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凉血解毒汤与凉血汤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的影响,并探讨配伍解毒药在银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55只,背部剃毛,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凉血汤组、凉血解毒汤组和甲氨蝶呤组,采用5%(质量分数)咪喹莫特乳膏背部涂抹诱导皮肤银屑病样模型。观察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并评分,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表皮层厚度;采用皮肤水分油分测试笔检测小鼠背部皮肤水分和油分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小鼠皮损中增生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表达;采用RT-PCR技术检测皮损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IL-23及IL-1β 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凉血解毒汤和凉血汤组小鼠皮损PASI评分及表皮厚度均明显降低、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下降、CD3阳性T细胞表达个数减少、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相对下降(P<0.05);此外凉血解毒汤还可使小鼠皮损中水分(16.980±2.739)、油分(7.750±1.209)含量有效升高(P<0.05),IL-17、IL-2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对皮损PASI评分及表皮厚度、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5.66±0.057)和CD3阳性T细胞表达个数(10.670±0.193)的影响也更为显著(P<0.01)。结论 凉血解毒汤与凉血汤均可抑制IL-1β mRNA的表达,减少炎性浸润,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炎性反应皮损;而配伍解毒药的凉血解毒汤,则可进一步通过抑制IL-23、IL-17的表达,提升其在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及皮损组织形态变化、减缓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减少角化不全细胞及降低炎性反应浸润程度等方面的干预作用,从而缓解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损改变,提示解毒中药对炎性反应及相关因子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潜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凉血活血中药对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模型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7(IL-23/IL-17)炎症轴的干预作用。方法 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凉血活血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采用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观察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动态变化;光镜观察皮损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技术检测小鼠血清及皮损中细胞因子含量、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凉血活血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小鼠皮肤红斑的出现、色泽及浸润范围、鳞屑面积、鳞屑厚度、皮肤增厚均小于同期的模型组改变(P0.01或P0.05)。HE染色显示:凉血活血中药组小鼠皮肤表皮层较平整,角化不全的细胞明显减少,表皮层厚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皮损蛋白及mRNA检测显示,凉血活血中药组小鼠皮肤中IL-17、IL-23蛋白及IL-23mRNA、IL-22mRNA、孤独核受体γt(RORγt)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结论凉血活血中药可抑制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炎症爆发的强度及银屑病样皮损的形成,可能与降低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并抑制Th17细胞分化转录因子RORγt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方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的干预作用,明确解毒类中药在银屑病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 BALB/c雄性小鼠5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活血解毒方组、活血方组和甲氨蝶呤组,每组11只,采用外涂咪喹莫特诱导皮肤银屑病样模型。甲氨蝶呤(1 mg/kg)、活血解毒方组(35.1 g/kg)及活血方组(26.9 g/kg)分别予以药物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予以等量纯净水灌胃。于第7天观察小鼠皮损变化情况后进行处死,取皮肤组织进行检测。HE染色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表皮层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的表达以及微血管阳性标记物CD31的表达并检测微血管密度(MVD);采用实时PCR技术检测皮损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mRNA的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活血解毒方组皮损表皮增生较模型组少,角化不全的细胞明显减少;表皮厚度降低,P<0.001;活血解毒方组PCNA、CD3阳性表达远低于模型组,P<0.001;活血解毒方MVD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活血解毒方组IL-17、IL-23的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活血解毒方的活血润肤作用是通过抑制血管增殖,而清热解毒作用则通过调节IL-23/IL-17轴减少Th17相关因子的表达、表皮层角质细胞的增生、真皮层免疫细胞浸润以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方对咪喹莫特(imiquimod,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中活化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凉血解毒方高(Liangxue Jiedu groups with high,LXJD-H)、中(medium,LXJD-M)、低(low,LXJD-L)剂量组和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组,观察小鼠背部皮损变化。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标准进行评分,光镜下观察皮肤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表皮厚度;免疫荧光及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中Ki67、CD3、CD11c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DCs数量;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量;采用RT-PCR法检测皮损组织中DCs相关受体基因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皮损中TLR7/TLR8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凉血解毒方明显降低皮损PASI评分及表皮厚度、减少炎性反应细胞的浸润;抑制皮损中TLR7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体内外降低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7)、TLR8及IL~(-1)2p40 mRNA表达及下调IL-23、IL~(-1)β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论凉血解毒方可以改善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皮损,且可以改善皮损中T淋巴细胞及DCs的浸润,同时抑制DCs的活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玄解毒方对于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症状、体征改善及其对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 S1P)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BALB/c小鼠25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开玄解毒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采用外涂咪喹莫特法建立银屑病样皮损模型,连续干预7 d后取材。期间对皮损拍照并计算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PASI)评分;HE染色观察皮损病理改变及测量表皮厚度;对脾脏及胸腺拍照并称重;免疫组化法检测表皮Ki67、S1P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皮损KRT17、Claudin、Occludin表达;qRT-PCR检测IL-17、IL-23、S1PRs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开玄解毒方可缓解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降低PASI评分,减轻表皮增生程度(P均<0.01),改善胸腺、脾脏指数及血管增生情况(P<0.01或P<0.05),降低炎症因子IL-17、IL-23 mRNA表达(P<0.01),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热凉血方对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模型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失衡的影响及miR-210激动剂(AgomiR-210)干预后的作用。方法将42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清热凉血方高、中、低剂量组(30. 2、15. 1、7. 05mg/kg)、AgomiR-210高、低剂量组(8、4 nmol/L),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观察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动态变化;光镜观察皮损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皮损中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和孤独核受体(RORγt)的表达,采取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中miR-210的表达。结果清热凉血方对银屑病小鼠皮损、组织病理变化和PASI评分有明显改善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其中高剂量组PASI评分改善最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病理结果显示,AgomiR-210可降低清热凉血方的治疗作用,其中低剂量组作用更明显,与清热凉血方高剂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免疫组化检测发现清热凉血方可上调银屑病小鼠皮损中Foxp3的表达,下调RORγt的表达,而AgomiR-210可下调Foxp3的表达,上调RORγt的表达。qRT-PCR法检测发现清热凉血方可抑制银屑病小鼠脾脏中miR-210的mRNA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而AgomiR-210可上调小鼠脾脏中miR-210的mRNA表达,与清热凉血方高剂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清热凉血方可明显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皮损,可能通过抑制miR-210、上调Foxp3、下调RORγt的表达、改善Th17/Treg细胞失衡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咪喹莫特对不同品系小鼠银屑病样皮损诱导作用的差异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选用BALB/c和C57BL/6两种小鼠品系,分别在其背部涂抹62.5 mg含5%咪喹莫特的明欣利迪乳膏,在涂抹2,4,6 d后,采用PAIS评分观察小鼠背部皮肤形态学变化;HE染色观察涂药局部皮肤病理组织学变化,显微镜下测量表皮厚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随咪喹莫特涂抹天数的增加,BALB/c小鼠和C57BL/6小鼠背部皮肤均逐渐出现鳞屑、红斑、表皮增厚等银屑病样表现。与同时间段C57BL/6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比较,BALB/c小鼠皮损PAIS评分更高(P0.05或P0.01),病理组织学改变及表皮增厚均更显著(P0.05或P0.01)。涂抹咪喹莫特2 d后,两种小鼠IL-23、IL-17A和IL-17F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且均呈现先高后低的动态变化。其中BALB/c小鼠表达峰值出现于涂药后2 d,C57BL/6小鼠表达峰值出现于涂药后4 d。结论咪喹莫特均可诱导BALB/c和C57BL/6小鼠出现人类银屑病样皮损,其中BALB/c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更典型,可能更适用于人类银屑病研究,IL-23/IL-17轴的激活是皮损出现的重要诱导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泻肝凉血解毒方对豚鼠银屑病样皮损IL-17和IL-23水平的影响。方法:5%普萘洛尔霜剂外涂豚鼠耳背皮肤,制备豚鼠银屑病模型。造模豚鼠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阿维A胶囊组和泻肝凉血解毒方组,各10只;另取10只未造模豚鼠为空白组。阿维A胶囊组和泻肝凉血解毒方组分别以相应药液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连续4周。干预后光镜下观察各组豚鼠局部皮损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组织IL-17和IL-23的水平,ELISA法检测豚鼠血清IL-17和IL-23水平。结果:豚鼠耳部皮肤HE染色显示,造模部位可见典型的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真皮毛细血管扩张,有较明显的单个核细胞浸润;经泻肝凉血解毒方和阿维A胶囊治疗后,皮损组织病理显著改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IL-17和IL-23的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用药组IL-17和IL-23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阿维A组IL-17和IL-23表达与泻肝凉血解毒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IL-17和IL-23的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用药组IL-17和IL-23的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阿维A组IL-17、IL-23水平与泻肝凉血解毒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泻肝凉血解毒方可以降低普萘洛尔致豚鼠银屑病样皮损IL-17和IL-23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在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模型中的作用及芥菜籽对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正常饲料并用5%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炎症)和实验组(给予5%芥菜籽饲料并用5%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炎症)。RT-PCR方法检测皮损处NLRP3、ASC、caspase-1和caspase-11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SC和caspase-1的表达和分布,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β和IL-18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小鼠银屑病样模型皮损中NLRP3、ASC、caspase-1和caspase-11的表达水平增高,血清IL-1β和IL-18的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芥菜籽抑制上述因子在实验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P3炎症小体可能参与了银屑病样模型的形成,芥菜籽可能通过降低其表达抑制了IL-1β、IL-18引起的炎症反应而减轻银屑病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Balb/c小鼠模型及其皮肤血管增生的特点。方法备皮后,以外涂凡士林为对照组,在Balb/c小鼠背部皮肤外涂5%咪喹莫特乳膏为模型组,连续6d,诱导产生银屑病样皮损。用常规病理检查观察模型构建情况;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别对模型组与对照组皮损组织进行CD31染色,以计算皮损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并观察微血管形态。结果常规病理结果提示,5%咪喹莫特乳膏能诱导Balb/C小鼠产生银屑病样皮损,表现为表皮角化异常、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增生等银屑病病理特点;而对照组无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及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CD31表达,主要表达在微血管内皮细胞上。通过Weidner法计算小鼠皮损的微血管密度,提示模型组小鼠皮损的微血管密度(17.11±2.36)个/mm2较正常对照组(3.18±1.14)个/mm2明显增大(t=15.030,P<0.001)。模型组微血管在真皮浅中、层增多明显,且管腔形态迂曲扩张。结论 5%咪喹莫特乳膏可以诱导Balb/c小鼠产生银屑病样皮损,且该皮损具有与人类银屑病相似的血管增生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银屑病患者及银屑病小鼠模型皮损处白细胞介素10(IL-10)特点及其与银屑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IL-10的表达对银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40例银屑病患者病损皮肤,同时通过咪喹莫特(IMQ)分别诱导C57BL/6(WT)小鼠和IL-10敲除(IL-10-/-)小鼠致银屑病模型。采用PASI评分观察皮损动态变化;HE染色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表皮厚度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免疫组化检测皮损组织中IL-10和CD19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皮损组织中CD4定位改变情况。结果:IMQ造模可以取得与临床银屑病患者相类似的皮肤表现。IL-10-/-造模组小鼠背部皮损处红斑评分、鳞屑评分、皮肤浸润厚度评分及PASI总评分和耳朵厚度较WT造模组和IL-10-/-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WT造模组小鼠皮损组织中IL-10的表达阳性率低于WT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造模组小鼠CD19阳性表达率略高于IL-10-/-对照组和WT造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WT造模组小鼠CD4阳性表达从表皮-真皮交界处向整个表皮层扩散,与银屑病患者样本CD4阳性定位类似。IL-10-/-造模组小鼠表皮层和真皮层均存在CD4阳性表达。结论:IL-10的缺乏会导致持续的免疫激活,加重银屑病的发生和进展,其可能通过增加鳞屑发生,促进皮肤表皮层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从而加重银屑病样皮损改变。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滋阴方对MRL/lpr狼疮鼠CD4~+T细胞DNA甲基化敏感基因白介素10(IL-10)、蛋白磷酸酶2Ac(protein phosphatase 2Ac,PP2Ac)、CD70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解毒祛瘀滋阴方中药组,分别予解毒祛瘀滋阴方中药和生理盐水灌胃8周。干预结束后,观察小鼠皮损及血清抗ds DNA抗体、C3浓度、尿蛋白水平变化;HE染色及荧光染色后观察肾脏病理改变;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脾脏CD4~+T细胞甲基化敏感基因CD70、PP2Ac、IL-10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小鼠血清抗ds DNA抗体、C3浓度和肾脏病理损伤明显改善,CD70、PP2Ac和IL-10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解毒祛瘀滋阴方具有对MRL/lpr狼疮鼠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下游甲基化敏感基因CD70、PP2Ac、IL-10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22(IL-22)及IL-22R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原癌基因(c-myc)在银屑病表皮异常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2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11例正常人皮肤中IL-22、IL-22R1、STAT3、c-myc的mR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IL-22、IL-22R1、STAT3、c-myc的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和正常人皮肤中均呈阳性表达;但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人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2的mRNA水平与IL-22R1、STAT3的mRNA水平呈正相关(P0.05);STAT3的mRNA水平与c-myc的mRNA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22可能诱导STAT3活化导致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KC)过度增殖,这为银屑病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丹参、赤芍、当归等10味中药与银屑病治疗有关的作用。方法:利用小鼠银屑病实验模型及PCNA免疫组化方法,分别观察了6味清热凉血药对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和6味活血化瘀药对鼠尾鳞片表皮闰层形成的影响。结果:6味清热凉血中药均能显著抑制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和PCNA表达。6味活血化瘀药中5味均能显著促进表皮分化,其丹以、赤芍又兼具有上述两种,结论:本研究的10味中药对银屑病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常用清热凉血药(生地、紫草、丹皮)煎剂对银屑病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及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灌胃雌激素刺激小鼠阴道上皮组织增生的方法制作银屑病小鼠动物模型,直接利用小鼠尾部鳞片模型,给予不同剂量(1.93、3.86、7.72 g/kg)的3种清热凉血药进行干预,14 d后计数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指数和小鼠尾部颗粒层鳞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清热凉血药生地、紫草、丹皮的各剂量组对银屑病样表皮过度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均能促进表皮颗粒层形成(P0.05),但3味药之间的作用效果无明显差异,同一味中药不同浓度之间亦无明显量效关系。结论清热凉血药生地、紫草、丹皮可能通过抑制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和促进表皮颗粒层生成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细胞分裂周期蛋白7(cdc7)在银屑病角质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dc7在人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并预测其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将Hacat细胞分为Hacat组、Hacat+白介素-22(IL-22)50 ng/mL组、Hacat+IL-22 100 ng/mL组、Hacat+IL-22 200 ng/mL组,应用CCK8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和cdc7的表达量;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咪喹莫特乳膏外涂建模),应用RT-qPCR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cdc7表达量;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咪喹莫特乳膏外涂+cdc7抑制剂灌胃建模),每日观察皮损动态变化,并绘制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指数(PASI)趋势图。结果 cdc7在人银屑病皮损中高表达(P0.05),cdc7可能是作为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家族转录因子的下游靶点而发挥作用;Hacat组、Hacat+IL-22 50 ng/mL组、Hacat+IL-22 100 ng/mL组、Hacat+IL-22 200 ng/mL组细胞中cdc7 mRNA表达量分别为(1.00±0.01)、(1.16±0.06)、(4.45±0.08)、(5.53±0.33)(F=139.300,P0.01),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0.54±0.02)、(0.64±0.02)、(0.83±0.02)、(1.00±0.04)(F=176.600,P0.01)。模型组小鼠cdc7 mRNA表达量(2.18±0.15)、cdc7细胞阳性率(21.10±0.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2±0.05)、(7.11±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背部皮损较轻,PASI评分上升较缓慢。结论 cdc7具有促进银屑病角质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咪喹莫特(IMQ)小鼠银屑病模型,探究可善挺(Cosentyx)通过C5a/C5aR1通路对银屑病小鼠皮肤炎症和自噬的调控作用。方法 8周龄雄性BALB/c小鼠27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9只):空白对照组(Blank group)、银屑病模型组(Model group)、可善挺治疗组(Cosentyx-treat group),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两组采用咪喹莫特(IMQ)制备银屑病模型,可善挺治疗组给与可善挺(第1、6、13天皮下注射,1 d两次,每次4.5mg/kg)干预。通过HE染色观察可善挺对银屑病模型小鼠皮肤组织的病理损伤的影响,通过ELISA检测小鼠皮损组织中促炎因子IL-4、IL-8、TNF-α、IL-1β的分泌情况,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小鼠皮损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皮损组织中Beclin 1的表达量和LC3-Ⅱ/LC3-Ⅰ值,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皮损组织C5a、C3、C5aR1、C1qB的表达水平。结果可善挺抑制了皮损组织中IL-4、IL-8、TNF-α、IL-1β和MPO的表达,提高了Beclin 1的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同时可善挺下调了C5a/C5aR1通路中C1qB、C3、C5a、C5aR1分子的表达。结论可善挺抑制了C5a/C5aR1通路,可以通过C5a/C5aR1通路调控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减缓银屑病炎症反应,同时可善挺增强了银屑病皮损组织中自噬作用,但无法确定可善挺是否通过C5a/C5aR1通路对银屑病皮损组织中自噬作用进行调控,因此机制还需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造BALB/c小鼠背部银屑病样模型,探讨中成药银屑平丸治疗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组、银屑平丸高、中、低剂量组,8只/组.给予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背部皮肤外涂咪喹莫特软膏连续8d,1次/d,建立模型小鼠.末次给药后,观察小鼠背部皮肤进行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renty index,PASI)评分;检测血清中IL-17、IL-23水平;取背部皮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比较.结果 (1)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对银屑病样小鼠背部皮肤PASI评分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而较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评分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2)各组银屑病样小鼠外周血IL-17和IL-23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而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均与模型对照组外周血中含量有明显的差异(P<0.05).(3)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对银屑病样小鼠背部皮肤组织病理变化较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银屑平丸改善银屑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IL-17、IL-23,起到减轻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明确克立硼罗软膏(Cri)外用对咪喹莫特(IMQ)诱导小鼠银屑病的治疗作用与机制。方法 用Balb/c小鼠建立IMQ小鼠银屑病模型,分为Cri(7.5、15、30 mg/cm2)组、卤米松(15 mg/cm2)组、模型组及正常组。对小鼠皮损进行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HE染色观察表皮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测定皮损处角蛋白的表达;检测皮损处皮肤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Cri组小鼠皮肤鳞屑、红斑和增厚减轻,PASI评分降低,皮损处增殖角蛋白(K)6、K16、K17表达水平降低(F=12.62、19.41、28.39,P<0.01),而分化角蛋白K1、K10表达水平增加(F=27.95、9.64,P<0.01)。Cri能提升小鼠皮损处皮肤中cAMP、PKA水平,增加p-CREB的表达。结论 Cri可能通过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发挥对IMQ诱导的小鼠银屑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