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纤维化是大多数慢性肝病所共有的病理特征,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中间环节。近年来,发现了一种被称为致肝纤维化总开关的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为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新的治疗方案添加了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复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所引起的慢性激活组织修复机制,遵循反复的肝组织损伤.无论病因,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典型特征.进展中的肝纤维化可导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可能最终导致肝癌肝衰竭的形成.肝纤维化,作为一个重大的全球卫生问题没有发现令人满意的治疗方式,所以阻断肝纤维化形成已成为慢性肝病治疗中的关键问题.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动物模型被用于研究纤维化的发生和评价抗纤维化治疗的潜能和可能性.本文重点讨论大型动物,兔、犬、猴、猪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模型制作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多是持续性肝脏损伤或纤维化刺激因子刺激产生的共有病理改变,是一项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难题.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由病毒性肝炎造成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在成功接受病毒性肝炎治疗后,其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发生了逆转现象.因此研究和了解肝纤维化逆转的机制有利于发现新的针对肝纤维化的治疗靶向.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肝纤维化逆转机制的研究以及治疗概况作一综述,以期为肝纤维化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学特征,是慢性肝病进展至肝硬化的必经阶段.由于细胞、分子生物学广泛深入到肝纤维化研究领域,目前已经逐渐阐明了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是可以逆转已成为共识.基于对肝纤维化发生的细胞、分子机制认识的深入,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实现肝纤维化的逆转和/或阻止其进展,一直是近年来肝病领域研究的焦点课题.  相似文献   

5.
欧兵  张韵  吴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21):2330-2331
长期砷暴露引起的肝损伤,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对砷暴露人体和动物的肝组织病理研究发现,肝细胞呈广泛脂肪变性、坏死及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目前,砷致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尚少有报道,且迄今没有合适的动物模型.本文综述了砷与肝纤维化相关性及有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纤维化是机体创伤修复的一种类型,各种类型的肝脏疾病均可引起肝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星状细胞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其活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合成大量的细胞外基质.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是可逆的,此文综述肝纤维化形成机制,并探讨目前及将来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改变,其发生机制与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和增殖有关。免疫细胞与HSC的相互作用可调控肝纤维化基质的形成及过度沉积,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综述了近年来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免疫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总结了先天性免疫系统及适应性免疫系统对肝纤维化的调控。因此,深入研究肝纤维化发病过程免疫细胞、细胞因子与HSC的相互作用,以及免疫机制的调控作用,有助于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Gu S  Huang MX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0):791-79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肝病,肝纤维化是NAFLD发展中的关键阶段,是向肝硬化发展的重要病理过程.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也缺乏有效安全的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应用强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患者半年,观察其在抗肝纤维化方面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  相似文献   

9.
李杰  邹俊  陈茂伟 《山东医药》2011,51(45):113-114
肝纤维化是肝细胞损伤后的一种修复机制,一旦发展成弥漫性伴结节性增生,使正常肝组织结构紊乱,即形成肝硬化。许多研究表明,在肝纤维化早期进行适当干预,可延缓或逆转其发展。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肝维化及肝硬化诊断的研究取得明显进步。现结合文献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脂肪肝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及其机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综述了脂肪肝的病因、病理学类型及其程度等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关系,并探讨了脂肪肝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机制以及肝内脂肪本身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慢性HBV感染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而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控制甚至逆转肝纤维化对于降低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终末期疾病的发病率尤为重要。慢性HBV感染者经长期抗HBV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后肝脏炎症消退,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可得到不同程度的逆转,甚至完全恢复至正常结构,具体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归纳并分析了近年来关于慢性HBV感染者获得病毒学应答后肝纤维化/肝硬化逆转的相关研究,总结了可能与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肝纤维化/肝硬化逆转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宿主因素、病毒因素、治疗因素、代谢相关因素等,但仍有其他的相关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YKL-40蛋白水平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并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62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遵循1∶1匹配原则将62例来院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行血清YKL-40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分析YKL-40与肝硬化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YKL-40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Che、Cho、Alb水平低于对照组,而TBA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Child-Pugh C级患者YKL-40蛋白水平高于A级和B级患者(P0.05);重度肝纤维化者YKL-40水平高于轻度、中度者(P0.05)。酒精性肝硬化、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在血清YKL-40蛋白水平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清YKL-40蛋白水平与肝功能分级、肝纤维化程度呈相关性,因此检测血清YKL-40蛋白水平可判断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3.
脂肪肝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及其机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综述了脂脂肝的病因、病理学类型及其程度等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关系,并探讨了脂及肝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机制以及肝内脂肪本身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许多类型的细胞与细胞因子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最近,对参与肝纤维化的细胞和细胞因子分子机制有了新的认识。终止肝纤维化的过程,可能会逆转晚期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很多研究已更好地阐述肝纤维化所涉及的细胞和细胞因子分子机制。肝星状细胞的激活是肝纤维化的中心事件,辅以其他基质来源的细胞。确定不同类型细胞的相互作用,揭示细胞因子对这些细胞的调节机制,会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就细胞及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相关性肝硬化是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20%-30%的CHB可进展到肝硬化.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650000人死于CHB导致的各种并发症,肝硬化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肝硬化是由肝纤维化进展而来的,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是根本.纤维化的分期对于肝病患者的预后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肝组织活检被认为是肝纤维化分期及诊断的金标准.但是肝活检是有创性检查,存在一定的痛苦和可能致命的并发症.因此一些基于血清学和影像学的非侵入性的技术应运而生,并在肝纤维化诊断中得到验证.本文主要介绍上述这些无创性技术在CHB患者肝纤维化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检验效能、优势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的共同病理过程,是肝脏中细胞外基质(ECM)增生与降解失衡,进而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结果。近年来肝纤维化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其发生、发展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各种因素所导致的肝星状细胞激活、趋化和增殖,引起一系列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导致胶原合成增加被认为是肝纤维化过程中重要的病理过程。因此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被认为是肝纤维化过程中的始动因素。此文对近年来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制备不同种类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肝损伤后的修复反应,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及细胞机制,如何制备与人类肝纤维化相似的动物模型,不仅是深入研究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发病机制的重要基础,也是筛选防治药物的有效手段。本文重点讨论制备大鼠、小鼠和家兔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动物模型的不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纤维化是NAFLD进展为肝硬化及HCC的重要阶段,早期诊断肝纤维化程度对预后尤为重要。由于肝活检的有创性、并发症、重复率低及取样误差等局限性,近年来出现了多项评估肝纤维化的无创方法,主要包括多种血清学模型和影像学检查等。一些无创方法不仅可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也能预测NAFLD患者HCC发病情况。本文就无创评估NAFLD肝纤维化的研究及其与HCC的相关性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与肝硬化病变程度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随着临床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逐渐增高,胆碱酯酶则逐渐降低。肝硬化患者CHE与PCⅢ、IC-C、LN及HA呈负相关(P〈0.001),CHE与LN之间的相关性随着肝硬化病情加重而更加明显(P〈0.001)。结论 肝硬化时血清胆碱酯酶与肝纤维化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PCⅢ、Ⅳ-C、LN、HA及胆碱酯酶对估测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估计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是由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等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肝脏疾病的共同病理过程,可进展为肝硬化,乃至肝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中药在抑制肝纤维化进展和促进肝纤维化逆转方面有着“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具备独特的临床疗效。近年来,中药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许多具有良好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中药复方和单味药及其有效成分被发现,并从细胞、分子水平等方面揭示了其潜在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阐明中药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进展,本文从中药抗肝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中药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从动物实验到临床试验的中药研究三方面,系统阐述了其近5年的研究进展,为科研人员及临床医师开展中药抗肝纤维化药物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