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紫外线辐射血输注疗法对急性脑血管病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塞患者紫外线辐射血输注疗法+传统疗法组(UBI组)40例,传统疗法组(对照组)48例,脑出血患者UBI组46例,对照组45例,两组年龄、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伴发病积分和既往史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差值脑梗塞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出血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UBI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UBI疗法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59例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质、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I水平的变化。其中月见草油组(32例)接受月见草油及常规药(低分子右旋糖酐、脑复康、维生素E);对照组(27例)仅应用上述常规药。治疗1月后月见草油组HDL—C、HDL_2—C、ApoA—I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TG、LDL—C水平及LDL—C/HDL—C、T—C/HDL—C比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T—C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  相似文献   

3.
对经头颅CTS或MRI确诊的48例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30例,度层梗塞18例),30例脑出血及30例对照,分三组测定其红细胞变性之变形指数(DI),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脑梗塞组与对照组、脑出血组与对照组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1),而腔隙性与皮层脑梗塞组之间无差异(P>0.2)。揭示急性脑卒中后,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均明显降低,DI虽不能鉴别脑血管病的性质,但临床治疗应提高和改善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且可考虑作为判断疗效和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脑中风血清T3,T4,rT3皮质醇水平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65例脑中风(脑出血40例,脑梗塞35例)病人甲状腺激素及皮质醇含量。结果出现T_3、rT_3、皮质醇与正常对照有明显差异(P<0.001),同时与病情程度有关。甲状腺激素及皮质醇含量的测定对判断病情和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甲状腺激素及皮质醇变化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对62例ACVD患者进行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甲状腺激素及皮质醇测定。结果:①62例ACVD患者血清T_3明显有低于对照组(P<0.001),rT_3及皮质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T_4及TSH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②ACVD重度受损组T_3及T_3/rT_3显著低于轻中度受损组(P<0.05),呈显著负相关,而rT_3及皮质醇显著高于轻中度受损组(P<0.01),呈显著正相关;③ACVD病变临近中线接近丘脑者T_3及T_3/rT_3显著低于皮层等部位病变者(P<0.05),而rT_3及皮质醇显著高于皮层等部位病变者(P<0.01);④ACVD急性期功能缺损程度越重者,T_3/rT_3及皮质醇变化越明显,预后不良;⑤随着病情恢复,T_3及T_3/rT_3明显升高(P<0.01),而rT_3及皮质醇明显降低(P<0.05),而T_4及TSH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ACVD后机体的保护性应激性反应等直接或间接引起下丘脑——垂体功能改变,可能是T_3、T_3/rT_3降低,而rT_3及皮质醇升高的主要原因,可把T_3/rT_3及皮质醇值作为判断病情、估计预后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治疗脑梗塞并发出血8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统计了我院急诊科和神经科一年来应用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治疗急性脑梗塞60例,其中8例并发出血,7例脑内出血,1例脑外出血,(男5例,女3例,年龄24~90岁)。8例中5例为大面积脑梗塞;5例合并高血症;4例在发病6小时后用药;3例合并应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提示在应用DF—521治疗急性脑梗塞时下列情况需慎重应用:①大面积脑梗塞;②伴脑出血危险因素如高血压;③高龄;④梗塞时间较长及合并应用其它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抵抗与正常血压脑出血及脑梗塞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胰岛素抵抗与脑出血、脑梗塞的关系,测定了正常血压脑出血41例、正常血压脑梗塞51例及对照组39例的血清胰岛素与血糖比值I/G,结果显示:三组I/G分别为6.3098±8.3268,5.1867±3.0069和2.4091±1.1374(means±SD)。正常血压脑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正常血压性脑梗塞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认为胰岛素抵抗是脑出血、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H)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IR)与高胰岛紊血症(HIS),以及IR与患者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了5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及3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9例健康人的血糖(FPG)与血清胰岛素水平(FINS),同时采用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方法进行计算,3个月后随访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FPG及FINS增多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01),其ISI较对照明显减低(P<0.001)。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轻型组与重型组的FPG、FINS、ISI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P<0.05,P<0.001)。随访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轻型组ADL评分明显高于重型组。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存在IR及HIS,其胰岛索水平及IR程度与患者病情、预后有关。建议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与IR及ISI下降者应积极使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2例脑梗塞和24例脑出血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IL-6水平。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增高程度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P<0.05),提示IL-6在急性脑血管病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血肿大小、早期转归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48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根据血肿体积大小分为小血肿亚组(20例)、中血肿亚组(17例)、大血肿亚组(11例);根据患者出院前转归情况,将33例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归为好转组;将15例无变化、恶化、死亡归为无好转组。检测患者入院后1d、3d、出院前及同期28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hs-CRP水平,所有患者血肿吸收后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结果脑出血组发病后入院后1d、3d、出院前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在小、中、大血肿亚组及转归的好转组、无好转组均依次显著升高(P<0.05或0.001);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者(P<0.001)。结论血中hs-CRP水平升高越明显患者出血量越多,预后越差,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脑出血(ICH)后脑组织氧化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姜黄素治疗组(Cur治疗组,n=40)、脑出血对照组(ICH对照组,n=40)和假手术组(n=40)。每组分为手术前、术后6h、12h、24h、48h、72h、96h、120h等8个时点,每个时点5只大鼠。采用立体定向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ICH模型,观察各组术前及术后各时点血肿周围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及含水量变化。结果:ICH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SOD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而术后各时间点MDA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ICH对照组术后各时点含水量与SOD活力呈明显负相关(r=-0.626,P<0.05),与MDA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0.648,P<0.001)。Cur治疗组术后12~120h各时点的SOD活力显著高于ICH对照组(P<0.05),12~96h各时点MDA含量明显低于ICH对照组(P<0.001),Cur治疗组术后各时点含水量与SOD活力呈显著负相关r=-0.458,P<0.05),与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07,P<0.05)。结论: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具有显著的氧化损害,此损害与脑水肿形成有关。Cur治疗脑出血大鼠使氧化损害明显减轻,Cur对抗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可能与抑制自由基产生和清除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血清Leptin和胰岛素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脑出血急性期患者30例(男16,女14),脑梗死急性期患者30例(男15,女15)和正常对照30例(男15,女15),应用放射免疫血方法检测各组血清Leptin和胰岛素的含量。结果 在脑出血组,血清Leptin[男性(5.94±1.50)ng/ml,女性(14.30±5.20)ng/ml]比正常对照组[男性(3.49±1.20)ng/ml,女性(7.45±2.32)ng/ml]显著增高(P<0.001);而在脑梗死组血清Leptin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脑梗死组血清胰岛素水平[(18.20±5.37)μIU/ml]比正常对照组[(15.56±3.28)μIU/ml]明显增高(P<0.05);而在脑出血组,这种差异无显著性。在脑出 血和脑梗死组,血清Leptin和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脑出血组P<0.001,脑梗死组P<0.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高Leptin血症可作为脑出血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作为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脑血管疾病急性期,血清Leptin和胰岛素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血清Leptin和胰岛素呈正相关,提示了二者在脑血管疾病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AICH)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6月—2021年2月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评估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发病6个月后的改良Rankin量表评估观察组患者的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77例)和预后不良组(45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Irisin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Irisin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不良的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Irisin水平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Irisin水平降低(P<0.001),而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Irisin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P<0.001)。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Irisin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77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risin水平升高是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性因素(OR=0.625,95%CI=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皮质醇监测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定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45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于发病后24h(T1)、72h(T2)、7d(T3)、10d(T4)和14d(T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总皮质醇(TC)和皮质醇结合蛋白(CBG)水平,计算血清中游离皮质醇(FC)和游离皮质醇指数(FCI)。结果自发性脑出血患者T1时血清TC、FC和FCI均高于对照组,随后逐渐降低,T4时降至正常水平范围,T2~T5时血清CBG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T1~T2时血清TC、FC和FCI均高于轻型组和中型组,且中型组均高于轻型组,重型组患者T3~T5时血清TC、FC和FCI均低于轻型组和中型组,且中型组均低于轻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正常皮质醇组患者总体预后优于高皮质醇组和低皮质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正常皮质醇患者总体预后优于低皮质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早期皮质醇分泌不足及后期低于正常,患者预后均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出血量、病情及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56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根据血肿体积分为小血肿亚组(<15 ml,23例)、中血肿亚组(15~30 ml,18例)和大血肿亚组(>30 ml,15例);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亚组(≤7分,19例)、中度亚组(8~14分,21例)和重度亚组(≥15分,16例);检测患者发病后第1、3、7 d及30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结果脑出血组发病后1、3、7 d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并且在小、中、大血肿亚组间及病情轻、中、重亚组间依次显著升高(P<0.05~0.001);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0.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升高越明显,提示患者脑出血量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并可能发生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血清皮质醇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216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血清皮质醇测定.结果①216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有174例(80.56%)血清皮质醇增高;2例血清皮质醇降低;②脑出血急性期并发消化道出血者57例,其中血清皮质醇增高者占93%;未并发消化道出血者159例,其中血清皮质醇增高者占7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者与未并发消化道出血者皮质醇水平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皮质醇明显增高.血清皮质醇水平可做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判断病情、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患者血浆皮质醇变化与意识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免法检测50例脑卒中患者早期和恢复期的血浆皮质醇,结果显示脑出血组和脑梗塞组均比对照组升高(P〈0.01,P〈005),病情轻,重二组比较皮质醇值有显著差异(P〈0.01),康复组与死亡组比较皮质醇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脑卒中早期皮质醇值升高,其程度与意识障碍和运动障碍有关,其值可作为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216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血清皮质醇测定。结果①216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有174例(80·56%)血清皮质醇增高;2例血清皮质醇降低;②脑出血急性期并发消化道出血者57例,其中血清皮质醇增高者占93%;未并发消化道出血者159例,其中血清皮质醇增高者占7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者与未并发消化道出血者皮质醇水平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皮质醇明显增高。血清皮质醇水平可做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判断病情、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大面积脑梗塞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大面积脑梗塞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1999~2006年间40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术后大面积脑梗塞平均68.5岁。疗效评定:出院时按患者机能状态Karnofsky记分指标。(1)基本痊愈:80分以上9例;(2)显著进步:60~70分13例;(3)进步:60分以下13例;④死亡:5例。结论:大面积脑梗塞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由一种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处理不当,可影响手术疗效,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出血近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01—2012-01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5例。移植组20例通过蛛网膜下腔注射方式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选择同期入院但未行干细胞移植的2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移植前和移植后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同期随访血常规、生化全项、肿瘤标记物以观察其安全性。结果移植前2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基本相似。与对照组比较,移植后6个月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P<0.05)。与移植前比较,治疗组在移植后6个月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BaRhel指数显著升高(P<0.05)。2例患者在移植后出现一过性发热,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随访各项血液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结论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安全有效,近期临床疗效明显,远期治疗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