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比较硬膜外阻滞镇痛和腰硬联合阻滞镇痛二种分娩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对于母婴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40例自愿行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分为硬膜外阻滞镇痛组和腰硬联合阻滞镇痛组,观察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产后出血、不良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腰硬联合阻滞镇痛效果强于硬膜外组,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腰硬联合镇痛效果强于硬膜外组且对产程影响小.  相似文献   

2.
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60例自然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行分娩镇痛,分析产程中疼痛程度,运动神经阻滞,母体及新生儿生命体征,比较不同背景输注速率下,0.2%罗哌卡因的总用量及使用bolus的次数.结果显示0.2%罗哌卡因以6~8 ml/h的背景输注速率行分娩镇痛是较为合适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经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的足月初产妇行分娩镇痛为观察组;另选60例条件相仿但不给分娩镇痛为对照组.用VAS评分评价镇痛效果,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两组产妇生命体征几乎没有差别;观察组活跃期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第2产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生产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经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不影响产程及母婴.  相似文献   

4.
分娩时产痛不仅给产妇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 ,疼痛本身对产妇的生理、胎盘交换功能和胎儿也有不利的影响。无痛分娩是近年来麻醉科医生和妇产科医生共同探讨的问题。我们从1995年1月至今试行了0.25 %布比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镇痛法 ,对其镇痛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等作了初步疗效观察 ,并作同期对照比较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30例ASAⅠ级 ,产道条件较好的、自愿接受镇痛分娩、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证的足月初产妇作无痛分娩组 ,选同时期同条件未予镇痛分娩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1.2麻醉方法镇痛组在宫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腰麻复合硬膜外阻滞(CSEA)行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分娩镇痛(镇痛组)和自然分娩(对照组)的足月初产妇(ASAⅠ~Ⅱ级)各50例。镇痛组在蛛网膜下腔注入芬太尼2μg,硬膜外腔置管,接自控镇痛泵,30min后硬膜外给予0.1%罗哌卡因和2μg/mL芬太尼混合液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持续量5mL/h,自控量每次3mL,锁定时间为10min。比较镇痛前后产妇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宫缩程度及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观察两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镇痛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镇痛组行PCEA前后的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宫缩强度及双下肢活动程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与对照组镇痛评级比较有显著差别(P〈0.01);镇痛组活跃期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镇痛组第二、三产程、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行分娩镇痛效果满意,母婴安全,是分娩镇痛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湘  张丽颖等 《医学文选》2001,20(4):460-461
传统观念认为“分娩必痛”,以至有些产妇因惧怕分娩时疼痛拒绝阴道分娩而强烈要求剖宫产。为减轻或解除分娩疼痛 ,提高分娩期质量 ,我院产科自 1999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开展了硬膜外阻滞麻醉法分娩镇痛 5 0例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自 1999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我们对住院待产的孕足月初产妇、要求分娩镇痛的 5 0例产妇施行了硬膜外阻滞麻醉法镇痛分娩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34岁 ,平均年龄 2 5 .3岁。并随机抽取同期条件相同未实施分娩镇痛者 5 0例为对照组 ,进行对比分析。1.2 方法 在产…  相似文献   

7.
1970年Scott将静脉病人自控技术应用于镇痛分娩[1];1979年Revil提出硬膜外给药分娩镇痛;1988年Lysak和Gambling等报道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应用于镇痛分娩[2,3]。理想的镇痛分娩需具备下列特征:①对母婴影响小;②易于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满足整个产程镇痛的需求;③避免运动阻滞,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④产妇清醒,可参与生产过程;⑤必要时可满足手术的需要。目前认为硬膜外PCA分娩镇痛是最为有效且不良反应较少的方法,其优点是病人自控灵活、镇痛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减轻或消除产痛以及对产科质量的影响.方法 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60例作为观察组,并与同期条件下未采取任何镇痛方法的足月初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痛程度、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及对胎儿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100%,活跃期明显缩短,第二产程、产后出血、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硬膜外麻醉镇痛可以有效缓解分娩疼痛,加速产程进展对产妇及胎儿无影响,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浓度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B两组产妇分别用1%和0.75%的盐酸氯普鲁卡因行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记录视觉模似评分(VAS)、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产妇生命体征、分娩方式、分娩过程胎儿宫缩变化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MBS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且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低浓度盐酸氯普鲁卡因有良好的分娩镇痛作用,对运动神经阻滞较轻且有感觉运动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0.
产妇自控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产妇自控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中应用的可行性 ,选择ASAⅠ~Ⅱ级、估计能经阴道分娩并志愿行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 44例 ,采用产妇自控硬膜外阻滞对其进行分娩镇痛 ;以同期未行分娩镇痛而其它条件相当的足月初产妇 46例为对照。结果显示 :观察组给药 5min后较给药前宫缩痛明显减轻 (P <0 .0 1) ,15min后宫缩痛基本消失 ,全产程镇痛优良率 95 %。该组给药 5min后SP ,DP ,HR及RF较给药前显著下降 (P <0 .0 5或 <0 .0 1) ,但均在正常范围。两组宫缩、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副作用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提示产妇自控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地用于初产妇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在程序化间断硬膜外给药(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 PIEB)复合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PCEA)模式下,低浓度和超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76例ASA Ⅰ~Ⅱ级、足月单胎头位、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L组(38例):使用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 μg /mL;UL组(38例):使用0.06%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 μg /mL。再配对选择76例未行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C组。两镇痛组产妇宫口开至2~3 cm行硬膜外置管,镇痛平面控制在T8以下,VAS评分控制在4分以下。镇痛开始30 min后连接脉冲式镇痛泵,设置为每隔1 h注射药液8 mL,PCEA 6 mL,锁定时间10 min。观察各组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镇痛效果等。 结果 UL组第二产程与C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L组第二产程比C组明显延长(P<0.05)。两镇痛组间疼痛评分及满意度无明显差异,但UL组局麻药用量少于L组(P<0.05)。3组产妇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和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差异。 结论 与0.1%罗哌卡因相比,在 PIEB+PCEA模式下,0.06%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依然能提供比较满意的镇痛效果,对产科结局的干扰更小,临床上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在高海拔地区初产妇应用中的介入时机及对产程曲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A、B、C、D组.A组:全程镇痛,临产后硬膜外分娩镇痛,宫口开全后继续镇痛;B组:硬膜外分娩镇痛,宫口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阻滞(CEA)与腰硬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分娩镇痛的足月妊娠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CEA组与CSEA组,CEA组采用0.7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共10 mL硬膜外腔注射自控镇痛,CSEA组采用0.1%罗哌卡因3 mg+舒芬太尼5μg蛛网膜下腔注射自控镇痛。结果 CSEA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CEA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产妇T1、T2、T3时VAS评分均较同组T0时改善(P〈0.01),且CSEA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较硬膜外阻滞具有镇痛效果好、对产程影响小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梁富华 《中外医疗》2014,(22):136-137
目的探究应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该院2010—2012年收治的足月初产妇共10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产妇50例。对照组产妇不采取任何镇痛方法,为自然分娩,观察组产妇则接受盐酸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方法。对比两组产妇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失血量、生命体征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下肢肌力等无显著差异性,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镇痛时间影响性以及产程时间等对比于对照组产妇具有显著优越性,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之后均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足月分娩产妇应用盐酸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临床效果突出确切,对产妇和新生儿不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浦健  刘超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35):101-104
目的 探究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应激反应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在宁波市鄞州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分娩镇痛的产妇6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1)与对照组(n=30)。两组产妇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研究组采取0.75%罗哌卡因20ml与5mg地佐辛置入0.9%浓度氯化钠溶液中进行麻醉,对照组采取0.75%罗哌卡因20ml置入0.9%浓度氯化钠溶液中进行麻醉。比较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应激反应与母婴结局。结果 与镇痛前相比,镇痛后10min、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两组VAS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10min、第二产程研究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两组产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血糖(blood glucose, GLU)、血浆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均升高,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GLU、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研究组自然分娩率更高,剖宫产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min、出生后5min及出生后10min时刻,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脐静脉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有利于改善产妇应激反应,降低中转剖宫产率,对新生儿结局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镇痛分娩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在本院分娩48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60例。A组产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吸入含50%笑气(氧化亚氮)和150%氧气的混合气体(笑气组);C组为空白对照。分别观察各组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等。结果:A、B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C组,A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各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笑气吸入的镇痛效果虽然稍次于自控硬膜外镇痛组,但经济、方便简单,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基层医院临床广泛推广;腰硬联合麻醉镇痛起效迅速、效果最佳,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副作用,可作为分娩镇痛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分娩方式对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36例初次分娩产妇。将其中184例采用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方式者纳入观察组;252例采用常规分娩方式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分娩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疼痛程度、剖宫产率、住院时间、母婴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为5.98%,低于对照组的14.29%(P<0.01)。结论硬膜外镇痛分娩方式能改善初产妇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及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于延安市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全麻+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I组,n=35)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PCIA组(II组,n=30)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组(III组,n=35)。3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和手术时长及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和术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等各项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于术前1 d以及术后6 h,12 h,2 d和6 d对患者进行MMSE认知功能评价,比较3组POCD发生率。同时考察患者手术过程中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血糖、皮质醇及TNF-α含量变化,记录术中七氟醚(sevoflurane, SEVO)用量,随访患者术后6,12和24 h的疼痛评分。结果:对患者术POCD的发生率进行比较,I组术后6 h发生率为45.71%,II组为34.28%,均高于III组(10.00%);I组12 h发生率为34.29%,II组为28.57%,均高于III组(3.33%);I组2 d发生率为28.57%,II组为17.14%,均高于III组(0);I组6 d发生率为17.14%,II组为2.85%,均高于III组(0)。血糖值、皮质醇以及TNF-α含量与POCD发生率各组趋势一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I组、III组术中MAP波动幅度显著小于I组,III组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硬膜外镇痛相结合的方式可有效稳定患者的血流状态,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可作为一种值得推荐的麻醉及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盐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8月~2011年9月282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其中无痛分娩组141例,对照组141例,比较两组分娩镇痛、顺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产钳助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变化。结果在镇痛后10rain及第二产程。无痛分娩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无痛分娩组镇痛前VAS评分,差异均显著(P均〈0.05)。无痛分娩组顺产率明显提高,剖宫产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阴道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缩宫素使用及新生儿评分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无痛分娩能减轻疼痛,盐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