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ian Y  Zhu SJ  Wang J  Li ZK  Song R  Nie L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9):740-742
目的比较正常和衰竭心肌组织相关酶活性及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α(PPARα受体)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心力衰竭(心衰)代谢重构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例瓣膜置换术的心衰患者和6例意外伤亡健康者心肌组织,检测心肌游离脂肪酸(FFA)、琥珀酸脱氢酶(SDH)和ATP酶活力。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β3受体和PPARα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衰竭心肌FFA含量明显增加(P〈0.01);SDH、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则显著降低(P〈0.01,P〈0.05和P〈0.01)。衰竭心肌β3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心肌;而PPARα受体表达则显著低于正常心肌。结论心衰时存在代谢重构,表现为心肌代谢底物发生转变,代谢相关酶活性下降等;β3受体和PPARα受体在衰竭心肌分别上调和下调,可能参与心肌组织代谢重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衰竭与健康心肌组织代谢底物含量、相关酶活性及β3肾上腺素能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衰竭心肌代谢重构的表现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6例意外伤亡健康者心肌组织和20例心外科瓣膜置换术的心力衰竭患者,检测心肌游离脂肪酸(FFA)、乳酸(LD)含量和ATP酶活力。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β3受体和PPARα mRNA表达以及蛋白和定位。结果 衰竭心肌FFA和LD含量明显增加(P〈0.01和P〈0.05)。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则显著降低(P〈0.05和P〈0.01)。衰竭心肌β3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心肌,而PPARα表达则显著低于正常心肌,但并未发生定位变化。结论心力衰竭时存在代谢重构,表现为心肌代谢底物发生转变,代谢相关酶活性下降等,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和PPARα在衰竭心肌分别上调和下调,可能参与心肌组织代谢重构。  相似文献   

3.
<正> 充血性心衰(CHF)有交感神经系统(SNS)的慢性激活。标志SNS活性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与CHF的严重程度呈正比。经β-肾上腺素能通路SNS的活力增加,被认为给衰竭的心脏提供了应激的变力和变时功能的支持,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CHF是众所周知的临床综合征,它的病理生理学格外复杂。在研究CHF时,不断地发现其新的病理生理学改变,而这些改变对疾病过程的确切影响还很不清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对左室舒张功能衰竭的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左室收缩和舒张不全是相互关联的.以往对心室充盈受限、充盈增高为特征的“舒张功能衰竭”缺乏认识。临床上约有1/3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心脏收缩功能测指标无明显异常.某些正性肌力药物无明显改善心功能作用,此类心衰常称之为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的心衰。其常见病因有高血压.冠心病和肥厚性心肌病等。病理改变为:左室壁增厚、僵硬度增加,心肌缺血或退行性变,二尖瓣、主动脉瓣增厚纤维化或钙化.心肌纤维中ATP酶活性及内生肾上腺素含量发生改变心肌收缩与舒张不协调,收缩及舒张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5.
心衰信号转导中β肾上腺素受体激酶1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衰竭心脏组织中,β肾上腺素受体激酶1(βARK1)的活性异常升高。转基因小鼠的研究,阐明了8AR在心衰过程中特征性的信号转导途径,尤其是βARK1的作用过程。采用腺病毒转染一种多肽类的βARK1抑制剂(βARKct),能够明显改善衰竭心脏的功能和对8肾上腺素能神经刺激的反应性。目前,一些研究证实了在体内植入及表达转基因βARKct是可行的,且它可改善各种临床上导致的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6.
重视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心力衰竭(心衰)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病综合征,有关其病理生理的现代观点认为主要有两大因素,即心室重构及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激活[Am Heart J,1998,135:S216-S230.]。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研究发现在心衰患者存在着血循环中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升高及心脏中NE含量的减少,继之医学界对心衰时神经内分泌改变进行了大量研究,其后阐明,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使心功能减退,在心排血量减低及(或)室壁应力增高的情况下,许多神经内分泌系统,尤其是肾上腺素能系统,肾素-血管紧…  相似文献   

7.
β阻滞剂治疗心衰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鹏  文东奇 《山东医药》2000,40(17):57-58
1975年 ,Waagstein等首先报道了 β阻滞剂治疗扩张性心肌病的小规模临床研究 ,结果满意。之后 ,尤其是最近 2年 ,越来越多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了β阻滞剂在心衰治疗中的有益作用。本文就近年来β阻滞剂治疗心衰的新进展作一综述。1 心衰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危害〔1〕1持久和过量的去甲肾上腺素本身可破坏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促进心肌细胞的死亡和凋亡。2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 ,将导致外周血管收缩 ,水钠潴留 ,心率增快 ,并促进心肌肥厚 ,从而加重心肌氧供需失衡 ,促进心肌细胞死亡。 3儿茶酚胺通过环磷酸腺苷 (CAMP)使细胞内钙…  相似文献   

8.
1987年,首次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心力衰竭(心衰)的CONSENSUS试验研究证实,ACEI类药物可使心衰所致的病死率降低27%,迄今为止.已有39个应用ACEI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试验均证实,在利尿剂基础上加用ACEI,均能改善临床症状.对轻、中、重度心衰均有效,使死亡的危险性平均下降24%。这些临床试验奠定了ACEI抑制剂作为心衰治疗的基石和首选药物的地位。由此人们认识到修复衰竭心肌的生物学性质,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和心肌重构之间的恶性循环是心衰治疗的关键,这也标志着心衰治疗的临床策略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然而,心衰患者通常合并有肾功能不全,对于这类高危患着应该如何应用ACEI类药物却很少有人问津。  相似文献   

9.
心力衰竭是一种致残性慢性疾病,它是老年人致病和致死的一个主要原因。心衰病人有着不同的致病因素,但是慢性交感神经和β-肾上腺素受体(β-AR)的激活是心衰发生时共有的现象。慢性交感神经和β-AR的激活对心脏是有害的,在心衰恶化、心脏功能异常和心肌重构进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交感-儿茶酚胺系统通过直接激动  相似文献   

1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与病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与病情的关系。方法:本文采用时域及频域2种分析方法,对92例心衰患者和51例对照组健康人进行了心率变异性对比分析,并对部分患者(n=10)及对照组健康人(n=20)进行血浆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浓度测定及心率变异性随访。结果:心衰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人;并且与病情及心功能明显相关(P<0.05~0.001);心衰患者中近期死亡者心率变异性进一步降低(P<0.05~0.001);心衰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浓度明显高于健康组(P<0.02~0.01)。结论: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提示,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数量变化,反应患者病情变化。高的血浆儿茶酚胺浓度间接说明了心衰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是神经激素系统持续激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是导致心肌肥厚的重要因素,但它在生理性及病理性心肌重塑中所起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及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的交感.儿茶酚胺系统激活模式在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重塑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采用大鼠游泳训练与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微泵灌注模拟两种不同的儿茶酚胺分泌模式(间断型及持续型),制备心肌肥厚动物模型;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免疫组化等手段观察心脏的功能及结构变化;采用Westernblot及生化方法检测能量代谢的关键激酶——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α亚单位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游泳训练与NE灌注均可显著增加大鼠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但是,NE灌注组大鼠的心肌肥厚和组织纤维化程度均较游泳训练组明显增强,且伴有心功能的进行性下降,出现心力衰竭。NE灌注同时可诱导心肌组织AMPK活性显著增强。结论上述资料提示,不同的交感-儿茶酚胺激活模式可能是影响心肌重塑转归的一个重要因素,而AMPK可能参与调控病理性心脏重塑过程中能量代谢的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发的室性心律失常(VA)是猝死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干预CHF时神经体液因素过度激活,改善心肌的生物学功能出发,应用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及醛固酮拮抗剂安体舒通治疗CHF伴发的VA,观察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左室舒张功能与肺循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左室舒张功能与肺循环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00037)程显声,汪琪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可为收缩功能不全、舒张功能不全或二者兼有。据统计约1/3心衰患者的左室心肌收缩功能正常,仅有舒张功能障碍。临床上有呼吸困难、肺罗音、互线是肺静脉高...  相似文献   

14.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时心脏和血管的α和β受体激活导致一系列变化,对心衰的预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α和β受体阻滞剂,尤其是前者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心衰的重要而特异的血管扩张药。本文将扼要地综述如下: 一、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分类和生理功能及其心衰时的改变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分类和生理功能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分两类: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简称  相似文献   

15.
潘红星  谭学瑞 《心脏杂志》2006,18(6):705-709
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是新发现的受体,主要参与脂肪组织甘油三酯的降解,产生能量;心衰时心脏中β3AR上调;心肌缺血缺氧时,内源性脂解作用可维持心肌的收缩性;为了维持心功能慢性缺血性心衰代偿期很可能存在能量代谢重建:在神经内分泌激活的同时,以外源性游离脂肪酸(FFA)为主要能量底物,心脏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时,β3AR代偿性上调并介导心肌细胞的内源性脂解供能,葡萄糖经由3-磷酸甘油参与合成内源性三酰甘油再脂解而间接供能,葡萄糖的氧化被抑制,此时心肌细胞兼有类似脂肪细胞的功能。心衰时β3AR上调是能量代谢代偿的结果。但上调的β3AR长期过度激活有可能引起心肌组织继发性肉碱缺乏,导致ATP生成障碍使心衰失代偿,因而在心衰失代偿期β3AR阻滞剂可能有利于缓解心衰。而(β3AR激动药最终表现为正性肌力作用还是负性肌力作用,要看在具体的作用部位它对β3AR的直接效应与其对胰岛素的继发效应二者的力量对比)。从理论上讲,β3AR激动药用于慢性缺血性心衰代偿期,既可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谢,产生正性肌力作用,又可降低动脉血压,降低心脏的前负荷,从而改善心功能;β3AR激动药还可改善与心衰并存的胰岛素抵抗。心脏能量代谢的缺陷越来越被认为在心衰的进展中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心脏的代谢适应和适应不良是很有前景的药物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充血性心衰与肾上腺素能通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血性心衰(CHF)有交感神经系统(SNS)的慢性激活。SNS的活力增加,给衰竭的心脏提供了应激的变力和变时功能的支持。但是,CHF患者的SNS过度紧张,则形成心衰——SNS过度紧张——心衰加重的恶性循环。其病理生理学机制较为复杂。由于肾上腺素能通路在CHF中的作用,因而引起医学界广泛的注意。随着受体、分子心脏病学的研究深入,对CHF病理生理过程的了解和诊断、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旨在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该项领域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遗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在基因水平上,进一步研究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对支气哮喘(哮喘)的影响机制。目前已证实,人类基因结构中存在的遗传多态性,并发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能影响到的表型功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与哮喘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电与结构重构在心房纤颤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房纤颤(房颤)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常合并存在导致心房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称之为心房重构。由于血流动力学和神经体液的影响,房颤可能是慢性心衰的结果,也可能是心衰的原因。我们回顾2者所致心房重构的实验和临床资料,对其相互关系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虾青素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SD大鼠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mg/kg/d),连续注射14d,建立心肌纤维化模型,从造模第二天开始给予虾青素(5mg/kg/d和10mg/kg/d)灌胃,连续21天。实验结束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脏功能,计算心脏指数,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水平,Western blotting 方法检测心肌胶原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FS)明显降低(P<0.05),心脏指数增加,心肌纤维化明显,胶原蛋白Ⅲ及TGF-β1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虾青素组和高剂量虾青素组EF和FS明显升高(P<0.05),心脏指数减低(P<0.05),心肌纤维化程度减低,心肌胶原蛋白Ⅲ、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 结论 虾青素能够降低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纤维化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各类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左室收缩功能的测定,并计算左房大小与心衰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心衰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EF)和面积缩小分数(FA)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是评价左室心肌收缩功能敏感的指标,而每搏量及心排血量对评价心衰则相对不敏感。EF、FA与左房测值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1和-0.60),且左房增大的幅度与心衰程度有关(F=6.834,P<0.001).提示左房测值可作为在心衰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