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分析技术,探讨加味归脾汤治疗阴火失眠伴焦虑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筛选加味归脾汤的主要化合物成分和药物靶基因;通过GeneCards和人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OMIM)建立失眠和焦虑的靶基因集;通过STRING 11.0软件分析交集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Cytoscape_3.6.1软件分析和马修斯相关系数(MCC)算法筛选核心基因。基于网络分析结果,将48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配为空白组,模型组,右佐匹克隆片组(0.2 mg·kg-1·d-1),加味归脾汤低、中、高剂量组(0.31,1.25,5 g·kg-1·d-1)。采用氯苯丙氨酸(PCPA)腹腔注射方法,建立失眠伴焦虑动物模型,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7 d;然后进行自主活动实验观察大鼠活动的次数、时间和路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结果:从TCMSP数据库中共筛选出228个化合物活性成分;经与GeneCards和OMIM综合数据库比对,共获取181个疾病与药物的交集基因;STRING软件和MCC算法共获得MAPK3,MAPK8,Akt1,IL-6等9个关键基因。动物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归脾汤高、中剂量组的活动次数、时间和路程显著减少(P0.01),海马组织中MAPK3,MAPK8,Akt1,IL-6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归脾汤治疗阴火失眠伴焦虑作用机制,可能与对MAPK3,MAPK8,Akt1,IL-6基因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经颅多普勒超声搏动指数(PI)与脑小血管疾病各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10例老年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评价大脑中动脉(MCA)PI与脑白质病变(WML)、小卒中和微出血之间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MCA PI与WML有关(优势比,MCA PI每增加0.1增加1.13,95%置信区间为1.06~1.80;P=0.02)。就识别严重WML来说,在最佳MCA PI位点,曲线下面积、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0(95%可信区间为0.60~0.80)、35.4%和86.6%。MCA PI与各种小卒中或微出血之间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MCA PI与脑白质病变严重性相关,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值,MCA PI正常时患严重WML的可能性低。在老年患者,TCD可用来指导进行选择性MRI扫描以发现WM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正常人汉字任务下脑激活区的改变。方法对40例正常人进行汉字工作记忆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汉字工作记忆任务下,编码、保持及提取期均有额叶、楔前叶、楔叶、边缘叶及扣带回的正向激活,且有侧脑室及脑脊液在编码及保持期的正向激活和在提取期的负向激活。除共同激活脑区外,编码期所有激活脑区均为正向激活,保持期正向激活脑区有中央前回、杏仁核、上后扣带皮层(BA 31),负向激活脑区有颞中回、顶叶、角回,提取期正向激活脑区有尾状核。结论汉字任务下,脑激活区的改变除皮层及皮层下结构,还有侧脑室及脑脊液的激活。  相似文献   
4.
5.
眩晕患者基底动脉弯曲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眩晕患者基底动脉弯曲及其危险因素.方法:调查237例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头颅MRA或CTA及血脂、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基底动脉弯曲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237例患者中,基底动脉弯曲者64例(27.0%),基底动脉无弯曲者173例(73.0%).基底动脉弯曲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椎动脉起始部迂曲对血管性眩晕的影响及其临床危险因素. 方法 连续入选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老年眩晕患者206例,记录脑血管病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眩晕分级、治疗缓解天数,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颈部CT血管成像(CTA)或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检查.将眩晕患者分为椎动脉起始部迂曲组(137例)与非迂曲组(69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椎动脉起始部迂曲的临床危险因素. 结果 椎动脉起始部迂曲组合并椎动脉优势者多于非迂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例比26例,x2 =2.496,P<0.01).椎动脉起始部迂曲患者眩晕级别:1级17例,2级36例,3级79例,4级4例,5级1例;治疗缓解天数为1~1o d.非迂曲组眩晕级别:1级18例,2级35例,3级10例,4级3例,5级1例,治疗缓解天数1~6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4,2.849,均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高血压病、高LDL-C、糖尿病、吸烟、脑卒中史、椎动脉优势及颈椎病等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98、5.182、3.724、10.461、6.883、2.748、4.496、8.265,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95%CI:5.36~18.23,OR=4.84)、高血压病(95%CI:2.79~16.45,OR=3.21)、椎动脉优势(95%CI:3.25~13.49,OR=5.48)和颈椎病(95% CI:4.38~21.28,OR=3.57)为椎动脉起始部迂曲的临床高危因素. 结论 椎动脉起始部迂曲者眩晕级别高、治疗缓解天数延长;年龄>65岁、高血压病、椎动脉优势和颈椎病为椎动脉起始部迂曲的临床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大脑后动脉(PCA)偏侧优势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预后价值。方法 53例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梗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均在入院时常规进行初期(最初4.5h)MRI检查和定期头颅CT(脑卒中发病后14和21d)检查。将有PCA偏侧优势23例作为优势组,30例无偏侧优势作为无优势组。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数据。结果脑卒中发病后7d,与无优势组比较,优势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低[2.8分vs 13.5分,P=0.005],脑梗死面积较小[8.5分vs 6.0分,P=0.007],再灌注成功率高(82.6%vs 60.0%,P=0.001)。存在PCA偏侧优势的患者出现预后良好的校正风险比为8.11(95%CI:1.8050.2,P=0.005)。结论可以将rt-PA静脉溶栓治疗前MRA中存在PCA偏侧优势用作预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出现良好功能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基底动脉弯曲检出率明显增高.基底动脉弯曲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受年龄、基底动脉长度、椎动脉优势等因素的影响.基底动脉弯曲会影响后循环血液供应,并可能造成脑干和脑神经压迫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总结4个来自河南地区不同家系但具有相同突变的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家系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调查家系成员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个CADASIL家系先证者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特征,调查4个家系中其他成员的发病情况,对患者行Notch3基因3、4、11、18号外显子突变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4例先证者均以单侧肢体无力为始发症状,其中2例有高血压病史,1例合并糖尿病,1例身体健康;1例有高血压病患者影像学提示丘脑出血,患者无相关主诉;基因检测发现4例先证者及部分家系成员存在p.R607C突变位点。结论存在p.R607C突变位点的4例CADASIL患者临床上首发症状相似,但不同家系成员间存在个体化差异;高血压、糖尿病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可存在于CADASIL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病情和感染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的发病后<24 h入住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观察<2周的感染并发症及病情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点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并记录不同时间点NIHSS、APACHEⅡ和GCS评分;设立同期住神经内科普通病房中的头晕患者(均经头颅MRI排除急性脑卒中)作为对照组.结果 入选急性脑卒中患者53例,对照组患者39例,在观察的第1、2、4、6、14天,单核细胞HLA-DR表达,卒中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性卒中组和出血性卒中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在第1、2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4、6、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例死亡患者HLA-DR表达进行性下降,第2、4天HLA-DR表达值与相应时间的NIH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LA-DR表达值与相应时间的GCS、APACHEⅡ评分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早期即存在单核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其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单核细胞免疫抑制对卒中后感染的发生有促发作用,单核细胞免疫功能持续下降的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