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建立山西道地药材远志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CEFP),获得对照图谱,并与不同产地远志药材指纹图谱相比较,以控制远志质量。方法未涂层毛细管柱(75μm×57 cm,有效长度50 cm);缓冲液:25%甲醇的20 mmol.L 1硼砂溶液;分离电压:18 kV;检测波长:210 nm;温度:25℃;进样条件:0.5 psi,5 s。使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比较分析远志HPCE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建立了山西道地远志药材的HPCE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比较了不同产地远志药材HPCE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论所建立的CEFP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为远志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南药学》2017,(5):561-566
目的建立完善的远志药材HPLC指纹图谱评价模式,为远志药材质量控制和资源评价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全国14个不同产地的远志药材为研究对象,50%甲醇超声提取,采用Agilent 5TC-C18(2)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和0.05%磷酸水溶液,检测波长316 nm,在柱温30℃下进行HPLC梯度洗脱,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建立远志药材对照指纹图谱,并利用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对远志药材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14批不同产地远志药材中,有7批相似度大于0.900,有3批相似度在0.850~0.900,另有4批相似度在0.800~0.850。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其他分析模式对远志药材质量判别分析结果与相似度分析结果基本吻合。结论不同地区的远志药材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差异,采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的同时结合多种数据分析模式,可得到较为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初步建立起远志药材的质量控制评价模式及产地鉴别可控模式。  相似文献   

3.
远志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姜勇  张娜  崔振  屠鹏飞 《药学学报》2006,41(2):179-183
目的研究并建立远志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 C18色谱柱,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18 nm,建立了远志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对14个不同来源的商品药材进行了检测。另外,利用指纹图谱技术对不同商品和不同加工方法的远志药材进行了比较。结果14批不同来源的商品远志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并且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生成了远志药材的对照指纹图谱,共有29个色谱峰,各色谱峰的分离较好,符合指纹图谱检测要求。结论采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远志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牛膝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ectrum for Window 3.02和OMNIC 9.2软件建立61批牛膝药材样品的红外指纹图谱;以红外指纹图谱共有峰的相对峰高为变量,采用Excel 2016软件进行正态分布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计...  相似文献   

5.
远志为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的干燥根,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的功效;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等症[1].远志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被视为养命要药;《别录》中亦有记载.远志自古为医家所常用,属常用中药.其药用植物来源主要是细叶远志,少数为卵叶远志.远志皂苷是远志的主要成分,本实验首次针对皂苷类成分建立了远志药材的HPLC-ELSD指纹图谱.本文对19批远志药材(包括9批河北产远志,1批对照药材)进行了HPLC指纹图谱分析,以河北和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远志药材指纹图谱生成对照指纹图谱,与山西、陕西等来自不同产地的9批远志样品进行比较,以评价其远志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远志薄层色谱(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及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HPLC)特征图谱,并分析远志全根、根皮和木心间化学成分差异,为远志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以3,6’-二芥子酰基蔗糖、细叶远志苷A和远志皂苷B为指标成分建立TLC图谱;用UHPLC法建立远志特征图谱,结合热图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评价多批远志全根、根皮和木心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TLC图谱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UHPLC特征图谱共标定28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的7个特征峰,13批次远志特征图谱与对照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批次间质量较为稳定;TLC和UHPLC特征图谱显示远志全根、根皮和木心化学组成一致,未发现特异成分,热图聚类分析和PCA显示远志全根与根皮中各成分峰面积接近,OPLSDA筛选出10个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升蒲公英药材质量标准,并评价不同产地药用蒲公英药材的质量。方法: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蒲公英"项下规定的基础上,增加水溶性浸出物(热浸法)、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总黄酮、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和异绿原酸A的含量测定方法,同时以8个产地42批药用蒲公英药材为对象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基于上述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42批药用蒲公英药材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5.30%~30.4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27.59%~38.96%。总黄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异绿原酸A(HPLC法)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16~0.096、0.003~0.196、0.004~0.117、0.025~1.578、0.002~0.152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均大于0.9990);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00%(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7%~103.53%,RSD为1.19%~1.58%。42批药用蒲公英药材中总黄酮、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分别为0.734%~3.700%、0.004%~0.123%、0.006%~0.087%、0.073%~1.499%、0.005%~0.109%。42批药用蒲公英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为0~0.94%,相对峰面积的RSD为0~125.57%,其中39批样品相似度大于0.900。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陕西产药用蒲公英药材的综合质量较优,河北产药材次之。结论:拟定蒲公英药材中醇溶性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总黄酮、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分别不得低于17.0%、27.0%、1.383%、0.024%、0.021%、0.450%、0.021%。陕西产药用蒲公英药材除咖啡酸含量相对较低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较优;河北产药材的咖啡酸含量高于陕西产药材,其他各项指标略低于陕西产药材;其余产地的药用蒲公英药材综合质量相对较差,且同一产地不同批次间的药材质量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夏稷子  赵智  安军  邓言欢 《中国药事》2011,25(12):1191-1194
目的建立艾纳香的G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适宜的程序升温条件,对来自14个不同产区的艾纳香药材进行了指纹图谱测定;并以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值为参数,对各个产地的艾纳香药材进行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 14个不同产地的艾纳香药材的GC指纹图谱有23个共有峰;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艾纳香的成分种类上差异不大,但成分比例和量上差异较大。结论该分析方法对艾纳香中各成分的分离效率高,且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均符合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RSD<5%),可作为艾纳香药材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柳贤福  梁洁  孙正伊  翁翎  吕松林 《医药导报》2013,32(11):1477-1479
目的建立广西不同产地龙眼叶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广西不同产地龙眼叶药材,并应用红外Omic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实验建立了广西龙眼叶药材红外特征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5个共有峰。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快速、稳定,可用于广西产龙眼叶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陈蓉  陈广云  沈蓓  乐巍  吴启南 《中国药房》2012,(23):2141-2146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芡实的红外指纹图谱。方法: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2个指标,以不同产地芡实的红外指纹图谱为标准,计算出17个样品间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按照其大小建立了不同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研究各产地芡实的异同。结果:产地相近的S13与S12、S14之间,S2与S3之间有很高的共有峰率(均不低于82.4%)和很低的变异峰率(均不超过21.4%);产地不同但品种一致的S9与S1、S15之间,S4与S6之间有不高的共有峰率(均不超过52.4%)和不低的变异峰率(均不低于33.3%);地理位置相距较远的S16与S8、S6之间,S17与S4、S8之间有较低的共有峰率(均不超过47.6%)和较高的变异峰率(均不低于50.0%);产地不同且采收期较近,造成了S10与其他产地样品相比有着极低的共有峰率(均不超过35.7%)和极高的变异峰率(几乎均高于100%)。结论:双指标序列分析法结合红外指纹图谱能够指导判别不同产地的芡实,简便、快捷,可为芡实等水生植物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昕雯 《中国药房》2012,(43):4050-4052
目的:研究远志醇提物对抑郁症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小鼠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开场实验分析远志醇提物的抗抑郁作用。各小实验中雄性小鼠均分为模型对照(等容生理盐水)、氯米帕明(20mg·kg-1)和远志醇提物高、中、低剂量(10、5、2.5g·kg-1)组。结果:高、中、低剂量远志醇提物均可缩短抑郁症模型小鼠悬尾不动时间、游泳不动时间和增加移动格数。结论:远志醇提物对模型小鼠抑郁症状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使高纯度茄尼醇(90%以上)含量的测定准确及可靠。方法建立了HPLC测定高纯度茄尼醇的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结果通过统计学方法,量化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论仪器环境不变时测量结果受控。  相似文献   

13.
首次建立了简单、经济、有效的反向毛细管电泳分离测定远志药材中细叶远志皂苷含量的方法。通过对分离条件的选择优化,采用含有35%甲醇(v/v)的50mmol/L的硼砂缓冲液使待测成分得到完全分离;细叶远志皂苷在0.0563-0.9000m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8,加样回收率在99.50%-104.7%之间。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远志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归脾丸(浓缩丸)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归脾丸(浓缩丸)的质量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归脾丸(浓缩丸)中黄芪甲苷、远志、木香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归脾丸中甘草酸的含量,色谱柱为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乙酸(65:30:5).流速为1.0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50nm。结果TLC法色谱斑点清晰,空白无干扰;HPLC法的甘草酸平均回收率为100.18%。RSD为1.22%。结论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归脾丸(浓缩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王光志  马云桐  万德光 《中国药房》2009,(27):2147-2149
目的:分析土壤、气候条件等环境因子对远志药材品质的影响。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远志酸含量,通过实地调查与查阅当地气象资料研究远志生长地的海拔、年平均温度、7月平均温度、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以及无霜期与远志酸含量的关系;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水分含量、pH值以及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并考察与远志酸含量的关系。结果:远志酸含量与7月平均温度、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以及无霜期等气候因子存在线性关系;与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以及水分含量等土壤因子存在线性关系。结论:影响远志酸含量的地理气候因子主要是年日照时数和无霜期,土壤因子主要是有效磷与土壤水分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山豆根不同组分多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方法 连续7天给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山豆根水提、醇提组分,观察小鼠一般状况,分别于给药后第1、3、7天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和总胆红素(TBI)、白蛋白(ALB)的含量,计算肝脏指数,并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 在给药后第1天山豆根水提、醇提组分低剂量组未对小鼠肝脏造成明显损伤,高、中剂量组会使小鼠血清中ALT、AST、AKP活性升高,TBI含量升高,ALB含量下降;给药后第3天山豆根水提、醇提各剂量组小鼠出现烦躁,体重增长缓慢等症状,血清中上述肝功能指标变化明显,肝体比值增大,并见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气球样变,点状坏死等病理变化;给药后第7天观察上述症状依次加重.水提组分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比醇提组分明显.结论 多次给小鼠高、中剂量的山豆根水提组分和醇提组分均可造成明显的肝损伤,且水提组分的肝毒性大于醇提组分,并呈现明显的肝毒性"量-时-毒"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强力健身胶囊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女贞子、远志和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淫羊藿苷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100-5 C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24∶76)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薄层鉴别的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淫羊藿苷进样量在0.041~3.318μg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结论:本方法具有简便、准确及专属性强的特点,可用于强力健身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南、北柴胡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南、北柴胡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南、北柴胡水提组分和醇提组分,按照经典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南、北柴胡不同组分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比较研究,试验数据用公斤体重法计算最大耐受量(MTD)和最大给药量(MLD),连续观察14天。结果南、北柴胡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为:北柴胡醇提组分〉南柴胡醇提组分〉北柴胡水提组分〉南柴胡水提组分。南、北柴胡水提组分没有出现死亡,测得MLD值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为181.6g·kg-·1d-1和201.6g·kg-·1d-1,分别相当于临床70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1412.4倍和1568.0倍;南、北柴胡醇提组分无法做出LD50,测得MTD值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为46.4g·kg-1·d-1和75.2g·kg-1·d-1,分别相当于临床70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360.9倍和584.9倍。结论北柴胡药材毒性大于南柴胡,且南、北柴胡的醇提组分均大于其水提组分。柴胡皂苷类物质含量高低与其毒性大小有一定相关性,推测柴胡皂苷可能是其主要毒性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川赤芍、赤芍、白芍抑制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过度激活的"药效成分组"。方法以川赤芍、赤芍、白芍不同提取物LC-MS图谱峰面积及其抑制LPS诱导的NR8383细胞活力增强为基础,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LC-MS图谱和抑制细胞增殖的内在联系进行谱效分析。结果 LC-MS图上的X11、X6、X1、X2、X9、X3这6个成分组成的"药效成分组"对川赤芍、赤芍、白芍抑制NR8383细胞增殖药效的贡献较大。结论 "药效成分组"的研究显示,同基源的赤芍、白芍在抑制LPS诱导的NR8383细胞增殖方面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X1、X2、X9、X3),但同时也有某些成分(X11、X6)仅能在赤芍中检测到,这提示不同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差异可能是造成赤芍、白芍功效不同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