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及时、安全、合理、有效的用血是关乎患者生命安危和健康的大事。医院输血科不仅负责有计划的向采供血机构申请血液,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确保输血安全,而且提供输血相关疾病实验诊断数据,并推广成分输血,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血液和血液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措施,如何才能让医院中的血液标本都成为合格的样本。方法选择近两年来的血液标本,全面的分析所采集的血液标本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全方面的分析,调查分析采取的血液标本所能表现出的临床血液检验的标本所发现的不合理的情况。用合适的方法对于来院检查的患者进行采集血液,并制作标本,在各个方面包括采集运送检验等发现问题并寻找方法解决并优化。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措施。结果采取患者血液,选取近两年的2130例患者中,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为107例,不合格率为5.01%,探讨这些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标本污染,标本凝固,样本数量较少,采血位置等不准确,送检不及时等,在平时的采血工作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减少不合格率,让患者的血液标本尽可能的百分之百有用。结论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主要有标本污染,标本凝固,样本数量较少,采血位置等不准确,送检不及时等。为了使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达到合格,需要弄清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创造一个安全完善的体制与环境,使每一个血液标本都能物尽所用。  相似文献   

3.
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大于500毫升)可致孕产妇急性血液动力学改变、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良,若未能及时纠正,最终可演变为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由于诸多原因,产后出血仍为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因此,尽早发现产后出血患者血液动力学变化和及时纠正循环功能不足及组织灌注不良,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常采用血液动力学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肺结核是咯血的常见原因,有些患者可发生大咯血,但直接死于肺结核咯血的患者并不多见,其死亡主要原因是咯血太快,血液来不及咳出或因患者患病时间长,体质衰弱、无力咳出血液,使血液凝结阻塞呼吸道,发生窒息所致,所以在紧急情况下,能否及时抢救咯血窒息是抢救生命的关键。1临床资料我院近两年来,入院患者总数2 385例,其中,肺结核合  相似文献   

5.
邓静  王旭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5,18(4):229-229,232
上消化道大出血来势凶猛,出血量大时,可呈鲜血块或紫红色血液,伴脉速、四肢循环末梢供血不足等低血容量休克征。临床上必须分秒必争及时准确地进行抢救,方能挽救患者生命。护理人员的细心观察,医护默契配合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存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莲花 《包头医学》2009,33(2):104-104
上消化道大出血来势凶猛,出血量大时,可呈现鲜血块或紫红色血液,伴脉速、四肢末梢循环供血不足等低血容量休克征。临床上必须分秒必争及时准确地进行抢救,方能挽救患者生命。护理人员的细心观察,医护默契配合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存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和其组成成分流动变形规律的一门学科,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关系十分密切。生命的维持与血液流动是分不开的,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及防御功能都必须要有正常的血液流动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脏器组织得到正常的血液灌注,及时供给氧与营养物质,排...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我院门诊护理工作中患者的投诉原因,探讨相关对策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患者投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门诊部发生的112例门诊患者投诉事件,总结分析发生投诉的原因及事件,并以此为基础整理及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结果在分析全部的患者投诉事件之后,发现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与患者交流不足、候诊等待时间长以及患者自身原因是医院门诊工作中投诉最为主要的几个方面。结论在医院门诊的护理工作当中,医疗投诉事件不可避免,因此找出患者投诉的主要原因,并制定出相关的预防和解决办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样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预防投诉事件的发生,同时还能够及时的处理相关的投诉事件,防止医疗纠纷的升级与发展,降低医院信誉的损害情况,构建和谐的医患、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能够使成千上万的患者生命得以延续,在透析期间,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加之人为的原因以及机器故障等均能引起血液透析机报警。为能及时准确处理机器报警,保证透析顺利进行,我科对血液透析机报警的原因及处理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白晓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3):1054-1054
颅内出血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动脉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室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患者常表现为肢体活动受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若出血量大,需及时手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李慧敏  苏带兰 《医学文选》2006,25(3):438-438
近年来,由于心脏外科手术的大量开展,时有因血液供应不足而延缓手术,甚者因术中、术后未能及时补充血容量而危及生命。稀释性自体输血既可及时补充血容量,为抢救赢得时间,节约库存血液,又可减少异体输血所致的输血反应和疾病传播,2004~2005年我科对60例心脏手术患者实行术前自身贮血,在术中或术后回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血液是维持生命起着重要作用的无可替代的物质,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临床资源,血液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着患者和生命,通过科学的管理,有效的运行,确保血液安全、有效、及时的输注,是当前我们血液工作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黎小勇 《大家健康》2013,(5):171-172
血液是维持生命起着重要作用的无可替代的物质,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临床资源,血液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着患者和生命,通过科学的管理,有效的运行,确保血液安全、有效、及时的输注,是当前我们血液工作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心脏外科手术的大量开展,时有因血液供应不足而延缓手术,甚者因术中、术后未能及时补充血容量而危及生命.稀释性自体输血既可及时补充血容量,为抢救赢得时间,节约库存血液,又可减少异体输血所致的输血反应和疾病传播[1],2004~2005年我科对60例心脏手术患者实行术前自身贮血,在术中或术后回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因服用过量氯氮平急性中毒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给予洗胃、血液灌流等临床救治,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导管护理和血液灌流的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预防中毒再次发生,最终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6.
血站是临床中进行血液采集、储存的重要机构,其担负着向医院或者相关单位提供血液的重要职责,因此保证血站血液的采集、供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对血站血标本的全过程质控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提出质控中需要注意的要点,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血液净化治疗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和终末期尿毒症患者延长生命的主要手段,也是医院最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科室,为了避免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下面介绍一下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必须履行的职责 1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迅速发展,血液透析已成为广大尿毒症患者赖以维持生命的主要肾脏替代疗法。同时,血液滤过、血浆置换、血液灌流技术也日臻完善,在危重患者的救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是血液净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降低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专业护理人员的不足,护士本身的知识缺乏等原因,血液净化中心的健康教育工作尚存在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及护理质量。本文对血液净化中心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旨在研究对策,以便更好地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提高血液净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烧伤ICU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BICU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制定有效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提高大面积危重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2月-2005年10月入住BICU的患者448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查找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结果448例患者中,医院感染52人,56例次,感染率12.5%。其中创面感染20例次,血液感染9例次,呼吸道感染16例次,泌尿系感染6例次,导管感染5例次。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等。结论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为:患者因素和医务人员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为:烧伤创面及时有效清洗、消毒,尽早封闭创面。加强患者免疫营养支持。强化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规范各种侵入性操作,妥善护理各种留置导管,及时规范洗手,病房物品、设备及病房环境及时有效清洁、消毒,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减少烧伤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0.
杨帆 《吉林医学》2012,33(22):4765-4766
目的:对胸外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初期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进行探讨,得出一套正确、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三乙医院胸外科40例胸外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30~65岁,对在三乙医院治疗的这40例胸外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诊治预后护理,跟踪观察探讨,应用机器通气,确保患者及时建立有效的呼吸;分析患者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产生原因以及患者的身体现状,并据此判断患者病情的程度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应用呼吸辅助设备及时进行治疗。结果:出现并发肺炎14例,经治疗痊愈;5位患者死亡,其中因失血过多死亡2例,自动放弃治疗1例,内脏衰竭死亡2例。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插呼吸管、上呼吸机、撤离机器等一系列治疗时要尽早,供给营养要保质保量,才能最大可能性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