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960例哮喘病人患病情况,以了解儿童哮喘的发病情况。方法选择在本院小儿哮喘中心建立哮喘管理档案的960例哮喘患儿,分析哮喘病人的性别、年龄、病史、好发季节、触发因素、先兆症状、个人及家族过敏史、治疗情况。结果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3岁内发病占43.75%,发病与季节无关,占69.58%,发病诱因以呼吸道感染(可能部分为过敏性鼻炎)为首,咳嗽、打喷嚏、流涕为主要先兆症状,影响约1/4患儿身高或体重生长。结论哮喘发生与性别、年龄、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亲属过敏史有密切关系。吸人疗法还需进一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2.
探讨儿童哮喘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84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患病年龄1~6岁者占76.63%;以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者占91.30%;有药物、食物过敏史占45.65%;一、二级亲属有哮喘史者占40.20%;抗炎、解痉治疗大都在住院期内取得缓解(87.50%),但亦有复发。结论儿童哮喘多以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治疗应以抗炎及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为主  相似文献   

3.
儿童哮喘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素芬  龙苹 《广西医学》2008,30(2):203-204
目的了解儿童哮喘患儿的首发年龄、发病原因及诱因、个人及家族过敏史、既往诊断及治疗等情况,推广G INA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式,哮喘患儿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诊断为儿童支气管哮喘132例中,男∶女为1.64∶1。3岁以下第一次发病占62.9%。起病原因及发病诱因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占92.2%。既往患湿疹者64例(68.5%),过敏性鼻炎70例(53.0%),荨麻疹33例(25.0%),药物过敏23例(17.4%),食物过敏25例(18.9%),父母中有过敏史者53例(40.2%),祖父母及父母中有哮喘史者55例(41.7%)。132例患儿既往哮喘发作时诊断治疗中,只有30例(22.7%)曾诊断或考虑过哮喘,127例(96.2%)的哮喘患儿均反复应用抗生素,104例(78.8%)的儿童口服支气管舒张剂,109例(82.6%)应用过口服或静脉激素,13例(9.6%)曾在哮喘发作时吸入激素及/或支气管舒张剂。只有8例(6.1%)有过哮喘长期规范化治疗,124例(93.9%)均未按G INA方案规进行范化治疗及管理。结论132例儿童哮喘中发病多在6岁以下,起病原因及发病诱因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天气变化多见,多有湿疹史及家族特应性体质,伴有过敏性鼻炎,发作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关,大部分哮喘的治疗仍应用抗生素,口服气管舒张剂或激素。G INA方案的推广和执行力度明显不足,应规范哮喘患儿的诊断及治疗,大力推广G INA方案。  相似文献   

4.
彭淑梅  曾静  邓雪梅 《热带医学杂志》2006,6(8):956-957,894
目的探讨社区儿童哮喘发病的相关因素,评价社区综合干预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对社区中2837名0~14岁儿童进行哮喘筛查,共筛查出65例哮喘患儿,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将65例哮喘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即健康教育、规范化管理及跟踪随访,随访期限为1年,比较两组哮喘发作频率及程度。结果该社区中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为2.3%,以春季最多见,占47.7%(31例);哮喘患儿首次出现喘息的年龄<3岁者占72.3%(47例);诱发因素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占65.2%(38例);家族中有哮喘及其他过敏史者分别为23.0%(15例)和16.9%(11例),患儿有湿疹和/或过敏性鼻炎等过敏史者占29.2%(19例)。经社区综合干预后,哮喘的发作次数、发作程度均明显改善。结论哮喘发病与发病年龄、季节、家族史及个人过敏史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应改善儿童的居住环境,积极防治儿童早期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和社区综合干预是儿童哮喘防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哮喘儿童发作诱因,减少发作频率。方法(1)调查问卷;(2)查血常规;(3)作过敏原系列测试。结果280例哮喘儿童中,自身有过敏性鼻炎者126例(45%),有荨麻疹史者72例(25.71%),有奶癣史者52例(18.57%),有药敏史者45例(16.07%),父系有哮喘史者21例(7.50%),父系有过敏性鼻炎史者62例(22.14%)。母系有过敏性鼻炎史者55例(19.64%),同胞中有过敏性鼻炎者27例(9.64%),有荨麻疹史5例(1.78%),有奶癣史者0例。有药敏史者1例(0.35%),与肺炎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发病诱因中哮喘组有呼吸道感染史者228例(81.42%),吃海鲜过敏者87例(31.07%),个人饮食喜好、家庭环境及家居周围环境调查两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1)特应质是引起哮喘的最确定的危险因素,55%有明确家族过敏史。(2)在众多诱因中,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81.42%。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南京市儿童哮喘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南京市2个街道0-14岁儿童10108名。结果:查出哮喘患儿236人,其中儿童哮喘211名(89.40%),婴幼儿哮喘13名(5.50%),咳嗽变异性哮喘6名(2.54%),曾患婴幼儿哮喘,3岁以后未再发作者6名(2.54%),总患病率为2.33%,男女患儿病率分别为3.07%和1.68%,好发季节以换季时为多见。发病诱因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及天气变化。有73.75%的患者在3岁以内起病。73.33%的患者有个人过敏史、一二级亲属有哮喘的分别为18.33%和21.67%,支气管扩张剂应用占97.92%,以口服及吸入为主,抗生素应用过多,占91.25%,结论:与10年前相比,本市儿童哮喘患病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
邯郸市0—14岁儿童哮喘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邯郸市0-14岁儿童哮喘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邯郸市随机抽取的2个街道进行逐户调查,共调查0-14岁儿童4981人。结果:查出哮喘患儿53人,患病率1.06%,其中儿童哮喘34人(64.15%),婴幼儿哮喘6人(11.32%),咳嗽变异性哮喘9人(16.98%),可疑哮喘(喘支)4人(7.55%)。69.81%的患儿在3岁以内起病。好发节以换季和不定期为主,好发时辰为乖夜,发作诱因主要是感冒和天气变化;73.58%有个人过敏史者,一级、二级亲属有哮喘史者分别为16.98%和20.75%。治疗以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为主,应用吸入疗法仅占13.21%。结论:邯郸市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与全国10年前相比无上升趋势。建议对哮喘患儿进行规范化治疗,加强吸入疗法治疗哮喘的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8.
杨惠华 《中外医疗》2011,30(3):69-70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发病的相关因素,发作期采用呼吸道给药和非呼吸道给药的疗效差异,以及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吸入皮质激素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近10年间收治的哮喘儿童的病史资料、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用药情况及发作情况。结果 儿童时期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为呼吸道感染,发病季节主要在秋冬和早春;有近一半的患儿一、二级亲属有支气管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一半儿童有其他过敏史;发作期经呼吸道给药可缩短病程;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吸入皮质激素可以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程度,但大多数患儿都未能做到。结论 儿童哮喘的发生与遗传和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且与年龄、季节、家族史及个人过敏史等多种因素有密切关系,早期诊断与规范化管理治疗是儿童哮喘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包头市0~14岁儿童哮喘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集中调查与分散家访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市昆区、青山区11080例0~14岁儿童进行了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调查筛查出哮喘患儿103例,包括可疑哮喘7例.故实际患病率0.88%。其中儿童哮喘59.2%,婴幼儿哮喘28.2%,咳嗽变异性哮喘5.8%。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3:1。(2)哮喘危险因素发现①哮喘好发季节主要为换季和冬季.分别为28.16%和17.48%。发病诱因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迭96.12%,其次为天气变化65.05%。②一级亲属中有哮喘史或其它过敏史分别为6-8%和37-8%。个人过敏史以湿疹最多见7318%。过敏性鼻炎27、1%。结论:本次流调显示了我市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较10年前明显增高(10年前为0.55%),具有多种引起哮喘的危险因素存在。因此,哮喘的防治应从婴幼儿抓起,尤其是有家族过敏史的子女是高危人群。向基层宣传普及GINA知识是哮喘防治取得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社区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因素,以及治疗用药情况,作为进一步制定对哮喘患儿健康教育、疾病防治工作的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式对社区0~16岁儿童进行哮喘筛查,共筛查出42例哮喘患儿。结果:该社区中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3%,以春季最多见,占47.6%(20例);哮喘患儿首次出现喘息的年龄<3岁者69.0%(29例);近12个月内有过发作占78.6%(33例);诱发因素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占66.7%(28例);家族中有哮喘及其他过敏史者为38.1%(16例);患儿有湿疹和/或过敏性鼻炎等过敏史者占28.6%(12例)。正确规范用药的患儿只有4例(9.5%),无1例病人记录哮喘日记与使用峰流速仪。治疗上100%患儿均使用过抗生素。结论:哮喘发病与年龄、季节、家族史及个人过敏史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哮喘患儿的用药和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应加强宣传和交流,提高哮喘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李敏  王次林等 《医学科技》2002,(1):60-62,46
目的:为配合全国第二次0-14岁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成都市儿童哮喘的患经,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随机分层,整群,不等比抽样方法,选择成都市区的二个区代表居民区和工业区,分别抽取其中的二个街道办事处的全部0-14岁儿童,选向家长发放问卷初筛表,然后筛选 关疾病的可疑患者,再经呼吸专科医师统一问诊和查体,所有数据经SPSS/PC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实际调查人数的10221人,确诊婴幼儿哮喘,儿童哮喘及过敏性咳嗽患儿共443例,累计患病率为4.33%,除去两年以上不发作病例,现患率为3.36%,患儿的性别,年龄,首次发作年龄,呼吸道感染,摄入或吸入过敏原,遗传因素等均与哮喘发病显著相关,哮喘好发季节为秋冬季或换季时,夜间哮喘占39.5%,早期明确诊断及接受正规吸入激素治疗的比例较低。结论:本次调查证实儿童哮喘的患病患率明显升高,且早发于婴幼儿期,哮喘发作受诸多因素影响,有关资料为今后群防群治和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温州市城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发病危险因素、诱发因素及诊疗情况,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方案、调查步骤和问卷,进行随机、整群抽样调查。结果:2010年温州市区儿童哮喘患病率为3.3%,男女比例1.3:1,现患率2.7%。哮喘的首发年龄27(13~43)月,首次诊断年龄30(18~48)月,3~6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为5.5%。儿童哮喘在秋冬季好发(占28%),好发时间以清晨为主(占48%)。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为呼吸道感染(占87.5%),常见前兆是流涕(占64.8%)、喷嚏(占59.6%)、鼻塞(占43.9%),常见症状为咳嗽(占95.6%)、喘鸣(占69.2%)。抗生素在哮喘治疗中的使用率为49.8%,吸入激素为53.6%,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为45.2%。一级亲属、二级亲属的哮喘史、患者的过敏性鼻炎及湿疹史是哮喘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温州城区儿童患病率较前有明显升高,大部分在3岁之前发病。上呼吸道感染是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过敏性鼻炎、湿疹及哮喘家族史是哮喘发病的最主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对10361名0~14岁儿童进行了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共查出各种哮喘病患者86例,患病率为0.83%。3岁以前起病占83.6%。好发季节为9月至次年2月,临睡至午夜为常发时间。发病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占多数,次为天气变化及食物诱发。41.8%患者曾患过各种过敏性疾病。一、二级亲属有哮喘史者达7刀%。据此提出了降低儿童哮喘患病率及控制哮喘发作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肺炎为临床表现的儿童哮喘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瑞珍 《河北医学》2003,9(12):1092-1094
目的:分析以肺炎为临床表现的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9例肺炎型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均表现为较长时间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气促;有时出现喘息20例.无明显喘息9例.发作时肺部听诊单中小水泡音2例,中小水泡音及干性罗音15例.中小水泡音及少许哮鸣音12例;症状体征于晨起至1h后出现,持续数小时.逐渐减轻至消失,夜间无症状体征。27.6%有家族过敏史.6.9%有家族哮喘史,17.2%有个人过敏史.以后表现为典型哮喘发作占25.8%。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氨茶碱治疗有效。结论:儿童哮喘中存在着肺炎型哮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通过对陕西省中医医院门诊就诊的115例哮喘儿童进行发病因素调查,了解哮喘患儿的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对陕西省中医医院就诊的哮喘患儿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 115例哮喘患儿中哮喘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哮喘首次发病年龄在3~7岁居多,遗传与过敏体质诱发哮喘的风险无明显差异且是哮喘的常见诱因。季节更替、气温变化以及运动过度是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哮喘的好发季节是冬季和秋季,相关中医发病病因中,诱发哮喘发作的主要外因是寒邪和风邪,诱发哮喘发作的的主要内因是悲和怒。长期规范化使用吸入性激素。有个人过敏史、家族过敏史和以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容易诱发哮喘发作。结论本次调查的115例哮喘患儿中,性别、既往肺炎支原体感染、个人过敏史、家族过敏史、季节交替是儿童哮喘的高发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人哮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5月-2006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老年(〉60岁)组104例,青壮年组(〈40岁)121例,对其首发年龄、临床特点、发病诱因、并发症、过敏史及肺功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首发年龄稼晚,重症哮喘发生率高,合并症多,肺功能指标FEVi、FEVi/FVC显著低于青壮年组。青壮年组过敏性鼻炎和夜间发作高于老年组。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老年人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宜昌市夷陵区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分布特征、高危因素及防治现状,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0 ~14岁儿童2800名,填写哮喘初筛调查表,初筛阳性者确诊后填写哮喘调查表,共收集合格初筛表2656份.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明确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患病率、发病规律及防治现状等,数据使用epi-info软件双录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确诊哮喘110例,累计患病率4.14%,男女性别比为1.82∶1;患病率较高的年龄段为0~3岁和4~6岁;哮喘急性发作以清晨和午夜居多;好发季节主要为换季和冬季;发病诱因主要为呼吸道感染;个人和家族过敏性疾病史为哮喘的危险因素;确诊哮喘患儿中,使用过峰流速仪者占17.3%、进行过敏原检测者占11.8%,进行过肺功能测定者占14.5%;哮喘急性发作中药物使用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占87.3%,抗生素占80.9%,吸入激素占57.6%,氨茶碱占51.8%.结论 宜昌市夷陵区0~6岁儿童为哮喘高发人群;具有个人湿疹、食物过敏病史以及家族哮喘史为其高危因素;此次调查资料是本地区关于哮喘的一手资料,为以后儿童哮喘的规范管理、教育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情况。方法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门诊收集4~18岁支气管哮喘儿童223例,通过家长笔答问卷,了解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比例及相关情况。结果鼻部症状(未患上感时,经常有喷嚏、流涕、鼻塞、鼻痒)者191例,占85.7%,191例患者中诊断过敏性鼻炎者81例,占42.4%(81/191);鼻部症状与季节相关者83例,占有鼻部症状者43.5%;此类哮喘患儿有相关家族史者(哮喘、过敏性疾病)97例,占50.8%;有个人过敏史者94例,占49.2%。无鼻部症状者32例,占调查总数的14.3%(32/223),其中有相关家族史者21例,占此类人群65.6%;有个人过敏史者11例,占34.4%。结论有相当一部分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儿存在鼻炎漏诊的情况,儿科医师要充分地重视这一点,以全面、整体地考虑患儿的疾病情况,提高哮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相关影响因素,并为减少急性发作制定早期干预手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在本院儿科确诊为哮喘的儿童100例,根据哮喘调查问卷,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的急性发作情况的差异。结果:39例患儿在冬春哮喘急性发作(39.0%),33例在秋冬急性发作(43.0%),在其他季节发病(18.0%),与气候变化和季节交换明显相关者75例(75.0%)。发病与天气情况明显相关者53例(53.0%)。81例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导致哮喘急性发作(81.0%),63例有哮喘家族史(63.0%),73例同时伴有过敏性鼻炎(73.0%),13例患有特异性皮炎(13.0%)。53例因空气过敏诱发哮喘发作(53%),25例因药物过敏诱发急性发作(25%)。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与气候、天气情况、上呼吸道感染、哮喘家族史、年龄、过敏性鼻炎或特异性皮炎、空气过敏、药物过敏等因素显著相关。比较12个月内的患者哮喘的急性发作率,发现患儿〈6岁的急性发作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经过干预后,干预组急性发作人数明显降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00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哮喘急性发作,主要与气候、空气湿度、上呼吸道感染、哮喘家族史、患儿年龄、过敏性鼻炎或特异性皮炎、空气过敏、药物过敏等有关。有效干预可显著降低患儿哮喘的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调查湛江市儿童哮喘的发病情况,为本地区儿童哮喘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自2008年8月~2009年11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哮喘儿童,采用就诊病人问卷调查表的方法,由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协助完成。结果 共收集243例患儿,男童186例女童57例,男童发病率明显高于女童;56.37%哮喘患儿有过敏性鼻炎史,一、二级亲属有哮喘或过敏者占41.98%以上;诱发因素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其次为天气变化、运动、食物和药物过敏等;发病季节多在冬、春季。结论 湛江地区哮喘患儿患过敏性疾病如婴儿湿疹、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较高,占61.32%。过敏原检测中尘螨、花粉、海鲜等的阳性率偏高,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