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蔹多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II)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俞文胜  陈新民 《中药材》1995,18(6):297-301
对百蔹多酚类化学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分离得到了7个多酚类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化学方法鉴定它们为二聚没食子酸,1,4,6-三氧-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2,4,6-三氧-没食子酰基-D-吡喃葡萄糖,2,3,4,6-四氧-没食子酰基-D-吡喃葡萄糖,6-氧-二聚没食子酰基-1,2,3-三氧-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  相似文献   

2.
泽漆的多酚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的多酚类成分。方法: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硅胶等柱色谱技术,结合制备液相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即没食子酸(1),没食子酸甲酯(2),连苯三酚(3),(-)-莽草酸-4—O-没食子酸酯(4),(-)-莽草酸-5-O-没食子酸酯(5),1—O-没食子酰基-2,3-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a—D-吡喃葡萄糖(6),1,3,6-三-O-没食子酰基侈D-吡喃葡萄糖(7),1,2,3,6-四-O-没食子酰基-声-D-吡喃葡萄糖(8),间二苯酚(9),没食子酸-4-D-(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10)。结论:化合物3-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叶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和抗肥胖活性。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MCI CHP20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抑制RAW264.7巨噬细胞一氧化氮生成的抗炎活性和抑制3T3-L1脂肪细胞三酰甘油蓄积的抗肥胖活性评价。结果从沙棘叶中分离得到18个鞣质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6-三-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1)、1,3,6-三-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2)、1,4,6-三-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3)、1,3,4,6-四-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4)、1,2,3,6-四-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5)、1,2,3,4,6-五-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6)、1-O-没食子酰基-4,6-(S)-六羟基联苯甲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7)、1-O-没食子酰基-2,3-(S)-六羟基联苯甲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8)、1,3-二-O-没食子酰基-4,6-(S)-六羟基联苯甲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9)、1,6-二-O-没食子酰基-2,3-(S)-六羟基联苯甲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10)、木麻黄鞣亭(11)、1,2,3-三-O-没食子酰基-4,6-(S)-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12)、1,4,6-三-O-没食子酰基-2,3-(S)-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13)、hippophaenin B(14)、pedunculagin(15)、木麻黄鞣宁(16)、鞣花酸(17)和松醇(18)。结论化合物2、3、5、6、8、10、12和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沙棘叶中的鞣质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和抗肥胖活性。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2,(9)
目的:研究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富含黄酮活性组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RP-18及半制备HPLC等各种色谱技术对头花蓼富含黄酮活性组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头花蓼活性组分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分别鉴定为1-O-β-D-(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基-3-甲氧基-5-羟基苯(1)、5,7-二羟基色原酮(2)、鞣花酸(3)、杨梅苷(4)、陆地棉苷(5)、芦丁(6)、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3-O-(3″-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8)、槲皮苷(9)、山奈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10)、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α-L-吡喃鼠李糖苷(11)、槲皮素-3-O-(3″-O-没食子酰基)-α-L-吡喃鼠李糖苷(12)、槲皮素(13)、山萘酚(14)。结论:头花蓼富含的黄酮活性组分主要含有黄酮醇及其苷类成分,这些成分可能是头花蓼的药效物质基础;其中化合物1、8和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头花蓼中首次分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香椿果抗补体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溶血法进行抗补体活性筛选,然后利用溶剂萃取和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以1H-NMR,13C-NMR波谱方法,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香椿果提取物具有显著抗补体活性,经溶剂萃取,其中乙酸乙酯部位为活性部位,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没食子酸甲酯(2),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3),1,2,3-三-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4),1,2,6-三-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5),1,2,3,6-四-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6),1,2,3,4,6-五-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7),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8),芦丁(9),异鼠李素-3-O-β-半乳糖苷(10),槲皮素-3-O-β-半乳糖苷(11),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3),槲皮素(14)。其中化合物3~14为首次从香椿果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10,11为首次从香椿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7有显著抗补体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88.3,76.2,13.9,9.6μmol·L~(-1)。结论:香椿果活性部位为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活性成分为其中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衍生物和黄酮苷,前者抗补体活性显著强于后者,并且其抗补体活性随着与葡萄糖羟基相连接的没食子酰基数目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6.
刘希达  韩娜  刘志惠  翟建秀  李嗣凯  殷军 《中草药》2021,52(17):5226-5232
目的研究华东覆盆子Rubus chingii干燥果实中抗氧化与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系统分离和纯化,利用~1H-NMR、~(13)C-NMR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方法,评估化合物的抗氧化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从覆盆子70%乙醇提取物的3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3,4,6-五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1)、1,2,6-三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2)、1-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3)、原花青素B3(4)、银锻苷(5)、hovetrichosideC(6)、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7)、阿夫儿茶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8)、槲皮素(9)、methyl flavogallonate(10)、鞣花酸(11)、短叶苏木酚酸甲酯(12)、2,4,6-三羟基苯乙酮-6-O-β-D-吡喃葡萄糖苷(13)、没食子酸甲酯(14)、阿魏酸(15)、3,4′-二羟基苯乙酮(16)。结论化合物10和13为首次从悬钩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9~12、14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1、2、4、11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1的抗氧化活性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7.
柳兰化学成分研究 Ⅱ.鞣质及多元酚类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延泽  王彩芳  韩全斌  于丙午  丁冈 《中草药》2003,34(11):967-969
目的 研究柳叶菜科植物柳兰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L.)Scop.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Di-aion HP-20(Tsk),Toyopearl HW-40(C),MCI gel CHP-20P(Mitsubishi)柱色谱分离,经理化和波谱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 从柳兰全草70%丙酮提取物中分得9个鞣质类及其他酚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氧-没食子酰基-D-葡萄糖(3-O—galloyl—D-glucose,I)、1,6-二-氧-没食子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1,6-di-O-galloyl-β-D-glucopyra—nose,Ⅱ)、1-氧-没食子酰基-4,6-六羟基联苯甲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1-O-galloyl-4,6-HHDP-β-D—glucopyra—nose,Ⅲ)、水杨梅丁素(gemin D,Ⅳ)、英国栎鞣花酸(pedunculagin,V)、特里马素(tellimagrandin I,Ⅵ)、虾子花素(woodfordin I,Ⅶ)、绿原酸(3-O-caffeoyl—quinic acid,Ⅷ)、没食子酸(gallic acid,Ⅸ)。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新药肝苏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陈光英  袁艺 《中成药》1998,20(11):40-42
从水提取的肝苏糖浆原药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和化学方法并与文献对照,鉴定了其中6个化合物:没食子酸(1),槲皮素(2),槲皮素-3-0-α-L-吡喃鼠李糖甙(3),乔松素-7-0-β-D-吡喃哺葡萄糖甙(4),2,6-二羟基苯乙酮-4-0-β-D-吡喃葡萄糖甙(5)和β-谷甾醇(6)。另外两个化合物(7)和(8)均具有二氢黄酮骨架,其结果有待于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9.
辽东楤木叶中甙类成分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辽东木Aratiaelata叶中分得6个化合物,经理化鉴别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为:Ⅰ: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半乳糖甙;Ⅱ: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阿拉伯糖-28-O-β-D-吡喃葡萄糖酯甙;Ⅲ: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28-O-β-D-吡喃葡萄糖酯甙;Ⅳ: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甙;Ⅴ:齐墩果酸-3-O-β-D-吡喃半乳糖-28-O-β-D-吡喃葡萄糖酯甙:Ⅵ: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甙,其中Ⅰ,Ⅵ为首次从该植物叶中得到。  相似文献   

10.
苏艳芳  杨媛  范伟  吕敏  郭增军  吕居娴 《中草药》2006,37(12):1775-1777
目的研究花木蓝茎和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重结晶、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氢谱、碳谱及与对照品共薄层鉴定结构。结果从花木蓝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从茎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2,3,4,6-四-氧-(3-硝基丙酰基)-α-D-吡喃葡萄糖(Ⅰ)、木犀草素-7-氧-葡萄糖苷(Ⅱ)、2,3,6-三-氧-(3-硝基丙酰基)-α-D-吡喃葡萄糖(Ⅲ)、2,6-二-氧-(3-硝基丙酰基)-α-D-吡喃葡萄糖(Ⅳ)、胡萝卜苷(Ⅴ)、羽扇豆醇(Ⅵ)、β-谷甾醇(Ⅶ);从叶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山柰酚-3-氧-芸香糖苷(Ⅷ)、槲皮素-3-氧-葡萄糖苷(Ⅸ)、芦丁(Ⅹ)以及化合物Ⅲ和Ⅴ。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花木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蕊蛇菰(Balaophora polyandraGriff.)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硅胶制备薄层和凝胶Toyopearl HW-40C进行反复色谱分离;采用谱学分析和理化常数对照等方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多蕊蛇菰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1)、鞣花酸(2)、阿魏酸(3)、咖啡酸(4)、对羟基桂皮酸(5)、1,3-二-O-没食子酰基-4,6-(S)-六羟基联苯-β-D-吡喃葡萄糖(6)、1-O-(E)-咖啡酰基-3-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7)、2-O-(E)-咖啡酰基-1-O-对-(E)-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枳椇叶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侨丽  丁林生 《中草药》1996,(10):581-583
首次自枳HoveniaacerbaLindl.叶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黄酮类化合物:山柰酚(kaempferol,Ⅰ,槲皮素(quercetin,Ⅲ),异槲皮忒(isoquercetin,Ⅳ),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半乳精甙[kaempferol-3-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alactopyranoside,Ⅵ),山来酚酚3-O-芜香糖(kaempferol-3-O-rutinoside,Ⅵ),槲皮素-3-α-L吡喃鼠李糖(1→6)-βD一吡喃半乳精[quercetin-3-α-L-rhamnopyranosyl(1→6)-0-β-D-galactopyranoslde,X],芦丁(rutin,Ⅸ)。  相似文献   

13.
该文综合运用各种色谱技术对月腺大戟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利用1D NMR,2D NMR,HR-ESI-MS等波谱技术鉴定了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从月腺大戟根中分离得到4个酚酸类成分,分别鉴定为1,3,4,5-四羟基-2-O-β-D-[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基]异戊苷(1),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异丙苷(2),鞣花酸(3)和3,4'-二甲氧基-鞣花酸(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2,4为首次从大戟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大戟属植物高山大戟Euphorbia stracheyi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MPLC、MCI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高山大戟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O-α-阿拉伯糖苷(1)、槲皮素-3-O-α-(2″-没食子酰基)-阿拉伯糖苷(2)、槲皮素-3-O-(2″,3″-二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苷(3)、3′,5′-二甲氧基-4′,5,7-三羟基黄酮(4)、槲皮素(5)、去氢诃子次酸三甲酯(6)、β-谷甾醇(7)、吐叶醇(8)、没食子酸(9).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6、8均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云南黄果冷杉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琳婧  殷志琦  张健  张庆文  叶文才 《中草药》2013,44(11):1376-1379
目的 对云南黄果冷杉Abies ernestii var.salouenensis干燥枝叶中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 从云南黄果冷杉干燥枝叶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槲皮素(2)、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3)、丁香亭-3-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3-O-(3",6"-二-反式-对-肉桂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落叶黄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7)、牡荆苷(8)、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9)、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异半皮桉苷(11)、柚皮素(12)、(-)-表没食子儿茶素(13)、(+)-儿茶素(14).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11和13为首次从冷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黄皮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黄皮Clausena lansium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制备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corchoionoside C(1),1′-O-β-D-glucopyranosyl(2R,3S)-3-hydroxynodakenetin(2),槲皮素-3-O-刺槐双糖(3),芦丁(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苷(5),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半乳糖苷(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6,(9)
目的对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or(syn.Cedrela sinensis)叶中的多酚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反相、制备HPLC柱等技术,对香椿叶6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ESI-MS、1HNMR、13C-NMR和理化性质等手段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出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2,3,6-四-O-没食子酸-β-D-吡喃葡萄糖苷(2)、1,2,3,4,6-五-O-没食子酸-β-D-吡喃葡萄糖苷(3)、(-)-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6)、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8)。结论化合物4、6和8为首次从香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2016,(5)
目的:研究狭叶瓶尔小草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5%乙醇热回流提取狭叶瓶尔小草干燥全草,并运用大孔树脂、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狭叶瓶尔小草中分离鉴定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3-O-甲基槲皮素(1)、瓶尔小草醇(2)、3-O-甲基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3)、3-O-甲基槲皮素7-O-β-D-葡萄糖基-4'-O-β-D-葡萄糖苷(4)、山柰酚3-O-(6-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7-O-α-L-鼠李糖苷(5)、槲皮素3-O-(6-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7-O-α-L-鼠李糖苷(6)。结论:其中,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5、6为首次从瓶尔小草科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仙鹤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对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全草的7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6-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2),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3),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6),芹菜素(7),木犀草素(8),槲皮素(9)。结论:化合物1~3,5,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的化学成分。方法酸模叶蓼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二羟基-6'-甲氧基查耳酮(1)、2',6'-二羟基-4'-甲氧基查耳酮(2)、2',3'-二羟基-4',6'-二甲氧基查耳酮(3)、3-甲氧基槲皮素(4)、山柰酚(5)、槲皮素(6)、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8)、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9)、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10)、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1)、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12)、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鼠李糖苷(13)、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14)、槲皮素-3-O-(6″-O-反式阿魏酰基)-β-D-半乳糖苷(15)。结论化合物3~8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