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乳腺癌的发生是由体细胞突变引起。研究乳腺癌的体细胞突变谱有助于明确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过程。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乳腺癌基因组学的研究有了一系列新的认识。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到新的乳腺癌相关基因, 这些基因的突变频率较低, 不同患者的突变基因却涉及某些通路的失调。某些乳腺癌基因组中可识别特异性突变签名, 但一般不反映环境暴露。尽管所有肿瘤中瘤内异质性均存在亚克隆突变, 均有一个优势克隆占全部乳腺癌细胞的50%以上。乳腺癌基因组学旨在促进向个体化医学转化, 基于基因组信息的乳腺癌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根据近5年乳腺癌精准医学和个体化医学相关文献,分析其国内外研究进展,探究个体化医疗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乳腺癌个体化医疗方案。方法 抽取万方医学网(限定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Web of Science 两个数据库中的乳腺癌精准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从年发文趋势、国家、研究机构、国内外热门研究领域与高频关键词分布等角度入手。结果 共检索到精准医学相关中文文献3 336篇,英文文献20 241篇,近5年乳腺癌在精准医学方面的文献呈总体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大的国家为美国(30.4%),其次是中国(24.0%);国内高发文机构为中国科学院系统(295 篇/1.415%);研究热点主要表现为通过液体活检和新一代基因测序实现精确诊断,通过靶向用药、精准外科和免疫治疗实现精确治疗。精准医疗更重视“病”的深度特征和“药”的高度精确性,形成高水平医疗技术。结论 精准医学是实现个体化医学的基础和必须条件。乳腺癌精准医学的研究以实现个体化医学为目标,以基因测序和靶向药物为基础,结合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反应个体差异,并考虑年轻乳腺癌保乳治疗等复杂议题,因此现代个体化医学应当逐渐形成以患者为中心,了解自身基因,针对性改善外部环境,从而形成个体化治疗和用药的医疗模式,进而预防疾病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但是目前的个体化医学仍面临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晚期乳腺癌预后较差,疾病特征复杂,后线解救治疗较为困难,但是通过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部分患者可以实现长期带瘤生存,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晚期乳腺癌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治疗手段不断丰富,基因靶向治疗使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基因检测是分子分型诊断、遗传风险预测、疗效监测、耐药提示以及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手段,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分子病理诊断、靶向药物选择以及治疗模式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共识专家委员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归纳晚期乳腺癌基因检测的热点问题,深入探讨晚期乳腺癌基因检测的适用人群和临床意义、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检测基因和分子标志物、循环肿瘤DNA、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的应用,总结规范二代测序技术在临床中使用的注意事项,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基因检测,为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基因检测信息,从而制定更精准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也称为大规模并行测序或深度测序。这种高通量技术可以在单次运行中产生数十亿个超过几百万兆字节数据的短DNA或RNA片段。由于二代测序技术具有探索新的生物标志物并靶向识别特异性基因突变的能力,并且仅需要少量的DNA,使得通过二代测序进行分子检测广泛的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已经将二代测序平台引入个体化癌症治疗和精准医学,包括对癌症患者的精准分层、肿瘤生物学预测、治疗方案的制定、预后评估等。本文主要对近几年二代测序应用于实体肿瘤学领域的技术发展作一综述,并回顾了近几年部分相关临床研究及二代测序技术应用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刘强  方仪  王靖 《中国癌症杂志》2022,32(7):635-642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癌症相关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肿瘤间异质性和肿瘤内异质性使得精准分型治疗工作进展缓慢。传统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已为揭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驱动基因、精确分型、诊断及治疗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但仍有局限性,无法揭示肿瘤内异质性。近年来兴起的单细胞测序技术在灵敏度、准确度和效率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研究人员可以分析复杂混合细胞中的单个细胞的分子生物学信息,该技术在研究肿瘤异质性方面展现出极大的优越性。近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已有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包括从单细胞层面解析乳腺癌转录组图谱、探索乳腺癌微环境异质性、探索乳腺癌耐药发生机制、探索乳腺癌克隆异质性及克隆演化研究,以及综合挖掘单细胞公共数据资源揭示乳腺癌异质性。本文对近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相关前沿重要研究进行综述并深入思考,旨在为乳腺癌研究者应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提供参考,促进单细胞测序技术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叶青 《中国癌症杂志》2016,(11):947-951
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检测在乳腺癌中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ctDNA检测技术在监测肿瘤负荷、疗效预测、早期诊断、预后分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在乳腺癌诊疗走向个体化精准的时代,ctDNA检测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临床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膀胱癌诊疗精准化的需求。随着癌症基因图谱、纪念斯隆凯特琳-万人癌症基因计划和人类蛋白质图谱等海量数据的涌现,新的分子标志物及治疗靶点得以显露,为精准的膀胱癌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更充分和可靠的依据。从而以结合临床资料与组学大数据为基础驱动的精准医学体系,将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以二代基因测序和液体活检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检测技术不断成熟、成本降低及卫生资源投入力度加大,其临床可及性也越来越高,可辅助医生为更多的膀胱癌患者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诊疗方案。本文主要介绍癌症精准医疗的发展及其在膀胱肿瘤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8.
肿瘤的精准治疗指基于高通量分子技术获得肿瘤分子图谱和分类并指导肿瘤治疗的医学模式。肿瘤精准治疗得益于二代测序技术的进步和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精确靶标、多靶向联合和实时监控是实现精准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针对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但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却受到耐药的限制。随着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和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得到深入研究。ESR1基因、细胞生长旁路途径、细胞周期检查点等发生改变均可能导致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耐药。目前,针对其中某些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的分子靶点已研制出新型的靶向药物。利用靶向治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来克服特定人群的内分泌治疗耐药现象,可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笔者就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及其可能克服耐药的靶向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的精准治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检测成本的下降,基因检测广泛用于临床,逐渐成为指导临床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治疗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仍有待完善。对于目前的基因检测,如果能做到检测可靠、机制清楚、功能明确、有靶向药物治疗,则说明其有临床指导价值。对于许多机制与功能未明的基因,在未经过科学合理的临床试验验证之前,其基因检测不能保证精准,也不推荐指导临床决策。笔者分别介绍了3个代表性的基因检测项目,包括BRCA1/2、ESR1及PIK3CA基因,探讨乳腺癌基因检测对精准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Chronic experiments on CBA and C57B1 mice and acute experiments on CBA mice established: (a) carcinogenic effect of sodium nitrite given continuously with drinking water (0.1; 1.0 and 10.0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ine fed with bread, and (b)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nitrosomorpholine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same doses of sodium nitrite and morpholine. Also, nitrosomorpholine and N-nitrosodimethylamine synthesis was observed in vitro following addition of low-dose sodium nitrite, morpholine and amidopyrine to human gastric juice. Carcinogenic hazard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nitrite consumption in hum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材料与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通过总结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象学检查结果来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方法总结32例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CT、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判断肿瘤是否已发生邻近浸润或远处转移,以此来评价其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结果在22例作CT检查的病例中,判断正确的为17例,准确率为77.3%。作MR检查9例,全部判断正确,准确率为100%。结论某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和CT、MR检查对判断肿瘤是否发生邻近浸润或转移有较大价值,为术前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胆囊癌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9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术前诊断明确者21例,剖腹探查发现已属晚期,9例为Ⅳ期行根治术,12例为Ⅴ期未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前怀疑胆囊癌者5例,剖腹探查冰冻切片证实为Ⅴ期及Ⅳ期者各1例,Ⅴ期未行根治术,Ⅳ期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Ⅲ期者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10月、13月、17月死亡。2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的Ⅱ期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23月、26月死亡。1例意外胆囊癌属Ⅰ期胆囊癌,术后5年半死亡。结论要减少胆囊癌危害,重在及时治疗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9.
20.
中晚期贲门癌148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贲门癌手术治疗影响生存率的因素 ,提供今后工作参考。方法 对 14 8例经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绝对生存率的X2 检验。结果 本组切除率为 94.5 9% ,近半胃切除占 72 .14 %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7.9%、45 %和 2 4.3 %。病期、外侵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 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及肺癌并发症为多见 ,其发生率为 3 .6% ,手术死亡率 1.4%。结论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根治手术和术后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