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O/W型微乳对水难溶性药物增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考察微乳对不同脂溶性药物的增溶情况.方法:以相图为基础制备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乙醇-十四酸异丙酯-水微乳体系及相应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系统,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在两种载药体系中的溶解度.结果:吲哚美辛和硝酸咪康唑在微乳及相应的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布洛芬在两个体系中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O/W型微乳和相应表面活性剂溶液对药物的增溶取决于药物在油中的溶解情况,药物的脂溶性越强增溶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制备一系列不同油相组成的自微乳处方,从中筛选出能形成相近粒径、表面电荷和均一性微乳的可比处方,进一步考察其对白藜芦醇的增溶能力.方法 分别以中链脂肪酸甘油酯、长链脂肪酸甘油酯和非甘油三脂肪酸酯为油相,通过伪三元相图法确定微乳区,并利用纳米粒度电位分析仪测定所得微乳的粒径、多分散性和Zeta电位,从中筛选出性质可比自微乳处方;通过HPLC测定自微乳及稀释后微乳对白藜芦醇的增溶能力.结果 通过筛选,选择了4种自微乳处方,其中油相为MCT(60%)或蓖麻油(40%)的微乳处方,粒径为140 nm左右;油相为MCT(40%)或油酸乙酯(40%)的微乳处方,粒径为60 nm左右.所得自微乳处方对白藜芦醇的增溶能力达到其水溶解度的8000倍左右.结论 本研究获得了一系列具有可比性的自微乳处方:当组分相同时,所得微乳粒径及分散性差别较大;当组分不同时,所得微乳粒径及分散性相近,可以用于考察微乳性质对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不同结构的美洛昔康微乳的透皮行为,以脂溶性药物美洛昔康为模型药物,以油酸-(氢化聚氧乙烯蓖麻油-乙醇)-水[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2]微乳相图中稀释线91上的一系列处方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电导率、黏度和表面张力的变化确定微乳结构,分别测定不同结构微乳对药物的增溶能力,进而测定该系列微乳的经皮渗透系数,比较并分析微乳结构对其经皮渗透行为的影响。在联合运用多种方法确定了微乳的3种结构后,发现增溶能力以W/O型最强,其次为双连续型、O/W型;但在相同载药量的情况下,经皮渗透能力却以水包油型最强、其次为双连续相、油包水型。这一发现证明了微乳的结构对其载药能力和经皮渗透速度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微乳是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及水相在适当比例下形成的一种澄清透明带乳光的胶体分散体系,是热力学及动力学稳定的系统。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由油相,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助乳化剂形成的均一透明并包含药物的溶液,在环境温度(通常为37℃)和温和搅拌的情况下,遇水自发乳化形成粒径在10—100nm的水包油型乳剂,所以也为微乳的一种。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这些特性使它成为一个很好的口服亲脂性药物载体。近年来,微乳对难溶性药物的增溶作用已经应用于多种药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微乳对水难溶性药物增溶作用的机理及应用情况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该实验制备通窍散瘀方微乳,并对其含量、理化性质、刺激性进行评价。[方法]实验以葛根素溶解度为指标,筛选出合适的乳化剂、助乳化剂、油相。再通过伪三元相图,优化微乳处方。[结果]得到制剂处方为EL35,2丙二醇-IPM-水,四者比例为29.23∶29.23∶5.18∶36.34(W∶W∶W∶W)。得到的O/W型微乳,外观澄清透明,PH均值约为5.31。透射电镜下观察,圆整、均匀。激光粒径测定仪测定平均粒径约为17.86 nm,Zeta电位约为-4.90。葛根素载药量约为:68.64 mg/g,芍药苷载药量约为26.96 mg/g。通过大鼠鼻中隔切片,研究通窍散瘀微乳和通窍散瘀溶液对鼻黏膜的刺激性、损伤性作用及可逆性。[结论]结果显示通窍散瘀微乳能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葛根素的载药量,并且形成均一稳定的体系。可为通窍散瘀方给药提供新的剂型。微乳的刺激性小于溶液,且微乳损伤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6.
川芎油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处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川芎油自微乳化释药系统,探求其最佳处方配比。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正交筛选和三相图的绘制,以形成乳剂的乳化程度、未乳化油的体积和所得乳滴的粒径大小为指标,对川芎油处方中的药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潜溶剂的用量比例进行筛选,寻找出最佳的搭配和处方配比。结果在川芎油的自微乳化制剂处方中,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用S1、潜溶剂选用C1时,可以获得较好的乳化效果。结论川芎油自微乳化制剂的最佳处方比例为川芎油∶S1∶C1=10∶9∶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微乳提取和分离生姜中姜辣素类化合物的可行性。方法以姜辣素的提取率筛选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利用伪三元相图优化自微乳处方;以姜辣素质量分数为指标,按照L9(34)正交设计方案,对超声温度、时间、液固比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浊点浓缩分离自微乳提取液中的姜辣素类成分。结果优选的自微乳处方为:v[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正丁醇(体积比5∶1)]∶v(油酸乙酯)∶v(水)=2.5∶0.5∶7;液固比为20∶1,35℃下280 W、40 kHz超声强化浸提60 min,姜辣素的提取率为92.1%;利用浊点浓缩的方法处理自微乳提取液,油层姜辣素的回收率为90.33%。结论自微乳用于生姜的提取和分离,可在保证脂溶性成分提取率的前提下,避免有机溶剂的使用,且可快速浓缩分离,简化工艺。  相似文献   

8.
聚氧乙烯蓖麻油微乳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伊文思蓝为指示剂,研究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微乳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甲酰胺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各脏器中伊文思蓝的浓度,比较不同微乳体系中伊文思蓝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结果:伊文思蓝在脑组织中的浓度依次为:聚氧乙烯蓖麻油微乳、陈皮油微乳、(cremophor/Tween-80为1∶1)微乳、Tween-80微乳、胶束、伊文思蓝水溶液.其中聚氧乙烯蓖麻油微乳、陈皮油微乳组脑中伊文思蓝的浓度分别为水溶液组的5.0倍、3.2倍(P<0.01),胶束组的3.0倍、1.9倍(P<0.05),脑靶向效果显著.结论:微乳对血脑屏障通透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聚氧乙烯蓖麻油开放血脑屏障的作用较Tween-80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阿霉素(DOX)与氟尿嘧啶(FU)联合用药的混合纳米胶束,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及细胞毒性。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混合纳米胶束,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其处方进行优化;并采用HPLC法考察DOX与FU的体外释药特性;用MTT法对混合纳米胶束对HepG2细胞的毒性进行研究。结果最佳处方为油∶水的体积比为2∶20,FU-PEG-PE质量浓度为4 mg/mL,DOX∶FU-PEG-PE的摩尔比为1∶6;混合纳米胶束的载药量为1.21%,平均包封率为(62.79±1.02)%(n=3);体外试验表明混合纳米胶束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且可以明显提高药物的抗肿瘤活性。结论该混合纳米胶束比两药单独用药时有较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值得进一步进行体内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自微乳制剂的最优处方。方法依据盐酸小檗碱在各种辅料中的溶解度及不同配伍自微乳情况选取油相、乳化剂与助乳化剂。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结合成乳后的粒径为指标筛选出最佳Km值及载药自微乳处方。结果最优处方为盐酸小檗碱∶IPM∶EL-35/Tween-80(1∶1)∶甘油=7∶10∶30∶60,微乳平均粒径为43.8 nm。结论盐酸小檗碱自微乳制剂澄清透明,自微乳后粒径小,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水包油(O/W)型咪唑安定微乳滴鼻液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检测方法.方法 考察咪唑安定在不同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中的平衡溶解度,选择平衡溶解度较大的试剂通过滴定法制备伪三元相图,根据相图优选处方,采用HPLC法测定咪唑安定在微乳中的含量.结果 咪唑安定微乳的优选处方为油酸乙酯:吐温80:聚乙二醇-400: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制备水包油型秋水仙碱微乳,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经皮渗透性能进行考察。方法 以秋水仙碱、聚山梨醇酯、异丙醇、油酸和蒸馏水为主要成分,制备秋水仙碱微乳,考察其外观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考察秋水仙碱微乳的体外透皮过程,HPLC法测定秋水仙碱。结果 制得的秋水仙碱微乳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平均粒径60.2 nm,外观圆整均匀,渗透效果依次为水溶液<微乳<促渗剂氮酮,其中氮酮7 h即达到释药平台期,微乳在12 h才接近平台期。结论 制备的水包油型秋水仙碱微乳具有良好的透皮效果,且较透皮促渗剂氮酮来说能够缓释药物,为秋水仙碱的新型透皮给药系统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微乳大鼠肠道给药降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两种含有不同乳化剂的W/O型微乳在大鼠不同肠段对胰岛素(INS)的促吸收作用。研究微乳以及结合促吸剂N-[8-(2-羟基苯甲酰基)氨基]辛酸钠(SNAC)对INS在大鼠十二指肠给药时的降糖作用。方法:用油水乳化法制备胰岛素W/O型微乳;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大鼠经时的血糖变化;采用分肠段给药的肠襻法比较两种微乳的主要促吸收部位;用大鼠十二指肠给药的方式,研究微乳及其与促吸剂SNAC结合后对胰岛素的肠道促吸收作用。结果:与溶液剂相比。遇水性介质易转化为反相微乳的微乳A,对胰岛素的主要促吸收部位在大鼠的回肠和结肠段。而遇水性介质后形成复乳的微乳B,对胰岛素的主要促吸收部位在大鼠的十二指肠以及结肠段。大鼠十二指肠给药时,微乳A中加入低剂量的SNAC就可以显著增加其降糖作用,并延长作用时间。结论:微乳制剂对胰岛素有显著的促吸收作用,促吸剂SNAC可以协同易发生转相的W/O型微乳显著增加胰岛素在肠道中的吸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复合乳化剂对O/W微乳成乳区域的影响,为微乳的处方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选用磷脂(PC)和泊洛沙姆188(F68)为复合乳化剂,甘油为助乳化剂,分别选取不同的乳化剂/助乳化剂(Km值)和F68/PC的不同比例绘制三元相图;对比相同条件下以磷脂为乳化剂,甘油为助乳化剂,油酸乙酯为油相所得相图的微乳区域面积,考察复合乳化剂对O/W微乳成乳区域的影响。[结果]以磷脂和F68为复合乳化剂的三元相图的成乳区域较单乳化剂的成乳区域明显增大。当Km=1∶1,成乳区域较大,在实验取值范围内随着Km的增大或减小微乳区域随之减小,随着复合乳化剂中F68的比例的增大,微乳区域 随之变大。当Km=1∶1且F68∶PC=2∶1时,所得的成乳区域最大。[结论]较单乳化剂复合乳化剂可显著增大O/W微乳的成乳区域,对于寻找可形成稳定O/W微乳的处方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他克莫司眼用微乳剂,并建立其载药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溶解度实验与滴定法绘制的伪三元相图研究各处方成分对微乳形成的影响,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微乳处方;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他克莫司微乳载药量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 理想的他克莫司眼用微乳剂是以Labrafil M1944CS为油相,Kolliphor EL为乳化剂,Labrasol为助乳化剂,双蒸水为水相形成的o/w型微乳;其pH值为7.57±0.02,渗透压为(305±1.68)mOsm/kg,平均粒径为(22.01±1.80)nm.HPLC法测定微乳中他克莫司的平均载药量为(0.9924±0.0084)mg/ml(n=3).结论 所制备的眼用微乳为粒径小且分布均匀的热力学稳定体系;建立的HPLC法测定他克莫司眼用微乳的载药量简单准确,为该制剂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用滴定法和色谱分析测定了H_2O/C_(12)H_(25)SO_4Na/n-C_4H_9OH/n-C_8H_(18)系统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不同配比下的相图。微乳液只有在一定配比范围内方始形成,随着SDS配比增加,微乳区先逐步扩大。电导测定还可区别W/O型、双连续相和O/W型微乳液,并且双连续相区随SDS配比增加而扩大。但是当SDS配比很高时,由于溶解度减小和出现粘稠液晶相,微乳液区反而缩小。对分相区的系线测定还表明,富水相微乳液中SDS的含量恒高于富油相微乳液。  相似文献   

17.
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Fe3O4).方法 通过拟三角相图,确定环已烷、Triton X-100、正丁醇及水4组分体系的油包水型微乳液,电导率测定及染料扩散法判断体系为油包水(W/O)型反相微乳.利用该微乳液的"微型水池"制备了纳米级Fe3O4黑色颗粒,优化各反应物量的比例.通过红外谱图、电子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对所制备的Fe3O4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 确定拟三角相图中微乳液的区域,得到最适组分比例.当各反应物物质的量的比例n(Fe3+)∶n(Fe2+)∶n(OH-)=3∶2∶24时得到纯的Fe3O4黑色粉末.扫描电镜图显示实验结果的Fe3O4粒径<100 nm.结论 本实验配制了正已烷、Triton X-100、正丁醇、水组分体系反相微乳,并通过该体系制备了纳米Fe3O4.  相似文献   

18.
利多卡因微乳的制备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考察构成利多卡因微乳各组分的比例并进行制备。方法绘制伪三元相图考察不同Km(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值对利多卡因微乳区形成的影响,根据微乳区面积大小选择制备利多卡因微乳的最佳Km值,测定利多卡因微乳的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范围,测定利多卡因微乳的理化特性,对利多卡因微乳的形态及体系类型进行电镜观察。结果当Km=3时伪三元相图形成的微乳区面积最大,利多卡因微乳平均粒径为(29.8±14.4)nm,其中98%的粒径范围位于15.1-45.5 nm之间.2%的粒径范围位于77.9-261.3 nm之间;25℃恒温下利多卡因微乳的粘度为25 mPa·S,电导率为130 μs/cm,折光率为1.473,利多卡因微乳为水包油(O/W)型微乳,利多卡因微乳体系为大小不均的球形多分散体系。结论通过伪三元相图法可以得到理想的利多卡因微乳各组分比例范围,马尔文粒径测定结合透射电镜分析对观察并测定微乳的粒径、分布、形态及体系类型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