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席天阳 《山东医药》2012,52(32):65-66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以及二者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清C反应蛋白(CR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对症支持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予依达拉奉、尤瑞克林,疗程14 d,比较两组疗效,并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14 d血清CRP、NIHSS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14 d后的总有效率(86.6%)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治疗后14 d两组血清CPR水平、NIHSS均较治疗前及治疗后7 d降低,且联合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PR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病人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术中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则不使用。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血管再通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脑梗死溶栓分级2b级和3级)高于对照组(86.00%与68.00,P0.05)。手术后14 d,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手术前(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90 d预后良好发生率(0~2分)高于对照组(56.00%与36.00%,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术中应用小剂量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病人术中取栓次数,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预后,且未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注射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加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对比两组血管再通率和疗效(优良率)、术前、术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和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采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疗效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分水岭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尤瑞克林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调控血压、改善微循环及保护脑细胞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0.15 PNA微泵静注每日1次。治疗前后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并观察90天改良Rankin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90天预后良好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分水岭脑梗死(CWSI)患者血清补体末端复合体(TC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CWSI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7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舒血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尤瑞克林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TCC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TC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TC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CWSI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血清TCC水平。  相似文献   

6.
管姝轶  唐维国 《山东医药》2010,50(17):103-104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尤瑞克林组和对照组,应用酶法、免疫抑制法及化学修饰法检测血脂(TC、TG、HDL-C、LDL-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及尤瑞克林组治疗前比较,尤瑞克林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下降,HDL-C升高(P〈0.05)。结论尤瑞克林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紊乱。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微导管机械碎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脑梗死24 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连云港市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24 h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82例。对照组患者行支架取栓术,观察组患者行微导管机械碎栓联合支架取栓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7 d有效率,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血管再通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7 d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7 d 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导管机械碎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脑梗死24 h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开放侧支循环药物尤瑞克林治疗超出溶栓时间窗(发病时间大于6 h)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58例,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分为应用尤瑞克林治疗组(58例)及应用常规治疗对照组(100例),按照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将病人分为完全性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腔隙性梗死(LACI)、后循环梗死(POCI),治疗前及治疗14 d均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Barthel指数。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两组治疗14 d后脑侧支循环情况,观察药物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果尤瑞克林组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型急性脑梗死病人,尤瑞克林组PACI、POCI、LACI组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TCD评估治疗后尤瑞克林组脑侧支循环开放优于对照组(P0.0.5);尤瑞克林组治疗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超出溶栓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开放侧支循环药物尤瑞克林能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尤瑞克林,研究组给予尤瑞克林+丹红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统计疗效,检测对比血清中VEGF及MMP-9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06%(33/34)高于对照组76.47%(26/34)(P0.05);治疗后两组VE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MMP-9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可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降低MMP-9水平,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给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带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到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1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单纯予以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ET-1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NO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更有效的改善患者血管皮内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尤瑞克林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预后的影响,探讨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发病48 h内入院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和尤瑞克林组(尤瑞克林注射液0.15 PNA/d),每组25例,连续用药14 d。治疗前后检测血清MMP-9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BI)记分法对入院后当天及3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除尤瑞克林组1例患者用药后血压下降,无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和尤瑞克林组治疗后14 d血清MMP-9水平明显降低,且尤瑞克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尤瑞克林组治疗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尤瑞克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短期应用尤瑞克林注射液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MMP-9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许文勇  杨昌梁 《山东医药》2011,51(17):81-82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给予尤瑞克林和巴曲酶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巴曲酶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疗组(P〈0.05);治疗后第14天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巴曲酶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苦碟子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检测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逐渐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苦碟子注射液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下调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90例,按患者是否同意使用尤瑞克林分为治疗组92例及对照组98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神经营养药、对症处理及早期神经康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连续治疗10 d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NIHSS评分、BI评分;TCD检测颅底椎基底血流流速变化;并观察各种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NIHSS评分、BI评分、颅底椎基底血流速度改善及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且其不良反应少.结论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预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明显优于对照组77.3%(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尤瑞克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脑血管储备能力(CVR)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尤瑞克林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肝素抗凝治疗、银杏叶制剂、小牛血去蛋白水解物改善循环及脑保护治疗;尤瑞克林组患者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尤瑞克林0.15 PNA U,1次/d,持续14 d。治疗前后,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分别进行屏气指数(BHI)、CVR的检测,临床疗效评价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HI和CV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对照组和尤瑞克林组的BHI分别为1.16±0.17和1.68±0.32,CVR分别为(23±3)%和(37±4)%,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NIHSS评分分别为(5.9±1.4)分和(5.2±1.2)分,尤瑞克林组显明低于对照组(P=0.039)。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滴注尤瑞克林有利于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CVR,并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支架机械取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入院基线资料、发病至穿刺时间(OTP)、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PTR)、取栓次数、血管再通、颅内出血、血栓逃逸、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天mRS评分等;术前及术后7 d进行两组头颅核磁共振平扫,测量梗死灶及对侧相应区域表观弥散系数(ADC)并计算相对ADC(rADC)。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史、卒中病史、卒中TOAST分型、术前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PTR较对照组缩短,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颅内出血及血栓逃逸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NIHSS评分、mR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ADC和rA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观察组梗死灶ADC及rA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随机分为2组各78例,观察组给予尤瑞克林,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明显优于对照组78.2%(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7.9±0.7)分、ADL(55.6±7.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尤瑞克林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直接抽吸技术(ADAPT)在卒中绿色通道中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卒中绿色通道中心接受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ADAPT技术治疗的大血管闭塞病人14例,记录病人一般信息,术前及出院时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病情,用脑梗死溶栓试验(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90 d随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4例病人采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ADAPT血管内治疗,取栓次数中位数为1(1,2)次,其中2例取栓2次和1例取栓4次病人术中出现出血,1例取栓4次病人90 d随访mRS评分为4分,1例取栓3次病人随访最后死于肺部感染并发症。TICI血管再通分级,2a级1例,2b级6例,3级7例。术前NIHSS评分为15.0(17.5,19.5)分,与出院时NIHSS评分为5.0(7.5,8.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4,P<0.01)。术中未发现远端栓塞、血管夹层、动脉痉挛等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90 d随访中,11例愈后良好,mRS评分0~2分;2例愈后不良,mRS≥3分。结论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ADAPT技术在卒中绿色通道中治疗大血管闭塞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机械取栓术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取栓前、溶栓/取栓后即刻、溶栓/取栓后1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取栓后即刻、溶栓/取栓后10 d及随访结束后血管再通率,随访结束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溶栓/取栓后10 d内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溶栓/取栓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溶栓/取栓后即刻、溶栓/取栓后10 d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溶栓/取栓后即刻、溶栓/取栓后10 d及随访结束后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随访结束后GO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溶栓/取栓后10 d内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静脉溶栓治疗相比,血管内支架机械取栓术能有效减轻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短期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