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鼻饲泛影葡胺与剖腹手术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总结4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方法,泛影葡胺组21例经胃管注入复方泛影葡胺,24h内腹部X线摄片动态观察造影剂作保守治疗,剖腹手术组22例行黏连松解等术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胃管留置时间、恢复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以及再发间期、再发次数。结果泛影葡胺组中19例保守治疗成功,平均症状出现缓解时间为16±2.5h,5~8d(平均6.8d)后症状消失;仅2例保守治疗过程中症状体征加重选择手术治疗,中转手术率为9.52%;与剖腹手术组比较,胃管留置时间、恢复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均无显著性差异,愈后梗阻再发率(4.76% vs 40.91%,P<0.01)、肺部和切口感染并发症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泛影葡胺用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保守治疗效果良好,早期鼻饲泛影葡胺能促进炎性肠梗阻的缓解。  相似文献   

2.
经胃管注入泛影葡胺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 76 %泛影葡胺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经胃管分 3次间歇注入 76 %泛影葡胺 ,每次 6 0ml。结果  16例患者在首次注入泛影葡胺后 4 8h开始有肠梗阻缓解征象 ,4~ 7d内痊愈 ,占 6 9.5 %。 7例患者 3次注入泛影葡胺后无效 ,继续保守治疗 ,13~ 19d内痊愈 ,占 30 .5 %。结论 经胃管注入高渗透压的 76 %泛影葡胺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泛影葡胺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9月-2008年7月,我院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35例,其中21例采用泛影葡胺治疗,取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共35例,按时间先后分为泛影葡胺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泛影葡胺治疗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48.5±12.9)岁。发生于粘连性肠梗阻术后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术后3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3例,胃癌根治术后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8例。梗阻发生于术后3~9d,平均5d。  相似文献   

4.
探讨多排CT(MDCT)联合三维重建与泛影葡胺在肠梗阻诊治中的作用之比较。回顾性分析89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口服泛影葡胺X线摄片及MDCT联合三维重建。在口服泛影葡胺后每6~8 h点片,在24 h内观察造影剂是否进入结肠。比较MDCT联合三维重建术与口服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术对肠梗阻诊断的差异。89例肠梗阻患者在口服泛影葡胺后,24 h内造影剂进入结肠的有30例,35例在48 h内肠梗阻缓解,其余54例肠梗阻未缓解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54例手术患者,2种检查方法对肠梗阻的诊断存在明显差异,MDCT联合三维重建术诊断阳性率较高(χ2=4.923,P0.05)。MDCT对肠梗阻的病因、部位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优于口服泛影葡胺;泛影葡胺对肠梗阻的治疗有独特的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肠梗阻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08年6月我们采用76%泛影葡胺及生长抑素等保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15例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11例使用76%泛影葡胺溶液等治疗后5~8d内肠梗阻完全解除,有效率73.3%;4例无明显缓解者继续保守治疗11~16d梗阻症状完全缓解,平均住院16.5d;随访3~6个月恢复良好。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守治疗,早期应用76%泛影葡胺及生长抑素等治疗效果较好,多可避免再次手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鼻置入小肠减压管行小肠减压、并注入泛影葡胺行小肠造影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普通外科于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间有12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出现炎性肠梗阻,经鼻胃管减压等常规保守治疗2周后,肠梗阻症状改善不明显,遂经鼻置人小肠减压管行小肠减压,同时经减压管注入泛影葡胺行小肠造影,了解小肠蠕动情况及肠道梗阻情况,并利用泛影葡胺促进肠蠕动的治疗作用,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在置入小肠减压管后,12例患者腹胀症状均有所缓解,其中11例在置入小肠减压管后3周内腹部坚韧感消失,恢复正常排气并逐渐开始经口进食;1例患者在50d后仍未排气,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3d患者恢复自主排气。随访6个月,全组患者无一例复发肠梗阻。结论对于症状较重、病程较长并经常规处理无效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应用小肠减压管行小肠减压并注入泛影葡胺行小肠造影的方法安全有效,能够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7.
泛影葡胺胃肠道造影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泛影葡胺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对137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胃管注入76%泛影葡胺60~100ml行胃肠道造影,通过腹部X线摄片动态观察造影剂在胃肠道中的位置及通过情况,以确定梗阻部位以及梗阻是否完全,从而确定手术时机。结果 137例中103例造影剂在6~24h后到达结肠而给予保守治疗,平均症状缓解时间为14.8h,1~6d(平均3.3d)后症状消失。另34例见造影剂不能到达结肠且症状体征加重而行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泛影葡胺胃肠道造影在对粘连性肠梗阻明确梗阻部位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面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作为临床医师诊断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鼻饲泛影葡胺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95例临床及x线检查确诊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被为分研究组与对照组.48例经胃管注入76%复方泛影葡胺80 ml为研究组,同时设无需胃管注人造影剂为空白对照组47例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中40例造影剂在6~24 h内到达结肠而 给予保守治疗,平均症状缓解时间为16±2.5 h,1~5 d(平均2.8 d)后症状消失;另8例见造影剂未进入结肠且症状体征加重选择及时剖腹手术治疗.对照组手术治疗16例,7例出现绞窄性肠梗阻.中转手术率及绞窄性肠梗阻发生率两组比较(16.67% vs 34.04%;2.08%v8 14.89%)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复方泛影葡胺应用于胃肠道造影对明确粘连性肠梗阻的梗阻部位及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早期鼻饲泛影葡胺有助于肠梗阻的缓解.  相似文献   

9.
善宁联合泛影葡胺治疗老年人黏连性小肠梗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老年人黏连性小肠梗阻保守治疗安全有效方法。方法 67例老年黏连性小肠梗阻病人,随机分成A组35例,加用善宁0.1mg皮下注射q8h,并经胃管注入76%的泛影葡胺100ml;B组32例为对照组。结果 A组保守治疗成功者32例,B组26例;A组胃肠引流量少于B组;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短于B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A组3例,B组6例中转手术治疗;A组无死亡,未发生因保守治疗延误病情,B组一例因术后肺部感染加重而死亡。结论 善宁联合泛影葡胺治疗老年人黏连性小肠梗阻,安全有效,临床上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碘油造影在小肠梗阻诊断和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3例行碘油造影者(碘油组)和62例泛影葡胺造影者(泛影葡胺组)预测最终是否行手术治疗,两组的灵敏度分别为98.3%和87.5%(P〈0.05).特异度分别为97.1%和95.7%(P〉0.05):24h的显影率分别为94.5%和85.5%(P〈0.05).36h的显影率分别为80.3%和33.9%(P=0.00)。结论碘油造影对小肠梗阻的诊疗及手术时机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人黏连性小肠梗阻保守治疗安全有效方法。方法  6 7例老年黏连性小肠梗阻病人 ,随机分成A组 35例 ,加用善宁 0 .1mg皮下注射q8h,并经胃管注入 76 %的泛影葡胺10 0ml;B组 32例为对照组。结果 A组保守治疗成功者 32例 ,B组 2 6例 ;A组胃肠引流量少于B组 ;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短于B组 ;住院时间短于B组。A组 3例 ,B组 6例中转手术治疗 ;A组无死亡 ,未发生因保守治疗延误病情 ,B组一例因术后肺部感染加重而死亡。结论 善宁联合泛影葡胺治疗老年人黏连性小肠梗阻 ,安全有效 ,临床上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水溶性造影剂(泛影葡胺)在粘连性小肠梗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明确诊断为小肠梗阻的患者,不合并肠穿孔、腹膜炎及绞窄性肠梗阻等需要急诊手术的情况。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入组的57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如禁食、胃肠减压、灌肠、静脉补液等;治疗组除常规保守治疗方法外,患者口服或均经胃肠减压管注入76%泛影葡胺60~100 mL并夹管1小时,观察两组非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小肠梗阻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应用泛影葡胺的治疗组非手术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 VS 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手术治疗有效的两组患者中,治疗组患者在肠鸣音恢复时间9.56±3.47 h VS 19.67±3.90 h)、肛门排气时间(11.24±3.15 h VS 22.6±4.14 h)、每日胃肠减压量(179.20±68.79 mL VS 323.33±91.31 mL)、住院时间(5.0±1.83 d VS 8.20±2.15 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各指标间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泛影葡胺治疗小肠梗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碘油造影诊断小肠梗阻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应用碘油造影诊断小肠梗阻的可行性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湖南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31例小肠梗阻临床资料,分为碘油组(163例)和泛影葡胺组(68例)。病人经胃管注入造影剂行消化道造影,腹部X线动态观察观察碘油造影剂24h内是否进入结肠与病人最终是否采取手术治疗的一致性,并对此一致性做Kappa分析,同时分别观察两组6、12、24、36h各时间点的显影情况。结果 碘油组:Kappa值为0.946,6h、12h、24h、36h碘油组显影率分别为100%、98.8%、93.9%、80.7%,泛影葡胺组为100%、95.6%、85.2%、34.0%。结论 碘油造影是泛影葡胺外另一种可靠的诊断小肠梗阻的手段,对手术时机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泛影葡胺在粘连性小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本院484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经口服或胃管注入76%泛影葡胺行胃肠道造影,对小肠梗阻进一步诊治的临床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总结。结果484例患者中362例经应用泛影葡胺非手术治愈,122例经泛影葡胺造影明确诊断后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手术治疗。结论泛影葡胺可用于诊断小肠梗阻并明确梗阻部位;可作为粘连性小肠梗阻非手术治疗常规措施并可重复使用;可为手术提供客观依据,对手术时机和切口选择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采用急攻疗法配合复方泛影葡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15例。结果显示,110例临床缓解,5例24h后症状加重而手术。结果表明,急攻疗法配合复方泛影葡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不但方法简便,而且可及时动态观察病情,随时提供手术指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治疗粘连性小肠不完全梗阻的疗效及方法。方法随机将120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分为泛影葡胺治疗组(62例)和传统保守治疗组(58例)。比较2组患者在症状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费用和中转手术治疗率。结果泛影葡胺治疗组平均症状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传统保守治疗组(P<0.05),中转手术治疗率低于传统治疗组(P<0.05),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无死亡,未发现与泛影葡胺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泛影葡胺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并发症少。有效缓解肠梗阻,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中转手术治疗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口服万古霉素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肠梗阻的58例患者,根据时间和治疗方法分成A组(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31例,给予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适当胃肠内、外营养以及应用抗生素的常规治疗)和B组(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27例,同A组常规治疗措施外,配合采用生长抑素及口服万古霉素)。结果本组肝移植术后早期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为13%(58/441)。B组患者恢复肠鸣音及排气、排便的时间分别为(7.1±2.0)d和(8.4±2.4)d,A组则分别为(9.1±3.0)d和(10.8±3.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胃肠减压引流量[(298±58)ml/d]明显比A组[(485±106)ml/d]减少;B组发生菌群失调的比例(55%)比A组(77%)明显降低;两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口服万古霉素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肠梗阻,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肠癌伴梗阻患者术前应用76%泛影葡胺灌肠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将同一组医生处理的46例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患者根据术前使用76%泛影葡胺灌肠与否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梗阻解除率、暂时性造口比例、一期手术切除率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前使用泛影葡胺灌肠的梗阻解除率为65.2%,对照组为30.4%;两组患者暂时性造口比例和一期手术切除率分别为13.0%、87.0%和26.1%、56.5%。结论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使用76%泛影葡胺灌肠可提高梗阻解除率,降低急诊手术的比例,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上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上腹部非胃手术后发生胃瘫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1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予76%泛影葡胺100 ml胃管灌注,保留30 min后抽出,2次/d;B组9例,仅维持基础治疗。结果 20例患者胃瘫均发生于术后4-14 d进食流食或改进半流食后。所有病例未进行外科干预,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中A组平均(16.8±14.9)d恢复胃动力,B组平均(27.1±7.9)d恢复胃动力,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人上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是多因素所致;非手术综合治疗是胃瘫的有效治疗方案,76%泛影葡胺胃管灌注可以缩短胃瘫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方泛影葡胺在机械性肠梗阻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肠梗阻病人41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7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20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76%泛影葡胺100 ml口服或胃管注入。比较两组肠梗阻完全缓解时间、胃肠减压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总住院时间、中转手术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肠梗阻完全缓解时间分别为(21.2±8.6)小时和(48.2±6.5)小时,胃肠减压时间分别为(36.2±6.3)小时和(96.2±12.3)小时,胃肠减压引流量分别为(867±123)ml和(1 800±126)ml,总住院时间分别为(6.3±2.3)天和(14.3±3.2)天,中转手术率分别为10.1%和2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泛影葡胺在机械性肠梗阻诊疗中的应用安全、方便、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