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器官保存后恢复血流导致的损伤,是器官移植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问题之一.IRI是一种不可避免,但需要设法干预的损伤.IRI首先是供者器官切取(有时甚至在切取之前已经开始)和保存所导致器官的缺血损伤,当器官植入受者体内血流开放后随即发生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器官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脏器功能衰竭最为有效的手段。器官短缺是制约器官移植工作开展的全球性问题 [1]。供者器官获取、保存及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影响移植预后的重要因素。自20世纪器官移植技术开展以来,器官保护技术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器官保...  相似文献   

3.
器官移植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和排斥反应是导致移植器官损伤的重要因素,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移植物功能及存活,但是如何从始动环节阻断该损伤一直是困扰移植界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闫晓冬  王强 《器官移植》2021,(2):226-231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器官移植已经进入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时代,供者心肺复苏风险增加、低灌注时间和热缺血时间延长等可导致移植肾IRI,影响受者和移植肾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结局.在IRI等应激状态下,以线粒体分裂和融合的动态调控为主要表现的线粒体动力学机制对线粒体的生物学功...  相似文献   

5.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指缺血组织或器官重获血流灌注或氧供后,不仅不能恢复组织器官功能,反而加重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通过某些预处理方法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能够对组织或器官IRI产生保护作用。笔者就药物预处理、其他化学药品预处理、缺血预处理以及转基因治疗对IRI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半个世纪里, 移植医学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目前器官移植还面临诸多挑战, 如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供体器官来源不足等问题。本文拟就纳米材料在移植医学中的新进展进行讨论, 主要集中于纳米材料装载免疫抑制剂实现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靶向递送、运用纳米材料减轻移植后IRI、运用纳米材料装载CRISPR/Cas9系统实现异种移植突破、纳米材料在机械灌注中的应用。并对未来纳米材料可能运用在移植医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与讨论。  相似文献   

7.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指组织在缺血一段时间又恢复血液供应后,过量的氧自由基攻击重新获得血液供应的组织细胞。IRI发生在溶栓治疗、器官移植、烧伤等血液循环障碍时。川芎嗪是伞形科蒿木属植物川芎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具有抗血栓、抗IRI、保护心脑血管系统等药理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川芎嗪在器官移植中防治肾、肝以及心脏IRI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移植器官不可避免要遭受一定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缺血-再灌注损伤不仅可引起术后早期移植物无功能,还可促进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影响远期效果。近来的研究表明,移植器官的存活不仅取决于移植物遭受的免疫攻击,其自身抗免疫损伤的能力同样重要。血红素氧合酵1(HO-1)通过拮抗氧化应激及抑制炎症细胞浸润等作用可有效防止器官遭受免疫损伤。现就HO-1的生物学特性、细胞保护功能及其在器官移植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器官移植过程中是常见又不可避免的过程,它的机制不明确,为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而保护器官功能人类做了大量的研究,逆行灌注法就是临床医生根据一些器官解剖特点发现的一种减轻缺血-冉灌注损伤的保护方法.而且在临床中有许多的畸形动脉或动脉狭窄等异常不能顺行灌注而导致灌注不良时,逆行灌注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能明显地提高器官利用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我们就逆行灌注法在临床器官移植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热休克蛋白27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休克蛋白27是细胞在应激状态下产生的一种小分子蛋白,具有高度保守性,在抗缺血-再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移植越来越多,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成为移植物存活与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研究内源性的器官保护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热休克蛋白27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肾移植属于活体器官移植,而器官捐献是我国肾移植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部分患者接受肾移植后会发生移植肾失功,导致患者需要急性再次肾移植或者透析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2])。临床研究~([3,4])数据显示受者远期预后仍然存在可以上升的空间,而供者在肾移植过程中器官保存方式、缺血损伤等因素对受者预后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次研究探讨亲属肾移植供者年龄对受者远期预后的影响,为改善肾移植受者远期预后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the Food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于2011年9月8-9日召开了有关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对。肾移植效果影响的专题讨论会。与会代表来自FDA药品评估及研究中心、FDA设备及放射卫生中心、美国移植学会、美国移植外科医师学会、国际移植学会以及美国药品研究和制造商协会。相关的议题包括IRI和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graftfunction,DGF)的发生发展、组织学和生物标志物、供者因素、受者因素、供器官质量和冷藏保存或机械灌注等器官保存方法。会议讨论了可能作为干预靶点的缺血再灌注导致损伤和应激反应的机制,展示了用以研究IRI病理生理机制的特殊动物模型,总结了肾移植围手术期使用的各类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指器官在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后损伤进一步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现象。在临床上IRI常见于肝、脑和肾等实质性器官。其中,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脏部分切除术和肝移植后肝功能受损甚至肝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HIRI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机制, 而氧自由基的积聚和炎症的改变是主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此外, HIRI与"双刃剑"补体联系紧密。本文主要论述HIRI的基础和临床两方面研究进展, 为HIRI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aemia-reperfusion iniury,IRI)是指肢体缺血损伤和再灌注损伤的合称,临床中术中应用止血带、骨筋膜室综合征、休克、断肢再植、带血管蒂组织移植等过程骨骼肌均经历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不仅损伤肢体局部组织,导致骨骼肌的纤维化、挛缩以及肢体的坏死,而且可影响远隔的内脏器官,引起多器官的功能衰竭,危及生命[1],是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其中自由基介导的损伤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就自由基在骨骼肌IRI中的作用机制及其防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研究显示,ICU重症病人中约59%存在胃肠功能障碍~([1-2])。胃肠道除消化吸收外,兼具内分泌、免疫和屏障等功能,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起关键作用。因重症病人常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胃肠动力及分泌功能紊乱,营养摄入不足,免疫细胞凋亡,肠屏障完整性破坏,通透性增加,引发肠腔内大量细菌及其毒性产物移位,促发全身炎症反应,加重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3])。及时  相似文献   

16.
本期导读     
<正>抗原特异性T细胞如何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本刊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外科研究所所长王学浩教授就T淋巴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重要作用作一述评。王教授在文中阐明了T淋巴细胞在IRI中的活化机制、辅助性T17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在IRI中的作用。T淋巴细胞参与多种器官IRI发病过程,且在不同组织和疾病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精准的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7.
肺移植手术是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的惟一有效方法,但仍然有许多相关问题须待解决。除了供肺严重缺乏外,因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移植肺功能异常是肺移植手术患者最常见的早期死亡原因之一。保存移植肺的最佳状态对减轻肺移植术后缺血器官功能障碍至关重要。因此,寻找一种高度可靠的肺保存液,对减轻移植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肺移植术后肺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供肺保存液的种类、灌注方式、灌注条件及其改良措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指血供中断再通后, 组织器官损伤加重的过程, 其损伤机制复杂, 主要包括氧化应激、钙超载、炎性反应等, 由此引起的临床疾病称为再灌注综合征。乙醛脱氢酶2(ALDH2)是人体乙醇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 主要功能是将乙醛代谢成无毒的乙酸。近年来有大量研究表明, ALDH2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明确的保护性作用, 其特异性激动剂Alda-1也被广泛运用于IRI相关研究中。本文就ALDH2的结构、功能、基因多态性和在各器官IRI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探讨ALDH2成为IRI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美国移植年会(ATC)是器官移植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本文概述了2020年ATC肝移植领域的热点内容,包括供肝获取和质量评估、供肝保存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肝细胞癌及其他肝脏恶性肿瘤肝移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肝移植免疫学、围手术期管理和供者来源性感染、儿童肝移植、细胞治疗等多个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各组织器官在一定时间的缺血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较缺血时反而加重的现象被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IRI 是一种不同于缺血时期损伤情况的复杂病理反应,也一直都是临床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核因子E2 相关因子2(Nrf2)/ 血红素加氧酶1(HO-1)途径是参与机体抗氧化应激反应的重要信号通路,很多研究已显示激活Nrf2/HO-1 通路后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本文对Nrf2/HO-1 信号通路在IRI 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