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硫酸钙填充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2月至2014年11月,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硫酸钙填充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4~78岁,中位数66岁;骨折AO分型,A3型5例、C2型18例、C3型7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中位数7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8周,中位数6周。末次随访时,尺偏角20°~24°,掌倾角10°~14°,关节面塌陷≤1 mm;参照改良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24例、良3例、可3例。均无感染、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硫酸钙填充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腕关节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3例37侧,男9例,女24例.年龄61~77岁,中位数68岁.左侧11例,右侧18例,双侧4例.按照AO分型标准,A3型4侧、B2型6侧、B3型7侧、C1型7侧、C2型4侧、C3型9侧.掌倾角-55°~20°,中位数-8°;尺偏角5°~25°,中位数14°;24侧桡骨短缩>5 mm,29侧关节面移位、塌陷>2 mm.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5例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3例3侧为开放性骨折,其余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后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定其腕关节功能.结果:31例(35侧)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31例患者的骨折全部愈合;掌倾角3°~12°,中位数5°;尺偏角10°~27°,中位数19°;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长0.8~1.1 cm,中位数0.9 cm.术后2例患者发生腕管综合征,经对症处理后好转.1例患者出现桡神经损伤症状,行神经探查术未发现桡神经卡压,予以对症处理,3个月后桡神经损伤症状完全消失.按照Dienst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评定,优19侧、良12侧、可4侧.结论: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治疗该类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Barton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桡骨远端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arton骨折畸形愈合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3 ~ 64岁,中位数42.5岁;左侧9例,右侧7例;桡骨远端骨折AO分类均为B3型.均为摔伤所致,接受过非手术治疗.均有腕关节疼痛症状,且腕关节背伸、掌屈受限,前臂处于旋前位.X线检查示桡骨骨折端骨痂形成,骨折对位对线不良.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及腕关节疼痛缓解、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5个月,中位数11.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 ~13周,中位数12.5周;掌倾角、尺偏角恢复;腕关节疼痛缓解,功能恢复,背伸达60°~ 65°,掌屈达60°~ 70°;前臂旋前达80°~ 90°,旋后达70°~ 80°.依据Mayo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肢腕关节功能,优9例,良5例,可2例.无切口感染及钢板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出现患肢拇指、食指、中指掌侧及环指桡侧皮肤麻木1例,未作特殊处理,1周后症状消失.结论:采用桡骨远端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Barton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复位良好,可恢复桡腕关节的稳定性,缓解疼痛,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和前臂旋转功能的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程亚博 《中医正骨》2020,(4):52-54,58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技术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FernandezⅣ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腕关节镜技术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FernandezⅣ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5~46岁,中位数36.5岁。车祸伤2例,坠落伤2例,摔伤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8 d,中位数4 d。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腕部疼痛情况,测定患腕关节掌倾角、尺偏角、屈伸活动范围及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并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量表评估疗效。结果:术中4例患者内固定后桡骨远端骨折块仍有轻微移动,行腕关节外固定架固定。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4个月,中位数13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骨性愈合时间16~25周,中位数20周。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掌倾角及尺偏角丢失、腕关节不稳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患腕疼痛VAS评分(1.2±1.8)分,掌倾角5.9°±7.1°,尺偏角20.5°±2.3°,腕关节屈伸活动范围150.1°±9.1°,前臂旋转活动范围170.7°±8.3°,Cooney腕关节评分(87.5±6.6)分,优8例、良3例、可1例。结论:腕关节镜技术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FernandezⅣ型桡骨远端骨折,骨折愈合好,可缓解患腕疼痛、改善患腕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44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9例。男32例,女41例;年龄60~79例,中位数69岁;左侧27例,右侧46例;按照桡骨远端骨折的AO分类,A3型18例、B2型8例、B3型12例、C1型19例、C2型16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和尺偏角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及骨折愈合后6个月的前臂旋前角度、前臂旋后角度及Robbins腕关节评分。结果: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均小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9.75±1.04)周,(11.83±0.75)周,t=17.280,P=0.001;9.88°±1.47°,12.43°±1.27°,t=10.509,P=0.007;21.13°±0.85°,22.72°±0.66°,t=14.350,P=0.003]。骨折愈合时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前臂旋前、旋后角度及Robbins腕关节评分均低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25.63°±6.72°,51.17°±8.93°,t=37.555,P=0.000;22.13°±4.58°,51.33°±5.72°,t=113.150,P=0.000;(3.88±0.64)分,(6.00±0.59)分,t=67.632,P=0.000];骨折愈合后6个月2组患者前臂旋前、旋后角度及Robbins腕关节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7.50°±6.74°,81.50°±4.60°,t=1.554,P=0.236;73.63°±5.71°,73.50°±1.87°,t=0.003,P=0.960;(7.63±0.92)分,(8.00±1.06)分,t=1.479,P=0.236]。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P=0.820)。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而言,在骨折复位以及骨折愈合时的腕关节活动能力和功能方面,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但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且骨折愈合后6个月的腕关节功能及安全性方面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无明显差异,符合老年患者的治疗要求,可作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7—11月,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68例,男70例、女98例。年龄19~85岁,中位数51岁。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左侧72例、右侧96例。骨折类型,伸直型137例、屈曲型31例。受伤至治疗时间1~37 h,中位数6 h。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168例患者中1例失访,其余均随访4个月。骨折复位情况良好,尺偏角治疗前为12.2°±4.5°,治疗后为21.2°±2.3°,末次复查为22.1°±2.5°;掌倾角治疗前为-1.7°±7.9°,治疗后为12.3°±2.7°,末次复查为12.6°±2.8°;桡骨短缩距离治疗前为(2.6±0.8)mm,治疗后为(0.7±0.3)mm,末次复查为(0.6±0.2)mm。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5~11周,中位数7周。采用Sarmiento改良的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疗效,本组优98例、良59例、可8例、差2例。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单,骨折愈合好,腕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悬吊牵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5-10月,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悬吊牵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例,男1例,女8例.年龄49 ~86岁,中位数68岁.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患者,其中左侧3例,右侧6例.按桡骨远端骨折的AO分类:A2型1例,A3型4例,C2型4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骨折对位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8个月,中位数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5~7周,中位数6周.与整复前相比,整复后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长于尺骨茎突基底部的长度均明显恢复;骨折愈合时的掌倾角与整复后相比,有明显丢失;骨折愈合时的尺偏角和桡骨茎突长于尺骨茎突基底部长度与整复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按照Dienst功能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3例,良5例,可1例.结论: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悬吊牵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既可有效对抗肢体轴线压力,预防桡骨短缩,又无需作任何肢体穿针,完全无创,患者乐于接受,简单易行,容易推广,体现了中医骨伤治疗疾病的简、便、廉特点,为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郑立程  季滢瑶  赵政 《中医正骨》2020,(3):67-69,73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Kapandji技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5月至2016年2月,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Kapandji技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21例。男8例,女13例;年龄60~78岁,中位数69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左侧8例,右侧13例。骨折AO分型为A3型6例、B2型3例、C2型9例、C3型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 h至13 d,中位数5 d。术中牵拉患肢复位骨折块后,采用Kapandji技术用克氏针经皮插入骨折端维持骨折复位,然后安装外固定支架进行外固定。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中位数1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3周,中位数8周。术后6个月时,患肢掌倾角7.1°~16.7°(中位数11.2°),尺偏角15.5°~25.3°(中位数20.4°),桡骨短缩均≤2 mm,关节面台阶均≤2 mm;骨折复位影像学评分(0.48±0.02)分,优17例、良4例。末次随访时,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3.52±0.26)分,优13例、良5例、可3例。术后并发针道感染1例,拔除克氏针、积极抗炎治疗后感染控制;并发桡神经浅支支配区感觉障碍1例,经对症处理后感觉恢复。均无断针、骨折不愈合及正中神经损伤、肌腱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Kapandji技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折复位和愈合好,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解剖锁定桡骨远端掌侧DVR(distal volar radius)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A0分型A3型13例、B1型1例、B3型3例、C1型5例、C2型6例、C3型3例。用掌侧入路DVR钢板治疗,术后随访1年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及复位维持,并采用DASH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x线显示骨折愈合。术后1年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维持满意。术后1年DASH评分(30±3.50)分。术后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DVR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固定可靠,允许早期活动关节,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3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进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门诊30例单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观察及收集资料,采用牵引、挤压、牵抖方法进行骨折复位,用弹力夹板进行外固定,引导患者手部功能锻炼,4~6周后解除夹板固定,随访8~12个月,对患侧腕关节功能采用改良的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评分,并比较复位前后DR片的掌倾角及尺偏角改善情况。结果:30例患者骨折愈合,随访6~12个月,平均10.6个月,评分为5.333±4.334分,优7例,良2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复位前后的掌倾角、尺偏角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法复位操作简便,利于骨折愈合与关节功能恢复,疗效可靠满意。  相似文献   

11.
冯恩辉  魏力  王海洲  何倩伟  陈海云 《新中医》2016,48(10):112-114
目的:探讨持续牵引器在预防干骺端粉碎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后桡骨复位丢失的作用。方法:将干骺端粉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试验组患者在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后配合持续牵引器持续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纯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记录整复后、骨折愈合时2组桡骨茎突高度、尺偏角、掌倾角的情况。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无并发症。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后,2组桡骨茎突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均恢复到正常范围,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试验组桡骨茎突高度、尺偏角均大于对照组(P0.05);而掌倾角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持续牵引器牵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减少骨折复位丢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同侧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同侧舟骨骨折患者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28~52岁,中位数35岁;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AO分型,A3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B1型舟骨骨折4例,B2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B1型舟骨骨折3例,B2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B2型舟骨骨折1例,C2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B1型舟骨骨折4例,C3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B1型舟骨骨折5例,C3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B2型舟骨骨折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0 d,中位数5 d。术中先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再根据舟骨骨折情况,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舟骨骨折。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4个月,中位数16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愈合,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8~16周(中位数11周),舟骨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中位数4个月)。末次随访时,腕关节主动屈伸活动范围为120°~180°,中位数138°;Mayo腕关节评分(88.44±7.98)分,优10例、良6例、可2例。均无桡神经浅支、头静脉损伤及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舟骨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锁定加压钢板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同侧舟骨骨折,骨折愈合好,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超腕关节夹板联合石膏托固定治疗Salter-HarrisⅡ型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44例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者。男35例,女9例。年龄6~17岁,中位数10岁。左侧26例,右侧18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根据Salter-Harris分型均属于Ⅱ型,其中不稳定型5例。20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均不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均因跌倒致伤,受伤至治疗时间1 h至2 d,中位数8 h。均先进行手法复位,复位后先以超腕关节夹板固定,然后辅以石膏托固定。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腕关节活动度,采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综合疗效。结果:4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3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5±0.1)个月,塑形时间(3.0±0.5)个月。43例患者腕关节掌屈55°±5°、背伸40°±15°、桡偏25°±5°、尺偏35°±5°,下尺桡关节旋前80°±5°、旋后90°±5°。末次随访时,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1.8±0.6)分,优40例、良3例。所有患儿均未发现桡骨远端骨骺早闭。结论:手法复位超腕关节夹板联合石膏托固定可有效治疗Salter-HarrisⅡ型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推压手法复位纸夹板外固定治疗Smith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0月至2015年8月,采用推压手法复位纸夹板外固定治疗Smith骨折患者27例,男12例、女15例。年龄23~78岁,中位数54岁。左侧10例,右侧17例。按照Smith骨折的分类,Ⅰ型12例、Ⅱ型3例、Ⅲ型12例。伤后至就诊时间20 min至3 d,中位数3 h。观察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整复固定前桡骨掌倾角27.18°±1.67°,骨折端短缩(5.12±0.31)mm,关节面分离(2.63±0.25)mm;整复固定后桡骨掌倾角15.43°±0.87°,骨折端短缩(1.12±0.17)mm,关节面分离(0.34±0.12)mm。2例整复固定后1周骨折再次移位,住院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均未发生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2例失访;2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1个月,中位数5个月,骨折均愈合。治疗后3个月,按照Anderson成人前臂骨折治疗效果评价分级标准评价疗效,优14例、良7例、不满意2例。结论:采用推压手法复位纸夹板外固定治疗Smith骨折,骨折复位效果好,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型锁定钢板手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5月~2009年3月间2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背侧入路∏型锁定钢板手术内固定。结果:随访所有患者,时间为5~13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肌腱断裂。X片复查,掌倾角8°~15°,平均12.3°,尺偏角17°~25°,平均21.4°。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高9~16mm,平均13mm。按照Gartland-Werley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本组优10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85%。结论:∏型锁定钢板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桡骨远端骨折分型及治疗方法 2方面入手总结董林主任医师治疗CooneyⅢ、Ⅳ桡骨远端骨折的经验,指出董林主任医师对桡骨远端骨折分型采用Cooney分型法,其中Ⅰ、Ⅱ、Ⅲ、ⅣA型通过手法整复可达到良好复位,夹板固定比较稳固;IVB型虽可通过手法整复但难度较高。夹板固定后应定期复查,观察断端对位、对线情况,手法整复应力求掌倾角减少≤9°,尺偏角减少≤3°,桡骨短缩≤2 mm,关节内骨折移位≤2 mm。同时使用活血、补肝肾药物可消肿止痛并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自制石膏夹加皮牵引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夹加皮牵引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36例,比较治疗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腕关节功能等的变化,初步评价其疗效。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获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 and Werley评分系统评定:优10例(53%),良13例(33%),可6例(11%),差1例(3%),总优良率87%。结论石膏夹加皮牵引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维持复位后骨折对位,防止短缩及掌背侧移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经济实用、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研究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A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53例桡骨远端A型骨折中,28例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25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腕关节活动范围、抓握力较健侧变化以及腕关节Gartland与Werley 评分标准.结果:术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比较T形钢板内固定与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9月~2005年12月59例桡骨远端骨折分为2组,分别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和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通过X-片测量记录复位前、后、临床愈合时腕关节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轴向缩短长度变化,按改良Shea等评定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疗效明显优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P<0.01);对于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疗效明显优于T形钢板内固定(P<0.01)。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优先选择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桡骨远端稳定性骨折,优先选择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37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36例。男46例,女27例;年龄61~80岁,中位数67岁;按照桡骨远端骨折的AO分类,C1型41例、C2型21例、C3型11例。比较治疗结束后12个月时2组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背伸、掌曲、尺偏、桡偏、旋前、旋后)、掌倾角、尺偏角、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临床综合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12个月,2组患者腕关节背伸(59°±10°,61°±7°,t=0.386,P=0.142)、掌屈(55°±11°,57°±10°,t=0.069,P=0.510)、尺偏(33°±5°,35°±8°,t=0.058,P=0.883)、桡偏(24°±6°,25°±7°,t=0.121,P=0.521)、旋前(84°±7°,85°±8°,t=0.692,P=0.534)、旋后(83°±6°,85°±8°,t=0.635,P=0.992)角度及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2.94±1.60)分,(2.28±0.79)分,t=1.854,P=0.061]、疼痛VAS评分[(1.38±0.70)分,(1.24±0.78)分,t=0.485,P=0.624]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组掌倾角、尺偏角均小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3.00°±7.20°,10.40°±1.90°,t=0.000,P=0.041;15.90°±9.00°,21.20°±2.60°,t=0.000,P=0.011)。按照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综合疗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组优14例、良17例、可6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优16例、良16例、可4例;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00,P=0.484)。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3例出现腕管综合征,2例发生感染,2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组1例出现腕管综合征,1例出现严重手指僵硬。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55,P=0.142)。结论:对于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而言,虽然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在改善腕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恢复腕关节功能、安全性及临床综合疗效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在骨折解剖复位方面优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