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FDG PE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确定纵隔淋巴结转移与否对肿瘤的临床分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作用.对全身情况较好,未发现远处脏器和肺门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可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对只有肺门淋巴结转移(N1)或有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2)者,可在外科手术治疗后给予放疗或化疗;对有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3)的患者,除少数可行手术治疗外,大部分不主张手术治疗,而行放疗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在体内病变的组织器官出现结构变化之前,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可从分子水平检测和识别所发生的代谢改变.现将FDG PET显像在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检测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18F—FDG PET/CT和CT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及分期(N分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资料(术前同期行增强CT和^18F—FDG PET/CT检查,术中清扫各站淋巴结),根据其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合影像学诊断,比较CT和PET/CT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及确定N分期的准确性。结果 CT和PET/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63.6%,64.6%,64.3%,47.7%,77.8%与87.9%,87.7%,87.8%,78.4%,9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PET/CT诊断N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54.4%和7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在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临床价值高于CT,能够更准确地确定N分期,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hPET/CT(^18F-FDG hPET/C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2例NSCLC患者于放疗前行^18F-FDG hPET/CT显像检查,进行FDG分期,并将FDG分期和CT分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F-FDG hPET/CT显像使27例NSCLC患者分期改变,其中分期升级20例,分期降级7例。14例分期升级者^18F-FDG hPET/CT显像检查发现了远处转移灶,其治疗方案由根治性治疗改为姑息性治疗。FDG显像较CT多发现了47个转移淋巴结,并对其进行了放疗;多发现了26个远处转移灶,并对其进行了姑息性放疗。结论^18F-FDG hPET/CT显像改变了37.5%(27/72)N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影响了其治疗策略及放疗计划,使得治疗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4.
18F-FDG 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T及N分期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18F—FDG PET/CT与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T)及淋巴结(N)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比较30例NSCLC患者^18F-FDG PET/CT与CT在T及N分期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18F—FDG PET/CT和CT在T分期中准确性分别为86.7%,73.3%(P〉0.05);对115站胸内淋巴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8.8%,95.2%,87.8%和43.8%,88.0%,75.7%,2种方法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65站纵隔淋巴结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5%,97.7%,95.4%和57.1%,81.8%,73.8%,2种方法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N分期中准确性分别为76.7%,66.7%(P〉0.05)。结论 ^18F—FDG PET/CT融合图像较CT更有助于NSCLC术前T和N分期,尤其在纵隔淋巴结的诊断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5.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准确的淋巴结分期是确定患者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18F-FDG PET/CT作为一种同时包含功能代谢与解剖形态信息的高端影像学诊断方法,在NSCLC淋巴结分期(N分期)中呈现出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大量研究已基本证实哪些是影响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笔者主要就近年为提高NSCLC淋巴结分期准确性而探索出的新参数、新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断层显像(DHTC)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转移及其分期的可行性,并与CT结果进行对比,方法:159例确诊NSCLC患者均在2周内完成FDG,DHTC和CT检查,1个月内完成外科手术后进行病理检查或纵隔镜,穿刺活组织检查等,以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FDG DHTC和CT检查结果均与最终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159例NSCLC患者中103例有淋巴结转移,FDGDHTC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98%和94%)均较CT(分别为82%,64%,和75%)高,在淋巴结转移的分期评估中,FDG DHTC低估10例(6%),仅1例(0.6%)高估;而CT则高估23例(14%),低估21例(13%),结论:FDGDHTC用于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及其分期是一可靠的非创伤性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手术完全切除病灶是治疗NSCLC的首选方法.正确的术前分期、术后早期发现复发及转移,对提高NSCLC患者5年生存率至关重要.在肺癌的分期诊断,特别是N分期中,PET/CT显像既可发现异常的淋巴结,又可将其精确定位,提高了对N1和N2的检出率,分期更加准确.本研究对130例NSCLC初诊患者术前PET/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讨了18 F-FDG PET/CT显像评价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CT检查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52例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均有术前CT肺门纵隔淋巴结描述以及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的结果。结果:CT检查对NSCLC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性为67.4%、特异性为84.4%和诊断符合率为80.8%。结论:CT是评价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检查手段,根据淋巴结直径大小能够提供有效的纵隔淋巴结转移信息。  相似文献   

9.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食管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食管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35例食管癌患者术前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及CT检查,其中30例行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及CT检查对原发肿瘤、淋巴结及远处转移(TNM)分期的价值;另5例发现远处转移,放弃手术治疗。结果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T分期与病理T分期比较符合率为63%(19/30);^18F-FDG与CT探测淋巴结病变的灵敏度为60.00%和54.28%,特异性为94.44%和77.77%,准确性为84.80%和71.20%,阴性预测值为85.86%和81.39%,阳性预测值为80.77%和48.72%,其中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发现5例远处转移,改变了其治疗方案。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食管癌的术前分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术前准确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目前,食管癌分期方法主要有^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超声内镜及CT。超声内镜对食管癌T分期价值较高,三种方法对食管癌局部淋巴结的分期(N分期)各有优缺点,^18F-FDGPET对远处转移灶(M分期)的发现有明显的优势。综合运用^18F-FDGPET、超声内镜及CT可明显提高食管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18F-FDG PET/CT显像对肺癌临床治疗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对肺癌分期、再分期及临床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7—12月接受PET/CT检查的肺癌或肺癌经过手术、放疗或化疗至少1种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医师填写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患者临床治疗相关资料。PET/CT检查前及检查后问卷资料均齐全的病例为资料完整者。治疗方法主要分为手术、放疗、化疗、随访4种,改变主要分为不同治疗方式间和同一治疗方式内部2种。结果参考PET/CT检查前后问卷情况,资料完整符合要求的病例245例纳入研究进行分析,其中49.8%(122/245)为初次分期,50.2%(123/245)为治疗后再分期或治疗效果评价。PET/CT检查前后临床分期改变为26.5%(65/245),其中分期上调为17.1%(42/245),分期下调为9.4%(23/245),另外还有5.7%(14/245)的病例由于相应临床医师习惯参考PET/CT结果进行分期,故PET/CT检查影响临床分期32.2%(79/245)。PET/CT检查前后治疗方案改变为51.8%(127/245),不同治疗方式间改变为15.9%(39/245),同一治疗方式内部改变为35.9%(88/24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可提高肺癌临床分期或再分期的准确性,进而影响肺癌临床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18F-FDG PET/CT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根据相应的检索词,收集1990年至2016年的所有PET/CT对NSCLC纵隔淋巴结诊断的发表文献,通过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纳入文献中PET/CT对NSCLC纵隔淋巴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诊断比值比(DOR)并进行分析。阈值效应分析采用计算曲线下面积;亚组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共纳入文献22篇,患者2543例。以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灵敏度为0.66(0.62~0.69),总特异度为0.82(0.80~0.84),总PLR为3.60(2.82~4.58),总NLR为0.45(0.37~0.54),总DOR为9.12(6.15~13.52),曲线下面积为0.82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患有肺结核病史的与无肺结核病史的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P < 0.05),提示肺结核病史是影响PET/CT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18F-FDG PET/CT是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良好方法,可为NSCLC提供准确分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CT检查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52例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全部患者均有术前CT肺门纵隔淋巴结描述以及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的结果。结果:CT检查对NSCLC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性为67.4%、特异性为84.4%和诊断符合率为80.8%。结论:CT是评价NSCLC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检查手段,根据淋巴结直径大小能够提供有效的纵隔淋巴结转移信息。  相似文献   

14.
2009国际抗癌联盟第7版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肺癌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远处转移(TNM)分期同样适用于对小细胞肺瘤(SCLC)的TNM分期,能够更好地指导SCLC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手术对Ⅰ期(T_(1~2)N_0M_0)患者可提高中位生存期。足叶乙苷/顺铂(EP)联合化疗方案仍是SCLC的标准化疗,EP方案化疗同步放疗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脑预防照射临床有很好的预防脑转移发生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PET/CT显像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18F—FDG PET/CT显像、最终经病理检查或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除脑肿瘤外)的患者96例,所有患者检查前未进行抗癌治疗。采用美国GE Discovery LS PET/CT仪,在PET/CT扫描床上进行CT模拟定位,指导勾画放射治疗靶区。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18F—FDG PET/CT检查的灵敏度为97.92%;PET/CT检查后45.83%的患者肿瘤分期发生了改变;淋巴转移与脏器和(或)其他转移分别增多了37.50%和23.96%。②PET/CT检查后36.46%的患者改变了原治疗方案。③PET/CT融合图像显示肿瘤的大小、边界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清楚,能为放疗准确提供生物靶区定位,为外科手术提供切除范围,临床随访效果满意。结论PET/CT可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准确分期和协助制定治疗方案,指导放射治疗生物靶区定位和确定手术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16.
肺内病灶18F-FDG PET/CT显像与手术病理结果之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GD)PET/C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价值及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手术病例的碍F-FDGPET/CT显像诊断结果。PET/CT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判断病灶良恶性,所得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53个肺内病灶,49个恶性、4个良性,PET/CT正确诊断45个恶性病灶;灵敏度为91.8%,准确性为84.9%;4个良性病灶,其中炎性假瘤1例、结核3例。53例肺内病变,纵隔淋巴结病理诊断转移阳性者16例(45个淋巴结),PET/CT正确诊断10例,灵敏度为62.5%,纵隔淋巴结病理诊断阴性者37例(32个淋巴结),PET/CT正确诊断30例,特异性为81.1%,准确性为75.5%。结论:^18F-FDGPET/CF显像是评价肺内病灶良恶性的一种有效、无创性检查方法,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多次显像在监测和预测NSCLC术后复发和转移中的价值。方法NSCLC患者85例(男64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0岁),分别于术前1周内和术后3个月接受多次全身^18F—FDGPET/CT显像。肿瘤复发和转移的诊断经病理学确诊或经多种影像学综合诊断并经临床随访证实。计算^18F—FDGPET/CT显像的诊断效能,统计学分析采用疋。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85例患者中,肿瘤复发和转移43例,无复发和转移42例。PET/CT在半年内检出率为9.3%(4/43),1年内为30.2%(13/43),2年内为76.7%(33/43),2年以上为97.7%(42/43),未检出2。3%(1/43)。18F-FDGPET/CT对NSCLC复发和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7.7%(42/43)、95.2%(40/42)和96.5%(82/85)。术前肿瘤分期、原发灶大小和原发灶SUVmax是2年内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影响因素似。12.360,t=3.281和2.465,均P〈0.05),而性别、年龄和病理类型对其则均无明显影响。0.639、0.012和3.800,均P〉0.05)。结论^18F—FDGPET/CT多次显像有助于监测NSCLC术后复发和转移;术前肿瘤分期、原发灶大小及原发灶SUV。为2年内发生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对肺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对肺癌诊断、分期、治疗及疗效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0例肺癌患者,其中66例为术前诊断分期,14例为治疗后复查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23例行胸部检查,57例行全身检查。所有病例均在PET-CT检查前后加做薄层螺旋CT扫描。最后诊断均经手术病理、纤维支气管镜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18F-FDG摄取能力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肺癌的TNM分期标准对病变分别行CT、PET-CT分期,并将组织病理结果作为参照标准。结果 (1)所有原发性肺癌均示异常放射性高摄取。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肺癌对^18F-FDG的摄取能力差异较大,以腺鳞癌和低分化鳞癌的摄取能力最强。(2)66例术前诊断分期的患者中,与病理符合的肺癌N分期,PET-CT61例,CT48例。PET-CT对肺癌的N分期与C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9,P〈0.01)。对肺癌N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PET-CT分别为80.09%、97.14%、96.11%、84.70%;CT分别为56.48%、71.02%、63.21%、64.93%。CT发现了11例患者的17处转移,PET-CT发现了16例患者的39处转移。PET-CT与CT相比,改变了18例患者的治疗计划。(3)对14例治疗后复查的患者PET-CT能显示其在早期评价治疗疗效、区别手术瘢痕与复发提供了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的信息。结论 ^18F-FDG PET-CT对肺癌的诊断、分期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治疗及预后监测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PET—CT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ET/CT在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病理和临床综合检查确诊的178例恶性肿瘤患孝行^18F—FDGPET/CT全身或局部显像,其中头颈部肿瘤15例,肺癌59例,恶性淋巴瘤21例,骨转移瘤55例,脑瘤4例,结、直肠癌4例,转移性淋巴结20例;分析其PET/CT表现,测量兴趣区标准化摄取最大值(SUVmax),勾画生物靶区,评价肿瘤放疗疗效。结果17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新发现淋巴结转移37例;淋巴结伴远处器官转移25例;调整肿瘤的分期62例;勾画生物靶区68例;评估肿瘤放疗后疗效45例:判断放疗后肿瘤残留或复发32例。结论PET/CT在放射治疗应用中具有定性分期准确、勾画生物靶区、判断肿瘤残留、复发和评价疗效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0.
^18F-FDG PET/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鉴别诊断胰腺良恶性病变及检测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18F—FDGPET/CT检查的46例临床疑胰腺肿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和临床资料,其中胰腺癌患者26例,良性病变者20例,比较分析PET和CT的特征。结果当选择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2.95为判断良恶性的界值时,对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是88.5%(23/26),特异性是85.0%(17/20)。^18F—FDGPET/CT显像假阳性3例,假阴性3例。同时发现16例检查前未确定的肝、肺、骨及淋巴结转移患者。根据显像结果,11例患者治疗方案得以修正。结论根据现有资料分析,^18F—FDGPET/CT是鉴别诊断胰腺良恶性病变及检测胰腺癌患者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