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晕厥,也叫昏厥,是指突然发生的短暂的意识丧失。晕厥的主要表现是发作突然,意识丧失(人事不省)时间短,不能维持正常姿势或跌倒在地,常伴有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及脉搏和心率细弱而缓慢,病人多于短时间内康复。晕厥与昏迷、眩晕、猝倒症不同。昏迷是指意识丧失时间持久而不易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2.
眩晕,又称癫眩、目眩、眩冒等。眩,即眼目昏花,视物不清。晕,即头晕。因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表现轻则目花头晕,无旋转感,闭目即止。重则如坐舟车,自感周围景物向一定方向移动,或自觉天旋地转目不能视,或身体向一侧倾斜不能站立,发作时还往往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汗出等症,偶尔可能有瞬间意识丧失,但多数无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3.
李夫民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2):1391-1393
晕厥(Suncope)是指各种病因导致的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和身体失控,继而又自行恢复的一组临床表现。典型晕厥发作时间短暂,意识丧失时间很少超过20~30s,否则有抽搐发作可能。部分晕厥发作之前表现有头晕、眩晕,面色有时短暂变红转为苍白,周身出汗,恶心,呕吐。口腔内充满唾液,神志恍惚,视物模糊,耳鸣,全身无力,打哈欠。  相似文献   

4.
试析仲景对眩晕的辨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析仲景对眩晕的辨治万听度秦子丁(江苏省常州市中医院,常州213009)关键词眩晕仲景学说辨治方法中图号R255.3仲景有关眩晕症的描述以“眩”组词有:“眩”,“头眩”、“目眩”、“眩悸”、“癫眩”等,均指头昏目眩,视物旋转,或并见心悸、头痛。以“冒...  相似文献   

5.
眩与晕是两种不同的症状表现:眩指眼前发黑,或视物昏花,例如:蹲后起立,眼前一片乌黑,或有黑花闪烁,或如飞蝇散乱,俗名“眼花”;晕则是视物旋转,严重的不能张目,睁眼即觉天旋地转,泛漾欲吐。因此说:“眩为眼黑,晕为旋转。”但因临床眩与晕常常同时并见,所以习惯上也每将眩晕并称。 眩晕作为一种症状,可以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例如高血压、贫血、内耳性眩晕(亦称美尼尔氏综合征)、神经性眩晕等等。中医则在辨病的同时,依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针对患者伴发的不同症状和体征,通过对病因病  相似文献   

6.
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证。眩是眼花,指视物昏花或眼前发黑;晕是头晕,指自感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统称为眩晕。故临床多将眩与晕统概以眩晕,不辨眩与晕的差异而治疗,因而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7.
本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其病因病机与气虚、血瘀、痰浊有关,有“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之说。但是不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滞、痰阻皆能致瘀,故“瘀”为眩晕的主要病因之一。针灸可温通经络、祛瘀除湿逐寒、行气活血、解痉止痛等。分为针刺、电针、针刀等疗法。  相似文献   

8.
以眩晕起病的老年急性心梗一例郑玉云,韩萍患者,女,65岁。入院前7天无明显诱因头晕,视物眩转,历时短暂,未重视。入院当日再次眩晕,不敢睁眼,与转颈无关,伴恶心、呕吐、大汗,不伴心前区疼痛,无腹痛,腹泻,心悸,头痛,晕厥。因病情持续半天不缓解来我院急诊...  相似文献   

9.
眩晕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眩是指眼花,晕是指头晕,因二者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文献早有类似记载,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愤愤欲吐”。李东垣云:“眩者,言其黑运转旋,其状目闭眼睛,身转耳聋,如立舟车上,起则欲倒”。因本病与心、肾、肝、牌四脏有关,故临床辨证可分为四型,辨证施护。1、肝阳上力型:表现为头晕耳鸣,头胀痛,急躁易怒,伴日苦咽干,颧红,手足心热,劳累或恼怒时症状加剧。舌质红,苔黄,脉弦。治则:育阴潜阳,柔肝熄风。辨证施护:此型病人因阴不维阳,肝阳偏旺上扰,引起眩晕,…  相似文献   

10.
古代医家对眩晕证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外风、火、痰、虚、瘀及外邪致眩,而总以虚为本。《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为眩晕之理论渊源;张仲景首倡“痰饮致眩”之论,孙思邈提出“风热痰致眩”的观点,两宋时期重视七情致眩及因虚致眩的研究,金元时期朱丹溪的“无痰不作眩”,明清时期虞抟的“瘀血致眩”论等亦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1.
Dizziness and vertigo is a commonly encountered disease in clinic. There has been the saying from ancient times that "there would be no dizziness if without wind", " there would be no dizziness if without phlegm", "there would be no dizziness if without deficiency", and " there would be no dizziness if without fire". However, in the author's view, the dizziness and vertigo caused by blood stasis blocking the collaterals is most commonly seen in clinic, which should deserve more attention. The following is an introduction about the author'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3 cases of dizziness and vertigo with acupuncture.  相似文献   

12.
“精诚计划”为教育部第一批批准立项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精诚计划”集中体现了南中医“仁德、仁术、仁人”的教育理念。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南中医人在不断探索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基础上,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借鉴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和美国学者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方法,形成多层次的目标体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综合优化教学管理;建立形成性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创新构建江阴市中医药“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相关文件,江阴市展开了“治未病”工作的实践。本文从树立“治未病”核心文化理念,开展工作的基本方法,工作成效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几个方面介绍了江阴市对于中医药“治未病”预防服务保健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成为现代科技的研究热点。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眩晕疾病的诊断不仅可以节约医疗资源,还能及时诊治眩晕。因此,本文通过概述眩晕疾病人工智能专家诊疗系统"Vertigo"ONE"和其他人工智能方法,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眩晕诊断领域的应用进展,总结多种人工智能方法应用于眩晕疾病的优点和缺点,并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眩晕疾病诊疗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观察《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大补肾汤加减方治疗肾阴虚型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7例肾阴虚型眩晕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大补肾汤加减方)29例及西药治疗组(甲磺酸倍他司汀片)28例,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暂停服用其他具有缓解晕眩或镇静作用的药物,2组治疗疗程为2 w。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依据自己的症状表现填写眩晕临床症候评价量表及眩晕评定量表评分系统(DARS),分别得出眩晕症状评分及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后,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定疗效。结果:中药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的眩晕症候评分水平明显下降。结论:大补肾汤加减方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有助于从多方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创新医药学"是要在中、西医学和其他学科互相交叉渗透、共同发展中,融合中、西医学的优势,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学模式和新医学体系.为发展"创新医药学",在迄今中西医结合研究和应用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育"创新医药学"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对如何实现思路、模式和内容上的创新提出了构想,预测了"创新医药学"的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专门提出了中医文化与专科建设的关键命题。作者在调研现状、解剖柳州案例的基础上,提出关于中医专科发展的关键命题,总结出“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专科团队学习一应用一传播一发展中医药文化模式。为医院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取得预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承坤  崔为 《中医学报》2022,37(1):78-81
"阴火"最初为自然界真实存在的事物,如海火、地热等。宋代开始,理学思想兴盛,大量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被征引来解释人体。金代名医李杲将"阴火"的概念植入人体中,形成了中医的阴火理论,完成一次中医学术创新。李杲所论之"阴火",是脾胃气虚、升降失常引起的下焦病理之火,但明清医家将之与朱丹溪的"相火"理论混淆,形成内容相互冲突的阴虚之火说和命门之火说两种理论,并且各自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代中医教材《中医各家学说》为了消弭观点冲突,并基于临床实际情况,先后将"阴火"的概念进行范围扩大,最终形成"阴火"是指一切内伤引起的虚性火邪的观点,完成中医学术史上的又一次创新。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的自身发展是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在总结多种教师发展的理论模型与教学发展方式的基础上,提出"学习共同体"是大学教师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并介绍了中医院校以"学习共同体"方式促进教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古籍全文数据库,采集、整理历代典籍中芳香类方药对疾病防治的信息,并通过“理-法-方-药”之间的多维角度分析总结用药特点及处方规律,梳理影响疾病的相关因素及相关方药的作用机制,建立独具特色的芳香医药学科体系,不但能促进芳香类方药外治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且为中医外科学、方剂学提供可靠的文献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