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精准肝切除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病例68例。其中施行精准肝切除35例,施行传统肝切除33例(采用Pringle法);选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精准肝切除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精准肝切除提高了肝切除的成功率,有利于术后患者恢复,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和开腹肝切除术在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揭阳医院收治的可行手术切除的76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肝切除组27例和开腹肝切除组49例,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并对部分临床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肝切除术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平均出血量显著低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肝功能恢复快于开腹组。两组在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及生存时间等无明显差别。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结论〓在严格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癌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肝切除治疗巨大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影响巨大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治疗的预后因素,探讨提高巨大肝癌疗效的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69例巨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用Cox回归分析选择16个对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到的58例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2%,31.4%,12.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预后影响因素为是否肝内转移、血管侵犯、肝硬化程度和是否根治性切除;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巨大肝癌切除术后远期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为肝硬化程度、是否肝内转移和是否根治性切除。结论积极手术切除是治疗巨大肝癌的主要措施,其疗效取决于是否肝内转移、肝硬化程度和是否根治性切除,对术后肝内复发和转移的积极预防和治疗是提高HPLC生存率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肝细胞肝癌的外科治疗(欧洲经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肝切除被认为是治疗肝细胞肝癌最有效的方法 ,其手术死亡率已下降到 0 % 10 % 〔15〕 ,切除后 5年生存率已达 30 % 50 % 〔5〕。但是切除的远期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 ,主要是因为切除后有较高的复发率 (术后 5年复发率接近 85% 〔5〕)。尽管目前没有好的方法来预防肿瘤的复发 ,但是肿瘤复发后不同的治疗方法的确能不同程度地延长病人的生存率。作者比较了各种治疗复发性肝癌方法的结果 ,寻找出最佳治疗原则 ,即对于复发性肝细胞性肝癌应采取包括再次肝切除、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或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术在内的积极治疗措施。临床资料自 19…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Glisson蒂横断法原位扩大右后叶肝切除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应用Glisson蒂横断法原位扩大右后叶肝切除治疗3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Pringle法肝癌切除术治疗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lisson蒂横断法原位扩大右后叶肝切除较传统肝切除更简捷精准、术中出血少、肝功能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肝癌的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肝切除术后应用乌司他丁对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各种类型的肝切除术后常出现一定程度的肝功能损害 ,当病人伴有慢性肝病背景尤其是伴有肝硬化时 ,肝功能损害更为明显 ,严重时可导致肝功能衰竭 ;术后肾功能的损害也是肝硬化病人行肝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严重时可出现肝肾综合征。我们在肝切除术后应用尿胰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预防术后肝、肾功能损害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全组 91例病例均为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0年 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院肝胆外科住院手术的病人 ,其中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 5 6例 ,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切除 33例 ,肝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128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肝癌116例,转移性肝癌12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107例,单纯腹腔镜下RFA治疗15例,腹腔镜下门静脉右支结扎降期治疗6例.结果 107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中7例中转开腹手术,5例中转手助式腹腔镜肝切除术.规则性肝切除88例,包括左外叶切除21例、左半肝切除15例、超左半肝切除2例、中肝切除1例、右半肝切除11例、右后叶切除9例、单肝段切除29例;两个以上部位联合切除4例;非规则性肝切除15例.肝切除术的平均手术时间(228±9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93±213)ml,无手术死亡,1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4)d.126例患者随访1~42个月,12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者于术后3~16个月死亡,术后平均生存时间(118±7)周,平均无瘤生存时间(105±7)周.行腹腔镜下BFA治疗的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9个月及11个月死亡;行腹腔镜下门静脉结扎的2例患者于术后行二期根治性切除.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癌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解剖第三肝门在巨大肝癌切除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对12例肝右叶巨大肝癌患者解剖显露第三肝门的方法行半肝或右三叶切除术切除巨大肝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2例经解剖显露第三肝门后顺利切除肿瘤.平均结扎肝短静脉4.1支,第一肝门平均阻断时间38.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35 ml.未发生大出血及空气栓塞,亦无术后肿瘤残留及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全组病例均未行全肝血流阻断.结论 行第三肝门解剖切除右肝巨大肝癌,能完整切除肿瘤,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及肝门阻断时间,减少损伤肝短静脉或下腔静脉而引起的大出血及空气栓塞;减少术后肿瘤残留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技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解部性肝切除治疗125例单发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肝切除前预先选择性阻断欲切除部分肝脏的出入血流;肝外解剖、结扎门静脉及肝动脉主要分支,然后将缺血肝表面颜色转暗区整块切除.采用血管钳沿电刀标志预切线钳夹、破碎切面肝组织.左右肝管断端应用Prolene线连续缝合;对直径>10 cm的巨大肿瘤借助肝脏悬吊法行前径路切除;用纱布或通过注入美蓝检查肝断面防止术后胆汁漏的发生.结果 125例单发肝癌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50 ml(100~6000 ml),其中93例不需输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29/125).术后30 d内无手术死亡.术后经动脉造影检查6%(5/83)的患者有癌残留.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可增加手术安全性,防止损伤供应剩余肝脏的大血管,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0.
外科手术结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生存10年以上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结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及结果:回顾分析外科手术结合介入治疗肝癌73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切除128例,术后生存10年以上15例.结论:肝动脉结扎+术中栓塞化疗仍是治疗不能切除的大肝癌的有效方法.术后定期复查和治疗对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切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肝癌自发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行肝切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的20例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和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随访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切除后切缘均为阴性,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为(204±45)min;术中出血量为100~800 m L,平均270 m L;术后住院时间为(11±4)d。术后发生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各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于术后3个月肿瘤复发并死亡,其余恢复良好。结论肝切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应用于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止血确切、防治肿瘤种植转移及复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手术切除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6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TACE治疗19例、手术切除7例,有8例TACE后再手术切除.结果 26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中19例经TACE治疗后休克及时纠正,生命体征很快稳定,复查CT肿瘤缩小;其中8例TACE治疗1个月后行Ⅱ期肿瘤切除,AFP均下降或正常,疗效优良.7例Ⅰ期手术者1例术后死亡,4例发生腹腔肿瘤种植转移.结论 TACE可有效治疗肝癌破裂出血、减少不可切除病例的剖腹探查止血手术、提高肿瘤切除率.TACE联合手术切除可显著降低肿瘤腹腔种植转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在巨大肝癌患者复杂肝切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4例巨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最大直径10 ~ 18 cm,病灶不同程度地累及了第一、二、三肝门.患者难以耐受常规肝切除,均行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结果 4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90 ~840 min,无肝期250~300 min,术中出血量400~1400 ml,术中无肝期未行门、腔静脉转流术.4例患者在体外肝切除后行下腔静脉或肝静脉及门静脉修复成型,均应用成型异体血管来延长剩余肝脏肝上腔静脉以利于腔静脉吻合及第一肝门的重建.本组患者1例术后肝功能正常,1例出现腹腔出血再次手术止血,1例发生肝功能不全,1例出现肝肾功能不全于术后5d放弃治疗而死亡.3例术后生存的患者术后1~2个月间剩余肝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代偿增生.术后生存的3例患者中2例分别于术后8、9个月发现肺部多发转移瘤,分别于术后13个月及15个月死亡.随访截至2012年4月,1例患者无瘤生存37个月.结论 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为复杂肝切除的巨大肝癌患者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及近期肿瘤的复发是限制该手术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巨大肝癌患者行肝切除的安伞性评价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7年间手术治疗的69例巨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评估巨大肝癌肝切除的术前肝功能、肝储备功能、肝切除量、残肝体积等指标,观察患者术后恢复及牛存情况.结果 全组术前肝储备功能ICGR15均在≤15%.术前估计解剖性肝切除量在50%~70%.43例接受根治性切除,26例为姑息性切除.切除术后1个月内死亡3例,手术病死率为4.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5%,经治疗后均顺利恢复.结论 肝储备功能评估结合计算机辅助的肝体积精确测量,为确定肝切除安全限量和适当肝切除范围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肝癌破裂出血及TACE治疗后再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6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ACE治疗13例、手术切除3例以及TACE后再手术切除4例,从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16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其中13例经TACE治疗后休克及时纠正,生命体征很快稳定,复查CT肿瘤缩小,4例1个月后行二期肿瘤切除,AFP均下降或正常,疗效优良;3例一期手术后其中1例发生腹腔种植转移。结论对于病情危重、当时切除困难的肝癌破裂出血患者,TACE在控制出血、挽救生命、为二期手术赢得时间上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行精准肝切除术治疗的1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和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随访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切除后切缘均为阴性,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为(292±45)min,术中出血量为(365±81)ml,术后住院时间为(13±3)d。术后发生胸腔积液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分别于术后4个月、5个月发生肿瘤复发并死亡,其余恢复良好。结论精准肝切除术应用于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康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入路途径肝切除术治疗右肝大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2010-06间28例右肝大肝癌应用前入路途径右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平均术中失血量820 mL,术中平均输血量660 mL,平均手术时间289 min,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住院期间死亡病例。随访资料显示术后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57.1%,32.1%。结论前入路途径切除右肝大肝癌是一种安全的、疗效较好,应该优先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由肝动脉和门表脉双重供血,肝癌细胞容易经门静脉肝内转移,故肝癌经肝动脉栓塞或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可扩大肝肿瘤手术切除的指征,有助于预防在肝癌切除术前和术中发生的癌细胞经门静脉肝内转移,与肝动脉栓塞联合应用治疗不能切除的肝癌和门静脉癌栓,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20年7566例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1988年1月至2007年12月7566例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7164例肝癌肝切除患者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29%、41.76%、26.70%,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3.92%、56.12%、42.97%,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54%.肿瘤直径≤5 cm的小肝癌患者术后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20%、38.47%.肿瘤直径5 cm的大肝癌患者术后5、10年生存率分别为31.42%、20.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5.568,P<0.01).110例肿瘤降期后切除患者、515例术后复发再次切除患者、16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1.26%、67.28%、26.81%,5年无复发牛存率分别为77.44%、13.01%(统计始于第1次手术)、34.90%.402例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3、5年生存率及无复发牛存率分别为60.81%、55.63%及64.47%、58.52%.肿瘤直径、数目、分化程度及大血管侵犯是影响肝癌肝切除患者牛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X2=200.539,27.536,96.964,216.156,P<0.01).结论 肝癌早期筛查和治疗,手术安全性的提高,综合治疗模式的开展,预防转移、复发研究的突破,显著地提高了肝癌外科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老年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性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和围手术期特点.方法 对我院1990 年1月至 2006年12月年龄≥60岁并行肝切除的8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年龄<60岁的90例患者作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老年组肝癌患者HBV感染率、AFP阳性率低,术前伴发病较多,肿瘤包膜阳性率及术后1年总生存率较高;而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临床症状、术前肝肾功能、肝硬化、卫星病灶、癌栓、术前肿瘤破裂、术中失血量、根治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无瘤生存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切除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是安全的,对无术前伴发病或术前已有效控制伴发病的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