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微生态研究受到全球瞩目,但事实上中医早在1700年前就开始使用人体粪便治疗疾病,而如今人体粪便类中药却备受冷落。文章通过对微生态学与中医学理论基础进行比较,强调了人体粪便类中药的理论优势,并通过阐述人体粪便类中药的临床优势表明其不应被取代。当前应抓住微生态学热潮为研究传统粪便类中药带来良好契机,以中医思想为指导,解决人体粪便类中药所存在的问题,最终实现微生态学与人体粪便类药物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动物粪便类药物作为中药的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从其历史沿革、粪便类中药的临床作用、应用粪便类中药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1 粪便类中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粪便类中药是应用历史较早的一类中药。早在《内经》中就有用鸡矢醴治疗膨胀的记载。这类中药虽数量不多,但临床应用十分广泛。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本类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已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1 用法的不合理性:粪便类中药在临床上,有内  相似文献   

4.
使用粪便类中药治病是中医所特有的.包括人粪便(人尿、人中白、金汁),动物粪便(五灵脂、蚕砂、夜明砂、望月砂、鸡矢白、白丁香、两头尖)及粪便的加工制成品(人中黄、秋石)三类.它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应用范围却比较广泛,遍及内、外、妇、儿各科.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6,(5)
对葛洪《肘后备急方》所记载的某些排泄物类中药作整理分析,并概述后世医家对该类药物的应用。结果表明粪便类药物作为中药的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肘后备急方》中运用排泄物类药物,极大地丰富了祖国医学的药物应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用药情况,并探讨其合理性,为我院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我院住院患者2015年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及构成比各科室使用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并随机抽取100例病例,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处方点评分析。结果 2015年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中用药金额最高的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金额及使用病例数最多的均为神经内科;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100份病例中有60例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溶媒选择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疗程不合理及适应症不适宜四个方面。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我院的使用较为稳定,但使用的合理性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随机抽取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例共计225份,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科室较多,药物使用适应证、用法用量、疗程等整体上基本符合规范,部分存在超剂量使用、配伍不当等情况。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仍存在不合理之处,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
杜秀娟教授通过30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认识到花类中药和仁子类中药对调整升降出入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导师在临床中常使用的花类中药和仁子类中药药对有:苏子槐花、茺蔚子夏枯草、冬瓜子菊花,这几组药对对治疗眩晕病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祛瘀生新方对脾虚湿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粪便病毒多样性的影响。方法 在不同分类水平比较UC患者与正常人群粪便中病毒多样性的差异,并进行丰度聚类热图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UC患者粪便样本中有尾噬菌体的丰度明显上升。目水平分类上有尾噬菌体的丰度高于其他类型病毒;科水平分类时,有尾噬菌体中的长尾噬菌体、肌尾噬菌体、短尾噬菌体及一些无名有尾噬菌体丰度也是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病毒;而在属、种水平分类的表现与目、科水平一致。进一步丰度聚类热图分析结果提示中药治疗能明显降低有尾噬菌体的相对丰度。结论 有尾噬菌体与UC的发病密切相关,祛瘀生新方可能通过降低有尾噬菌体的相对丰度达到抑制肠道炎症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探讨其合理使用与发展趋势。方法统计我院2012年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强度、用药频度、销售金额及其排序等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使用金额逐年增加,DDDs、DDC及排序比同步性好。结论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粪便类藏药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临床疗效确切。为促进粪便类藏药的开发利用和现代化发展,该文对古今藏医药文献中所载粪便类药材的名称、基原、性味、功能主治、炮制加工方法等进行了整理、归纳和概述,并综述了研究现状。该文共收集整理了35种粪便类藏药材,包括鹫粪、黑冰片、狼粪、马粪、狗粪、鸽子粪等。其中,临床最常用的为鹫粪和黑冰片,二者主要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积腹胀、胃溃疡等胃肠系统疾病。大部分粪便类藏药的有效成分、质量标准、药效学评价及作用机制等现代化研究十分薄弱,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基于肠道菌群调控可能是粪便类藏药有效性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其合理使用提供建议及参考。方法:对2013年2月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合药物利用指数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DUI在0.9~1.1的有3种。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剂量过低、用药疗程过长、联合用药不当等不合理现象。结论:应加强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监管,严格该类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3.
周仲瑛认为,花类中药多有轻柔、透散特质,为配方佐使良品,在内、外、妇、儿多种病症中均可使用。收集整理周仲瑛临证常用花类中药20种,按主要功效分为理气解郁、疏肝和胃、清热散邪、降气化痰、通利活血和凉血止血六大类,并总结归纳代表性花类中药的临证使用特色和配伍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乌头类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中毒反应进行研究,并探索中毒反应发生的原因,并制定对应的治疗措施。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我院100例乌头类中药中毒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恢复性分析,并对其中毒反应的症状进行调查和统计,探索患者中毒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结果分析发现,患者的中毒临床症状主要有心悸、胸闷等,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用药不适量及药物的搭配缺乏合理性等,通过临床治疗,这100例乌头类中药中毒反应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结论:研究结果发现,对于乌头类中药的临床使用,其非常容易发生患者中毒事件,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需要加强对乌头类中药的监管力度,同时在对乌头类中药进行使用时严格限制其使用数量,并加强对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类中药的常见不良反应,探究其应对措施。方法本研究所纳入对象选择的是2018年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84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加以回顾分析,找出应对措施。结果84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有过敏史,占总数的28.57%,其中,9例患者存在2种或以上的药物过敏史,占总数的37.50%,红花注射液使用所引发的不良反应率最高,占总数的32.14%。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部位以皮肤及附件为主,占总数的30.95%,其次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结论患者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要想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就必须不断提高药品的生产水平及用药质量,建立完善的药品评估监测系统,做好药品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煮散加工的中药处方数据分析,了解其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对某医院煮散加工的中药处方的数量、患者年龄、临床诊断、中药味数及使用频次、单剂处方金额及药材重量、患者使用信息回访等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中药煮散处方的用药情况。结果:医院门诊中药煮散类型处方共计1 310张,在门诊各中医内科科室均有使用,其中以中医内科、儿科为主;患者年龄主要以12岁以下为主;煮散处方的使用主要以咳嗽、感冒等时疫性疾病为主;单剂处方金额以10~20元居多;单剂处方药材重量以50~100g占比最大;处方药材味数以10~15味为主;中药使用频次排名前五药材包括茯苓、白术、陈皮、苦杏仁和僵蚕等,使用较多的中药类别分别是清热类、解表类和化痰止咳平喘类;煮散类中药的使用反馈意见集中于煎煮操作的繁琐。结论:煮散的应用能在保证中药疗效的基础上降低患者药品费用支出,如能适当改进煎煮方法,适合门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乌头类中药毒性及现代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帅  李妍  李卫飞  许金凯  李飞  杜红 《中草药》2016,47(22):4095-4102
乌头类中药是一类常用有毒中药材,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其所含主要成分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同时也是其毒性成分。由于其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临床治疗窗较窄,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和中毒事件频频发生,限制其广泛应用。研究炮制或配伍对乌头急性毒性的影响,并深入了解其毒性产生的机制,对于进一步开发乌头新型制剂、指导临床更加安全合理地使用乌头类中药及其安全性评价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近年来乌头类中药毒性成分、急性毒性及与毒性相关机制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安全使用乌头类中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赖仁奎  洪永敦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30-1632
目的 回顾性观察活血化瘀类中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活血化瘀类中药的获益和风险.方法 回顾分析既往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ACS患者活血化瘀类中药的应用情况,如药物比例、应用天数、疗效和安全性等.结果 ACS患者活血化瘀类中药应用以冠心Ⅱ号方为基础方,不良反应少见,有良好的耐受性.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中以丹参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多见,使用后能明显改善中医临床证候,死亡率为2.75%,总有效率为93.58%,且不良反应少,未出现严重出血事件、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等.同时使用两种中药注射液亦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活血化瘀类中药在ACS治疗中,临床疗效令人满意,两种中药注射液联合应用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乌头类中药药理活性广泛,但其临床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接近,《普济方》是我国最大的方书,分析与研究《普济方》婴孩篇乌头类中药方剂,总结乌头类中药儿童的用药规律和特点,为指导乌头类中药在儿童临床运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和整理《普济方》婴孩篇乌头类中药方剂,建立乌头类中药处方数据表,统计与分析方剂中的乌头类中药、剂量、剂型、适应症及炮制品等。结果:共收集《普济方》婴孩篇中含附子、川乌、草乌、乌头、天雄5种乌头类中药方剂总计300首,64. 45%的处方以附子入药。治疗疾病种类涉及13种,主要是诸风、惊风(包括急慢惊风、慢脾风等)、吐泻、下痢、大小便淋秘等。乌头类中药用药剂量在3 g以下的方剂占有记载剂量的95. 10%,儿童乌头类中药方剂以内服剂型为主,且48. 33%为丸剂,同时丸剂用药剂量高于散剂、汤剂。使用炮制品的方剂有169首,占54. 17%,采用特殊服法的方剂有170首,"米饮服"所占比例最高。结论:儿童乌头类中药方剂占《普济方》比例较少,用药剂量较轻,且不同方剂剂型用药剂量存在差异。通过研究乌头类有毒中药在儿童方剂中的应用,临床应从辨证遣药、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注重配伍、服药禁忌,加强临床用药监护等方面建立乌头类中药临床用药警戒,为儿童安全、有效地合理使用乌头类有毒中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们采用血凝技术检查了五种中药方剂的煎剂对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和粪便正常大肠杆菌的菌毛的凝血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五种中药方剂对两类大肠杆菌的菌毛的凝血特征无直接影响,但细菌经中药处理后,清热利湿Ⅰ号方能抑制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