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优选米炒党参饮片炮制工艺。方法 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米炒党参的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T),以及药物与辅料比例三个因素对党参炔苷含量的影响。以党参炔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测定方法和响应曲面试验设计方法,确定实验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在工艺过程中对党参炔苷含量的影响,准确表达各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以预测最佳工艺。结果 米炒党参最佳炮制工艺为炮制温度182.77℃、炮制时间1.76 min、辅料与药物的比例55∶100。结论 响应曲面法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适用于米炒党参炮制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米炒党参炮制过程样品粉末表观颜色与HPLC指纹图谱中重要成分变量关联性及其质量传递规律,为揭示党参米炒过程的炮制原理奠定基础。方法以米炒党参的经验判断为依据,基于传统饮片的表观颜色变化,利用视觉分析仪分析米炒党参不同炮制时间点样品粉末表观颜色的变化,同时采用HPLC指纹图谱的方法评价米炒党参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动态变化,利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对米炒党参炮制过程样品进行表观颜色与HPLC指纹图谱中重要成分变量关联分析。结果在米炒党参炮制过程中,样品粉末总色值(E_(ab)~*)呈下降趋势,表观颜色呈由淡黄棕色至深黄色变化的规律;10个化学成分峰动态变化明显,依次为峰7、9、10、2、3、1、20、15、6和4,其中峰4被指认为5-羟甲基糠醛;与总色值E_(ab)~*变化呈极显著性负相关的化学成分为峰1、3和4,呈显著性正相关的化学成分为峰2,呈一般正相关的化学成分为峰6和15。结论峰1、2、3、4、6和15是米炒党参炮制过程中与表观颜色变化显著相关且含量变化明显的成分,可作为米炒党参炮制过程监控及质量控制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热分析技术及混合权重的响应面实验优选小米炒党参炮制工艺。方法 运用热分析技术对小米炒党参炮制前后的有效成分进行热解特性分析,得出适宜的炮制温度范围,同时从热分析角度初步解析其炮制机理;以指标性成分5-羟甲基糠醛(5-HMF)、党参炔苷、白术内酯Ⅲ、党参多糖的含量结合外观性状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结合CRITIC权重法确立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并利用响应面法考察炒制温度、炒制时间、辅料用量对小米炒党参综合评分的影响,优选小米炒党参炮制工艺。结果 热分析结果表明党参炮制后主要影响党参的多糖类成分及苷类成分,小米炒党参最佳炮制温度范围为120~220℃;以AHP-CRITIC混合权重法得出党参炔苷、党参多糖、白术内酯Ⅲ、5-HMF、外观性状的权重分别是0.434 5、0.176 8、0.139 3、0.088 9、0.160 5;以此进行综合评分,通过响应面法优选得到小米炒党参最佳炮制工艺为每100 kg党参加小米20 kg, 165℃炒制5 min。结论 结合了热分析技术与AHP-CRITIC混合权重法的响...  相似文献   

4.
张崇佩  龚千锋  于欢  温柔  严丽萍 《中草药》2019,50(13):3065-3070
目的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优选黄连水炒吴茱萸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黄连用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吴茱萸中酚酸类(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和隐绿原酸)、黄酮类(芦丁、金丝桃苷和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生物碱类(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卡品碱和二氢吴茱萸卡品碱)和挥发油类成分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炮制工艺。结果黄连水炒吴茱萸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吴茱萸-黄连(10∶1);炒制温度150℃;炒制时间8 min。结论同时以4类成分含量为指标,用以优选黄连水炒吴茱萸最佳炮制工艺的方法稳定可靠、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樟帮麸炒枳壳的炮制工艺。方法以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HPLC法测定指标含量,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用加权评分法优选樟帮麸炒枳壳最佳炮制工艺参数,即麦麸含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结果麸炒枳壳的最佳炮制工艺:麦麸量为5%(占药材质量总比例),炒制温度为140℃,炒制时间为6 min。结论优选的麸炒炮制工艺,稳定可行、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6.
正交试验法优选炒栀子的炮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炒栀子的炮制工艺。方法:以水浸出物、醇浸出物、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及西红花苷-Ⅱ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对炒栀子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炒制时间对炮制工艺的影响>炒制温度,最佳炮制工艺为150℃炒15 min。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稳定性好,能更好地保证炒栀子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岭南特色炒薏苡仁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和外观评分为评价指标,对岭南特色炒薏苡仁炮制工艺主要影响因素(样品含水量、炒制时间、炒制温度)进行考察,确定最佳的炮制工艺。结果:岭南特色炒薏苡仁的最佳炮制工艺为:薏苡仁浸润1h,蒸制120min,60℃干燥至含水量为25%,280℃炒制8min。结论:该研究为岭南特色炒薏苡仁炮制工艺提供了更准确、科学的炮制参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米炒灵芝的炮制工艺。方法以灵芝三萜及甾醇、灵芝多糖和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变化作为评价指标,以炒制程度作为考察因素,确定灵芝的最佳米炒炮制程度与米的用量。结果实验表明,生品中灵芝三萜以及甾醇含量为0.470%,灵芝多糖为0.627%,水溶性浸出物为5.88%,米炒后的灵芝三萜及甾醇、灵芝多糖和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均有所增加。结论米炒灵芝有助于化学成分的溶出,米炒灵芝的最佳炮制工艺为:米用量为20%,将米炒至焦黄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麸炒白术的炮制工艺.方法:以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和苍术酮含量为指标,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炒制温度、炒制时间、投麸量对麸炒白术炮制工艺的影响,确定最佳炮制工艺.结果:麸炒最佳工艺为炒制温度170℃,炒制时间2 min,投麸量10%.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化炒沙苑子的炮制工艺,为建立炒沙苑子炮制规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沙苑子苷、水分和外观性状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分,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和筛选炮制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为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炮制工艺。结果 炒沙苑子最佳炮制工艺为:炒药锅设置温度120℃,炒制时间10min。结论 炮制工艺参数优化后,经验证炮制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1.
焦苍术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优化苍术炒焦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苍术中鞣质质量分数和小鼠腹泻指数为考察指标,通过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考察各因素(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翻炒频率)对苍术炒焦工艺的影响。结果苍术炒焦最佳工艺为220~230℃,翻炒频率50次/min,炒制6 min。结论该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可为焦苍术的质量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炒酸枣仁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表安排实验,以斯皮诺素含量为指标,对酸枣仁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进行考察,以此来优化炒酸枣仁的炮制工艺。结果:炒酸枣仁的最佳炮制工艺为130℃,炒制4 min。结论:中试试验结果证实此法优选的炒酸枣仁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炒九香虫的炮制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滚筒式炒药机,以炮制温度、炮制时间、炒药机转速为炮制因素,以镇痛率、多巴胺二聚体含量和醇溶性浸出物得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选九香虫的炒制工艺,利用最佳工艺对10个不同批次的九香虫进行炒制,并测定其总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结果:炒九香虫的最佳工艺为炒制温度170℃,炒制时间5 min,炒药机转速50 r·min~(-1)。建议炒九香虫的总灰分定为不超过5.2%,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6.8%。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合理可靠、稳定性好、方法简便,为规范炒九香虫饮片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仙园园  郭小娜  张华  吴增宝  韩博  陈文 《中草药》2013,44(11):1420-1425
目的 研究刺山柑果实炮制方法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分别建立UV和GC测定刺山柑果实中有效部位(总酚酸和总硫苷)及刺激性成分量的方法,并以其为指标筛选蒸、煮、烘及炒4种刺山柑果实的炮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选用渴求函数处理数据,对该炮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刺山柑果实的最优炮制方法为炒法,最佳工艺为选用过40~50目筛的刺山柑果实粉末,炒制过程中药材温度为80℃,炒制时间为15 min.结论 炮制后的刺山柑果实在保证有效成分量的同时降低了其刺激性.  相似文献   

15.
正交法优选炒菟丝子的最佳炮制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鑫  张学兰  唐超 《中成药》2011,33(2):359-361
目的:多指标正交实验法优选炒菟丝子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表安排实验,以金丝桃苷和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指标,对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进行考察.结果:炒菟丝子的最佳炮制工艺为170℃,炒制5min.结论:此法优选的炒菟丝子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樟帮酒润麸炒柴胡的炮制工艺,为这一地方特色炮制品的规范化生产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柴胡皂苷a,d质量分数及血清胃泌素质量浓度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麦麸用量、黄酒用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柴胡酒润麸炒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柴胡皂苷a,d含量,流动相乙腈-水(35∶65),检测波长210 nm。采用三因素复合法复制脾气虚大鼠模型,给药14 d后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胃泌素含量。结果:酒麸柴胡的最佳炮制工艺为麦麸用量15%,黄酒用量15%,炒制温度100℃,炒制时间7 min,其中黄酒用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其炮制工艺有显著性影响。柴胡皂苷a,d质量分数及血清胃泌素质量浓度分别为0.077%,0.683%,73.56 ng·L-1。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合理可行、重复性好,可为酒麸柴胡的工业化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邱孟  刘庆 《中药材》2007,30(7):778-780
目的:优化麦芽炮制工艺,为麦芽的炮制工艺标准化提供参考。方法:考察麦芽炮制时的炒制温度(A),炒制时间(B),翻炒频率(C)为考查因素,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安排试验,以炒制品合格率、麦黄酮含量、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影响麦芽炮制的主次因素是B>A>C,最佳工艺A2B3C3,即炒制温度为200℃,炒制时间20 m in,每分钟翻炒12次。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18.
麸炒山药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麸炒山药炮制工艺,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对炒制温度(60,80,100℃)、炒制时间(10,20,30 min)、饮片与辅料比例(100:5,100:10,100:15)3因素3水平进行考察;采用HPLC测定麸炒山药中尿囊素的含量.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辅料用量对尿囊素含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炒制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均无显著性意义.经4个产地11批样品中试验证,炮制品质量稳定.结论:辅料用量对麸炒山药饮片质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本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可用于麸炒山药的大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均匀设计法优选苍术麸炒工艺,为苍术麸炒工艺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挥发油量、苍术素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辅料用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翻动次数等苍术麸炒工艺参数。结果苍术麸炒工艺参数优选为辅料(麦麸)用量15kg/100kg,炒制温度195℃,炒制时间5min,翻动次数65次/min;验证试验结果基本合理,重现性良好。结论为苍术麸炒工艺提供了依据,并制定了较规范的的炮制工艺及其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清炒法对党参物性及有效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对党参生品进行炒黄、炒焦、炒炭测定物性,SPSS分析炮制工艺与物性之间关系,利用HPLC建立标准曲线,绘制液相色谱图。结果:药材pH值变化明显:炒焦(4.36)炒黄(5.07)生品(5.08)炒炭(5.99),色谱图显示:与生品和炒黄比较,炒焦后3号峰和党参炔苷消失,产生新峰,炒炭也同样产生4个新峰。结论:炮制改变药材分子结构,分子排列重新组合,改变多糖形态,使得挥发油散失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