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肝炎病人的一般禁忌肝炎是一个综合性的病名,它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乏力等为主要症状,部分病人可有黄疸或发烧,本病一般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肝炎。肝炎后期出现的  相似文献   

2.
准确的对黄疸进行辨证施治是提高慢性重型肝炎疗效的关键。在长期临床工作中,观察到CSH高黄疸患者中医症候表现及现代医学肝脏病理生理改变都具有中医"血瘀证"的临床特征,因此,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出黄疸与血瘀存在的关系,从瘀致慢性重型肝炎的病因病机、现代研究及从血瘀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胆汁瘀积型肝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黄疸.皮肤骚痒,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笔者自2000年以来,对胆汁瘀积型肝炎,根据临床的不同表现将其分为热毒血瘀证、湿浊血瘀证、湿热毒瘀并重证和成痞致鼓证四种证型,辨证论治疗效显著。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淤胆型肝炎是指病毒性肝炎以肝内淤胆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过去称为毛细胆管型肝炎或小胆管型肝炎、可发生於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及肝炎後肝硬化病人。据此,临床上可分为急性淤胆型肝炎和慢性淤胆型肝炎。其临床特征为自觉症状较轻.但黄疸往往较深、持续时间长、可伴有皮肤瘙痒、大便为色浅或灰白.并可有明显的肝肿大。  相似文献   

5.
王育群  邢练军  张玮  程红 《中医杂志》2002,43(2):117-118
临床观察发现,辨证为肝胆湿热型的乙型戊型肝炎重叠感染患者,与单纯肝胆湿热型戊型肝炎相比,其发病大多来势凶猛,黄疸进行性加深,肝功能损伤严重,经过治疗以后,其病情恢复较慢,病程明显延长。同时观察发现,急性期两组生化指标(透明质酸、总胆汁酸)均有明显升高,恢复期重叠感染患者生化指标复常时间较单纯戊型肝炎患者明显延长,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提示乙型戊型肝炎重叠感染患者的肝脏损伤程度远较单纯戊型肝炎严重,预后欠佳(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退高黄汤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符舍诊断标准的70例病人随机分为退高黄汤治疗组和茵栀黄注射液对照组。两组均常规使用维生素、能量合剂等,治疗组予退高黄汤治疗;对照组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结果:退高黄汤能改善肝功能,促进黄疸消退,改善临床症状,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总有效率为93.4%,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总有效率为72%。结论:退高黄汤治疗淤胆型肝炎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吴婉芬  李发枝 《中成药》1991,13(10):18-18
应用精制大黄片对照治疗轻度和重度型黄疸肝炎患者取得一定的疗效,尤其在重度型黄疸肝炎的治疗中治疗组的复常例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研究中药(配用西药)治疗"湿重于热型"肝炎中重用茯苓、苍术、虎杖方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组,除应用基础护肝药外(黄疸明显的同时加用茵栀黄或苦黄注射液),治疗组30例加用"重用茯苓、苍术、虎杖方"中药治疗;对照组A 30例加用"非重用茯苓、苍术、虎杖的方剂"中药治疗,对照组B 30例则不加用中药。观察3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在症状改善、黄疸消退、抗病毒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用茯苓、苍术、虎杖方治疗"湿重于热型"肝炎疗效确切,优于常规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9.
瘀胆型肝炎,又称胆小管型肝炎或胆汁瘀积型肝炎。中医无此病名,多归属于黄疸病范畴。临床表现为病人持久的深度黄疸,皮肤瘙痒,大便灰白色等,但自觉症状常较轻。肝功能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显著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其它如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亦轻中度升...  相似文献   

10.
行气破血法治疗重度黄疸肝炎及慢性重症肝炎46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行气破血法治疗重度黄疸肝炎及慢性重症肝炎46例分析江承柏,贺江平(中国人民解放军302医院,北京100039)关键词重度黄疸肝炎,慢性重症肝炎,行气破血法治疗,血瘀血热我们在总结运用凉血活血重用赤芍法治疗重度黄疸肝炎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经验时...  相似文献   

11.
张利 《光明中医》2003,18(4):9-9
慢性肝炎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一般包括慢性迁延型肝炎及慢性活动型肝炎 ,瘀胆型肝炎等 ,可由病毒、药物、营养代谢等多种病因引起 ,有发病时间长 ,反复难愈的特点。属中医黄疸、胁痛、积聚、鼓胀等范畴。1 慢性肝炎的病因病机  肝司气机、肝藏血、性喜条达 ,体阴而用阳。肝脏的病理变化与其生理功用是密切相关的。如湿热之邪入侵体内 ,滞留肝胆 ,首先引起肝气郁结 ,继而克伤脾胃 ,而形成肝脾不和或肝胃不和 ,肝郁脾虚和肝郁血瘀。外邪和正气反复相争 ,日久必损伤人体之正气 ,正气亏虚则可导致疾病加重和急性发作 ,故慢性肝炎临床中常可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加中药敷贴临床治疗中风恢复期的疗效.方法:将治疗组(针刺加穴位敷贴)20例中风恢复期病人,分为气滞血瘀型和肾虚血瘀型,中药方1敷贴肾虚血瘀型病人,中药方2敷贴气滞血瘀型病人,主穴为肝俞、肾俞,适当加以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并与对照组(单纯传统针刺组)相比较.结果:穴位敷贴治疗中风病人恢复期有效率肾虚血瘀组达75%,气滞血瘀组达87.5%;对照组有效率达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传统针刺加穴位敷贴肝俞、肾俞等腧穴能更加有效提高中风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清总胆红素(TBil)值≥171μmol/L的肝炎称为重度黄疸型肝炎,可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中度以上慢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瘀胆型肝炎等。属中医黄疸、疫毒范畴。若血清总胆红素持续升高且经久不退,可发生肝细胞液化性和凝固性坏死以至导致病人死亡。有资料表明。TBil>171、>342、>513、>684gmol/L的病死率分别为23.396、33.496、5296及9096。故迅速消退黄疸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近几年来。国内学者运用中医药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取得可喜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熊胆注射液对黄疸型肝炎(包括急、慢性黄疸型肝炎、淤胆型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有黄疸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8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熊胆注射液(治疗组)、茵陈汤(对照A组)、甘利欣注射液(对照B组)治疗,并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1%,对照A组为84.3%(P<0.01),对照B组为88.0%(P<0.05)。结论熊胆注射液对黄疸型肝炎有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重度黄疸的症状一般多见于重症肝炎,淤胆型肝炎、阻塞性黄疸等病。尤其是淤胆型肝炎,虽然多数病例预后良好,但肝汁酸长期滞留,会导致肝细胞水肿、坏死和肝小叶内反应性炎症,引起门脉区的纤维组织增生,进而影响肝汁流畅。因此,任何类型的长期胆汁淤积均可增加继发性机械阻塞的因素,形成恶性循环,带来不良预后,或形成肝内结石,或发展为慢性迂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或形成胆汁性肝硬变等。近几年来各地用通下祛瘀、清热通腑、清利肝胆湿热等法治疗,收效良好。我根据现代医学有关本病的发生机制,结合临床特征,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剂,采用活血化瘀重用赤芍对顿挫黄疸和加速黄疸的消退取得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们曾报道凉血活血重用赤芍治疗重型胆汁淤积型肝炎,近来临床以此为主方,增大赤芍、大黄用量,或加元明粉,并根据辨证有所加减,退黄效果比原来的复方更好。经其他疗法(包括使用激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清热解毒中药等)治疗无效者,用本法治疗效果非常显著,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我们在研究各型肝炎病人血浆血栓素 B_2(TXB_2)和前列环素(PGI_2)的代谢产物6酮(PGF_1α)变化时,发现 TXB_2、PGF_1α与黄疸有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例老年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戊型肝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病情重,发生重肝的比例多(20%),病死率高(15%);都有黄疽(100%),重度黄疸(60%),多数形成淤胆;并发症多,病程长。感染形式有单独感染与重叠感染两种。结论:老年戊型肝炎发病率上升,且黄疸较深,肝功能损害较重,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中医对肝细胞性黄疸的现代分型标准和辨证依据。方法 :观察一定数量黄疸患者的临床表现 ,按照中医辨证原则进行分型 ,并对各型肝功能等生化项目及血常规等化验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阳黄 (Ⅰ型 )、急黄 (Ⅱ型 )、阴黄 (Ⅲ型 )和瘀黄 (Ⅳ型 ) 4型的发病率 ,与各类肝炎的发生率及其SB、TTT、ALT、A/G、WBC、PLT等化验值平均数 ,均有显著不同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黄疸的中医证型共有阳黄 (Ⅰ型 )、急黄 (Ⅱ型 )、阴黄 (Ⅲ型 )和瘀黄 (Ⅳ型 ) 4型 ,具有客观诊断标准和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各型急性肝炎轻度、中度黄疸者[总胆红素(TBIL)〈171μmol/L],用清热解毒利湿中药或某些西药治疗,可获良效,但对于重型肝炎,尤其是慢性重型肝炎,疗效并不理想,其它如西药、血浆交换、肝移植等疗法,也未取得满意疗效。重型肝炎黄疸持续不退,或进行性加深,可发生液化性或凝固性肝细胞坏死。有报道,重型肝炎病死率与TBIL值成正比。所以加速重型肝炎黄疸的消退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近5年来戊型肝炎(HE)的流行动态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3例患者均为散发性,多数有确切在外就餐史,占64.23%;好发于2、3月份;近年来戊型肝炎住院人数构成比呈上升趋势;戊型肝炎在男性患者较多见,占78.86%;非老年组患者戊型肝炎发生率为65.1%,较老年组明显增多(P0.05)。临床特征:单纯感染戊型肝炎病毒患者较多,占86.18%;临床表现以黄疸最为常见,男性黄疸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老年组瘀胆型肝炎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19.05%:3.7%,P0.05);老年组和重叠感染组重型肝炎发生率及死亡率高(P0.05)。结论:散发性HE以中年男性多见,老年患者及重叠感染患者可能由于肝脏功能代偿能力减弱导致重型HE发生率及死亡率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