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黄精是滋肾润肺和补脾益气的常用中药。近年来发现黄精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明显预防和治疗作用。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黄精对糖尿病性胰岛素异常、调节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抗炎、肝细胞内c AMP的含量降低、氧化损伤、小肠酶活性降低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一定程度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本文按抗糖尿病作用机制对黄精进行分类和归纳,并提出了开发利用黄精的建议:将滇黄精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群(总皂苷及总多糖)及主要活性单体成分开发成具有辅助调节血糖水平的药品、保健品或健康食品。  相似文献   

2.
积雪草中降血糖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雪松  郑芸  方积年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22):1697-1699
 目的研究中药积雪草(Centellaasiatica)全草中的降血糖活性多糖组分。方法采用DEAE-纤维素柱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化学及光谱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并进行免疫及降血糖药理活性测试。结果积雪草多糖组分S5X相对分子质量为1.17×105,含阿拉伯糖、半乳糖、木糖、葡萄糖以及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等残基,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含肽的多糖组分,具有一定免疫和降血糖活性。结论S5X首次从该植物分得的杂多糖,具有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3.
陶爱恩  杜泽飞  赵飞亚  夏从龙  段宝忠 《中草药》2019,50(10):2467-2473
目的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比较黄精3种基原植物中多糖的组成和含量差异,为黄精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FTIR)和柱前衍生化-HPLC(PMP-HPLC)法比较3种基原黄精中多糖的差异;采用紫外光谱法(UV)测定总多糖含量。结果 3种基原黄精多糖的IR平均光谱和二阶导数图谱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及聚类分析(HCA)分析均可将3种基原的黄精加以区分;PMP-HPLC图谱显示3种基原黄精中多糖的单糖组成存在差异,共有成分为D-甘露糖、D-核糖、L-鼠李糖、D-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D-葡萄糖、D-木糖、D-阿拉伯糖和L-岩藻糖;结果表明,所测样品多糖含量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要求。结论本研究所建立方法为黄精类药材的多糖组成研究和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婧  陶爱恩  杨燕  杨建波  晏仁义  段宝忠 《中草药》2021,52(16):4789-4796
目的分离纯化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中的均一多糖,并阐释其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水提醇沉、分级醇沉得滇黄精总多糖(PKS)的50%和70%醇沉部位,再经DEAE-琼脂糖凝胶FF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 G-100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得到均一多糖,并利用柱前衍生化HPLC、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分别对其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进行研究;同时采用总还原力实验、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羟基自由基(·OH)清除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从50%和70%醇沉部位分离纯化得到3个均一多糖(PKS-1、PKS-2和PKS-3),其单糖组成均含有D-甘露糖、D-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D-阿拉伯糖和L-岩藻糖,其中PKS-1及PKS-3还分别含有D-核糖和L-鼠李糖;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5 017.83、266 084.76和474 799.22;PKS、PKS-1和PKS-2的总还原能力、·OH及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PKS PKS-2PKS-1。结论从滇黄精50%和70%醇沉部位分离到3个均一多糖,均为含有β构型的吡喃环酸性多糖,其单糖组成相似,PKS、PKS-1和PKS-2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为滇黄精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及抗衰老药物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利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知网文献搜索发现,多花黄精为黄精属研究的热门品种,黄精多糖是黄精的主要药效成分.目前黄精多糖的提取工艺在水提醇沉法、闪式提取法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黄精多糖调节糖代谢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抑制α-葡萄糖苷酶、增加胰岛素分泌、抗炎抗氧化等.本文综述了黄精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及调节糖代谢活性的机理,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分离纯化得到的3种大黄多糖结构进行研究。方法水提醇沉得到大黄粗多糖,分别经DEAE-52柱层析、Sephacryl S-200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3种多糖组分RP-1、RP-2、RP-3,并采用高效凝胶色谱GPC、薄层色谱TLC、气-质联用GC-MS、核磁共振NMR等对其分子量、单糖组成、糖链的连接方式及其分支情况和糖苷键构型等进行分析。结果 RP-1由葡萄糖残基构成,主要连接方式为1,4-连接,并在O-6位出现支链。RP-2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以及半乳糖醛酸组成,主要含有1,4-葡萄糖残基,同时还有1,2-鼠李糖,1,4,6-甘露糖、葡萄糖等残基。RP-3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以及葡萄糖醛酸组成,主要糖单元为1,5-连接的五碳糖。结论初步鉴定了3种大黄多糖的结构,为其药理作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地黄多糖是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主要由葡萄糖、鼠李糖、甘露糖等单糖组成。地黄多糖的提取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并且影响了地黄多糖的得率。纯化是获取地黄多糖不可或缺的步骤,经过除蛋白、色素等操作,可以保证地黄多糖的纯度,使其后续研究更加准确。地黄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免疫调节、神经调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治疗糖尿病等多种药理功能,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综述了地黄多糖的提取纯化方法、药理活性和载体新剂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地黄多糖及其衍生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为传统中药材,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等功效。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金钗石斛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解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发现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多糖,提取方法主要有水提取、有机溶剂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和酶提取法等;多糖的单糖组成丰富,主要由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组成,还含有鼠李糖、甘露糖、木糖、半乳糖醛酸等;多糖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增强免疫力、保肝等生物活性,在药品、食品和保健品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其多糖提取、纯化方法优化,多糖高级结构和构效关系解析,以及关联药效作用机制阐释等方面研究,以促进金钗石斛多糖在功能性食品和药品中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何才通  李文 《新中医》2014,46(3):196-199
<正>黄精是一种传统滋补中药,其主要活性成分是黄精多糖(Polygonatum polysaccharide),由于其具有多种药效作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1]。研究发现黄精多糖主要由5种成分组成:属于酸性多糖的PSW1A-1和PSW 3A-1;属于中性半乳糖的PSW1B-b;属于糖蛋白的PSW 4A和PSW 5B。黄精多糖成分中的酸性多糖和糖蛋白具有显著的人体免疫活性[2]。已知的研究表明,黄精多糖对人体发挥着多种  相似文献   

10.
对黄精多糖近年之提取纯化工艺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其具有降血糖、抗肿瘤、增加免疫功能、抗衰老、抗骨质疏松等作用,为黄精多糖深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朱新焰  孙信梅  杜春华  丛琨  石亚娜  张智慧  王家金  钱均祥  季鹏章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1):61-64,I0013,I0014,I0015,I0016,I0017
目的对滇黄精及其习用药材轮叶黄精进行多糖组织化学和含量测定研究,明确两种药材多糖的积累和分布特征,比较两者多糖含量的差异,为滇黄精及其习用品资源的挖掘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徒手切片法制作两种药材不同器官的横切片,利用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对多糖进行定位分析。以醇提法提取根茎多糖,采用蒽酮-硫酸为显色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在两种药材不同的器官及组织中,多糖主要分布在根、根茎的皮层薄壁细胞、黏液细胞、维管束及其鞘细胞中;茎的维管束和纤维束环中;叶肉细胞及叶脉维管束中。根茎多糖分布最多,其次是叶片,根和茎中分布则较少。两种药材多糖含量差异不大,滇黄精多糖含量略高于轮叶黄精。结论组织化学定位和蒽酮-硫酸显色法适用于研究和分析黄精类药材多糖的分布和含量测定。民间习用轮叶黄精有一定的合理性,应加强对其化学成分、安全性及疗效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黄精中的多糖组分及其免疫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柳  郑芸  董群  方积年 《中草药》2006,37(8):1132-1134
目的研究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中的多糖组分的结构特征及免疫活性。方法黄精水提粗多糖用DEAE-纤维素柱色谱和凝胶过滤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用化学及光谱方法分析各多糖组分的结构特征,并进行免疫活性测试。结果黄精水提粗多糖经分离纯化,得到5种多糖。PSW1B-b为中性半乳聚糖,PSW2A-1和PSW3A-1为酸性多糖,PSW4A和PSW5B为糖蛋白,其中PSW3A-1、PSW4A、PSW5B具有一定免疫活性。结论5种多糖为首次从黄精中分得,并都以半乳糖为主要构成单元,其中3种具有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法测定黄精和玉竹多糖含量的方法,并用CZE法测定其单糖组成,为探讨这两种功效相近中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对黄精和玉竹多糖降解条件进行优化。以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为单糖的柱前衍生化试剂,用CZE法测定黄精和玉竹多糖的含量及其单糖组成。同时与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黄精和玉竹多糖含量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黄精和玉竹多糖均由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鼠李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等组成,但组成比例差异显著。结论:CZE法用于测定黄精和玉竹多糖的含量及单糖组成准确、可靠,结果满意。其单糖组成的异同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两者功效的相近和区别,提示两者临床上不能混淆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崂山采集到的黄精与玉竹进行鉴别。方法应用植物形态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结果崂山黄精与玉竹在植物形态、药材形状、显微组织结构、纸色谱上均有细微差异。结论4种鉴别方法可将崂山黄精与玉竹辨析区分。  相似文献   

15.
黄精多糖干预长春新碱抑制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PSP)促进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生长及干预长春新碱(VCR)对小鼠BMSCs增殖的抑制。方法:①PSP 0.5、1.0、2.0、4.0g/L,以及VCR 2.5、5.0、10、15mg/L分别与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s)共同培养14d,应用MTT法测定BMSCs增殖。②PSP 0.5、1.0、2.0、4.0g/L与BMMCs预培养2h后再分别加入终浓度为5.0mg/L的VCR继续培养14d,应用MTT法测定BMSCs增殖。结果:BMSCs培养14d后,PSP 1.0、2.0、4.0g/L组的OD值(3.80、4.48、4.05)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70),其中PSP 2.0g/L组OD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CR 5.0、10.0、15.0mg/L 3组OD值(2.36、1.83、1.67)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70)(P<0.05)。BMSCs培养第14d PSP 2.0g/L+VCR 5.0mg/L组OD值(3.51)与VCR 5.0mg/L组OD值(2.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CR明显抑制BMSCs生长;PSP可促进BMSCs生长,且干预VCR对BMSCs增殖的抑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1年生人工栽培多倍体(四倍体)黄精与1年生人工栽培二倍体黄精、4年生野生二倍体黄精中多糖以及皂苷的含量。方法:多糖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含量;总皂苷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测定含量。结果:以葡萄糖计,4年生野生二倍体黄精、1年生人工栽培多倍体黄精以及1年生人工栽培二倍体黄精中多糖含量分别为17.7%、18.6%和17.0%;以人参皂苷Rb,计,4年生野生二倍体黄精、1年生人工栽培多倍体黄精以及1年生人工栽培二倍体黄精中总皂苷含量分别为7.5%、7.5%和3.6%。结论:1年生人工栽培多倍体黄精主要活性成分(多糖和皂苷)的含量接近或略高于4年生野生二倍体黄精,皂苷含量明显高于1年生人工栽培二倍体黄精。  相似文献   

17.
滕浩  李雪影  孙卉  戴瑞  李才林  何志贵 《中草药》2022,53(13):4177-4186
近些年来,海洋植物多糖的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已成为医药、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纵观现有研究资料,海洋植物多糖具有抗衰老、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抗凝血及保护肾脏等作用,在保健食品、医药和化妆品行业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主要从化学结构表征和药理活性2个方面对海洋植物多糖进行综述,以期为海洋植物多糖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猴头菌丝体多糖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猴头菌丝体的多糖类成分进行化学组成及结构研究。方法:DEAE 纤维素、DEAE-Sephadex 柱分离,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测定纯度,凝胶过滤法测定分子量,酶解、气相色谱及光谱分析等测定化学组成及结构。结果和结论:从猴头菌丝体中分离得到5 个多糖均一体,其主要成分HEPA1 分子量6 .2 ×104 ,为以葡萄糖为主的杂多糖,单糖组成摩尔比为葡萄糖∶阿拉伯糖∶木糖= 33 .1∶1 .7∶1 .0 ;HEPA4 分子量2 .6 ×104 ,为杂多糖肽,肽部分由17 种氨基酸组成,占糖肽的3 .8 % ;HEPB2 分子量1 .2×104 ,为以葡萄糖为主的杂多糖,单糖组成摩尔比为葡萄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 50 .7∶2 .1∶1 .0∶2 .4 。各均一体单糖间的甙键构型均以α-甙键为主。  相似文献   

19.
淫羊藿对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淫羊藿系小檗科淫羊藿属植物,主要含淫羊藿总黄酮及多糖等成份,因其独特的化学成分和显著的生物活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不仅能补肾壮阳、促进造血功能、扩张脑血管、抗衰老、抗肿瘤、调节免疫及改善骨代谢,在心血管方面也具有较强的药理作用,表现为抗心肌缺血、促血管生成、抗心律失常、抗心力衰竭、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等,因此,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对其在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黄精的炮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黄精合适的炮制方法,为黄精的炮制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冲刷法去杂质,改良重蒸法加以炮制,严格控制蒸、焖以及烘烤的时间和温度,并对炮制过程中重量、颜色、品味的变化过程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黄精经炮制后其多糖含量明显下降,炮制过程当中,根茎的重量减少77.3%左右时,其重量几乎不再减少,折干率为22.7%左右。结论经冲刷法去杂质,改良重蒸法加以炮制的黄精从里到外乌黑发亮,质地柔软,有粘性,薄片者光亮透明,无刺激性及副作用,糖性浓烈,口感好,利于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