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训练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方法:纳入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癌症患者100例,并以数字随机方式划分为2组。对照组行一般心理疏导干预,研究组行一般心理疏导干预联合正念减压干预。比较分析两组焦虑抑郁情绪。结果:研究组干预前的焦虑情绪评分与对照组无差异性(t值=0.0289,P值=0.9771),研究组干预后的焦虑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15.2294,P值=0.0000)。研究组干预前的抑郁情绪评分与对照组无差异性(t值=0.0967,P值=0.9233),研究组干预后的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13.7088,P值=0.0000)。结论:正念减压训练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念认知疗法对降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选择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共计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正念认知疗法。入院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HAMA焦虑量表、HAMD(17项)抑郁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治疗第8周时运用SAS、SDS、HAMA焦虑量表、HAMD(17项)抑郁量表、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FFMQ)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正念水平的差异。结果:第8周时,观察组患者SAS评分(10.5±0.7)分、SDS评分(15.6±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五因素正念度量表得分(112.4±0.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正念认知疗法辅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及作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0例,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6周后焦虑及抑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3,t=0.158,P〉0.05),干预6周后,对照组患者在焦虑、抑郁评分方面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8,t=3.245,P〈O.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紧张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进行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用SDS、SAS量表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SAS评分为20.50±1.75,对照组SAS评分为9.3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0,P0.001);干预组患者SDS评分为22.17±5.40,对照组SDS评分为39.82±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4,P0.001);干预组焦虑和抑郁程度均较为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住院冠心病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可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训练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264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正念减压组和对照组,每组1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正念减压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正念减压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与SDS评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念减压组干预后SAS与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念减压组患者干预后的SAS与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正念减压训练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改良型正念认知疗法联合放松训练对产后抑郁患者自我效能与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98例产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8周的常规心理指导,研究组采取8周的改良型正念认知疗法联合放松训练。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的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2、8周末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8周末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2周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8周末的GSE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8周末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2周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8周末的GSE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正念认知疗法联合放松训练对产后抑郁患者有良好干预效果,起到了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乳腺癌根治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洪灾灾后居民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64例江西抚州地区洪灾灾后居民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82例.干预组进行为期1个月的一般性社会支持和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一般性社会支持.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SDS)表评估疗效.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洪灾灾后居民SAS、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25,P>0.05;t=-1.795,P>0.05);干预后,干预组灾后居民的SAS、SDS评分低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95,P<0.01;t=-19.600,P<0.01);对照组灾后居民的SAS、SDS评分低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47,P<0.01;t=-11.784,P<0.01);干预组和对照组SAS、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3,P<0.01;t=2.764,P<0.01).结论 团体心理干预对洪灾灾后居民焦虑及抑郁情绪的改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情绪状态和生命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7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试验组除接受化疗外同时参加每周1次,共8次的团体心理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焦虑水平和生命质量有无差异.结果 1.经过团体心理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抑郁、焦虑和食欲丧失评分[分别为(45.08±7.25)分,(42.23±4.72)分,(26.88±20.04)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0.15±5.82)分,(49.00±7.07)分,(42.39±29.30)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疲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1.75±19.65)分,(48.31±23.62)分](P<0.05);社会功能、总健康状况和形体领域评分[分别为(65.59±23.93)分,(54.30±33.05)分,(64.78±21.91)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7.47±29.66)分,(48.38±29.30)分,(43.28±21.9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试验组患者团体治疗前后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团体心理治疗可以缓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整体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整合心理行为治疗对化疗期乳腺癌患者合并失眠和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病理确诊为乳腺癌,且合并失眠和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120例,按照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60例,采用一般干预)和对照组(60例,采用整合心理行为治疗干预).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评定睡眠质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定,采用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治疗12周后,分析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8、12周的失眠、焦虑、抑郁改善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第8周末、第12周末ISI、SDS、S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第4周末也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评分干预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t=-2.049,P<0.001).观察组总脱落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4.803,P<0.001).结论 整合心理行为治疗模式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失眠和焦虑、抑郁状态,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整合心理治疗模式下患者的脱落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正念治疗法改善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及消极应对能力。方法随机将符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8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41例)、对照组(39例);研究组应用8周的正念治疗法干预,对照组应用心理疏导干预,应用HAMD量表和PANAS、SCSQ问卷测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8周末,①HAMD:两组总分均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P0.05),说明两组治疗抑郁临床效果相当。②PANAS:积极情绪研究组分值比对照组上升快(t=5.19,P0.05);消极情绪研究组分值比对照组下降快(t=5.41,P0.05);③SCSQ:积极应对研究组分值比对照组上升快(t=7.74,P0.05),消极应对研究组分值比对照组下降快(t=8.63,P0.05)。结论正念干预法较心理疏导干预技术而言不仅更能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积极情绪,减轻其消极情绪;而且能有效促进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童涌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5):181-184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训练对肺结核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调节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6月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00例,设立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试验组采用正念减压训练,对照组采用普通心理疏导。评价两组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末的焦虑抑郁情绪状况。结果:组内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在3个观测点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对照焦虑)=15.256,F对照抑郁=22.220,F_(试验焦虑)=62.206,F_(试验抑郁)=74.092,P<0.001)。出院时与出院1月末比较,对照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_(焦虑评分)=0.769,P_(抑郁评分)=0.999);试验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焦虑评分)<0.001,P_(抑郁评分)<0.001)。组间比较,出院时两组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末两组焦虑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院时两组抑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末两组抑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正念减压训练在能改善肺结核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且优于普通心理疏导,尤其对院外自我情绪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学改 《黑龙江医学》2021,45(24):2643-2644
目的:探讨家属全方位深度介入引导护理干预策略在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乳腺癌TIVAP化疗患者,分为两组.传统组39例(2018年4月—2019年4月)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39例(2019年5月—2020年4月)在传统组基础上联合家属全方位深度介入引导护理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SAS)量表、抑郁自评(SDS)量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传统组比较,干预后研究组SAS、SDS及QLO-C30评分较低,ESCA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9、4.878、9.108,P<0.05;t=6.548,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为7.69%,低于传统组的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3,P<0.05).结论:应用家属全方位深度介入引导护理干预策略可减轻乳腺癌TIVAP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增强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丁越  孙珍儿  武伟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0):1798-1801
目的 探讨基于正念的音乐疗法(mindfulness-based music reduction,MBMT)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认知功能及情绪的干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证支持。 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5年1—7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符合入组标准的72例术后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患者随机抽取编号(1:干预组,2:对照组)后分至干预组(正念音乐组)和对照组各36人。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每周2次,每次30 min,共6周的团体正念音乐疗法。干预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简式心理状态剖面图(profile of mood states,POMS)对2组患者进行测评,比较2组患者认知功能和情绪的差异,评估干预效果。 结果 干预过程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流失2例和1例,最终进入统计分析的人数为69人;经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6周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回忆力和MMSE总分在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患者认知功能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TMD总分、愤怒、疲劳、精力、自尊感显著低于对照组得分,2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紧张(P=0.247)、压抑(P=0.066)、慌乱(P=0.095)这3个维度2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消极情绪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得分,2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正念的音乐疗法能够有效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5.
围手术期和化疗期乳腺癌患者情绪和应对方式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和化疗期的情绪、应对方式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医学应对问卷对9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术前患者焦虑水平最高,术后抑郁水平最高;面对均数从术前到化疗末期逐渐增加,回避均数术前到化疗中期减小,化疗末期增加,屈服均数在化疗初期最高,随后又减小;乳腺癌患者术前焦虑与面对负相关(r=-0.209,P<0.05),与回避正相关(r=0.278,P<0.01);术前抑郁与面对负相关(r=-0.313,P<0.01),与回避正相关(r=0.398,P<0.001),与屈服正相关(r=0.304,P<0.01);术后抑郁与回避正相关(r=0.212,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抑郁水平高于化疗期;乳腺癌患者术前的医学应对方式以回避为主,化疗期以面对为主;面对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情绪,回避应对较高的患者,潜在较高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团体心理咨询进行研究,分析其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随机选取39例患有乳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研究组,对其采用常规治疗与团体心理咨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与此同时,另外随机选取39例患有乳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对其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分析以及评价。这两组患者其他各方面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依据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评分,表明研究组经过治疗后,其焦虑评价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且根据治疗前后的SDS评分结果,研究组经过治疗后,其抑郁评价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结合团体心理咨询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备较好临床辅助价值,在临床治疗中适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十于贞对乳腺癌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12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6例。同时具备“生物-心理-社会”三者干预因素的归于治疗组,不同时具备三者干预因素的归于对照组。观察比较乳腺癌患者存干预前、6月后、12月后SDS和SAS评分。结果十顶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12个月后得到明艟改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055,5.540;P〈0.01),与对照绀相比有湿著性差异(t=-4.093,-4.836,P〈0.01)。结论社区综合十预能够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且改善程度与时问成止比,干预时间以12个月左右为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干预的疗效。方法:将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均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同时接受为期12周,每周1次的认知行为团体治疗。两组分别于入组前及治疗12周后接受SCL-90量表的评定。结果:研究组SCL-90量表各因子中除强迫因子外,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主要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的其他因子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SCL-90量表各因子评分较12周前无显著性变化(P>0.05)。经过12周的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干预,研究组SCL-90量表各因子评分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精神病性等6个因子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t=-6.918,-4.033,-5.307,-3.484,-2.242,-2.686,P<0.05或P<0.01)。结论:认知行为团体治疗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干预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9.
卢沙  陈广烈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9):1506-1508
  目的  探索网络静观认知团体治疗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心理弹性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9月于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84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40例)和干预组(药物+网络静观团体治疗,44例)。观察2组8周治疗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心理弹性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变化。  结果  经过8周治疗后,2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心理弹性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发现干预组抑郁评分[(5.84±3.50)分]、焦虑评分[(8.07±2.65)分]、心理弹性评分[(80.68±6.66)分]和睡眠质量评分[(5.93±1.87)分]均优于对照组[(9.38±4.54)分、(11.23±4.88)分、(72.28±5.29)分、(7.73±2.03)分,均P<0.001]。患者基线抑郁评分与心理弹性评分呈负相关(r=-0.747, P<0.001),与睡眠质量评分呈正相关(r=0.892, P<0.001)。  结论  网络静观认知团体治疗可缓解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心理弹性,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急性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急性胃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提供护理干预,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复发率以及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12,P0.05)。研究组治疗后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32,P0.05)。研究组出院后3个月内胃出血复发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1,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78,P=0.859;t=0.166,P=0.868)。干预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086、29.158,P0.05)。两组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与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护士提供的病情观察、生活护理、人性化服务、健康指导等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549、36.672、23.837、26.294,P0.05)。结论:为急性胃出血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干预,可提高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改善不良情绪,降低出血复发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