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对糖尿病小纤维神经病变的评价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借助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小纤维神经损害寻求一种新的无创客观定量方法.方法 选取糖尿病患者46例和健康人40名,应用CHEP刺激器,控制温度52℃,分别刺激所有受试者右侧前臂、手背、小腿皮肤,采用Keypoint.net肌电图仪于cz点分别记录N波潜伏期及N-P波波幅;同时行右侧上下肢感觉传导测定.结果 健康对照组各个刺激部位CHEP的引出率为100%,而糖尿病组46例中前臂7例、手背9例、小腿16例未引出肯定CHEP波形.糖尿病组较对照组N波潜伏期延长,N-P波波幅减低.糖尿病组中25例上肢感觉传导正常,其前臂刺激Cz记录的N-P波波幅较对照组减低[分别为(34.0±12.6)、(48.4 ±17.5)μV,Z=-3.151,P<0.01],N波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背刺激CHEP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分别为(420.4±27.8)、(407.2±24.6)ms,t=2.015,P=0.048],波幅减低[分别为(28.2±10.1)、(43.0±16.6)μV,Z=-3.712,P<0.01].18例下肢感觉传导正常,其小腿刺激CHEP潜伏期延长[分别为(473.5±46.6)、(448.6±35.0)ms,t=2.219,P=0.031],波幅减低[(23.8±7.4)、(41.5±18.5)μV,Z=-3.855,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即有小纤维神经选择性受累,CHEP能够为其提供新的客观定量方法,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神经电生理改变特点,协助鉴别肯尼迪病(KD)和进行性肌萎缩(PMA).方法 收集13例KD和12例PMA患者,对两组患者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常规肌电图、单纤维肌电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同侧肢体正中神经(拇短展肌记录)和尺神经(小指展肌记录)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比值在KD组和PMA组分别为1.11±0.40、0.57±0.29(t=4.760,P=0.000).6例KD患者感觉神经传导测定显示波幅下降,传导速度正常.PMA患者感觉传导测定均正常.单纤维肌电图检测可见,KD组和PMA组平均颤抖(jitter)分别为(56.3±24.2)、(97.1±35.3)μs(t=2.696,P=0.015),阻滞百分比中位数(M_(50))分别为0、32.5%(Z=3.168,P=0.002).两组肌电图检查均表现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结论 KD和PMA进行鉴别时,如运动传导显示正中神经CMAP波幅大于尺神经波幅,感觉神经传导波幅下降,单纤维肌电图颤抖相对正常,可以支持KD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标准,并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进行痛温觉传导通路功能评价,评价CHEP在M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的MS患者36例和健康人40名,应用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刺激器(Medoc,Israel),在2个强度水平(47、51℃)应用可调节脉冲,刺激部位选择右上肢前臂掌侧前1/3处、右下肢内踝上皮肤和腰部.受试者在每次刺激后,对刺激强度分级.以Keypoint.net仪器记录,记录点为Cz.测定刺激强度和疼痛分级的关系、诱发电位的主要成分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 健康对照组予以47℃和51℃分别刺激上下肢,CHEP的引出率为100%;MS组上肢4例,下肢5例未引出肯定CHEP波形.我们通过对下肢和腰部刺激计算得出A8纤维传导速度为(18.1±7.3)m/s.MS患者存在痛温觉减退症状的上肢21例,下肢29例,其反应性疼痛分级[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6.1±0.9,下肢5.6±1.3]较对照组(上肢8.0±0.7,下肢7.9±0.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49、-5.272,P<0.01).存在痛温觉障碍且能够诱发出CHEP波形(上肢17例,下肢24例)的上下肢N波潜伏期[上肢(387.3±34.2)ms,下肢(489.9±70.2)ms]较对照组[上肢(346.0±25.5)ms,下肢(400.8±24.4)ms]明显延长(t=4.790、4.798,P<0.01)、N-P波幅[上肢(30.5±12.8)μV,下肢(28.2±16.2)μV]较对照组[上肢(49.3±16.0)μV,下肢(42.2±16.7)μV]明显减低(t=-4.612、-3.144,P<0.01).MS患者下肢CHEP检测的异常率(26/36,72.2%)高于上肢(16/36,44.4%,P=0.031)和体感诱发电位(19/36,52.8%,χ~2=4.261,P=0.039).上肢未存在痛温觉障碍的15例MS患者中,有3例CHEP异常,下肢7例中有2例CHEP异常.结论 CHEP提供了一种临床实用的、非侵入性的客观检查方法,它与侧重于结构异常的MRI不同,重点检测伤害性通路的功能改变,所以结合MRI和其他诱发电位能够更有效的辅助诊断MS,评价伤害性通路的情况,揭示亚临床病灶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病患者电生理神经传导检测各参数和神经横截面面积(CSA)的关系。方法记录2022年3月3日至2023年5月4日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的21例神经肌肉病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不同位点的CSA, 同时进行常规神经传导检测, 分别记录每个位点附近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 记录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腕部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分析同一位点MCV、CMAP波幅、SCV、SNAP波幅与CSA的关系。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记录了180组同一位点的MCV和CSA, 其中正中神经102组, 尺神经78组;220组同一位点的CMAP波幅和CSA, 其中正中神经104组, 尺神经116组;60组腕部的SCV和CSA、SNAP波幅和CSA, 其中正中神经32组, 尺神经28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MCV与CSA的线性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正中神经r2=0.10, 调整r2=0.09, P=0.001;尺神经r2=0.18, 调整r2=0.17, P<0.001)。CSA>10 mm2时, 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与糖尿病合并深感觉障碍的关系,揭示SEP对糖尿病合并深感觉障碍的定位价值,并将诱发电位结果与神经传导(NCV)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中的关系。方法对52例糖尿病患者及40例正常人进行双侧胫神经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测定,对两组SEP各波潜伏期及波幅的均值进行t检验。同时对52例患者均进行双下肢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与SE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SEP的P4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9波幅及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P与NCV不相关(P>0.05)。结论 SEP为糖尿病并发深感觉障碍中枢段病变提供了早期诊断的客观依据,SEP与NCV检测不相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三重磁刺激技术(TST)的特点,探讨TST在评价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上运动神经元(UMN)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12例、下运动神经元综合征(LMNS)患者14例,分别进行双上肢小指展肌TST测定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测定,并将TST波幅比与改良的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评分、修订的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量表(ALSFRS-R)评分、肺功能百分比、病程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LS患者12例均完成双侧TST检测,其尺神经TST波幅比为(55.8±32.6)%,较正常参考值下降(F=-3.448,P=0.002),TST波幅比阳性率为70.8%。LMNS患者共13例完成TST检测,其尺神经TST波幅比为(79.4±16.4)%,与正常参考值无统计学差异(F=0.215,P=0.832)。ALS组尺神经TST波幅比〔(55.8±32.6)%〕低于LMNS〔(79.4±16.4)%〕(F=-3.275,P=0.002)。TST波幅比评价UMN体征的敏感度76.5%,高于传统电生理指标;特异度为54.5%,低于传统电生理指标。TST波幅比与改良的MRC评分存在相关性(r=0.431,P=0.035),与ALSFRS-R评分、肺功能、病程、MEP潜伏期以及CMCT均无相关性。结论 TST可以发现亚临床UMN损害,其敏感性高于传统电生理观测指标。TST可以定量评估UMN受损程度,有可能用于ALS患者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2型糖尿病(DM)患者进行刺激正中神经(MN)和胫后神经(PTN)诱发的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检查,了解病人躯体深感觉通路功能状态,早期发现病人的神经病变。方法 用Nicolet Viking TV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30例2型DM患者进行SEP的检测并与正常人对照。应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比较两组间SEP各项参数的差异,分析DM组SEP参数变化与血糖、血脂、肾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①DM组MNSEP异常20例(66.7%),PTNSEP异常22例(73.3%),表现为波形缺失、波潜伏期延长及波幅下降。②DM组MNSEP的N9~N20潜伏期、波幅异常(P<0.05);PTNSEP的N9~P38潜伏期、波幅异常(P<0.05)。③DM组SEP异常与病程、血糖、血脂、肾功能有关P<0.05)。结论①SEP是检测2型DM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②控制血糖、血脂、保护肾功能有利于阻止神经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及其比值在糖尿病神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病例组为9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分为亚组一(无神经症状体征者51例)、二(轻度神经病变者30例)、三(重度神经病变者10例);对照组为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39名.记录正中、桡浅、腓肠神经的SNAP,测量其传导速度(Vm、Vr、Vs)及波幅(Am、Ar、As),并计算腓肠.桡浅神经波幅比值(SRAR)、正中-桡浅神经波幅比值(MRAR).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亚组三传导速度(m/s,Vm:46.2±7.3,Vr:45.8±6.9,Vs:30.3±9.5)减慢和波幅(μV,Am:15.4±10.5,Ar:16.6 ±9.8,As:5.9±6.3)减低(P均<0.05);亚组二Vs(46.2±4.7)减慢(P=0.002);亚组一Am(34.5±10.2)、As(13.8±5.6)和亚组二Am(33.0±14.6)、As(10.7±5.5)均减低(P均<0.05),亚组二As更低(Z=-3.22,P=0.001);亚组一仅SRAR(0.432±0.112)减小,亚组二MRAR(1.008±0.225)及SRAR(0.330±0.102)均减小(P均<0.05),亚组二SRAR更小(t=-3.86,P=0.003).②异常率:亚组一Am最高(26.0%),亚组二As最高(41.4%),A8与SRAR联合其异常率(68.9%)显著高于As(x2=9.212,P=0.003).③TCSS评分与V8(r=-0.583)、Am(r=-0.406)、As(r=-0.620)及SRAR(r=-0.527)负相关(P均<0.05);SRAR(r=-0.435)及MRAR(r=-0.319)均与病程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轻度或早期糖尿病神经病,SNAP波幅较传导速度灵敏度更高;感觉传导各参数主要受病程的影响,SRAR与神经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肯尼迪病(Kennedy disease,KD)患者电生理学特征和肌肉病理学特点,探讨临床误诊原因,以加强对此病电生理学改变和肌肉病理学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9例经基因确诊的KD患者行针极肌电图、神经传导、F波和H反射检测。肌电图取舌肌、胸锁乳突肌、三角肌、第一骨间肌、胸椎旁肌、股四头肌、胫前肌。神经电图取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和胫神经。1例患者取股四头肌肌肉活检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肌电图检查显示9例肯尼迪病患者均表现为广泛的慢性神经源性损害。CMAP和SNAP波幅均显著降低(P0.01),以腓肠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异常率最高(88.89%),腓总神经和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减慢(P0.01),正中神经和胫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P0.01),正中神经和胫神经F波响应率降低,胫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延长(P0.01)。肌活检示神经源性肌损害,表现为肌纤维萎缩,萎缩纤维群组化分布。结论 KD患者电生理以广泛的慢性神经源性损害为最主要改变,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异常,且感觉神经受累较运动神经受累更多见,病理学表现为肌肉萎缩及群组化分布。电生理和肌肉活检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减少误诊率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神经电生理变化。方法:分析97例DPN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DPN组和对照组的神经传导速度(NCV)、远端潜伏期、远端波幅3个参数。结果:①临床特征以肢体麻木(59%)最多见、其次为疼痛(42%)。②患者组NCV、远端波幅值低于对照组,远端潜伏期比对照组延长;两组3个参数比较,除腓总神经远端波幅、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和正中、尺、腓肠神经远端潜伏期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DPN患者临床特征以肢体麻木和疼痛最多见;②检测NCV、远端潜伏期、远端波幅,能较早发现临床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电生理改变。方法对15例NMOSD患者(NMOSD组)及2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EMG检查。结果 NMOSD组中,10例(66.7%)患者的EMG检查有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减低,F波出现率下降和H反射的潜伏期延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MOSD组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降低(均P0.01),正中神经远/近段潜伏期、胫神经远端潜伏期显著升高(均P0.05),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远/近端波幅显著降低(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MOSD组尺神经、正中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减慢(均P0.01),腓肠神经感觉神经潜伏期显著升高(P0.01),正中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波幅显著降低(均P0.01)。NMOSD组H反射潜伏期(26.22±10.10)与正常对照组(24.36±0.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MOSD患者可以合并周围神经系统受损。EMG检查主要表现为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减低,F波出现率下降和H反射的潜伏期延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腕管综合征(CTS)更敏感的电诊断指标,并结合电生理探讨CTS特征性体征与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2009年2月~2010年2月间就诊于本科,符合纳入标准的CTS患者72例(121只腕)行神经传导检测(NCS),记录腕-拇短展肌/小指展肌末端运动潜伏期(DML)、拇短展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腕-食指/环指/小指感觉传导速度(SCV)、正中/尺神经感觉潜伏期差(?DSL)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结果(1)拇短展肌CMAP波幅(mV)低于小指展肌(7.40±3.25v.s.10.74±2.23,t=-9.22、P0.001),环指记录的正中神经SNAP波幅(μV)低于尺神经(9.77±7.46v.s.23.67±9.92,t=-10.70、P0.001);(2)腕-拇短展肌DML延长、腕-食指和腕-环指SCV减慢、?DSL增加,阳性率分别为89.1%(106/119)、79.6%(78/98)、85.1%(57/67)和95.5%(64/67)(χ2=9.66,P=0.022);(3)与阴性者比较,Tinel征阳性者DML(ms)延长更多(5.65±1.62v.s.4.89±1.61,t=2.13、P=0.035),Phalen征阳性者腕-食指SCV减慢更多(35.57±7.49v.s.39.84±7.66,t=-2.39、P=0.019),其余各参数均无差异(P0.05)。结论?DSL诊断CTS最敏感,怀疑CTS时可作为首选的方法;Tinel征和Phalen征不能完全反映CTS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酒依赖(AD)患者自主神经及感觉功能的电生理特征。方法对56例AD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体感诱发电位(SEP)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分析SSR反应波及SEP上肢N20、下肢P40电位波幅、潜伏期和正中神经、胫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于酒精戒断2个月时随访AD组患者的SS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组SSR异常率及反应波缺失率均显著升高(χ~2=7.860,P=0.005;χ~2=64.655,P=0.0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组入组时及酒精戒断后SSR波幅均显著降低,潜伏期显著延长(均P0.01)。与入组时比较,AD组酒精戒断后波幅、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D组与正常对照组SEP上肢N20电位和下肢P40电位波幅、潜伏期及上肢正中神经、下肢胫神经SC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D患者酒依赖持续时间和日饮酒量分别与SSR潜伏期呈正相关(r=0.335,P=0.017;r=0.369,P=0.008),与SSR波幅呈负相关(r=-0.294,P=0.038;r=-0.310,P=0.028)。结论 AD患者存在周围神经损害,以C类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和传导痛温觉Aδ纤维功能障碍等小纤维损害为主,深感觉传导路尚无明显影响,SSR可为AD提供周围神经早期损害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s)技术研究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SCD)患者痛觉传导通路变化特点,探讨CHEPs在SCD中的应用价值,为其电生理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确诊型SCD患者20例和健康人34名,应用CHEPs刺激器,刺激水平为51℃,对C_7部位、上肢前臂掌侧前1/3处、下肢内踝及腰部进行刺激,记录点为Cz,记录诱发电位主要成分的潜伏期和波幅.分析周围神经Aδ纤维传导速度和中枢N波峰潜伏期、N-P波波幅,同时进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及感觉传导速度(SCV)测定并与CHEPs进行比较.结果 (1)健康对照组予以51℃刺激,CHEPs的引出率为100%.(2)患者组中存在痛温觉减退者,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6.4(5.3~8.9)分,下肢5.7(2.8~8.8)分]低于健康对照组[上肢7.6(6.4~9.2)分,下肢6.9(5.7~9.1)分,Z=3.478、3.909,P<0.01].(3)患者组上肢A8纤维传导速度(CV)为(9.77±4.28)m/s,下肢Aδ纤维CV为(8.19±0.91)m/s,与健康对照组[(12.87±1.40)m/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42、14.864,P<0.01).患者组中上肢Aδ纤维CV减慢13例(65%),正中神经SCV减慢4例(20%);下肢Aδ纤维CV减慢19例(85%),胫神经SCV减慢12例(60%),A5纤维CV异常率高于SCV.(4)患者组下肢CHEPs异常者16例,而SEP异常者18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EPs能发现SCD痛觉传导通路异常部位和程度,较SCV敏感,可以作为辅助SCD电生理诊断的方便、客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腓肠神经与跟腱病变的超声测值变化及相关性。方法运用高频超声观察分析42例2型糖尿病伴DPN患者、42例T2DM(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不伴有DPN患者及42例非糖尿病健康成人腓肠神经和跟腱内部结构及周边组织情况,测量腓肠神经横截面积和跟腱近止端厚度。比较各组间腓肠神经横截面积和跟腱近止端厚度测值,并对两者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散点图呈现。结果 DPN组异常声像图显示率明显高于NDPN组,DPN组检出有异常声像图例数为35例,占83. 33%,无DPN组检出有异常声像图改变为14例,占33. 33%。DPN组的腓肠神经横截面积、跟腱厚度值较NDPN组和非糖尿病组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DPN患者腓肠神经截面积与跟腱厚度呈正相关(r=0. 747,P 0. 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腓肠神经及跟腱病变发生率高,高频超声有助于发现DPN患者腓肠神经及跟腱病变,二者在协同评估DPN病变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前瞻性探讨事件相关电位-非匹配负波(event-related potential mismatch negativity,ERP-MMN)在评估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患者的诊断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181例研究对象分为aMCI组102例、对照组79名,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神经心理虽表、头颅影像学和MMN检奁,分析其峰潜伏期和波幅.随访1年,依据神经心理量表及临床表现等评估MMN在aMCI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aMCI组MMN的峰潜伏期[(312.7±25.7)ms]较对照组[(285.1±28.8)ms]明显延长(t=6.81,P<0.01),波幅[(3.48±1.32)μV]较对照组[(4.66 ±1.12)μV]明显降低(t=-6.37,P<0.01).转化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aMCI亚组MMN的峰潜伏期[(332.2±24.1)ms]较未转化为AD的aMCI亚组[(307.5±24.0)ms]明显延长(t=2.75,P=0.007);转化的aMCI亚组MMN的神经心理量表检查和波幅较未转化的aMCI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MN能辅助诊断aMCI并判断其预后,反映和监测aMCI患者认知功能状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联合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在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35例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糖尿病患者分别按糖尿病病程(1年、1~10年、10年)、有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lpheral neuropathy,DPN)、是否伴发缺血性卒中以及脑卒中部位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各组患者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SEP、DPN和缺血性卒中情况。结果 :135例糖尿病患者中,50例(37.0%)明确诊断为DPN,伴发缺血性卒中32例(23.7%),EMG发现NCV异常56例(41.5%)、F波异常16例(11.9%),SEP异常27例(20.0%)。糖尿病病程1~10年和10年组患者的NCV异常率、DPN比例及缺血性卒中比例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病程1年组(P0.05)。有DPN症状及体征患者的NCV异常率(P0.01)、F波异常率(P0.01)和SEP异常率(P0.01)均显著高于无DPN症状及体征患者。伴发缺血性卒中的糖尿病患者与未伴发缺血性卒中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前者的年龄较大(P0.01)、病程较长(P=0.01)、SEP异常率较高(P=0.02)。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CV异常(r=0.26,P0.01)和缺血性卒中(r=0.22,P0.01)与病程呈正相关;DPN与病程(r=0.21,P0.05)、年龄(r=0.19,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r=0.24,P0.01)、NCV异常(r=0.75,P0.01)和F波异常(r=0.22,P0.01)均呈正相关;NCV异常(r=0.28,P0.01)和F波异常(r=0.30,P0.01)均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SEP异常与F波异常(r=0.62,P0.01)、缺血性卒中(r=0.20,P0.05)和住院(7~14 d)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差值呈正相关(r=0.43,P0.05)。结论 :EMG是筛查和诊断DPN的重要方法,EMG联合SEP可以筛查早期DPN,有助于提高亚临床DPN的检出率,并且对糖尿病伴发中枢系统损害及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糖尿病件周围神经病(DPN)患者受累神经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900例2型糖尿病并发DPN患者进行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受累神经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感觉神经异常率为89.3%;包括65.2%(587例)的正中神经、38.9%(350例)的尺神经、89.3%(804例)的腓浅神经、60.4%(544例)的腓肠神经及29.6%(64例)的胫后神经异常.运动神经异常率为34.5%;包括32.1%(289例)的正中神经、28.7%(258例)的腓总神经、22.7%(49例)的胫神经异常.感觉神经异常率明显高于运动神经异常率(P<0.01);下肢感觉神经异常率明显高于上肢(P<0.01).结论 DPN患者受累的感觉神经以腓浅神经、正中神经、腓肠神经最普遍,受累的运动神经以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为多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的EMG改变及其与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关系。方法对90例早期DPN患者行EMG检查,测定内容包括双侧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感觉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及胫神经H波和尺神经f波,分析其与患者血清Lp-PLA2水平的关系。结果 90例早期DPN患者EMG检查总异常率为90.0%。早期DPN患者下肢运动神经异常率(68.6%)显著高于上肢异常率(24.5%)(χ~2=123.863,P=0.000)。早期DPN患者下肢感觉神经异常率(87.4%)显著高于上肢异常率(54.7%)(χ~2=82.712,P=0.000)。早期DPN患者感觉神经总异常率(71.1%)显著高于运动神经总异常率(46.5%)(χ~2=78.978,P=0.000)。DPN患者胫神经H反射总异常65例(72.2%),尺神经f波总异常14例(15.6%)。根据血清LpPLA2水平,90例早期DPN患者分为低水平组(36例)、中水平组(25例)和高水平组(29例)。与低水平组比较,中水平组及高水平组MCV、SCV异常率及CMAP、SNAP下降率均明显降低,且高水平组MCV、SCV异常率及CMAP、SNAP下降率均明显低于中水平组(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PLA2水平与MCV、SCV异常率及CMAP、SNAP下降率均呈负相关(r=-0.741,r=-0.773,r=-0.652,r=-0.611;均P0.05)。结论 EMG检查对DPN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维持血清Lp-PLA2水平稳定对早期DPN的治疗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孤独症患儿失匹配负波(MMN)的特点.方法 应用美国Nicolet Bravo脑诱发电位仪对37例孤独症和30例正常儿童进行了MMN检测.结果 与正常儿童组相比,孤独症患儿MMN潜伏期后移,正常儿童组(178.7±21.7)ms,孤独症组(197.1±19.1)ms,t=3.64,P<0.01;波幅降低,正常儿童组(4.9±1.5)μV,孤独症组(3.3±1.8)μV,t=3.84, P<0.01.结论 MMN对临床辅助诊断孤独症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