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究脑脉利颗粒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神经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脑脉利颗粒治疗,连续治疗20 d。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5 d检测两组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功能指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神经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后15 d,观察组血清TNF-α、hs-CRP、IL-6、NSE、S100β、ET-1、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BDNF、VEGF水平高于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细胞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14 d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14 d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IL-8]、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氧化应激[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14 d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640,P<0.05)。观察组治疗14 d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7.459、9.320、13.993,P<0.05)。观察组治疗14 d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0.637、29.253,P<0.05)。观察组治疗14 d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GSH-Px和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0.127、9.575、22.761,P<0.05)。观察组治疗14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3.540,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明显,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沧州市盐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治疗前、治疗结束时、随访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MP-9、ET-1、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MMP-9、ET-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ET-1水平,升高血清VEGF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栓形成情况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9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的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肾皮质内皮素(EF)-1、血栓素(TX)A2、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抗凝血酶(AT-Ⅲ)水平。结果两组治疗14 d后,血清VEGF、内皮素、NO、NOS、TXA2、LP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血清EF-I和AT-Ⅲ水平则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实验组治疗14 d后,血清VEGF、内皮素、NO、NOS、TXA2、LP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EF-I和AT-Ⅲ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丁苯酞可以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栓形成,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两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尤瑞克林注射液,记录两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8.89%,对照组仅获得71.1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P0.05);研究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虽略高于对照组(8.89%),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可显著提高患者疗效,有利于保障其预后及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对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脑梗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纳入15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脑梗死二级预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联合应用丹参多酚酸。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7)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性因子水平,以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评价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采用神经功能量表(NIHS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IL-6、IL-17、hs-CRP、ET-1、NO、VEGF、NIHS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IL-6、IL-17、hs-CRP、ET-1、NIHSS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NO、VEG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IL-6、IL-17、hs-CRP、ET-1、NIHS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NO、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及药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丹参多酚酸能够显著降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促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低血糖后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VEGF)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急性低血糖后脑梗死患者,按NIHSS评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 d、7 d、14 d测两组的NIHSS评分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g/L)。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VEGF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VEG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低血糖诱发的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而改善脑梗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芪龙通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病人均根据病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降血压、扩张冠状动脉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芪龙通络胶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表达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VEGF、NO、ET-1、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VEGF、NO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ET-1水平和NIHSS评分则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芪龙通络胶囊能明显改善急性期脑梗死病人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14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NO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别于用药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采集肘静脉血,检测血液动力学指标和血清SOD、GSH-Px、NO水平。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2.86%(52/56),对照组为78.57%(44/5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2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P0.05);治疗14 d后2组患者血清SOD、GSH-Px水平均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降低,且试验组上述指标的升高或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和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丁本酞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血管生成素Ⅰ(Ang-Ⅰ)、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表达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10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试验组Ang-Ⅰ、ET-1低于对照组;试验组VEG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神经功能、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丁本酞治疗疗效比较确切,能有效调节相关血清因子分泌,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中、重度狭窄采用脑梗死介入联合丁苯酞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急性脑梗死合并中、重度狭窄颈动脉狭窄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观察两组中、重度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评分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低切黏度、PCV、ECR、FIB、PAgT及血浆高切黏度等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介入治疗后采用丁苯酞序贯联合颈部动脉狭窄支架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可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脑补损伤、神经功能及血液等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尤瑞克林联合曲克芦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东海县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独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尤瑞克林联合曲克芦丁治疗。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克芦丁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探讨丁苯酞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对患者神经损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2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治疗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阿加曲班治疗,观察组在阿加曲班组基础上增加丁苯酞治疗。综合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损伤功能指标、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38/41),高于对照组的75.61%(31/41)(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可溶性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5/41)、7.31%(3/41)(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安全性较好,可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素-1(ET-1)、血清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1年2-8月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60mg,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d.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ET-1 、NO和TNF-α含量,并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血浆ET-1、NO、TNF-α含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ET-1、NO、TNF-α含量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TNF-α、ET-1含量,提高血浆NO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减轻炎性细胞因子所介导的炎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EH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卡托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前列环素(PGI-2)]、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DBP、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BP、SB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O、ET-1、PGI-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O、PGI-2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缬沙坦可有效降低EH患者血压,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保利尔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保利尔胶囊4粒/次,3次/日,服用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CRP水平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ET-1均明显下降(P<0.05),NO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组ET-1、NO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治疗后的肱动脉EDD,治疗组为(9.67±3.10)%较对照组(4.32±2.78)%明显改善(P<0.05);而肱动脉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也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 保利尔胶囊可使血浆ET-1水平明显下降,NO水平明显升高,EDD、NMD明显改善,CRP明显降低,提示保利尔胶囊有显著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和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约占脑血管病的80%,大量的研究证实丁苯酞对于脑梗死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发现其可能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提高血管内皮一氧化氮(NO)的水平,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发挥脑血管保护作用.近年来,丁苯酞对脑梗死区域中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调节机制逐步成为研究热点[1].本文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O和NOS表达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3例。两组病人均常规给予脑梗死方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1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天。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VEGF、SOD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MD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损伤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血管新生,减轻自由基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2例,依据用药方式的差异予以分组,其中对照组90例仅给予尤瑞克林治疗,试验组92例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试验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4.8%,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恢复和保护患者神经元功能及疗效方面,均较单用尤瑞克林佳,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