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修改Graeb评分标准预测脑室积血并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一种客观实用的方法,预测脑室积血(IVH)并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AOH)的发生概率.方法用原Graeb及修改Graeb 2种评分标准,对积血为主要部位的第四脑室组15例、第三脑室组19例及基底节出血所致侧脑室组38例,根据有无AOH,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及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积分与脑积水的关系.结果按修改Graeb标准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二曲线交点时,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诊断效率、Youclen和K值分别为0.952、0.90、0.1、0.048、0.93、0.852和0.85.用Logistic回归分析5~12分者并发AOH的概率分别为: 0.02、 0.07、 0.26、 0.62、 0.88、 0.97、 0.99及1.0.结论修改Graeb标准能较好地预测第三、第四脑室及幕上出血量小于30 ml所致IVH并发AOH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2.
脑室出血的三级治疗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脑室出血的分级治疗方案。方法按修改Graeb评分标准观察了237例脑室出血(IVH)患者的积血评分、出血后脑积水(PHH)及病程21d内病死率。用Logistic回归法建立并发PHH的预测方程,以5%与95%二概率点将观察样本分为三个段别,提出初步三级治疗方案。应用X^2检验比较各评分点组治疗方法对病死率的影响,修正上述三级治疗方案。结果按修改Graeb评分标准,评分1—4段中各点PHH发生概率小于5%,内科保守治疗的病死率在各点均为0;PHH发生概率大于95%的评分点于11-12间,外科引流能显著降低10-12段内各评分点组的病死率;而评分5~9者,PHH发生概率为9.6%~81.0%,内科保守或外科引流对该段内各评分点组的病死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按修改Graeb评分标准,据IVH评分大小分三级治疗:一级即评分1~4者行内科保守治疗;二级即评分5~9者可在有外科引流准备的条件下行内科保守治疗;三级即评分10~12者应予以积极的外科引流。  相似文献   

3.
修改Graeb评分标准预测脑室积血并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寻找一种客观实用的方法,预测脑室积血(IVH)并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AOH)的发生概率。方法 用原Graeb及修改Graeb2种评分标准,对积血为主要部位的第四脑室组15例、第三脑室组19例及基底节出血所致侧脑室组38例,根据有无AOH,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及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积分与脑积水的关系。结果 按修改Gradb标准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二曲线交点时,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诊断效率、Youclen和K值分别为0.952、0.90、0.1、0.048、0.93、0.852和0.85。用Logisticl回归分析5-12分者并发AOH的概率分别为:0.02、0.07、0.26、0.62、0.88、0.97、0.99及1.0。结论 修改Graeb标准能较好地预测第三、第四脑室及幕上出血量小于30ml所致IVH并发AOH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4.
脑室出血(IVH)约占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的1/3。脑室出血并发出血后脑积水(PHH)是导致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建立修订的Graeb评分标准之后,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法建立预测PHH发生概率的数学模型,发现修订的Graeb评分标准比原Graeb评分标准预测不同类型的IVH并发PHH发生更加科学适用。按PHH发生几率大小进行分组,比较各组外科引流与内科保守治疗的病死率,建立了IVH的临床三级治疗方案,即评分1~4分行内科治疗,5~9分者在做好外科引流准备的条件下保守治疗,10~12分者积极引流。同时还对脑室外引流的时间、并发症、引流管拔除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室出血后形成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2016-06—2020-05收治的152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室出血后发生脑积水67例,未发生脑积水85例。将2组患者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原发出血部位、有无脑疝、Graeb评分、受累及的脑室数量和颅内感染等指标进行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室出血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未发生脑积水组相比,发生脑积水组患者GCS评分≤8分、Graeb评分≥6分、受累及的脑室数量和颅内感染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年龄、脑疝、原发出血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GCS评分≤8分、Graeb评分≥6分和颅内感染是自发性脑室出血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CS评分、Graeb评分以及是否并发颅内感染是影响自发性脑室内出血后发生脑积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Graeb量表(mGS)评分联合侧脑室颞角最大宽度对重度脑室出血(SIVH)脑室外引流术(EVD)后并发慢性脑积水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EVD治疗的205例SIVH的临床资料。出院后随访6个月,头颅CT测量Evans指数>0.19即诊断为慢性脑积水。结果 205例中,43例发生慢性脑积水,发生率为20.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GS评分高(OR=1.130;95%CI 1.063~1.219;P<0.001)、侧脑室颞角最大宽度大(OR=1.144;95%CI 1.087~1.267;P<0.001)是SIVH并发慢性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GS评分预测慢性脑积水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55,约登指数为0.26,截断值为23分,敏感度为67.8%,特异度为55.8%;侧脑室颞角最大宽度的AUC为0.6982,约登指数为0.39,截断值为16.3 mm分,敏感度为64.2%,特异度为72.1%;两者联合的AUC为0.8394,约登指数为0.51,敏感度为83.9%,...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治疗组(28例)采用侧脑室外引流及脑脊液净化加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结果 治疗组无1例死亡,对照组死亡4例(13.3%)。治疗组急性脑积水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均为3.6%,对照组急性脑积水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13.3%和2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侧脑室外引流结合脑脊液净化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积水对大鼠脑室周围神经干细胞影响。方法6w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5只,对照组35只,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向枕大池内注入25%无菌高岭土混悬液0.05ml,分别在高岭土注射后3d,1w,2w,3w,4w处死动物,迅速取脑组织,测侧脑室指数,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脑室周围Nestin阳性细胞的表达,同样方法向枕大池内注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28只大鼠成功诱发脑积水并完成实验全过程,对照组30只完成实验全过程。对照组大鼠各对应时间点,侧脑室指数基本相同,实验组大鼠脑室进行性扩大;脑室周围Nestin阳性细胞:对照组细胞数平均193±20.3个并维持,脑积水造模后3d达到最大值,为对照组308%±1%(P〈0.001),1w脑室周围Nestin阳性细胞下降到对照组196%±1%,2w降到对照组水平210±22.4个,3w脑室周围Nestin阳性细胞几乎看不到并持续。结论脑积水引起脑室进行性扩大,脑室周围神经干细胞可能受脑室扩张机械性压迫引起缺血,缺氧影响,参与脑积水病理损害和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Viewsite脑牵开器手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IVH)铸型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6例重度IVH铸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患者行神经内镜联合Viewsite脑牵开器经侧脑室额角入路手术清除脑室内血肿,为手术组;14例患者采用侧脑室额角钻孔置管外引流,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术后6 h、3 d的血肿清除率、术后6 h Graeb评分和脑室颅腔比(VCR)值的变化、引流管留置时间、甘露醇使用量及使用时间、神经重症监护单元(NICU)住院时间、术后14 d GCS评分的变化、术后并发症(再出血、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及迟发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及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评估2组患者的额叶功能损害程度。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手术组患者术后血肿残余量减少,术后6 h Graeb评分及VCR值降低,引流管留置时间缩短,甘露醇使用减少,NICU住院时间缩短及术后2周GCS评分提高,术后颅内感染和迟发性脑积水的发生率降低,术后6个月mRs神经功能评分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以及FA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经内镜联合Viewsite脑牵开器手术治疗重度IVH铸型能够快速清除脑室内血肿,尽早恢复脑室再通,降低脑室系统的被动扩张,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清和脑脊液(CSF)神经丝蛋白轻链(NFL)、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对继发交通性脑积水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2月对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6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进行去骨瓣减压术和侧脑室外引流出院后至少随访6个月的临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继发交通性脑积水组30例和非脑积水组86例。采集术后即刻、术后24h和48h引流的CSF,同时采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NFL、GFAP水平。结果 CSF NFL、GFAP水平存在时间、组别以及时间和组别交互作用(P<0.05)。在术后即刻、术后24 h、48 h时,继发脑积水组CSF NFL、GFAP水平均高于非脑积水组(均P<0.05);而且与术后即刻相比,随着EVD引流时间的延长,CSF NFL、GFAP水平逐渐降低(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即刻CSF NFL、GFAP是影响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交通性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此外,术后即刻血清和CSF中NFL、GFAP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0.6...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后276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后根据脑积水诊断标准,分为脑积水组(47例)和非脑积水组(229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颅内脑挫裂伤、脑室出血、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骨损伤、颅骨线型骨折、脑脊液蛋白水平及压力等因素。结果随访结果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脑积水发生率为17.03%(47/2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积水组和非脑积水组在年龄、脑室出血、硬膜下血肿、昏迷(有无、持续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去骨瓣减压术、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加尔维斯顿定位和失忆测试(Galveston Orientation and Amnesia Test,PTA)、功能独立性测评(Function Independent Measure,FIM)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硬膜下血肿、昏迷时间长、GCS低分值,去骨瓣减压术与重型颅脑创伤后的脑积水的发生显著正相关。结论高龄、有硬膜下血肿、GCS评分低、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是重型颅脑创伤后脑积水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大鼠脑积水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成年大鼠脑积水动物模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8只,再随机平均分为A、B、C.D四个亚组,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向枕大池内注入25%白陶土混悬液0.1mL,分别在白陶土注射后第1、2、4、6周行MRI检测,鉴定脑积水是否形成,并测定第三脑室层面侧脑室大小。对照组12只用同样方法向枕大池内注人生理盐水0.1mL,2周后行MRI检测。并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实验组有34只大鼠成功诱发脑积水,且脑室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扩张。结论白陶土注射法可以制作确切的大鼠脑积水模型,特别适用于急慢性脑积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积水的发生率及其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1例创伤性SAH病人的临床资料,记录病人GCS评分、年龄、性别、去骨瓣减压术、SAH特征等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性SAH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随访2个月,发生脑积水36例(11.96%)。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脑室内出血、SAH厚度和SAH分布是创伤性SAH后出现脑积水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而性别、入院GCS评分、SAH部位、去骨瓣减压术与创伤性SAH后并发脑积水无明显关系。结论脑积水是创伤性SAH后的常见并发症,高龄、脑室出血、SAH严重程度是创伤性SAH后发生脑积水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而住院治疗的患者病例资料,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严重程度Hunt-Hess分级和急性期并发症与其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及并发症中的再出血、症状性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癫痫发作各项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及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unt—Hess分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再出血、脑积水、癫痫发作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unt—Hess分级、脑积水、癫痴发作并非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预后不良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但Hunt—Hess分级、脑积水、癫痫发作是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预后负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幕上脑出血颅腔容积急性代偿能力评估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数学方法评估与预测幕上脑出血患者颅腔容积急性代偿能力,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78例幕上急性脑出血量大于30 ml者被纳入本项研究。血肿量最大者155 ml,最小者30 ml,平均(65.2±10.8)ml。所有病例均接受药物治疗外,29例接受血肿抽吸术,15例接受血肿抽吸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以“昏迷”与“一侧散瞳”为颅腔容积代偿状态指标,对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年限、血肿量、血肿中心与正常中线结构距离、中线结构的移位幅度、血肿中心OM层面数、OM50层面时顶枕径与双颞径乘积、CT片上脑萎缩程度、脑室积血评分、外科干预、干预的方法、血肿抽出量等13项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昏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血肿量”与“脑室积血评分”,其预测方程为logitP=0.458X_(脑室出血评分)+0.08X_(血肿量)-4.009。出血量50.1 ml是半数患者出现昏迷的界点值;“一侧散瞳”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血肿量”与“脑室积血评分”,其预测方程为logitP=0.413X_(脑室出血评分)+0.057X_(血肿量)-3.900。出血量68.4 ml是半数患者出现一侧散瞳的界点值。结论 幕上脑出血时急性颅腔容积代偿能力是有限的。一次性出血量超过50 ml,则可引起多数病例的颅腔容积相对失代偿;一次性出血量超过69 ml,则可引起多数病例的颅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侧脑室穿刺位置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疗效,以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侧脑室副三角区穿刺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52例脑积水患者(副三角区穿刺组),另取侧脑室三角区穿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47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年与术前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结果副三角区穿刺组脑室端堵管、总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感染、出血和硬膜下积液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年时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均P 0. 05)。结论与侧脑室三角区穿刺比较,副三角区穿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可降低脑室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侧脑室枕角穿刺行脑室-腹腔(V-P)分流术在脑积水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脑积水患者根据术前CT或MR定位外耳道层面扫描基线,选择穿刺层面及穿刺路径,定位枕角穿刺点(A)及穿刺路径延伸至对侧额部皮肤交点(B),并于患者头部体表定位。A点作直线(AC)平行与扫描基线,A、B两点间作一直线(AB)连接。术前患者仰卧头侧位,垫高穿刺侧肩部,以使AB连线处于水平位置,术中以A点为穿刺点,穿刺针平行与AC线,水平进针即能进入侧脑室枕角,实现V-P分流术。分析随访结果,包括临床症状,侧脑室大小,分流管位置及并发症。结果一次操作成功28例,另2例稍作调整后二次操作成功;术后头颅CT复查均见脑室分流管在位;29例患者的脑室明显回缩或临床症状改善,穿刺道出血1例,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感染2例,抗炎治疗后好转。结论改良侧脑室枕角穿刺行V-P分流术操作方法简便、省时,穿刺准确,完善手术细节,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鼠脑室出血后层粘蛋白(LN)及其受体LNR-1在大鼠脑内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出血后慢性脑积水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实验组,将枸橼酸化的0.1ml自体静脉血注入实验组大鼠侧脑室内建立出血后慢性脑积水模型(假手术组注入0.1ml生理盐水),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出血后不同时间LN及LNR-1在脑内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30d出现脑积水为80%(4/5)、其余组别未出现慢性脑积水;实验组出血后LN在纵裂池、软脑膜、蛛网膜、硬膜、脑内毛细血管壁、蛛网膜下腔血管壁的表达在3d时增加,7d表达继续增加,14d表达最强,较对照组、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30d仍强烈表达;实验组出血后LNR-1在脉络丛的立方上皮细胞胞浆及顶质膜、室管膜细胞、软脑膜细胞、蛛网膜细胞、硬膜、纵裂池、胶质细胞的表达增加。LNR-1在蛛网膜下腔的表达变化与LN基本一致。结论大鼠脑室出血后LN及LNR-1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蛛网膜纤维化的过程,从而在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眼跳潜伏期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SAH患者110例。根据患者入院后30天内有无并发迟发性脑缺血(DCI)分为并发DCI组(n=40)和未并发DCI组(n=70)。应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SAH患者D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眼跳频率、眼跳总时间、单次眼跳平均时间、眼跳总幅度、眼跳平均幅度、眼跳平均速度、眼跳潜伏期预测SAH后DCI发生的诊断界值分别为2.65次/s、1685.45 ms、39.03 ms、553.25°、8.05°、118.35°/s、375.42 ms。Hunt-Hess分级≥Ⅲ级、Fisher分级≥Ⅲ级、脑积水程度(中度、重度)、眼跳潜伏期≥375.42 ms会增加SAH后DCI发生风险(P0.05)。结论眼跳潜伏期可预测SAH后DCI发生。  相似文献   

20.
刺五加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刺五加注射液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根据1994年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4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随机分为刺五加组(20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于发病48h内接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刺五加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刺五加注射液10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共治疗7d。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应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1个月后,刺五加组CVS的发生率与病死率(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7.5%),差异有显性意义(均P<0.05)。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5.0%和16.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性意义(P>0.05)。刺五加组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刺五加注射液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疗效确实,既可促进神经功能尽快恢复,又不增加再出血的危险性。其机制之一可能系与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