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术后行系统性康复锻炼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应用系统性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功能变化[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及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膝关节活动度评分(ROM)],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周的近期疗效及术后6个月的远期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VAS、HSS及RO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HSS及RO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周,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9.2%,对照组为62.5%(P=0.072);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 8%远高于对照组的72.9%(P 0.05)。结论系统性康复锻炼可有效提高膝关节股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术后的膝关节功能及主动活动度,有效降低患者疼痛,对患者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四头肌强化锻炼对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半月板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严格给予股四头肌强化锻炼指导和督查评价,对照组按常规的锻炼指导,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采用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LKSS)评定膝关节的疼痛程度和功能状况,比较两组患者评分情况,并统计两组优良率分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VAS疼痛评分和LKSS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和LK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系统疗效判定,术后三个月的优良率对照组81.25%,实验组95.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股四头肌锻炼对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有显著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半月板损伤患者关节镜手术后康复护理应用强化股四头肌锻炼的效果。方法将本院关节镜手术治疗的14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锻炼指导,观察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锻炼指导以及强化股四头肌锻炼,现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手术前,2组患者VAS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2组患者LKSS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LK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2组患者生理领域评分、心理领域评分、社会领域评分、环境领域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生理领域评分、心理领域评分、社会领域评分、环境领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2组患者HSS评分分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HSS评分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月板损伤患者关节镜术后康复护理应用强化股四头肌锻炼的效果确切,关节镜手术联合术后强化股四头肌锻炼是临床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35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围术期管理和康复治疗。选取51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实验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的措施进行术前教育、术中管理、围术期镇痛和术后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情况、功能评分、平均住院日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降低,膝关节评分(HSS)均持续增高(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VAS评分更低,HSS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日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将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管理,可以更好地减轻术后疼痛,更快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痛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中肿胀、疼痛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痛康复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膝关节周径变化、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7 d膝关节周径变化均依次明显减小;干预组患者术后3,7 d膝关节周径变化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1,3,7 d VAS评分依次明显降低;干预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HSS评分均依次明显上升,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H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中给予无痛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膝关节肿胀、疼痛,有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间歇加压冷疗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间歇加压冷疗,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肿胀值、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同时统计两组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4、48、72 h观察组VAS评分、肿胀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周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加压冷疗能明显缓解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疼痛及肿胀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早期康复,但对其远期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对膝关节周围损伤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 针对膝关节周围不同的损伤程度、不同的手术方式、不同的内固定器材及不同的个体,制定个体化的锻炼方法,随机将128例患者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2~28个月后按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2~28个月后,两组的HSS膝关节评分:综合治疗组优良率占96.6%;对照组优良率占76.8%.结论 综合治疗对膝关节周围损伤的康复治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红云  陈丽宜  贾晗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5):2621-2622
目的:研究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主动功能锻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2-10月在我院行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5例,术后行主动功能锻炼,对照组25例,术后应用CPM机按常规行膝关节功能锻炼.记录术后第1、3、7天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关节屈伸活动度,记录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3~9个月的随访.术后第1天,两组VAS疼痛评分及关节屈伸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两组VAS疼痛评分及关节屈伸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主动功能锻炼为患者的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患者的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了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维度护理干预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84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多维度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及膝关节活动度的差异。结果干预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术后2周及1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及关节僵硬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维度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锻炼的依从性,促进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应用同种异体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膝关节功能状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在关节镜下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手术要点及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对16例患者关节镜下施行前交叉韧带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采用等长重建、挤压螺钉固定的方法,重建断裂的前交叉韧带,同时利用髌腱的长度重建受损的内侧副韧带。其中5例同时实施受损内侧副韧带重建,1例行半月板镜下缝合,4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或完全切除。结果 15例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4.5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法评估患者膝关节手术前后功能,术前平均51.4分,术后平均88.3分,优良率86%;客观检查:前抽屉试验阳性,术前14膝,术后弱阳性2膝;Lachman征阳性,术前16膝,术后1膝,弱阳性2膝,术后遗留膝关节运动后轻度疼痛2膝,膝关节活动受限(5&;#176;~15&;#176;)2膝。结论 应用同种异体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减少了自体取材造成的损伤及其相应的并发症,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能有效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自体肌重建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重建术患者76例,根据医院病房设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一个病房患者为观察组共33例,另一个病房患者为对照组共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同伴教育。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运动功能情况、膝形态与其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干预后1个月末、3个月末、6个月末、12个月末观察组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膝关节形态与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自体肌重建术后患者采用同伴教育,可提高患者提高膝关节运动功能,提升膝形态与其功能,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2.
张军武  台琦 《医学临床研究》2022,(10):1563-1566
【目的】探讨膝关节屈曲体位与运动体位间断缝合切口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疼痛、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榆林市第二医院初次拟行TKA的80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中选择膝关节屈曲体位间断缝合切口,观察组术中选择运动体位间断缝合切口。比较两组切口长度、切口缝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曲马多使用量、住院时间、拆线时间、切口愈合评分(HWES评分)、患者切口自评满意度评分(Liktert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第1天屈伸功能锻炼时、术后第1天睡觉前和术后拆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结果】观察组切口缝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曲马多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和拆线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ikter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WE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至术后拆线时,两组VAS评分均呈递减趋势(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屈伸功能锻炼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第1天睡觉前、术后拆线时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至术后6个月,两组HSS评分和ROM均呈递增趋势(P<0.05);观察组术前HSS评分和RO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SS评分和RO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屈曲体位间断缝合切口,TKA术中运动体位间断缝合切口可获得满意的切口愈合效果,明显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且并未增加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步态训练对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3例股骨远端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均行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早期步态训练。干预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干预前及干预后1、3个月膝关节疼痛评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进行评价]、膝关节功能[包括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2组干预后1、3个月V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步态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早期专科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04—2014-09于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8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术后指导,试验组患者则于术后行早期专科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一般情况,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角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其中试验组患者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在术后1个月均显著升高(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膝关节活动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个月的膝关节活动角度均显著增大(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角度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可以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8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住院尾号奇偶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功能[采用膝关节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12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院后1、3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有利于降低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在关节镜下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手术要点及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16例患者关节镜下施行前交叉韧带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采用等长重建、挤压螺钉固定的方法,重建断裂的前交叉韧带,同时利用髌腱的长度重建受损的内侧副韧带。其中5例同时实施受损内侧副韧带重建,1例行半月板镜下缝合,4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或完全切除。结果15例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4.5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法评估患者膝关节手术前后功能,术前平均51.4分,术后平均88.3分,优良率86%;客观检查前抽屉试验阳性,术前14膝,术后弱阳性2膝;Lachman征阳性,术前16膝,术后1膝,弱阳性2膝,术后遗留膝关节运动后轻度疼痛2膝,膝关节活动受限(5°~15°)2膝。结论应用同种异体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减少了自体取材造成的损伤及其相应的并发症,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能有效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14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评分(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 d、2 d及3 d VAS评分优于对照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量化直腿抬高锻炼对膝关节损伤患者的疼痛症状以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关节外科于2018年1月—5月收治的4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19)和对照组(n=21);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可调节自动计数直腿抬高锻炼器辅助股四头肌锻炼。两组患者在手术当天、术后三天、出院当天接受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在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采用Lysholm评分测评两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手术当天、术后三天、出院当天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Lysholm评分和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于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损伤患者,引入早期量化直腿抬高锻炼能提高患者股四头肌力量,改善躯体疼痛感,提高膝关节功能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全内缝合修复术治疗稳定型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对患者关节活动度和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成武医院收治的稳定型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患者85例,按照手术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做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全内缝合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韧带愈合情况,于术前、术后6个月时分别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量表(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估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Lysholmknee scale,LKS)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半月板撕裂完全愈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8.52%(χ2=5.308,P=0.021),末次随访时组间愈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IKDC、Lysholm膝关节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时、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相较术前,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末次随访时Lachman实验差值逐渐减小,术后各时段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4.919,P=0.000)。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全内缝合修复术治疗稳定型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可缩短愈合时间,更好地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双极射频辅助关节镜对膝关节军事训练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3月~2006年12月,56例膝关节军事训练伤患者行关节镜检查和双极射频辅助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术后所有病例随访观察,记录临床检查结果 和Lysholm评分.结果 各种损伤类型单独统计,半月板损伤5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例,前交叉韧带损伤17例,后交叉韧带损伤3例.内外侧副韧带损伤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其余损伤均采用双极射频辅助关节镜修复与重建.术后随访8~16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随访优良率达96%.结论 膝关节军事训练伤的主要特点是半月板和膝关节韧带损伤,双极射频辅助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和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