、稀释剂的筛选,确定了一个以三烷基氧化膦(TRPO)为萃取剂、提取苹果酸的萃取体系。采用双对数法、红外图谱和水分分析对萃合机理的研究表明,TRPO萃取苹果酸的可能萃合物结构式为MA.2TRPO.3H_2O。对萃取过程中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从而得到了最佳操作条件,并提出了一条采用溶剂萃取法从水溶液中提取苹果酸的流程。  相似文献   

8.
在强酸与二元弱酸混合酸中各组分酸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法的基础上,理论上当二元弱酸的半中和点的pH为第一终点时,可推导出Ve_2/V_4~T=2Y-1的公式,从而找出各组分酸含量的准确,可靠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TBP从盐酸溶液中萃取Sn~(4+)时,其稀释剂的影响不仅与稀释剂的性质有关,而且与盐酸浓度,萃取剂浓度,初始水相中锡的浓度等有关。只有[HCl]<6mol/L,[TBP]<40%,[Sn~(4+)]_(in)<1.5g/L时,才能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因为这时各种稀释剂对Sn~(4+)的分配比D_(Sn~(4+))随这些因素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在TBP-SnCl_4-HCl体系中,对于非极性类稀释剂,若按D_(Sn~(4+))的大小来排列,则烷烃类(环己烷、正己烷、正庚烷)>芳烃类(苯)>卤代烃类(四氯化碳),且可用稀释剂的极化率与摩尔体积等因素来解释;对于极性类有接受电子基团的稀释剂,则硝基苯>1,2-二氯乙烷>氯苯>氯仿,可用稀释剂的偶极矩、介电常数、溶解度参数或粘度等物性参数来解释其规律。  相似文献   

10.
对镍取代合成云母蒙脱石(NiSMM)的孔结构和酸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和其它几种催化材料进行了对比。实验数据表明,正戊烷和正已烷在NiSMM中的晶内扩散系数比在稀土Y型分子筛(REY)中要大数倍;比在交联蒙脱土(CLS)中要小1~2个数量级。随着进入层状结构的镍含量的增加,NiSMM的表面酸量增加,其中强酸量的增加幅度大于弱酸量。NiSMM的强酸数量仅决于氢型丝光沸石(HM),而多于氢Y型分子筛(HY)和CLS。NiSMM既有来自三配位Al的Lewis酸,也有来自层间羟基的Bronsted酸。Ni含量增加时,Lewis酸量增加而Bronsted酸量下降。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Danshen(driedrootofSalviamiltiorrhizaBunge)containslotsof bioactivecomponents.Fat solubletanshinonesarethe mostimportant,includingcryptotanshinone,tanshinoneⅠ,tanshinoneⅡA,tanshinoneⅡB.Thesesubstances havevarieddimensionalmolecularstructurebutsimilar biologicalproperties.Recentstudiesshowthat tanshinoneⅠhasanti tumoreffect[1]andtanshinoneⅡAcanobviouslyinhibitthegrowthofseveraltumor celllines,especiallyNB4cells[2,3].Studiesalsosuggest thattan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液膜体系中胺类载体对乳酸的迁移行为。方法 采用氯化钾溶液为内水相,兰-113A为表面活性剂,液体石蜡为膜相添加剂,煤油为膜溶剂。正辛胺,二辛胺。三辛胺分别为载体的液膜体系,迁移外水相中的乳酸,分别考察了外水相pH值,膜相载体浓度,内水相反萃试剂浓度对乳酸迁移的影响。结果 试验结果发现,与正辛胺和三辛胺相比,二辛胺对乳酸具有较好的迁移行为,外水相的pH值,内水相KCl浓度,膜相载体浓度等影响乳酸的迁移。结论 在液膜体系中,二辛胺对乳酸有较好的迁移能力。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乳酸的提取率可以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地锦草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槲皮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进行试验。结果用地锦草重量10倍量的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提取2 h,共提取3次为最佳方案。结论提取方法操作简单、方便,为地锦草槲皮素提取工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为稀释剂制备的丁羟氨酯丙烯酸树脂固化物的性能与结构,MMA作为稀释剂的体系有更高的强度;DSC表明前一体系有更高且更宽的玻璃化转变温度;SEM表明前者的相分离显著得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升麻中酚酸类成分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采用水回流提取的方法,以咖啡酸、阿魏酸和异阿魏酸为指标,选择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水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为14倍量的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3h,升麻中的咖啡酸、阿魏酸和异阿魏酸含量分别为11.05、21.40、151.44mg/100g,不同基原和批号的升麻中咖啡酸、阿魏酸和异阿魏酸含量差异明显。结论:升麻中酚酸类成分的提取工艺简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波提取法测定茶叶中锌 铁 铜 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超声提取茶叶中Zn、Fe、Cu、Mn 4种元素的最佳试验条件,建立一种方便、快捷地提取茶叶中金属元素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超声波提取和湿消化法提取茶叶样品中的Zn、Fe、Cu、Mn 4种微量金属元素,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重点考察了超声波提取法中盐酸提取液浓度、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对各金属元素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两种前处理方法处理样品后测得结果一致性较好,测定结果的RSD均〈10%,加标回收率均在90%~105%之间。结论湿消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均可较好的用于茶叶样品中Zn、Fe、Cu、Mn的提取,而且超声波提取法仅使用稀酸、所需温度低、操作简便快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快速样品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香附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含量为测定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香附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香附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15、提取时间45 min、提取次数为2次。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适合香附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18.
纤维素酶解滁菊提取多糖工艺及滁菊多糖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滁菊醇提药渣中用纤维素酶法提取多糖,研究滁菊多糖抗氧化性。方法:分别考察酶解pH值、酶解温度、酶用量、酶解时间4个因素对滁菊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滁菊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酶解pH 5.5、温度60℃、酶用量20 U/g、酶解时间100 min,多糖得率为13.89%。结论:对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表明滁菊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