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漏报调查情况.方法:通过对2004年~2006年间全部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方法.结果:2004年漏报率30.45%.2005年漏报率24.72%,2005年漏报率12.50%.结论:只有提高临床医生诊断医院感染病例的积极性、准确性、感染病例的报告才能逐步趋向正确及时,减少漏报误报.  相似文献   

2.
利用信息网络监测医院感染控制漏报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漏报情况,提高医务人员自报医院感染的意识,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及漏报率.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网络对医院2007年11月-2008年12月13 346例住院患者,搜索体温≥37.5℃的6563例发热患者进行前瞻性、回顾性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分析.结果 400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6.09%,其中漏报率为26.25%;外科漏报率居首位29.52%;漏报肺部感染构成比42.85%占首位;2007年11月与2008年12月医院感染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P<0.05),不同月份医院感染漏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45,P<0.05);不同月份医院感染督报、自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45,P<0.01),自报明显高于督报.结论 利用医院信息网络结合发热症状监测系统,前瞻性监测发热病例及时督报医院感染,大大地降低了医院感染漏报率,同时提高了医务人员自报医院感染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漏报调查情况。方法:通过对2004年~2006年间全部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方法。结果:2004年漏报率30.45%。2005年漏报率24.72%,2005年漏报率12.50%。结论:只有提高临床医生诊断医院感染病例的积极性、准确性、感染病例的报告才能逐步趋向正确及时,减少漏报误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原因和采取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07年1~12月全院医院感染病例漏报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缺乏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诊断标准掌握不准确,责任心不强是造成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采取有效监测手段,发挥三级监控组织的职能管理作用,才能有效降低辱院感染漏报率。  相似文献   

5.
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芝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9):1714-1714
目的: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正确认识,预防医院感染漏报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方法:对2004年1~12月出院的19 749份病历进行调查和定期下科室调查相结合。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全院漏报率<13.83%,符合国家卫生部要求;但有个别科室超标过高。结论:该院应加强监测手段,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  相似文献   

6.
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感染率统计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感染病例的及时、准确上报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 1997~ 1999年入库病历资料的分析 ,认识到以发挥感染控制网络为着力点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实现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控制的有效方法。资料与方法对本院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入库病历资料进行医院感染病例回顾性调查 ,分析漏报率和漏报原因。结  果医院感染漏报率 ,1997年、 1998年和 1999年分别为14 2 %、 12 85 %和 8 2 % ,3年平均为 11 8% ,见表 1。表 1  1 997~ 1 999年入库病例医院感染漏报情况年…  相似文献   

7.
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为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探索漏报监控路径,发挥医院感染监控预警系统作用,避免医院感染暴发和流行。方法以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全院116 213份出院病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再度评估医院感染漏报率等监控项目,寻找漏报原因、制定对策,反馈医院感染控制信息;同时在该7年期间根据医院信息系统提供的高危因素进行了前瞻性调查,以此为工作路径。结果通过本路径的实践,医院感染漏报率基本得到控制,低于三级医院的控制标准(20.0%);2005年再度强化措施,使2006年医院感染漏报率下降为7.4%。结论医院感染病例的实时监测,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现及登记 ,常常低于实际情况 ,即产生漏报现象。一个监测系统应定期地进行漏报率调查 ,以评价监测质量更改不实之处。因此 ,漏报调查是构成一个完整监测系统的组成部分[1] 。现将我院 2 0 0 2年 5月 1~ 31日的出院病例进行的漏报率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方法1.1 调查对象  2 0 0 2年 5月 1~ 31日的所有出院病例。1.2 调查方法 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 2 0 0 2年 5月 1~ 31日的每份出院病例进行检查、登记。填写医院感染漏报调查登记表。1.3 判断标准 以医院感染的定义为依据检查每份病例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对发…  相似文献   

9.
海南省2006年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海南省居民法定报告传染病漏报情况,掌握比较接近实际的发病水平,为制定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取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选取调查样本,根据<海南省2006年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方案>开展调查,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调查5个市县(区)15个乡镇(街道),总计调查26 718人,查出乙丙类法定传染病9种,确诊病例293例,漏报210例,漏报率71.67%.丙类漏报率明显高于乙类,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36,P<0.005).漏报率最高的病种为其他感染性腹泻94.44%,其次是流行性腮腺炎67.57%,第3是麻疹64.29%. [结论]丙类传染病漏报严重,导致乙丙类传染病总估计发病率较高,应加强丙类传染病报告管理,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监测敏感性;加强临床医生传染病诊断、报告知识培训,提高诊断能力,从而提高各类传染病的发现及报告率,减少漏报.  相似文献   

10.
杨青 《中国保健》2007,15(22):61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原因,探索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对策.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分别对医院2005年5月和2006年5月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的查阅方法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对医院感染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诊断标准掌握不准确,专、兼职人员素质较低是造成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原因.结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管理规范化,监测常规化,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